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正賫送

葬不欲厚,祭不欲渎。靡财于一奠者,此谓贼;竭思于祝号者,此谓诬。诸为归人纂述者,亦赍送之事也。不得其职,甚乎以璠玙敛矣!古者吊有伤辞,谥有诔,祭有颂。其馀皆祷祝之辞,非著竹帛者也。

《上曲礼》:知生者吊,知死者伤。正义曰:吊辞口致命,伤辞书之于版。《既夕礼》:知死者赗,知生者赙。书赗于方,若九若七若五,诸在版者,皆百名以下,其字有定。赗之多者,不过九行。伤辞多者,不过百字。上世作者,虽若灭若没哉,观魏武帝过桥玄墓,不忘畴昔,为辞告奠,其文约省,哀戚为已隆矣!斯盖古之令轨,为法于今者乎?

诔者,诔其行迹而为之谥。《记·曾子问》曰:贱不诔贵,幼不诔长,天子称天以诔之。《周官·大史》:遣之日读诔。《文章流别》传曰:诗颂箴铭之篇,皆在往古成文,可放依而作;惟诔无定制,故作者多异焉。见于典籍者,《左传》有鲁哀公为孔子诔(《文心雕龙》及《御览》五百九十六引),《列女传》述鲁展禽妻诔夫事。古者诸侯相诔,犹谓之失,况以燕昵自诔其夫,似后生所托也。《诗传》曰:丧纪能诔,可以为大夫。大夫不当有诔人事,盖称君命为之辞(《周礼》春官御史,掌赞书,后郑以为佐作诏令。按《汉书·周荣传》:尚书陈忠上疏荐荣子兴曰:尚书出纳帝命,为王喉舌,臣等既愚暗,而诸郎多文俗吏,鲜有雅材,每为诏文,宣示内外,转相求请,或以不能而专己自由,辞多鄙固。是则周汉王言亦由假手,惟汉初高祖、孝文,或亲自作诏耳。诔亦视此),讫于新氏,杨雄不在史官而诔元后;后汉大司马吴汉薨,杜笃以狱囚上诔。由是贱有诔贵者矣!

宗庙之乐,天子有颂,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自下盖谓之祠。春祭曰祠,品物少多文辞也。太祝六辞,一曰祠。旧读以为辞令,盖未谛。若夫攻说之文,对于神氾。非用之人鬼者也。凡此三族,后世稍分为十馀种,而或施诸刻石。文敝者宜返质,谓当刊剟殊名,言从其本。自伤辞出者,后有吊文。贾谊《吊屈原》,相如《吊二世》,录在赋篇。其特为文辞而迹可见于今者,若祢衡《吊张衡》,陆机《吊魏武帝》。斯皆异时致闵,不当棺柩之前,与旧礼言吊者异。惟束晢吊卫巨山、萧孟恩二首,斯得职耳。今之祭文,盖古伤辞也。丧礼奠而不祭,故《既夕礼》曰:若奠,受羊如受马,兄弟赗奠可也。所知则赗而不奠。今在殡宫而命以祭,言则不度。《文章缘起》曰:后汉车骑郎杜笃始作祭延锺文。不知其吉祭耶,抑丧奠也?神固不歆非类,虽在吉祭,于古未有异姓为主者。士礼既崩,近世或有功德在民祭于州邑,及夫往世特达之士。比干、夷、齐、鲁连、郑康成之伦,庙祀犹在,有特豚鱼菽之祭,为之祭文可也。

其旁出者有哀辞。《文章流别》传曰:崔瑗、苏顺、马融等为之,率施于童殇夭折,不以寿终者。(《御览》五百九十六引)盖死而不吊者三:畏、厌、溺。长殇以下,与鲜死者同列,不可致吊,于是为之哀辞。礼以义起。是故马仲都以元舅、车骑将军之重,从驾溺死,明帝命班固于马上三十步为哀辞。(同上引)盖君臣慎礼,不以贵宠越也。今人以哀辞施诸寿终,斯所谓失伦者。卫巨山为楚王玮矫诏所诛,方之旧典,宜哀辞,而束晢自郡赴丧,为文以吊,亦少褒矣。其馀挽歌之流,当古虞殡,徒役相和,若舂杵者有歌焉。不在士友,有伤辞则吊文挽歌可以省。

