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六趣轮回经

马鸣菩萨集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 诏译

  归命三世尊  正等觉所说

  常行于利他  积集诸功德

  若自身口意  所作善恶业

  感果定非差  无别造作者

  最胜之导师  现证垂慈愍

  普为诸有情  说随业受报

  此相应正理  闻已当领受

  作业皆自心  为因驰六趣

  由三毒怖畏  贩卖诸物命

  养已杀于他  当堕等活狱

  彼寿百千岁  加刀杖捶打

  死已更复生  受如是苦报

  于父母朋属  而生于损害

  起妄语欺诳  当堕黑线狱

  黑线絣其身  如世间解木

  锯发焰炽然  受如是苦报

  以火焚山川  林木及原野

  烧害诸有情  当堕炎热狱

  火焰遍烧然  苦叫声不绝

  两目无有明  受如是苦报

  谓法说非法  无根而诽谤

  令他生热恼  堕极炎热狱

  是诸罪众生  为大火逼切

  烧然不暂停  受如是苦报

  于猪羊狐兔  及余生类等

  杀害彼无边  当堕众合狱

  生彼地狱已  备受诸楚毒

  拷掠灭还生  受如是苦报

  起恶身语意  谗构相离间

  如是罪众生  当堕号叫狱

  彼炽猛火焰  烧然无休息

  常发大恶声  受如是苦报

  若于佛法僧  及诸贪乏者

  剽窃彼财物  堕大号叫狱

  为火所烧炙  受最极热恼

  出大猛恶声  受如是苦报

  于父母师长  及有德贤者

  起增上杀害  定堕无间狱

  炎炽大火聚  洞然彻骨髓

  长时受极苦  决定无暂乐

  起冤敌斗诤  戈戟相残害

  死堕铜爪狱  其状极锋利

  互相而擘裂  或变为刀杖

  竞斫刺其身  受如是苦报

  强暴侵他色  后堕铁刺狱

  刺长十六指  削肉而穿骨

  复有大铁女  焰牙甚可怖

  啖顶至其踵  受如是苦报

  若阴谋害他  堕彼剑叶林

  猘狗及雕鹫  奔逐竞分食

  若劫夺他财  当受其极苦

  常吞热铁丸  复灌以铜汁

  无辜害众生  当堕铁鹰狱

  利爪而搏击  长时受苦恼

  若人好伤杀  水族诸物命

  后堕镕铜河  为业火烧煮

  若自贪盛事  而掩斥他善

  堕彼铁磨狱  悲号无救度

  若人不饶益  当受多种形

  两山夹其身  逼切复加[打-丁+屑]

  若人说非法  破坏于桥梁

  锋刃以为路  驱彼而来往

  以甲伤蚤虱  堕二羺头山

  相击死还生  展转而受苦

  依止出离道  而不护禁戒

  堕煻煨狱中  肢体皆消烂

  矫现诸威仪  苟求邪活命

  堕尸粪狱中  为蛆虫[口*(一/巾)]食

  见五谷中虫  不择而砻伐

  堕铁碓狱中  常为彼舂捣

  见他苦生喜  谄曲多疑惑

  常怀忿恶心  作焰摩罗卒

  诸苦果种子  少略而分别

  清净身语心  毕竟常远离

 

  地狱趣竟。

  若人不乐施  复盗众饮食

  堕大瘿鬼中  常啖诸粪秽

  若障人布施  于己物生吝

  堕针口鬼中  腹大常饥渴

  无嗣悭财物  不舍不受用

  堕匮乏鬼中  得他享残弃

  希望他施惠  自少施生悔

  堕下劣鬼中  常食于涎吐

  乐闻他过失  加恶语宣传

  堕焰口鬼中  长受诸苦恼

  好起诸斗诤  无少慈愍心

  堕疲极鬼中  食蜎蠕虫类

  恐胁取他财  得已或少施

  堕极丑鬼中  他怖获微祀

  若人多宴乐  广杀诸物命

  自食复与他  后堕罗刹鬼

  于供养香花  或嗅或私取

  由起少贪心  后作寻香鬼

  若人相崇奉  于己有所求

  怒色希彼财  后作猛恶鬼

  若人于他娶  常乐作媒伐

  后怀恶相离  死作步多鬼

  若人乐饮酒  过量复颠酗

  或持劝他人  后作药叉鬼

  于父母师长  所欲相违背

  后生药叉宫  勇健多卒暴

  彼悭贪过失  常生饿鬼中

  苦乐随自因  是故勿复造

 

  饿鬼趣竟。

  人天三恶趣  唯自能救拔

  奔驰六趣中  如梦境和合

  睹自他眷属  伤叹岂长久

  如彼俳优人  数数易形色

  受地狱苦毕  或生于天中

  福尽复沉沦  堕彼畜生趣

  受种种形色  后得生人间

  贫苦极艰辛  譬车轮旋转

 

