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论势第十五

魏王问相国曰、今秦负强以无道陵天下、天下莫不患、寡人欲割国之半以亲诸侯、求从事于秦、可乎、子顺对曰、以臣观之。殆无益也。今天下诸侯畏秦之日久矣。数被其毒。无欲复之之志心无所计委国于游说之士游说之士挟强秦以为资卖其国以收利■手服从。曾不能制。如君之谋。未获其利而祗为名。适足以速秦之首诛。则无以得之。不如守常以须其变也。王曰秦其遂有天下乎。对曰必然焉。虽然。取不以道。得不以道。自古以来。未有能终之者。五国西诛秦。子顺会之秦。未入境而还。诸侯留兵于成皋。子顺谓市丘子曰此师楚为之主。今兵罢而不散。殆有异意。君其备之。市丘子曰先生幸而教之、愿以国寄先生、子顺许诺、遂见楚王、曰王约五国而西伐秦。事既不集。又失师于市丘。谤君者或以君欲攻市丘以偿兵费。天下之士且以是轻君而重秦。又且不义君之为矣。王可不卜交乎。楚王曰奈何。子顺曰王出令。使五国勿攻市丘。五国重王。则听王之令矣。不重王。则且反王之令而攻市丘。以此卜五国交王之轻重。必明矣。楚王敬诺而五国散。

赵闲魏将以求亲于秦、子顺谓赵王曰、赵悼襄王此君之下吏计过也。比目之鱼所以不见得于人者以偶视而俱走也。今秦有兼吞天下之志。日夜伺间。不忘于侧息也。赵魏与之邻接而强弱不敌。秦所以不敢图并赵魏者。徒以二国併目周旋者也。今无故自离以资强秦。天下拙谋。无过此者故臣曰君之下吏计过也。夫连鸡不能上捷。亦犹二国构难不能自免于秦也。愿王熟虑之。赵王曰敬受教。

韩与魏有隙、子顺谓韩王曰、昭釐侯、一世之明君也。韩宣惠王乃昭釐侯之子申不害、一世之贤相也。韩与魏敌侔之国。而釐侯执圭见梁君者。非好卑而恶尊。虑过而计失也与严敌为邻。而动有灭亡之变。独劲不能支二难。故降心以相从。屈巳以求存也。申不害虑事而言。忠臣也。昭釐侯听而行之。明君也今韩弱于始之韩。魏弱于始之魏。秦强于始之秦。而背先人之旧好。以区区之众。居二敌之间。非良策也齐楚远而难恃。秦魏呼吸而至。舍近而求远。是以虚名自累而不免近敌之困者也。为王计者莫如除小忿全大好也。吴越之人。同舟济江。中流遇风波。其相救如左右手者。所患同也。今不恤所同之患。是不如吴越之舟人也。韩王曰善。

秦兵攻赵、魏大夫以为于魏使、子顺曰何谓、曰胜赵则吾因而服焉、不胜赵则可乘弊而击之、子顺曰不然。秦自孝公以来。战未尝屈今皆良将。何弊之乘。大夫曰纵其胜赵、于我何损、邻之不修、国之福也、子顺曰秦。贪暴之国也。胜赵必复他求。吾恐于时受其师也。先人有言。燕雀处屋。子母相哺煦煦然其相乐也。自以为安矣。灶突炎上。栋宇将焚。燕雀颜不变。不知祸之及巳也。今子不悟赵破患将及巳。可以人而同于燕雀乎。

齐攻赵、围廪丘、赵使孔青帅五万击之、剋齐军、获尸三万、赵王诏勿归其尸、将以困之、子顺聘赵、问王曰不归尸。其困何也。曰其父兄子弟悲苦无已。废其产也。子顺曰非所以困之也。死一也。归尸与不悲苦胡异焉。以臣愚计。贫齐之术。乃宜归尸。王曰何谓对曰使其家远来迎尸。不得事农。一费也。归所葬。使其送死终事。二费也。二年之中。丧卒三万。三费也。欲无困贫。不能得巳王曰善。既而齐大夫闻其子顺之谋。曰君子之谋其利溥哉。子顺相魏凡九月、陈大计辄不用、乃喟然叹曰、不见用、是吾言之不当也。言不当于主。而居人之官食人之禄。是尸利也。尸利素餐。吾罪深矣。退而以病致事。魏王遣使入其馆谢。曰寡人昧于政事。不显明是非。以启罪于先生。今知改矣。愿先生为百姓故。幸起而教之。辞曰臣有犬马之疾。不任国事。茍得从四民之列。子弟供魏国之征。乃君惠也。敢辱君命。以速刑书。人谓子顺曰、王不用子。子其行乎。答曰吾将行如之山东。则山东之国将并于秦。秦为不义。义所不入。遂寝于家。

