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方广菩萨藏经中文殊师利根本一字陀罗尼经

大唐北印度迦湿弥罗国三藏宝思惟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净居天宝庄严道场中。与大菩萨及净居诸天众俱。尔时世尊大慈大悲。于此会中普告一切诸天众言。汝等善听文殊师利童子行轮咒法。为欲守护诸众生故。一切如来所有秘密心大神咒王。我今当为汝等开示显说。若有诵者。我记此人则为已持一切诸咒悉皆圆满。一切所作皆得成就。更无过者。汝等应知此陀罗尼。于诸咒中是大神咒王有大神力。若善男子善女人能受持者。文殊师利童子菩萨常来拥护。或于觉时或于梦中。为现身相及诸善事。能令此人生大欢喜。诸善男子此之咒王尚能摄得文殊师利童子菩萨。况余菩萨及世出世贤圣等众。复次善男子。此咒能消一切灾障一切恶梦。一切怨敌一切五逆四重十恶罪业。一切恶邪不祥咒法。亦能成办一切善事具大精进。当知是咒于世出世种种咒中为最殊胜。是诸佛心能令一切所愿皆悉满足。若以五色綖。结咒索系其项上。拥护其身亦令诸愿。皆得圆满无超过者。即说咒曰。

  唵齿[口*臨](二合[口*臨]字离禁反)

  诸佛子等此咒能灭一切恶邪魍魉。诸鬼是一切诸佛吉祥之法。亦能成就一切神咒。诵此咒者。能令众生起大慈心。能令众生起大悲心。一切障碍皆得消灭。所有诸愿皆得满足。未作法时。即能成办如意之事。若发无上大菩提心。诵之一遍力能守护自身。若诵两遍力能守护同伴。若诵三遍力能守护一宅中人。若诵四遍力能守护一城中人。若诵五遍力能守护一国中人。若诵六遍力能守护一天下人。若诵七遍力能守护四天下人。若以清旦诵一遍。咒水洗面能令见者欢喜。咒香熏衣亦令见者欢喜。若患齿痛。咒揩齿木嚼之。揩齿所痛即差。若有女人产难之时。取阿吒卢沙迦根或郎伽利迦根。咒之七遍。以无虫水和摩之。涂于产女脐中儿即易生。或诸男子为箭所中。镞入筋骨拔之不出。以十年酥三两咒一百八遍。安疮中及食之。箭镞即出。若妇人五年乃至二十三十年不生男女者。或自有病。或男子有病。鬼魅所著种种病等。或为毒药所中。当以十年已上酥五两。孔雀羽一两内于酥中咒之二十一遍。煎之捣为末。以石蜜一两大呵梨勒三颗。去核取皮相和。咒之一百八遍。常以清旦空腹尽服之。于七日中即有男女。若患头痛以乌翅羽咒之七遍。拂痛人头患即除愈。若患疟病一日二日乃至七日。或常患者。以纯乳煮粥。著好酥一两咒之一百八遍。与病人服之即得除愈。诸善男子以要言之。若欲合和一切汤药及欲服者。先须至心诵之二十一遍速得如愿。复次善男子若有一切众生。为飞头鬼所执。以手自摩其面。诵咒一百八遍作可畏相貌。便以左手作本生印。以大母指屈在掌中。用后四指押大母指上。急把拳。即自努目阴诵此咒。而看病者所患即除。若人患一切鬼病。以咒咒右手一百八遍。烧安息香熏之。左手作本生印。右手磨病人头患即除愈。若有怨敌及诸恶梦。种种怖畏身心不安。以七色綖结咒索作莲花形。或作轮形或作金刚杵形。咒之一百八遍。烧安息香熏之。于七日中系自身项上。一切厄难悉皆消散。或以牛黄研之为墨。于净纸上或帛练上。画作所怖者形。于其四边作齿[口*臨]字围之。或作莲花或作轮字。或作卍字螺鱼金刚钩宝瓶等围之。咒之七遍所怖即除。诸善男子若欲经过师子虎狼毒蛇怨贼一切险难之处。当须净其身心。不得近诸女人及吃一切五辛酒肉芸薹胡荽。于诸众生起大悲想。至心诵咒咒之四十九遍。而诸怨恶自然退散。纵令遇之无不欢喜。诸善男子此咒纵令一切众生。或于一劫或无量劫。乃至名字不可得闻。何况得见。专心念诵假令七宝象马满阎浮提。犹是世间灭坏之法。此陀罗尼咒。能令众生现世当来常获安隐。与诸如来大菩萨众常为眷属。若为自身若为他身。所愿皆得。是故殷勤生难遇想。勿得轻慢起疑惑心。

