首页 / 正文

执节第十六

赵孝成王问曰昔伊尹为臣而放其君、其君不怨、何行而得乎此也、子顺答曰、伊尹执人臣之节而弼其君以礼。亦行此道而巳矣。王曰方以放君为名、而先生称礼、何也、子顺曰以礼括其君。使入于善也。曰其说可得闻乎、答曰其在商书。太甲嗣立。而干冢宰之政。伊尹曰惟王旧行不义。习与性成。予不狎于不顺。王始即桐。迩于先王。其训罔以后人迷。王往居忧。允思厥祖之明德。是言太甲在丧不明乎人子之道。而欲知政。于是伊尹使之居桐。近汤之墓。处忧哀之地。放之不俾知政。三年服竟。然后反之。即所以奉礼执节事太甲者也。率其君以义强其君以孝道未有行此见怨也。王曰善哉。我未之闻也。

魏安釐王问子顺曰、马回之为人、虽少才文、梗梗亮直、一作缏有大丈夫之节、吾欲以为相、可乎、答曰知臣莫若君。何有不可。至于亮直之节。臣未明也。王曰何故、答曰闻诸孙卿云、其为人也。长目而豕视者必体方而心圆。每以其法相人。千百不失。臣见回非不伟其体干也。然甚疑其目。王卒用之。三月果以谄得罪。

新垣固谓子顺曰、贤者所在、必兴化致治、今子相魏未闻异政而即自退、其有志不得白、何去之速也、答曰以无异政。所以自退也。且死病无良毉。今秦有吞食天下之心。以义事之。固不获安。救亡不暇何化之兴。昔伊挚在夏吕望在商而二国不理。岂伊吕之不欲哉。势不可也。当如今日山东之国弊而不振。三晋割地以求安。二周折节而入秦。燕齐宋楚巳屈服矣。以此观之。不出二十年天下尽为秦乎。

季节见于子顺、子顺赐之酒、辞、问其故、对曰今日家之忌日也、故不敢饮、子顺曰饮也。礼忌日不乐而已未有无饮者礼虽服衰麻见于君及先生与之梁肉无辞。所以敬尊长而不敢遂其私也。忌日方于有服则轻矣。

魏安釐王问天下之高士、子顺曰世无其人也抑可以为次。其鲁仲连乎。王曰鲁仲连强作之者。非体自然也。答曰人皆作之。作之不止。乃成君子。文武欲作尧舜而至焉。背我先君夫子欲作文武而至焉。作之不变习与体成。习与体成则自然矣。

虞卿着书名曰春秋、魏齐曰子无然也、春秋、孔圣所以名经也、今子之书大抵谈说而巳、亦以为名何、答曰经者、取其事常也、可常则为经矣、且不为孔子其无经乎、齐问子顺、子顺曰无伤也。鲁之史记曰春秋。经因以为名焉。又晏子之书亦曰春秋。吾闻泰山之上封禅者七十有二君。其见称述。数不盈十。所谓贵贱不嫌同名也。

邯郸之民、以正月之旦献雀于赵王、而缀之以五丝、赵王大悦、申叔以告子顺、曰王何以为也、对曰正旦放之。示有生也。子顺曰此委巷之鄙事尔。非先王之法也。且又不令。申叔曰敢问何谓不令。答曰夫雀者取其名焉。则宜受之于上。不宜取之于下。下人非所得制爵也而王悦此。殆非吉祥矣。昔虢公祈神。神赐之土田。是失国而更受田之祥也。今以一国之王。受民之雀。将何悦哉。

申叔问曰犬马之名。皆因其形色而名焉、唯韩卢宋鹊独否、何也、子顺答曰、卢黑色。鹊白色。非色而何。魏公子无忌死、韩君将亲弔焉、其子荣之以告子顺、子顺曰必辞之。礼邻国君弔君主之今君不命子。则子无所受其君也。其子辞韩、韩君乃止、子高以为赵平原君霸世之士。惜其不遇时也。其子子顺以为衰世之好事公子。无伯相之才也。申叔问子顺曰、子之家公有道先生既论之矣、今子易之、是非焉在。答曰言贵尽心。亦各其所见也。若是非。则明智者裁之。申叔问子顺曰、礼、为人臣三谏不从、可以称其君之非乎、答曰礼所不得也。曰叔也昔者逮事有道先生、问此义焉、而告叔曰得称其非者。所以使天下人君不敢遂其非也。子顺曰然。吾亦闻之。是亡考起时之言。非礼意也。礼、受放之臣不说人以无罪。先君夫子曰事君欲谏不欲陈。言不欲显君之非也。申叔曰然则晏子、叔向皆非礼也、答曰此二大夫相与私燕言及国事。未以为非礼也。晏子既陈屦贱而踊贵于其君其君为之省刑。然以及叔向。叔向听晏子之私。又承其问所宜亦答以其事也。