秦急攻魏王恐、或谓子顺曰如之何、答曰吾私有计。然岂能贤于执政。故无言焉。魏王闻之。驾如孔氏亲问焉。曰国亡矣。如之何。对曰夫弃之不如用之之易也。死之不如弃之之易也。人能弃之弗能用也。能死之不能弃也。今王亡地数百里亡城数十而患不解。是王弃之非用之也。秦之强。天下无敌。魏之弱甚矣。而王是以质秦。景闵王为太子时尝质于秦此王能使不能弃之也。是重过也。若能用臣之计。则亏地不足伤国。卑体不足苦身。患除怨报矣。今秦四境之内。执政以下。固口与嫪氏乎。与吕氏乎。门闾之下。廊庙之上。犹皆如是。今王诚能割地赂秦以为嫪毒功。卑身尊秦以固嫪毒。王是以国赞嫪毒也。则嫪毒胜矣。于是太后之德王也。深如骨肉。王之交最为天下之主矣。孰不弃吕氏而从嫪毒。天下皆然。则王怨必报矣。按此策甚疏必非子顺语

猜你喜欢
  繇役第四十九·桓宽
  卷十二 道应训·刘安
  近思録集注卷十二·茅星来
  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第九·周祖谟
  卷七·孙瑴
  先正读书诀·周永年
  卷七十七·乾隆
  卷十六·魏了翁
  三十五  贵义·墨子
  卷二十五·王昭禹
  卷五百八十一·佚名
  卷九十二·佚名
  在仰光良光寺吊宇屋达马与宇额卡达等谈话·太虚
  八名普密陀罗尼经·佚名
  大乘瑜伽金刚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卷第五·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百九十九·彭定求

        卷399_1 【旱灾自咎,贻七县宰同州时】元稹   吾闻上帝心,降命明且仁。臣稹苟有罪,胡不灾我身。   胡为旱一州,祸此千万人。一旱犹可忍,其旱亦已频。   腊雪不满地,膏雨不降春。恻恻诏书下,半减麦与缗。   

  • ●慶芝堂詩集卷十八·戴亨

    瀋陽戴亨通乾撰 七言絕句詩 ◆七言絕句詩◆ 長信宮 春閨 春怨 秋碪 九日登高 塞上詞 少年行 昭君 詠荔枝 和人經某花園牆外看花之作 題牡丹圖 題雙鵲圖 盆菊 過某舊園林感賦 過某新居感賦 為尉千題牡丹圖 鐃歌三章 盧

  • 张尔田·龙榆生

    张尔田一名采田,字孟劬,浙江钱塘人。同治十三年(一八七四)正月二十九日生。父上和,曾从蒋春霖受词学,又与郑文焯为词画至交,侨寓苏州,著有《吴沤烟语》。尔田治史学及《俱舍论》甚深。清季官候补知府。民国初

  • 御选明诗卷六·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诗卷六乐府歌行三王彞神弦曲红莲小朶金塘秋水上弓鞵新月钩碧日无光灵鹊死文星坠地银云起阴股森寒闻唾壶神衣繂縩机声里曲曲湖波艳神眼十八虚鬟神自绾宝奁掩月袅蛛丝天促神归神不归右织女庙咚咚天鼓

  • 卷二十五补编·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唐诗卷二十五补编张九龄奉和圣制南出雀鼠谷答张説【唐诗纪事帝封泰山南出雀鼠谷张説献诗帝答之仍命羣臣应制】设险诸侯地【易王公设险以守其国汉书王嘉传今之郡守重于古诸侯】承平圣主巡【汉书食货志

  • 提要·洪迈

    【臣】等谨案野处类藁二巻宋洪迈撰迈以才学赡博雄视一时所着容斋随笔夷坚志唐人万首絶句俱别着録其文集见于宋艺文志者有野处猥稿一百四巻琼野録三巻而陈振孙书録解题祗载有此集二巻且云全集未见则当时传播已稀惟明张