  大方广菩萨藏经中文殊师利根本一字陀罗尼经

猜你喜欢
  卷第十三·佚名
  卷五十六·佚名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五·楚石梵琦
  信本际品第八十·佚名
  善见律毗婆沙卷第十·佚名
  卷四百四十二·佚名
  玄沙大师语录序·玄沙师备
  彰所知论序·佚名
  转凡小旧道德成菩萨新道德·太虚
  成唯识论演秘卷第五(本)·智周
  唯物唯心唯生哲学与佛学·太虚
  卷下之下·佚名
  卷第一百九·李通玄
  撰集百缘经卷第四·佚名
  佛说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疏神宝记卷第二·善月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巻三·黄大舆

    钦定四库全书梅苑卷三宋 黄大舆 编喜迁莺         【阙】南枝向暖乍秀出庾岭梅英初吐玉颊轻匀琼腮淡抹姑射冰容相许防回立马凝竚影映寒光霜妒春尽占在百花头上严冬独歩 芳华春意早昨夜一番雪里开无数万蘂

  • 御选宋诗卷八·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宋诗卷八乐府歌行五张栻公安竹林祠迎神送神乐章神之来兮何许风萧萧兮吹雨悄屏气兮若思俨霓旌兮来下昔公车之自南民望车以欷歔今乘驹兮入庙亦孔悲兮若初秋月兮皎皎严霜兮凛凛泽终古兮何穷噫微管吾其左

  • 贾岛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贾岛(779~843)字阆仙,一作浪仙,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初出家为僧,名无本。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曾任长江主簿,人称贾长江。是著名的苦吟诗人。注重诗句锤炼,刻意求工。其诗情调凄苦,也偶有一些清新的小诗。与孟郊齐名,有

  • 卷五十九·志第三十五·礼十三·张廷玉

        ◎礼十三   皇后陵寝 兴宗帝后陵寝 睿宗帝后陵寝 皇妃等丧葬 皇太子及妃丧葬诸王及妃公主丧葬   皇后陵寝   洪武十五年,皇后马氏崩。礼部引宋制为请。于是命在京文武官及听除官,人给布一匹,令自制

  • 臧榮緒晉書卷六·汤球

      宗室   安平獻王孚   安平獻王孚。世祖受禪。為太宰。其長子為司徒。一門三世同時。十人封王。二人世子。父子居上公。位極人臣。子孫咸居大官。出則旌旗節鉞。入則貂蟬袞冕。自中代公族之寵。未始有也。享年

  •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十七、程颢提出的选拔人才·雍正

      十七、程颢提出的选拔人才方法在宋代已经证明行不通,难道能够在本朝实行的通吗?  【原文】  问曾静:旨意问,前曾静供内有“国家取士之法,宜当参用程明道所议宋熙宁间取士,损益斟酌行之方为更美”之语。查程子熙宁取

  • 卷之一百三十四·佚名

      顺治十七年。庚子。夏四月。乙酉朔。享太庙遣内大臣伯索尼行礼  ○礼部等衙门遵上□日会议奏言会典开载合祀之制分为二十四坛原属每年止祭一次之例、自分四郊之后合祭遂止。见行祀例冬至祭天配有四从。夏至祭