自诔出者,后有行状。诔之为言,参其行迹而为之谥。故《文心雕龙》曰:序事如传,辞靡律调,诔之才也。此则后人行状,实当斯体。唐世行状,以上考功,固为议谥作也,然以诔无恒制,多制华辞,为方人之言。《圣贤群辅录》列二十四状,皆与序事有异。且作状者既为先贤,既与读诔议谥异用。《文章缘起》曰:汉丞相仓曹傅干始作《杨元伯行状》(旧作傅胡干,误)。盖汉末文士,事不师古,以意题别其名。其时别传又作。汉司空李郃有《家书》(见《续汉书·祭祀志》注引),荀氏亦有《家传》,斯并谱牒之细。其越代作传者,又异是,若《管辂别传》,作于弟辰,斯行状之方也。知行状为诔者,则行状可以省。今人议谥,上不因诔,下不缘行状,诔与行状皆空为之。欲辨章是非,记其伐阅者,独宜为别传。诔、行状所以议谥,谥有美恶,而诔、行状皆谀,不称其职。别传作于故旧,其佞犹多,在他人斯适矣。

自颂出者,后有画象赞,所谓形容者也。《文章缘起》曰:司马相如始为《荆轲赞》。闻之旧训,赞者佐也(《士冠礼》《士昏礼》注),助也(《天官·太宰》注)。孔子赞《易》《礼》有赞大行。班固《汉书》,赞及《食货》《郊祀》《沟洫》诸志,非独纪传。然则赞者,佐助其文,非褒美之谓也。言辞不尽,更为增广,在赋称重,在六艺诸子称赞。《荆轲赞》今不可见,而《七略》杂家有《荆轲论》五篇,司马相如所次。论有不足,辅之以赞,自佐其论,非以佐轲。诸为画象赞者,佐其图画,非佐其人。世人昧于字训,以赞为褒美之名。画象有颂,自杨雄颂赵充国始。斯则形容物类,名实相应。赞之用,不专于画象,在画象者,乃适与颂同职,其同异之故宜定。

若夫铭刻之用,要在符契。孔琳之有言:官莫大于皇帝,爵莫尊于公侯,而传国之玺,列代递用,袭封之印,奕世相传。此其最朴略者已。《周礼》大约剂书于宗彝,小约剂书于丹图。宗彝有铭。圣人之操左契,其在下士。王褒《僮约》,亦决券而书之,非以扬功德也。诸有服器,物勒工名以致其诚,非以事鬼神也。上自盘盂,下逮几杖,皆有辞以自饬,非以祝寿考也。锺鼎庸器,告于神明。周之尸臣,卫之孔悝,莫敢僭颂名,而叔世立石自颂变。秦始皇太山诸刻,犹不称碑。其后死人之里,鬼神之宅,刻碑者浸众。

碑表神道石阙,其始皆在寝庙,后貤于墓。宫庭有碑,以此识景。庙则从之,又丽牲焉。《记·檀弓》曰:公室视丰碑,三家视桓楹。桓楹故谓之表。及其在墓,碑者所以下棺,表即无有,汉世乃增建之。石阙者,《周官》所谓象魏。梁陆倕为《石阙铭》,正在两观。然自舜墓已为石郭,故《楚语》曰:楚灵王筑台于章华之上,阙为石郭陂汉以象帝舜。象九疑之冢也。神道者,《说文》云:场,祭神道也。《释宫》曰:庙中路谓之唐。唐即场字。索祭祝于祊,自祊而入,故其路谓之神道。汉有《嵩山太室神道石阙铭》,与《说文》言场相应(《周礼》天神地氾,不祭于屋下。太室立庙,亦不应礼。此但证庙有神道耳)。其后墓道象之。孟子曰:孔子殁,子贡筑室于场。则庙有神道矣。自汉以降,碑表二名转相乱,及今无有知神道为庙制者。守文不综其实,因以盲瞽。观汉世刻石,称铭者记其物,称颂者道其辞。斯则刻石皆颂也。周制天子始有颂(记言善颂善祷,谓善形容。非真作颂)。于汉则下逮庶官,名号从是弛矣。

