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程钜夫传

程钜夫,名文海,字钜夫。祖籍徽州,由徽州迁居郢州京山,后又迁到建昌。叔父程飞卿,为宋朝建昌通判,世祖时投降元朝。钜夫作为人质入京,授宣武将军、管军千户。有天世祖召见,问他贾似道为人如何,钜夫详细回答,世祖甚为满意,让他写下来。他写了二十余张纸进呈。又问他现居何官职,他说是千户。帝对近侍臣僚说“:朕观此人是显贵相貌,听其言论,聪明有见识,可以做翰林。”丞相火礼霍孙传旨至翰林院,翰林院认为他年少,奏请为应奉翰林文字,世祖对钜夫说:“从今以后,凡国家政事之得失,朝臣之正邪,你都要告诉朕。”钜夫叩头谢恩,表示要竭忠报效。不久,晋升为翰林院修撰,后又升为集贤直学士兼秘书少监。

至元十九年(1282),钜夫奏陈有关官吏,特别是江南官吏的选拔、考核、俸禄、建立赃官档案等五项建议,多为朝廷采行,在京师安贞门赐地一块,供他建筑房舍。二十年,加翰林集贤直学士,同领会同馆事。二十三年,朝见皇帝,奏请兴建国学,遣使到江南去搜访隐居于山林的宋朝遗老及御史台、按察司的官员,应南北人参用。这些意见都得到世祖的肯定和采纳。

二十四年,设立尚书省,诏令钜夫为参知政事,钜夫坚决推辞。又命为御史中丞,台臣认为钜夫是南人(原宋统治区的人),且年纪尚轻。帝大怒道“:汝未用过南人,何以知南人不可用?自今以后,省、部、台、院都必须参用南人。”于是以钜夫仍为集贤直学士,拜侍御史,主持御史台政事,奉诏至江南求贤。原先,诏令皆用蒙古文字,这次,世祖特命用汉字书写。帝久闻赵孟隴、叶李之名,钜夫在临行时,帝密令他必须找到这两人。钜夫还举荐了赵孟兆页、余恁、万一鹗、张伯淳、胡梦魁、曾日希颜、孔洙、曾氵中子、凌时中、包铸等二十余人。世祖把他们均升为台谏官和文学之职。钜夫回朝,又陈关于民间利病五事。拜集贤学士,仍还行台任职。

二十六年,桑哥专政,严刑峻法,四方骚动不安。钜夫入朝上疏说“:臣闻天子的职责,莫大于择相;宰相之职,莫大于推举贤才,如果不以推举贤才为首要职责,一心只想到如何弄到钱财,这不是为国家,也不是为人民。昔日汉文帝问丞相周勃关于刑法、钱粮的事,周勃回答不出来。陈平上前说道:‘关于刑法的事,陛下应该问廷尉,关于钱粮,应该问内史。宰相的职责是上使阴阳调和,下使万物相适应;对外镇抚四夷,对内安抚百姓。’从陈平的言论中,可知宰相的职责是什么了。今权臣执政,立尚书省专门搜求钱粮,以剥削百姓为职责。所任用的人,都是贪婪图利之人。江南之所发生乱事,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臣认为应该清查尚书的政绩,削弱行省的权力,罢黜开口只谈利益的官僚,对百姓进行抚恤,只有这样才于国有利。”桑哥大怒,把钜夫拘留于京师,不派他任官,还奏请朝廷杀掉他。他奏请了六次,世祖都不批准。钜夫回到行台后,二十九年又召他与胡祗..、姚燧、王恽、雷膺、陈天祥、杨恭懿、高凝、陈俨、赵居信等十人入京。三十年,任命钜夫为闽海道肃政廉访使。他在福建兴办学校提倡教化,官吏怕他,百姓爱他。

大德四年(1300),转任江南湖北道肃政廉访使。到任后首先惩治行省平章家奴中之为害百姓的人。八年,回朝拜为翰林学士,参与商议中书省事。十年,发生干旱、暴风、星变等,钜夫应诏陈奏消灾良策五项,即敬天、尊祖、清心、顾全大体、改革弊政,成宗认为很好。云南省臣报告说:“世祖亲自平定云南,百姓希望把功绩刻在点苍山石上。”朝廷诏令钜夫撰其文。