魏王问子顺曰、寡人闻昔者上天神异后稷而为之下嘉穀、周以遂兴、往中山之地、无故有穀、非人所为、云天雨之、反亡国何故也。答曰天虽至神。自古及今。未闻下穀与人也。诗美后稷能大教民种嘉穀以利天下。故诗曰诞降嘉种、犹书所谓稷降播种、农殖嘉穀、皆说种之、其义一也。若中山之榖。妖■之事。非所谓天祥也。

赵王问相于平原君、平原君曰邹文可、赵人王曰其行如何、对曰夫孔子高天下之高士也、取友以行、交游以道、文与之游、称曰好义王其用之、王卒不用、后以平原君言问子顺、且曰先生知之乎、答曰先父之所交也。何敢不知。王曰寡人虽失之在前。犹愿闻其行于先生也。答曰行不茍合。虽贱不渝。君子人也。王遂礼之。固以老辞。

赵王问子顺曰。寡人闻孔氏之世自正考父以来、儒林相继、仲尼重之以大圣、自兹以降、世业不替、天下诸侯咸资礼焉、先生承其绪、作二国师、从古及今、载德流声、未有若先生之嗣、率由前调、将与天地相敝矣、答曰若先祖父并稟圣人之性如君王之言也。至如臣者学行不敏。寄食于赵。禄仕于魏。幸遇二国之君宽以容之。若乃师也。未敢承命。假令赖君之愿后世克祚。不忝前人。不泯祖业。岂徒一家之赐哉。亦天下之庆也。王曰必然必然。

猜你喜欢
  商书·西伯戡黎·佚名
  禁使第二十四·商鞅
  卷十九下·王天与
  卷六·乾隆
  卷三·季本
  存韩·韩非
  (二十九)朱子之文学·钱穆
  正賫送·章太炎
  黄龙佛寿清禅师·惠洪
  大智度論卷第十一·欧阳竟无
  佛说初分说经卷下·佚名
  宗镜录卷第六十六·延寿
  越分欲得为堕落魔外之本·印光
  第十八卷·佚名
  大方广菩萨藏经中文殊师利根本一字陀罗尼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方岳·唐圭璋

      岳字巨山,自号秋崖,祁门人。生于庆元五年(1199)。绍定五年(1232)进士。累官至吏部侍郎,历知饶、抚、袁三州,加朝散大夫。景定三年(1262)卒。年六十四。所著有秋崖先生稿。   满江红   乙巳生日   说与梅花,且莫道、今

  • 许将·唐圭璋

      将字冲元,福州人。生于景祐四年(1037)。嘉祐八年(1063)进士第一。熙宁四年(1071)为太常丞。召试,授贤校理。十年(1077),翰林学士。元丰六年(1083),兵部侍郎。绍圣二年(1095),自守吏部尚书除守尚书左丞。四年(1097),除中书侍郎。崇宁元

  • 卷一 茕斋李太白集序·李白

    李太白全集卷一茕斋李太白集序草堂集序宣州当涂县令  李阳冰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凉武昭王暠九世孙。蝉联圭组,世为显著。中叶非罪,谪居条支,易姓为名,然自穷蝉至舜,七世为庶,累世不大曜,亦可叹焉。神龙之始,逃归于蜀,复指李

  • 卷一百四十五·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石仓历代诗选卷一百四十五明 曹学佺 编宋诗二十二王珪大飨明堂庆成皇佑更秋律明堂奉帝禋粢盛虽荐德霜露本怀亲於赫朝三后无文秩百神九筵交玉币重屋近星辰邃幄留飈御清坛堕月津衣冠汉仪旧金石舜韶新受胙

  • 卷四百二·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四百二豹类七言古【附长短句】腊日观咸宁王部曲娑勒擒豹歌【唐】卢 纶山头曈曈日将出山下猎围照初日前林有兽未识名将军促骑无人声潜形踠伏草不动双雕旋转羣鸦鸣隂方质子才三十译语