  畜生趣竟。

  彼人趣寿命  分量本长远

  多造杀生因  由此而减少

  萦缠诸病苦  癞瘦时疫等

  为鬼魅所著  及王法捶打

  若人于财利  劳役广希求

  无少惠施心  后作守财鬼

  若人盗他财  用已或能施

  后堕鬼趣中  随得随散失

  若人于己财  随分而行施

  当获于富饶  不为他侵损

  若人以净财  离悭广行施

  得上妙饮食  所欲皆如意

  若人以珍馔  净心而奉施

  其所得福报  色力命安隐

  若人以衣施  彼得生爱乐

  获色相端严  具惭愧衣服

  若人造僧坊  欢喜而用施

  感宫殿庄严  五欲皆具足

  若人建桥梁  及车乘等施

  得最上安隐  珍宝之辇舆

  若人于旷野  施池井泉流

  于在所生处  无渴乏热恼

  若人以嬖妾  严饰而为施

  彼所得果报  具欲乐富贵

  若人以经教  及世俗文典

  能持施于他  感博学大智

  若人以医药  及以无畏施

  彼所得果报  安乐离恐怖

  若施以灯明  其眼常清净

  若施以音乐  得其声美妙

  若施以卧具  获安隐快乐

  若施以僮仆  营从常围绕

  施乳牛等物  得色力寿命

  若施以良田  得仓库盈溢

  如彼彼求者  各各随所欲

  花果及清泉  爱语善安慰

  复有虽行施  役他而少与

  因恐怖发心  及希他赞誉

  或求现富贵  生天受快乐

  如是等行施  获福极微少

  若乐行利他  不惜于身命

  常怀悲愍心  圣果不难得

  诸有来乞者  依时而给与

  令彼生忻悦  感果得如意

  施彼若艰难  受报时亦尔

  辍己惠于他  最上安乐法

  施为诸乐本  如种生其果

  愍彼来希求  随与无空返

  慎勿侵外色  视之如己子

  设复于自妻  举心即令止

  若人于欲境  系心而乐著

  后生于世间  定受女身报

  若人厌女身  舍欲持净戒

  发生坚固心  转身作男子

  若人修梵行  则无诸损恼

  具福德威神  天人常恭敬

  若人不饮酒  安住于正念

  常出真实言  现获于安隐

  若见他相违  劝喻令和悦

  感眷属广多  无别离苦恼

  于师长教敕  常欢喜听受

  损益更筹量  则具善巧智

  贫窭执役者  好行于捶打

  无过而恼他  己苦更加苦

  若人具形色  恃之而起慢

  戏弄于他人  当获矬伛报

  若人性悭鄙  善诱佯不闻

  彼极重愚痴  当获聋哑报

  行善有余庆  积恶招苦恼

  各成辨彼因  随业定当受

 

  人趣报竟。

  常行于谄诳  乐忿恚斗诤

  由昔行施故  而作修罗主

 

  修罗趣竟。

  乐修十善因  于他无损害

  诸天常获持  得生四王天

  于父母三宝  恭敬随能施

  具忍辱柔和  得生忉利天

  自不乐忿诤  劝他令和顺

  纯善修净因  得生焰摩天

  乐多闻正法  专修解脱惠

  喜赞他功德  得生兜率天

  于施戒诸行  自性常爱乐

  起精进勇猛  得生变化天

  是最上有情  具沙门梵行

  增长解脱因  得生他化天

  以戒定熏修  普资于愿力

  生天上人间  达真如实际

  如是善恶报  已分明显示

  作善招人天  造恶萦极苦

  老病死未至  勤思求正法

  自果报一来  所爱皆离别

  彼贪等过失  深可生厌患

  智者善思惟  是故当远离

  若常行利他  则无诸障恼

  罪福定无差  略说宜谛听

    六趣轮回经

猜你喜欢
  佛说大辩邪正经·佚名
  佛说药师如来本愿经·佚名
  卷之五·别庵性统
  大乘瑜伽金刚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卷第九·佚名
  卷第十六·佚名
  卷第八·佚名
  福智无比分第二十四·朱棣
  卷十一(竺法护译)·佚名
  金光明经序·佚名
  卷五百五·佚名
  卷第二十九·佚名
  阿育王传卷第四·佚名
  佛治身经·佚名
  卷五百四十三·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四十九·澄观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张元帅弘范(淮阳集)·顾嗣立

    弘范字仲畴,河内人,蔡国公柔第九子也。中统初,授行军司马,以平济南李璮功,进顺天路管民总管,移守大名。六年,授益都淄莱等路行军万户。十一年,北兵渡江,弘范为前锋,长驱至建康。屡败宋师,上其功,改亳州万户。后赐名拔都,从中书左丞

  • 山带阁注楚辞卷六·蒋骥

    武进蒋骥撰招魂卒章魂兮归来哀江南乃作文本防余皆幻设耳哀江即汨罗所在招魂归此盖即怀沙之意朕幼清以亷洁兮身服义而未沬主此盛德兮牵于俗而芜秽上无所考此盛德兮长离殃而愁苦帝告巫阳曰有人在下我欲辅之魂魄离散汝筮

  • 卷七十七 蜀录二·崔鸿

    李流 李流字玄通特第四弟也少好学便弓马东羌校尉何攀见而竒之称流有贲育之勇举为东羌督护及避地益州益州刺史赵廞甚器异之乃使庠収合部众流亦招乡里子弟得数千人及庠为廞所杀流从特安慰流民破