昔鲁有《颂》,自季孙行父请周,而史克作之。汉杨雄为《赵充国颂》。犹奉天子命也。《文章缘起》曰:汉惠帝始为《四皓碑》。犹帝者赐之也。今以匹士专作颂辞,与贱者诔贵等。虽然,自朱穆、蔡邕私立谥号,荀爽闻而非之。张璠以为谥者上之所赠,非下之所造,朱、蔡各以衰世臧否不立,故私议之。准是则立碑固不可训。后汉士庶,专务朋游,故吏私人,党附旧主。鸱枭之恶,喻以凤皇,斗筲之材,比于伊、管。称誉过情,有乱观听。延及宋世,裴松之以良史陪属,陈议禁断,诚惧其妨正也。《唐律》诸在官长吏实无政迹,辄立碑者,徒一年;若遣人妄称己善申请于上者,杖一百;有臧重者坐臧论,受遣者各减一等。然犹许死者立碑,为之等制。夫生人立碑则乱政,死者立碑则乱史。生人遣人有臧,为死者遣人独无臧邪?

汉世碑文,本颂之别,虽有陈序,则考绩扬榷之辞,不增其事。文胜质,故不为史官所取,无害于方策。唐世渐失其度,其后浸淫变为序事,与别传同方。别传幸有他人所作,辞有进退,不壹于褒扬。碑即自子孙舆金乞贷,其言不得不美。既述其事,虚张功状,睹之若真,终于贞伪掍殽,为史秕稗,可无断乎!汉之立碑。或为处士名德,民所乡往。今乃壹为尸位之夫,乞米以为传,昔人所邮。今虽不为史官,乞米犹易,顾炎武所以恶言义取者也。

又自胡元以降,金石略例,代有增损。既崇时制,时制不适,又以前世为准,典度杂糅,未知所乡。今举其要者数事。

三公称公,九卿称卿,此汉制也。今世既无三公,乃以三品以上{艸造}乏,自下即称曰君。汉世赐爵自列侯至五大夫辈,通得言君;买爵既易,宜无有不君者。方今封爵至吝,下执事而君称之,斯何礼也?若循时制,文官五品以上称大夫,六品以下称郎;武官三品以上称将军,四品以下称都尉,六品以下称校尉;题曰某官某大夫,某官某郎,某官某将军。自下准此,如是亦给矣。今题封赠于上,书某公某君于下,大夫将军而言“公”,郎校尉而言“君”(按:安陆昭王碑文称公者,时实赠司徒。竟陵文宣王行状称萧公者,时实为太傅。非今人所可借口),称名相驳。其诡一也。

汉世太守所居称府,因以号府君。自汉世祖、宋武帝以称其祖,不追王,故举其下者尊之。今士庶并题其父曰“府君”,身无半通青纶之命,而有连城剖符之号。其诡二也。

周制,天子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赴于他国,虽君犹称“不禄”。赴于君,虽大夫士谓之“死”。今度制既无明文,殁于官则曰身故。若从时制,当书“故”不得书“卒”。书“卒”即背于今。大学士督抚诸官,或则书“薨”。唐宋之世,辅臣大吏,多有封爵,书“薨”可也。今无爵则不得比诸侯。非诸侯书“薨”,又背于古。其诡三也。