  • 卷二十一·本纪第二十一·柯劭忞

      ○文宗上   文宗圣明元孝皇帝,讳图帖睦尔,武宗次子也。母曰文献昭圣皇后唐兀氏。帝以大德八年正月癸亥生。   英宗至治元年五月,钦察台、咬住告脱允察儿等交结亲落,有异志,词连于帝,乃出帝居琼州。泰定元年正月,召

  • 六二九 户部为知照四库馆分校石鸿翥李斯咏罚俸事致典籍厅移会·佚名

    六二九 户部为知照四库馆分校石鸿翥李斯咏罚俸事致典籍厅移会乾隆四十四年六月三十日户部为遵旨事。陕西司案呈,本年五月十九日准吏部咨称:议得内阁抄出大学士于<敏中>等奏称:查自本年正月起至三月止,四库馆进过《全书》

  • 雷虚篇第二十三·王充

    盛夏之时,雷电迅疾,击折树木,坏败室屋,时犯杀人。世俗以为“击折树木、坏败室屋”者,天取龙;其“犯杀人”也,谓之〔有〕阴过,饮食人以不洁净,天怒,击而杀之。隆隆之声,天怒之音,若人之呴吁矣。世无愚智,莫谓不然。推人道以论之,虚妄

  • 原序·惠栋

    九经古义原序汉人通经有家法故有五经师训诂之学皆师所口授其后乃着竹帛所以汉经师之説立于学官与经并行五经出于屋壁多古字古言非经师不能辨经之义存乎训识字审音乃知其义是故古训不可改也经师不可废也余家四世传经咸

  • 明网菩萨光品第一·佚名

    闻如是,一时佛游王舍城加邻竹园中,与大比丘众俱,比丘六万四千,菩萨七万二千,一切大圣,神通已达,逮得总持,辩才无阂。三昧已定,慧无所畏。晓了诸法自然之行。得不起法忍。其名曰溥首童真、宝事童真、宝印手童真、宝首童真、空藏

  • 大集大虚空藏菩薩所問經卷第四·欧阳竟无

      唐大興善寺三藏沙門不空譯   善男子云何菩薩善知軌儀修行離暗獲得光明不隨他緣得自然智速到大乘一切   智智.善男子若菩薩於彼所行軌儀一切諸行不退不動獲得光明.名爲正法自智光   明亦名於法無障礙智能離

  • 胜鬘宝窟卷下(之本)·吉藏

    慧日道场沙门释吉藏撰世尊不受后有智者。上来广明二乘有畏。从此下第二会之入大。以有畏者。终趣无畏。就文有二。第一牒前二种四智。二从彼先所得地不愚法下。会小入大。牒四智者。由佛四智究竟。二乘四智不究竟。是

  • 瑜伽论记卷第十七(之上)(论本第五十九至第六十二)·遁伦

    释遁伦集撰论本卷第五十九上来解烦恼杂染有三之中初二门讫。自下第三释九门之义。于中先别解九门后以颂收。前中初解九门。后结余句门此处不现。前中初明发业门。景云。若依小乘修惑发业彼云。外门烦恼能发业等。若依

  • 澎湖考略·佚名

    澎湖屿,在福建泉州府东南海中;山形平衍,东西约十五里,南北约二十里。考「泉州府志」:自府城东,由海舟行三里可至。又有东、西二碇山,皆在海中;自东碇开洋,一日夜可至。其海水,号澎湖沟。水道分东西流,西达漳、泉,东达小吕宋。「海

  • 北梦琐言·孙光宪

    笔记。五代孙光宪(约900—968)撰。原本三十卷,今本二十卷。光宪字孟文,自号葆光子,陵州贵平(今四川仁寿东北)人。唐末任陵州判官,后唐时避地江陵,入宋为黄州刺史以终。博通经史,好为著述,有《荆台集》、《笔傭记》、《橘斋集

  • 停骖录摘抄·陆深

    明陆深撰。《停骖录摘抄》一卷,又续一卷,此书是陆深罢山西提学佥事南归时所作。前录成于明嘉靖九年(1530),续录成于明嘉靖十一年(1532),杂录诗话、文评、朝章、国典、经义等,也间有考证。其朝章、国典部分有一定参考价

  • 春秋详说·家铉翁

    三十卷。家铉翁撰。家铉翁字则堂,眉山(今属四川)人,宋元之际经学家。宋时以荫补官,后赐进士出身,官至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元兵至,丞相檄告天下守令以城降,铉翁独不签名。宋亡不仕,元成宗即号“处士”,以寿终于家。此书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