  • 卷之一百六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尚史卷七十四·李锴

    列传五十二魏冉 戎 【须贾附】穰侯魏冉者秦昭王母宣太后弟也其先楚人昭王母故号为八子及昭王即位八子号为宣太后宣太后二弟其异父长弟曰穰侯姓魏氏名冉同父弟曰戎为华阳君而昭王同母弟曰髙陵君泾阳君而魏

  • 涌幢小品卷之三十·朱国祯

    虏众来归常郑公既擒纳哈出。其众惊溃。河水一夕大深。断其后路。皆曰天也。其帅五十八。帅众来归。亦曰天也。非不得已也。五十八。阿连人。习其国书。入太学。麤涉传记。颇醇谨。在元为平章。既归。赐姓。历官。数有

  • 五十一 江宁织造曹寅覆奏奉到口传谕旨摺·佚名

    原附康熙四十五年七月初一日进全唐诗集摺内 江宁织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谨奏: 六月二十五日,臣在扬州于新任杭州织造.郎中臣孙文成前,恭请圣安。蒙圣旨令臣孙文成口传谕臣曹寅:三处织造,视同一体,须要和气,若有一人行事不端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 外戚传四·纪昀

    外戚传宋 【一】○宋三孟忠厚 韦渊钱忱邢焕吴益【葢】 李道郑兴裔 杨次山孟忠厚韦渊钱忱邢焕吴益 【吴葢】李道郑兴裔杨次山△孟忠厚孟忠厚字仁仲隆佑太后兄追封咸宁郡王彦弼子也后退居瑶华宫哲宗恩眷不衰故忠厚得

  • 礼书第一·司马迁

    刘洪涛 译注【说明】书是司马迁创行的史体之一。《索隐》说:“书者,五经六籍总名也”;《正义》说:“五经六籍,咸谓之书”。其实司马迁《史记》中的八书之书,与五经六籍之书完全不同。后者是名词;前者是动词

  • 陈东传·脱脱

    陈东字少阳,镇江丹阳人。早有俊秀的声名,洒脱不拘不肯屈居人下,不为贫寒低贱所忧惧。蔡京、王黼用事专权,人们不敢指责,只有陈东无所隐瞒忌讳。他所到场的宴会集会,在座的客人害怕连累自己,逐渐避开。陈东以贡士进入太学。宋

  • 礼五四·徐松

    改元诏【宋会要】太祖建隆元年正月五日,诏曰:「五运推移,上帝于焉眷命;三灵改卜,王者所以膺图。朕早练龙韬,常提虎旅。当周邦末造,从二帝以征行;洎乔岳缠哀,翊嗣君而纂位。罄一心而事帝,谅四海以皆闻。一昨北虏侵疆,边民受弊,朕长

  • 卷五·韩婴

    子夏问曰:“关睢何以为国风始也?”孔子曰:“关睢至矣乎!夫关睢之人,仰则天,俯则地,幽幽冥冥,德之所藏,纷纷沸沸,道之所行,如神龙变化,斐斐文章。大哉!关睢之道也,万物之所系,群生之所悬命也,河洛出图书,麟凤翔乎郊,不由关睢之道,则关睢之

  • 为政第二·朱熹

     凡二十四章。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共,音拱,亦作拱。政之为言正也,所以正人之不正也。德之为言得也,得于心而不失也。北辰,北极,天之枢也。居其所,不动也。共,向也,言众星四面旋绕而归向之也。为政

  • 卷二百四十三·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二百四十三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军礼十一田猎下汉书司马相如传尝従上至长杨猎是时天子方好击熊豕驰逐埜兽相如因上疏谏其辞曰臣闻物有同类而殊能者故力称乌获捷言庆忌

  • 卷九·崔子方

    <经部,春秋类,崔氏春秋经解钦定四库全书春秋经解卷九     宋 崔子方 撰襄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仲孙蔑会晋栾黡宋华元衞甯殖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围宋彭城其言围宋彭城何前楚子郑伯伐宋宋鱼石复入于彭城矣嫌此

  • 卷十七·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或问卷十七    宋 吕大圭 撰襄公  城虎牢【二年】或问陈君举曰向也曰虎牢今也曰城虎牢何不系之郑者为天下城之也系之郑者为郑戍之也是故楚丘不系之卫縁陵不系之梁山沙鹿不系之晋皆非一国之辞

  • 书传卷六·苏轼

    宋 苏轼 撰夏书甘誓第二啓与有扈战于甘之野作甘誓史记有扈禹之后其国扶风雩县是也国语曰夏有观扈周有管蔡以比管蔡兄弟之国也甘扈之南郊也大战于甘乃召六卿天子六师其将皆命卿王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汝有扈氏威侮五行

  • 第九卷·僧祐

    释迦双树般涅盘记第二十七(出大般涅盘经)佛在拘尸那城。力士生地阿夷罗跋提河边娑罗双树间。与大比丘八十亿百千人俱。前后围绕。二月十五日临涅盘时。以佛神力出大音声。乃至有顶随其类音。普告众生。今日如来应供正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