且刻石皆铭也。自汉讫今,或前为记叙,后系以铭。记叙已刻石,非铭云何?名实不辨,而琐琐以言式例,古者谓之放饭流歠问无齿决者也。《诗传》曰:作器能铭。可以为大夫者,有其器斯铭之,无其器斯不铭矣。今世葬无窆石,庙不丽牲,而空立石为碑。名实既爽,则碑可以废。

馀念为一人述事者,固有别传,为神庙兴作识其年岁者,刻石作记可也。昔元魏修野王孔子庙,刘明等以为宣尼大圣,非碑颂所称,宜立记。其文曰:“仲尼伤道不行,欲北从赵鞅,闻杀鸣铎,遂旋车而反。及其后也,晋人思之,于大行岭南为之立庙,盖往时回辕处也。”(见《水经·沁水注》)此则记之与颂,在石有殊。汉世亦尝作《周公礼殿记》。今立庙者宜以为法。其有山谷之士,独行之贤,不见记录,而芳烈在民,立祠堂以昭来许,宜序其行事而已。

若夫封墓以为表识,藏志以防发掘,此犹随山刊木,用记地望,本非文辞所施。世言孔子题季札墓,其情伪不可知,就今所摹写者,财有题署,固无记述之文。墓志始作,自王莽大司徒甄邯(见《南史·何承天传》),亦有题署无文辞。及张氏《穿中记》,文稍缛矣。后生作者,杯酒之爱,自谓久要,百年之化,悲其夭枉,于情为失衷,于事为失顺。淫溢不节,权厝亦为之志。作志之情,本以陵谷变迁,虑及久远。权厝者数年之事,当躬自发掘之,于是作志,又违其本情矣。若斯之伦,悉当约省盈辞,裁夺虚作。墨翟、杨王孙之事,虽不可作,要之慎终追远,贵其朴质者也。

猜你喜欢
  第四十八卦 井 水风井 坎上巽下·佚名
  卷七 七之三·孔颖达
  卷八六·邱濬
  论语学案卷一·刘宗周
  鬼神生死之间·孔子
  春秋辨义卷首六·卓尔康
  经礼补逸原序·汪克宽
  春秋长历卷一·陈厚耀
  卷十一·刘瑾
  卷七十六·王与之
  仲尼第四·列子
  轮人/輈人·佚名
  念法品第三·佚名
  如来品第二十一·佚名
  行为主义之佛乘·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花仲胤·唐圭璋

      仲胤官相录事。   南乡子   顿首起情人。即日恭维问好音。接得彩笺词一首,堪惊。题起词名恨转生。   展转意多情。寄与音书不志诚。不写伊川题尹字,无心。料想伊家不要人。

  • 闻一多先生的书桌·闻一多

    忽然一切的静物都讲话了,忽然间书桌是怨声腾沸:墨盒呻吟道“我渴得要死!”字典喊雨水渍湿了他的背;信笺忙叫道弯痛了他的腰;钢笔说烟灰闭塞了他的嘴,毛笔讲火柴烧秃了他的须,铅笔抱怨牙刷压了他的腿;香炉咕喽着“这些野蛮的书

  • 巻十八·胡震亨

    钦定四库全书唐音癸签卷十八明 胡震亨 撰诂笺三麻纸唐中书制诏有四封拜勅书用简以竹为之画旨而施行者曰发日勅用黄麻纸承旨而行者曰勅牒用黄藤纸赦书皆用绢黄纸始贞观间或曰取其不蠧也纸以麻为上藤次之用此为重轻之

  • 卷二百六·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二百六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观我轩集方信孺字孚若莆田人有隽材未冠能文周必大杨万里见而异之以父廕补番禺县尉韩侂冑举恢复之谋朝廷寻悔金人亦厌兵时方有和议近臣荐信孺可使自萧山