  • 卷五十四·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五十四崔湜崔湜字澄澜定州人擢进士第累转左补阙预修三教珠英附武三思上官昭容由考功员外郎骤迁中书舍人兵部侍郎俄拜中书侍郎检挍吏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御史劾

  • 御选宋诗卷五十六·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宋诗卷五十六七言律诗十二文天祥御赐琼林宴恭和诗【壬戌以秘书省官与宴】奉诏新弹入仕冠重来轩陛望天顔云呈五色符旂葢露立千官杂佩环燕席巧临牛女节鸾章光映璧奎间献诗陈雅愚臣事况见赓歌气象还敬和

  • 卷八十九 循吏传第五十九·班固

    汉兴之初,反秦之敝,与民休息,凡事简易,禁罔疏阔,而相国萧、曹以宽厚清静为天下帅,民作“画一”之歌。孝惠垂拱,高后女主,不出房闼,而天下晏然,民务稼穑,衣食滋殖。至于文、景,遂移风易俗。是时,循吏如河南守吴公、蜀守文翁之属,皆谨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五·佚名

    正统十年春正月乙亥朔 上诣 奉先殿 皇太后宫行礼毕出御奉天殿受朝贺大宴文武群臣及四夷朝使○ 皇太后 皇后免命妇朝贺○丙子文武群臣朝亲王于奉天门东廊○丁丑 宣宗章皇帝忌辰遣官祭 景陵○己卯吏部言刑科给事中鲍辉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九 逆臣传三·纪昀

    逆臣传唐 【三】 ○唐三 黄巢【王仙芝】秦宗权 董昌黄巢 【王仙芝】 秦宗权 董昌 △黄巢 【王仙芝】 黄婐曹州冤句人少与王仙芝以贩私盐为事 【据通鉴改辑】 善击剑骑射稍通书辩给喜养亡命咸通末岁荐饥盗兴河南干

  • 丧亲章第十八·佚名

    【解读】这一章主要是强调孝子在丧亲时应遵循的礼法。为人子女,生事爱敬,死事哀戚,这是就是孝道,也是整部《孝经》的结论。【原文】子曰:&ldquo;孝子之丧亲也,哭不偯(1),礼无容,言不文,服美不安,闻乐不乐,食旨不甘(2),此哀戚之情

  •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①·戴圣

    ——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原文】昔者仲尼与于蜡宾②,事毕,出游于观之上③,喟然而叹④。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5),与三代之英(6),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

  • 金光明经卷第二·佚名

    北凉三藏法师昙无谶译    金光明经四天王品第六  尔时毗沙门天王。提头赖吒天王。毗留勒叉天王。毗留博叉天王。俱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是金光明微妙经典众经之王。诸佛世尊之所护

  • 六趣轮回经·佚名

    马鸣菩萨集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 诏译  归命三世尊  正等觉所说  常行于利他  积集诸功德  若自身口意  所作善恶业  感果定非差  无别造作者  最胜

  • 卷第十六·佚名

    摩诃僧祇律卷第十六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共法显译明单提九十二事法之五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时有比丘。在聚落中安居竟。来向舍卫城。欲礼觐世尊。时有居士。在聚落中作福舍。施四方僧一食。此比丘来。居士见已。

  • 卷九·佚名

    嘉兴大藏经 屾峰宪禅师语录屾峰宪禅师语录卷九嗣法门人(智质 智原)同阅真赞释迦佛威音非前弥勒非后垢衣时挂暂云逢珍御才披浑莫觏法无法东震西干住无住乌飞兔走祇者是还依旧山河万古长如绣普贤大士洗象图大士心闻

  • 红灯记鼓词·佚名

    鼓词。清佚名撰。四卷,三十二回。五万余字。写明正德年间,宦官专权,户部尚书赵明、兵部侍郎孙安, 系同郡人, 一同辞官归隐,赵女兰英许孙次子继高。 后, 孙安死, 孙家败,赵朋生悔婚之念,杀婢嫁祸继高,陷之于狱。赵兰英誓不别嫁,与

  • 僧伽吒经·佚名

    佛教经典。北魏月婆首那译。四卷。述佛说僧伽吒法门,谓依此法门可除五无间罪,于菩提得不退转,一切善法皆得成就,所得功德之聚如佛世尊。并述说闻法敬僧的功德和一切皆空、离苦得乐等思想。异译本有宋施护译《佛说大集会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