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识通第十

刘子政、子骏、子骏兄弟子伯玉三人,俱是通人,尤珍重《左氏》,教授子孙,下至妇女,无不读诵者,此亦蔽也。汉高祖建立鸿基,侔功汤、武,及身病,得良医弗用,专委妇人,归之天命,亦以误矣。此必通人而蔽者也。汉太宗文帝有仁智通明之德,承汉初定,躬俭省约,以惠休百姓,救赡困乏,除肉刑,减律法,薄葬埋,损舆服,所谓达于养生送终之实者也。及始从代征时,谋议狐疑,能从宋昌之策,应声驰来。即位而偃武修文,施布大恩,欲息兵革,与匈奴和亲。总撮纲纪,故遂褒增隆为太宗也。而溺于俗议,斥遂材臣,又不胜私恩,使嬖妾慎夫人与皇后同席,以乱尊卑之伦,所通而蔽也。汉武帝材质高妙,有崇先广统之规,故即位而开发大志,考合古今,模获前圣故事,建正朔,定制度;招选俊杰,奋扬威怒,武义四加,所征者服;兴起六艺,广进儒术,自开辟以来,惟汉家最为盛焉,故显为世宗,可谓卓尔绝世之主矣。然上乃多过差,既欲斥境广土,又乃贪利,争物之无益者:闻西夷大宛国有名马,即大发军兵,攻取历年,士众多死,但得数十匹耳。又歌儿卫子夫,因幸爱重,乃阴求陈皇后过恶而废退之,即立子夫,更其男为太子。后听邪臣之谮,卫后以忧死,太子出走,灭亡不知其处。信其巫蛊,多征会邪僻,求不急之方,大起宫室。内竭府库,外罢天下,百姓之死亡不可胜数。此可谓通而蔽者也。汉书陈遵传云:「张竦为贼兵所杀。」李奇曰:「竦知有贼当去,会反支日,不去,因为贼所杀,桓谭以为通人之蔽也。」扬子云为郎,居长安,素贫。比岁亡其两男,哀痛之,皆持归,葬于蜀,以此困乏。子云达圣道,明于死生,不下季札,然而慕恋死子,不能以义割恩,自令多费而致困贫。

猜你喜欢
  第十二章 11·辜鸿铭
  卷五·姜宝
  大学之法①·戴圣
  卷十七·杨复
  卷十三·梁寅
  跋·钱穆
  僖公·僖公二十三年·左丘明
  礼记要义卷第二十三·魏了翁
  延恩安禅师·惠洪
  弊魔试目连经全文·佚名
  佛说九色鹿经·佚名
  菩萨念佛三昧经卷第五·佚名
  卷五十九·佚名
  附:临终舟楫·印光
  大般涅槃经 第三十六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儒林宗派卷三·万斯同

    鄞县万斯同撰东汉刘昆 刘轶【昆子】 景鸾【又传齐诗】右诸儒传施氏易洼丹 夏恭【又传韩诗】 袁良袁安【良孙】 袁京【安子】 袁敞【安子】袁彭【京子】 袁汤【京子】 鲑阳鸿梁竦 任安右诸儒传孟氏易范升 梁

  • 绎史卷七十一·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陈二庆之乱【蔡弑景侯附】左传【襄公二十年】蔡公子燮欲以蔡之晋蔡人杀之公子履其母弟也故出奔楚陈庆虎庆寅畏公子黄之偪愬诸楚曰与蔡司马同谋楚人以为讨公子黄出奔楚初蔡文侯欲事晋曰先君与于践土之

  • 程钜夫传·宋濂

    程钜夫,名文海,字钜夫。祖籍徽州,由徽州迁居郢州京山,后又迁到建昌。叔父程飞卿,为宋朝建昌通判,世祖时投降元朝。钜夫作为人质入京,授宣武将军、管军千户。有天世祖召见,问他贾似道为人如何,钜夫详细回答,世祖甚为满意,让他写下

  • 王振传·张廷玉

    王振,蔚州人。少时选入内书堂。在东宫侍奉英宗,任局郎。当初,太祖禁止宦官参预政事,自永乐以后,对宦官逐渐加以重用,但对犯法者常判以极刑。宣宗时,袁琦命令阮巨队等人出外采办,被发觉后,袁琦被肢解,阮巨队等人都被斩首。另外,裴

  • 卷五·佚名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大金集礼钦定四库全书大金集礼卷五皇太后皇后天防十三年尊奉两宫太皇太后天德二年尊奉永夀永宁宫皇统元年册皇后  天德二年册徒单氏杂録天防十三年尊奉两宫太皇太后天防十三年九月八日勅内外