  • 四六○ 署两江总督萨载奏遵旨查办王锡侯《字贯》及相类书籍折·佚名

    四六○ 署两江总督萨载奏遵旨查办王锡侯《字贯》及相类书籍折乾隆四十二年十二月初六日署理两江总督臣萨载谨奏,为钦遵谕旨,恭折奏覆事。窃臣于本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在邳州公寓承奉十一月十八日寄信上谕:朕前此谕令各督抚

  • 懿宗本纪·欧阳修

    懿宗,名誛,宣宗的长子。母亲是元昭皇太后晁氏。起初被封为郓王。宣宗钟爱夔王李滋,想立李滋为皇太子,但李誛是长子,因而久悬未决。大中十三年(859)八月,宣宗病危,将立李滋为皇太子的事托付给内枢密使王归长、马公儒,宣徽南院

  • 迭里弥实、获独步丁、吕复传·宋濂

    迭里弥实字子初,回回人。性刚强耿介,对母亲极为孝敬。年已四十,还不肯去做官,有人问他,他说“:我不忍离开母亲。”因参加宿卫多年,有劳绩,授行宣政院崇教,三度转任为漳州路达鲁花赤,在漳州任职三年,民众甚是安定。陈有定据全福建

  • ●牧令书卷四 用人·徐栋

    安肃徐栋致初辑 政非一人所能理若幕佐若吏胥若家丁若差役皆待用之人也用之当则事成用之不当则事败由治内而治外其毋忽此 王士俊 王植 汪辉祖 黄可润 谢金銮 何士祁 袁守定 周际华 王有孚 蓝鼎元 汪辉祖

  • 卷84·陈邦瞻

    ○吴曦之叛光宗绍熙三年夏四月,以丘崈为四川安抚制置使。初,留正帅蜀,虑吴氏世将,谋去之,不果。至是,议更蜀帅,正言,西边三将,惟吴氏世袭兵柄,号为“吴家军”,不知有朝廷,遂以户部侍郎丘崈往。崈陛辞,奏曰:“臣入蜀后,吴挺脱至死亡,兵

  • 船山经义 全文·王夫之

      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惟意不必如其心之正,故于独而必慎以诚焉。  夫好恶咸正,而凡意皆如其心,不可恃心而任意也,犹不可恃身而忘心也。  传者释正心之在诚意者曰:“今咸谓

  • 卷八·顾镇

    <经部,诗类,虞东学诗  钦定四库全书虞东学诗卷八宗人府主事顾镇撰小雅【三】北山之什陟彼北山言采其杞偕偕士子朝夕从事王事靡盬忧我父母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濵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四牡彭彭王事傍傍嘉我

  •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三十二卷·宝亮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三十二卷总会通四谛义 释二谛义 解惑相对释二谛义 虚实相对释二谛义 有无相对释二谛义 假实相对释二谛义 有为无为相对释二谛义 亲疏相对释二谛义 释十谛义 真不真辨实谛 颠倒不颠

  • 后序·晦堂祖心

    敷阳王韶 撰敷阳子曰。予尝劝学者。学圣人之道。皆当求之於文辞章句之外。至於天道阴阳。则又在算数历法之外。今得遇黄龙心师。发明至道。则所谓圣人性命之理者。又在生平学习思想之外。噫古人谓。佛法皆以心相传。

  • 河防通议·赡思

    中国记录宋、金、元三代河工技术的专著。沙克什编辑。原本失传,现存版本有《四库全书》抄录 《永乐大典》本,守山阁本,明辨斋本,民国25年 (1936)商务印书馆 《丛书集成》初编本等。本书是沙克什将北宋屯田员外郎沈立所撰8

  • 尚书砭蔡编·袁仁

    一卷。袁仁撰。仁字良贵,号蓡波,苏州(今属江苏)人。明代经学家。仕履及事迹均无考。所着除《尚书砭蔡编》之外,尚有《毛诗或问》、《春秋胡传考误》等。《尚书砭蔡编》又称《尚书蔡传考误》。此书专纠蔡沈《书集传》之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