  • 岳州行郡竹篱·张说

    山郡不沟郭,荒居无翳壅。 爱人忠主利,善守闭为勇。 苟非小勤瘁,安得期逸宠。 版筑恐土疏,襄城嫌役重。 藩栅聊可固,筠篁近易奉。 差池截浦沙,缭绕缘隈垄。 矗似长云亘,森如高戟耸。 预绝豺狼忧,知免牛羊恐。 闾里宽矫步,榛丛恣

  • 卷二百二十六·表第十七·脱脱

        宗室世系十二      《宋史》 元·脱脱等

  • 卷八十七·毕沅

      ◎宋纪八十七 ∷起重光大荒落正月,尽玄黓敦牂闰六月,凡一年有奇。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   讳信,神宗第十一子,母曰钦慈皇后陈氏,元丰五年十月丁巳,生于宫中;明年正月,赐名;十月,授镇宁军节度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八十四·佚名

    正德十五年三月己丑朔 上在南京是日 孝肃太皇太后忌辰建昌侯张延龄谒祭 裕陵如常仪○庚寅以水灾免狭西宁远税粮一千九百九十余石草一千七百七十余束○壬辰昏刻月犯月星○甲午初大常寺奏近有豢豕之禁无以供祀请减常例

  • 卷之九百四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三百五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绎史卷七十七下·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晏子相齐【下】晏子景公新成柏寝之室使师开鼓琴师开左抚宫右弹商曰室夕公曰何以知之师开对曰东方之声薄西方之声扬公召大匠曰室何以夕大匠曰立室以宫矩为之于是召司空曰立宫何为夕司空曰立宫以城矩为

  • 谭襄敏奏议巻十·谭纶

    明 谭纶 撰沿边缺乏火器速乞请发以充备御疏【隆庆四年四月二十五日题】准巡抚顺天都御史刘应节咨据蓟州永平昌平密云各兵备道呈称阙乏火药器械相应题请一体给发等因备咨到臣臣惟御敌之技必以火器为先火器之用又以多

  • 卷四·冯复京

    钦定四库全书六家诗名物疏卷四   明 冯复京 撰国风周南四汉广篇乔木传云乔上竦也○尔雅云句如羽乔上句曰乔如木楸曰乔槐棘丑乔小枝上缭为乔○赵岐孟子乔木注云高大树木按尔雅释乔虽殊然緫之翘竦之义惟朱传増无枝

  • 卷十·毛应龙

    钦定四库全书周官集传卷十     元 毛应龙 撰士师之职掌国之五禁之灋以左右刑罚一曰宫禁二曰官禁三曰国禁四曰野禁五曰军禁郑锷曰士师为羣士之师法故名官曰士师栁下恵为士师葢非明智君子明以用刑不足以为羣士之

  • 提要·季本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三诗説解颐      诗类提要【臣】等谨案诗説解颐四十卷明季本撰本字明德号彭山防稽人治丁丑进士官至长沙府知府本师事王守仁著书数百万言皆发其师説是书其一也凡为总论二卷正释三十卷

  • 小窗自纪·吴从先

    《小窗自纪》是晚明文学家吴从先所著的一部清言小品著作,全书四百余则,以修身养性为主,兼顾对历史人物、事件以及天地宇宙发表看法和评说,与《小窗艳纪》《小窗清纪》和《小窗别纪》共称为吴从先“四纪”。

  • 疡医大全·顾世澄

    外科著作。清顾世澄撰。四十卷。世澄一名澄,字练江,安徽芜湖人。出身世医之家,迁居扬州,业医四十余载,以疡科著称。是书汇集前代有关经验,及其先祖宁华、父青岩家藏秘方,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撰成。内容丰富,从经文注

  • 却温黄神咒经·佚名

    全一卷。译者不详,或谓系唐代不空所译。又作却(却)温神咒经、却温黄神咒经。却,退却避除之意;温,指瘟疫毒气。本经明示退却毒害、消殃之法。收于卍续藏第三册。乃佛陀游王舍城竹林精舍说法时,毗耶离国(梵Vais/a^li )疫气流行,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