  • 卷五十八·胡广

    <子部,儒家类,性理大全书钦定四库全书性理大全书卷五十八诸子二扬子程子曰林希尝谓扬雄为禄隐扬雄后人只为见他著书便须要做他是怎生做得是因问如剧秦文莫不当作曰或云非是美之乃讥之也然王莽将来族诛之亦未足道又何

  • 卷十四·刘敞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传卷十四宋 刘敞 撰定公元年春王何以无正月定无正也定何以无正定之始非正始也其非正始奈何定者公子宋也昭公之弟也昭公薨于干侯季孙逆其丧废太子衍及务人而立公子宋焉丧至于坏隤公子宋先入以主社稷

  • (九)·钱穆

    朱子曰:“仁体刚而用柔,义体柔而用刚。盖仁有流动发越之意,而其用则慈柔。义有商量从宜之义,而其用则决裂也。”今按:仁义刚柔之辨,古已有之。朱子此条极允惬。《小戴礼》言,东方之人仁,西方之人义。今日中西文化正可以此说之

  • 卷八(西晋三藏竺法护译)·佚名

    △密迹金刚力士会第三之一闻如是,一时佛游王舍城灵鹫山。与大比丘众俱。四万二千菩萨。八万四千一切大圣。神通以达。各在十方异佛国会。故来集此。皆得法忍。至不退转一生补处。逮致总持。辩才无碍周流十方无数佛土。

  • 妙法莲华经分别功德品第十七·佚名

    尔时大会、闻佛说寿命劫数长远如是,无量无边阿僧只众生、得大饶益。于时世尊告弥勒菩萨摩诃萨:&lsquo;阿逸多,我说是如来寿命长远时,六百八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众生、得无生法忍,复有千倍菩萨摩诃萨、得闻持陀罗尼门,复有一

  • 瑜伽师地论卷第十一·玄奘

    瑜伽师地论卷第十一本地分中三摩呬多地第六之一已说有寻有伺等三。云何三摩呬多地。嗢拖南曰总标与安立作意相差别摄诸经宗要最后众杂义 若略说三摩呬多地。当知由总标故。安立故。作意差别故。相

  • 建中靖国续灯录卷第十六[宋铭]·惟白

    东京法云禅寺住持传法佛国禅师(臣)惟白集对机门庐陵清原山行思禅师第十三世东京惠林宗本圆照禅师法嗣舒州投子证悟禅师讳修颙。姓梁氏。晋州赵城人也。幼同父不拜乡祠。不受书训。俄曰。当为人天师。安慕此耶。寻依本

  • 大乘起信论略释缘起·太虚

    大乘起信论略释者,太虚法师讲授于汉上,以少文显示所说要义也。念琛沉迷世苦四十余年,回向自心,实自本论始。忆癸丑春,有友赠以本论疏记会本,教令修习,自得安乐;少阅不审,叹无缘而已!久之、睹世事纷拏,感人情翻覆,反究心地,求所归依

  • 勉青年学僧·太虚

    ──二十七年一月作──僧、是住持佛教及寺产的集团,此集团的本身有待于依法及律适时契机之整饬,已为现今不可讳言之事。然壮而老者垂垂待尽,能承先启后,是在僧中青年分子,尤在曾受相当教育而有相当学识之青年学僧;故如何改

  • 佛说大孔雀咒王经卷上(前方便法)·佚名

        唐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  尔时佛告阿难陀。若有苾刍苾刍尼国王大臣善男子善女人等。有所愿求。发心归命摩诃摩瑜利咒王者。应当先作如是启请命召法式为前方便。然后读诵无不遂心。南谟佛陀也。南谟达摩也。

  • 卷第二·佚名

    续藏经 正源略集 清 际源.了贞辑 达珍编 正源略集卷第二 维扬嗣祖沙门(宝轮际源高旻了贞)辑 天台国清 达珍 编 南岳下三十四世 磬山天隐修禅师法嗣(五人) 京口夹山林皋本豫禅师 晚号晦夫。昆山陈氏子。十九。脱

  • 辽东行部志·王寂

    记行著作。金王寂(1127——1194)撰。一卷。寂字元老,蓟州玉田(今属河北)人。天德进士。官县令、刺史、转运史。著有《北迁录》、 《拙轩集》。是书为寂提点辽东路刑狱任时,于明昌元年(1190)巡查沈州、望平、广宁、宜民

  • 赖吒和罗经·佚名

    全一卷。吴·支谦译。又称罗汉赖吒和罗经。收于大正藏第一册。本经记述赖吒和罗闻佛说法而立志出家,得证阿罗汉果。十年后,返家为父母说法。又僧伽提婆所译,收于中阿含之赖吒和罗经,为本经之同本异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