十一年,拜山南江北道肃政廉访使,但仍留京为翰林学士。至大元年(1308),修《成宗实录》。二年,召钜夫至上都。三年,再拜山南江北道肃政廉访使。四年,与李谦、尚文等十六人同回朝廷,钜夫拜浙东海右道肃政廉访使,但仍留为翰林学士承旨。皇庆元年(1312),修《武宗实录》。二年,皇帝鼓励他说:“中书议事,只有卿所言甚是恰当,以后遇事直言就是。”诏令钜夫与平章政事李孟、参知政事许师敬商议实行贡举法。钜夫建议:“经学当以程颐、朱熹的注释为主,文章应革除唐、宋的弊病。”命钜夫草拟诏书施行。

三年,因病请求辞职归家,不准,命尚医给药物,任其子程大本为郊祀署令,以便就近侍养。皇帝常派人去看望,予以鼓励,安慰,特授光禄大夫,赐上等酒器,命廷臣在齐化门外为他南还饯行。回家三年后而卒,年七十岁。泰定二年(1325),赠大司徒、柱国,追封楚国公,谥“文宪”。

猜你喜欢
  列传第十七 张纂 张亮 张耀 赵起 徐远 王峻 王纮·李百药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四十八·徐乾学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十三·佚名
  卷之一百二十九·佚名
  首卷一 序·佚名
  ●清真居士年谱·陈思
  第五十卷 孝义 三·缪荃孙
  第64章 主使特务流氓各处打人的蒋介石·冯玉祥
  阳休之传·李百药
  扈载传·欧阳修
  卷三十五·佚名
  卷一百八十八·杨士奇
  梁纪三 高祖武皇帝三天监七年(戊子、508)·司马光
  食货一七·徐松
  卷之二十三·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七·朱彝尊

    钦定四库全书明诗综卷十七翰林院检讨朱彛尊编郑 梴【二首】梴字叔高浦江人元宣政院使渭之子拟古【二首】秦筝一何哀中有凄凉音累累孤臣操咽咽嫠妇吟晨霜为之寒浮云为之隂听罢复三叹不觉泪沾襟披衣歩庭皋嘉树鸣曙禽嗒

  • 卷十九·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十九晓类五言古奉和湘东王冬晓应令三韵 【梁】萧子晖歩櫩光欲通曙鸟向西东烛灭传余气帷香开晓风繁花无处尽惟销寒镜中宿郊外晓作       【隋】王 衡残星落檐外余月罢窗东水

  • 列传第七 窦泰 尉景 娄昭(兄子睿) 厍狄干(子士文) 韩轨 潘乐·李百药

    窦泰,字世宁,大安捍殊人也。本出清河观津,曾祖罗,魏统万镇将,因居北边。父乐,魏末破六韩拔陵为乱,与镇将杨钧固守,遇害。泰贵,追赠司徒。初,泰母梦风雷暴起,若有雨状,出庭观之,见电光夺目,驶雨沾洒,寤而惊汗,遂有娠。期而不产,大惧。有

  • 卷五百十五 列传三百二·赵尔巽

      ◎土司四   ○贵州   贵州古罗施鬼国,汉夜郎国,并牂牁、武陵郡地。唐亦置播州、思州。元置八番、顺元诸军民宣慰使司以羁縻之。明霭翠、奢香最为效忠。后则播州之杨、永宁之奢、水西之安,为西南钜患,杨氏灭,为遵义

  • 卷之一百四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一百零五 江宁织造曹寅奏报熊赐履病故摺·佚名

    原摺系在康熙四十八年九月摺封内 九月初二日,探得大学士臣熊赐履于八月二十八日未时病故。臣寅身在仪真掣盐,于二十九日闻信,即遣人探听访问何病,用何医药?据称:熊赐履先感寒成痢,卧床数日,遂不起。臣理应即报,恐传闻不真,谨探

  • 一四九四 河南巡抚穆和蔺奏本年查无《通鉴纲目续编》情形折·佚名

    一四九四 河南巡抚穆和蔺奏本年查无《通鉴纲目续编》情形折乾隆五十八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河南巡抚臣穆和蔺跪奏,为遵旨汇奏事。窃照钦奉上谕:披阅《御批通鉴纲目续编》内《发明》、《广义》各条,于辽、金、元三朝时事,多有

  • 卷三十九·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前编卷三十九雍正十三年秋九月己亥皇上御极辛丑命加赏军营兵丁上谕总理王大臣等曰出征兵丁劳苦効力甚属可悯现在军前之满洲防古汉军兵丁各赏伊家一月钱粮军营更加赏一月其在军营之緑旗兵丁

  • 白起王翦列传第十三·司马迁

    张凤岭译注【说明】本篇是战国末期两位著名秦国将领白起和王翦的合传。在秦灭六国过程中,白起和王翦起了重要作。传文全面、简要地记述了他们的事迹:白起是秦昭王时的国尉,精于用兵,屡战获胜,夺取韩、赵、魏、楚大片领土,攻

  • 卷二·陈确

    佛道西方不在天上,近在印度之中,即今之诏纳桡儿国,古所谓佛国者也,去云南界不过一二千里,使者尝至其国。国俗虽多奉佛教,然男女生育,与他国无异。不然,则佛种尽灭,安得尚有人类哉?则大慈发愿,所为欲度尽众生者,且不能度其国,况吾国

  • 卷十四·纳兰性德

    钦定四库全书陈氏礼记集说补正卷十四头等侍卫纳喇性德撰礼器礼器是故大备大备盛德也礼释回增美质措则正施则行集说以礼为治身之器故能大备其成人之行至大备则其德盛矣礼之为用能消释人回邪之心而增益其材质之美措诸身

  • 春秋传卷一·胡安国

    宋 胡安国 撰隠公上【公名息姑鲁惠公之子姬姓侯爵自周公子伯禽始受封传世十有三而至隠公摄主国事諡法不尸其位曰隠】周【文武开基始都丰镐幽厉板荡平王东迁洛阳尽举故都而弃之秦所谓东周也于是王室微弱至平王四十九

  • 卷十五·季本

    钦定四库全书诗说解頥正释卷十五   明 季本 撰雅雅者正也面相告语之正论也谓之小雅乃父子兄弟朋友夫妇之正论谓之大雅则朝廷君臣之正论故用之朝防用之燕飨用之赠送用之慰劳各有攸宜而非若风之可以随所用也但雅中

  • 第八 摩篇 3·王诩

    【原文】其摩者①,有以平,有以正,有以喜,有以怒,有以名,有以行,有以廉,有以信,有以利,有以卑。平者,静也;正者,直也;喜者,悦也;怒者,动也;名者,发也;行者,成也;廉者,洁也;信者,明也;利者,求也;卑者,谄也②。故圣人所独用者,众人皆有之,然无成功者,其用

  • 成公·成公四年·左丘明

    【经】四年春,宋公使华元来聘。三月壬申,郑伯坚卒。杞伯来朝。夏四月甲寅,臧孙许卒。公如晋。葬郑襄公。秋,公至自晋。冬,城郓。郑伯伐许。【传】四年春,宋华元来聘,通嗣君也。杞伯来朝,归叔姬故也。夏,公如晋,晋侯见公,不敬。季

  • 卷七·佚名

    △赞三昧相品第九尔时世尊,赞不空见菩萨摩诃萨言:善哉善哉!不空见。汝於往昔乃能供养无量无数诸佛世尊,於诸佛所种诸善根。具足修行诸波罗蜜。一切法中所作已办。而常为彼诸众生辈。作不请友为行大慈。成就正信诸众生故。

  • 长灵和尚语录·长灵守卓

    东京天宁万寿禅寺长灵卓和尚语录住武林显宁永报禅寺嗣法介谌编师初住舒州甘露禅院。开堂日。拈香祝圣寿罢。复拈香云。此一瓣香。气息也无多子。且能上透三世诸佛脑门。下彻一切含灵妙本。群魔欲隐弥露。千眼要见无由

  • 周易图说·钱义方

    元钱义方撰。二卷。《四库全书》本。此书辨说《易图》凡二十七幅,上卷七图,下卷二十图。《四库全书提要》指出:“朱彝尊《经义考》作一卷,疑传写误也。其说谓:河图为作《易》之本;《大传》云‘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