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妙法莲华经分别功德品第十七

尔时大会、闻佛说寿命劫数长远如是,无量无边阿僧只众生、得大饶益。于时世尊告弥勒菩萨摩诃萨:‘阿逸多,我说是如来寿命长远时,六百八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众生、得无生法忍,复有千倍菩萨摩诃萨、得闻持陀罗尼门,复有一世界微尘数菩萨摩诃萨、得乐说无碍辩才,复有一世界微尘数菩萨摩诃萨、得百千万亿无量旋陀罗尼,复有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菩萨摩诃萨、能转不退法轮,复有二千中国土微尘数菩萨摩诃萨、能转清净法轮,复有小千国土微尘数菩萨摩诃萨、八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有四四天下微尘数菩萨摩诃萨、四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有三四天下微尘数菩萨摩诃萨、三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有二四天下微尘数菩萨摩诃萨、二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有一四天下微尘数菩萨摩诃萨、一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有八世界微尘数众生、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佛说是诸菩萨摩诃萨得大法利时,于虚空中,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以散无量百千万亿众宝树下、师子座上、诸佛,并散七宝塔中、师子座上、释迦牟尼佛、及久灭度多宝如来,亦散一切诸大菩萨、及四部众。又雨细末栴檀、沉水香等,于虚空中,天鼓自鸣,妙声深远,又雨千种天衣,垂诸璎珞、真珠璎珞、摩尼珠璎珞、如意珠璎珞,遍于九方,众宝香炉、烧无价香,自然周至,供养大会。一一佛上,有诸菩萨、执持幡盖,次第而上,至于梵天。是诸菩萨,以妙音声、歌无量颂,赞叹诸佛。’ 

尔时弥勒菩萨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说偈言: 

佛说稀有法, 昔所未曾闻, 世尊有大力, 寿命不可量。 

无数诸佛子, 闻世尊分别, 说得法利者, 欢喜充遍身。 

或住不退地, 或得陀罗尼, 或无碍乐说、 万亿旋总持, 

或有大千界、 微尘数菩萨, 各各皆能转,  不退之法轮。 

复有中千界、 微尘数菩萨, 各各皆能转,  清净之法轮。 

复有小千界、 微尘数菩萨, 余各八生在, 当得成佛道。 

复有四三二、 如此四天下、 微尘诸菩萨, 随数生成佛。 

或一四天下、 微尘数菩萨, 余有一生在, 当成一切智。 

如是等众生, 闻佛寿长远, 得无量无漏,  清净之果报。 

复有八世界、 微尘数众生, 闻佛说寿命, 皆发无上心。 

世尊说无量,  不可思议法, 多有所饶益, 如虚空无边。 

雨天曼陀罗、 摩诃曼陀罗, 释梵如恒沙, 无数佛土来。 

雨栴檀沉水, 缤纷而乱坠, 如鸟飞空下, 供散于诸佛。 

天鼓虚空中、 自然出妙声, 天衣千万种、 旋转而来下, 

众宝妙香炉, 烧无价之香, 自然悉周遍、 供养诸世尊。 

其大菩萨众, 执七宝幡盖, 高妙万亿种, 次第至梵天, 

一一诸佛前, 宝幢悬胜幡。 亦以千万偈、 歌咏诸如来。 

如是种种事, 昔所未曾有, 闻佛寿无量, 一切皆欢喜。 

佛名闻十方, 广饶益众生, 一切具善根, 以助无上心。 

尔时佛告弥勒菩萨摩诃萨:‘阿逸多,其有众生、闻佛寿命长远如是,乃至能生一念信解,所得功德、无有限量。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于八十万亿那由他劫、行五波罗蜜、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密、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除般若波罗蜜,以是功德比前功德,百分、千分、百千万亿分、不及其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知。若善男子、善女人,有如是功德,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退者,无有是处。’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若人求佛慧, 于八十万亿、 那由他劫数、 行五波罗蜜。 

于是诸劫中, 布施供养佛、 及缘觉弟子、 并诸菩萨众, 

珍异之饮食、 上服与卧具, 栴檀立精舍, 以园林庄严。 

如是等布施, 种种皆微妙, 尽此诸劫数, 以回向佛道。 

若复持禁戒, 清净无缺漏, 求于无上道, 诸佛之所叹。 

若复行忍辱, 住于调柔地, 设众恶来加, 其心不倾动。 

诸有得法者, 怀于增上慢, 为此所轻恼, 如是亦能忍。 

若复勤精进, 志念常坚固, 于无量亿劫、 一心不懈息。 

又于无数劫, 住于空闲处, 若坐若经行, 除睡常摄心, 

以是因缘故, 能生诸禅定, 八十亿万劫、 安住心不乱, 

持此一心福, 愿求无上道。 我得一切智, 尽诸禅定际, 

是人于百千、  万亿劫数中、 行此诸功德, 如上之所说。 

有善男女等, 闻我说寿命, 乃至一念信, 其福过于彼。 

若人悉无有,  一切诸疑悔, 深心须臾信, 其福为如此。 

其有诸菩萨, 无量劫行道, 闻我说寿命, 是则能信受。 

如是诸人等, 顶受此经典, 愿我于未来, 长寿度众生, 

如今日世尊、 诸释中之王, 道场师子吼, 说法无所畏。 

我等未来世, 一切所尊敬, 坐于道场时, 说寿亦如是。 

若有深心者, 清净而质直, 多闻能总持, 随义解佛语, 

如是诸人等, 于此无有疑。 

‘又、阿逸多,若有闻佛寿命长远,解其言趣,是人所得功德、无有限量,能起如来无上之慧。何况广闻是经、若教人闻,若自持、若教人持,若自书、若教人书,若以华、香、璎珞,幢幡、缯盖,香油、酥灯,供养经卷,是人功德、无量无边,能生一切种智。阿逸多,若善男子、善女人,闻我说寿命长远,深心信解,则为见佛常在耆阇崛山,共大菩萨、诸声闻众、围绕说法。又见此娑婆世界,其地琉璃,坦然平正,阎浮檀金、以界八道,宝树行列,诸台楼观、皆悉宝成,其菩萨众、咸处其中。若有能如是观者,当知是为深信解相。’ 

‘又复如来灭后,若闻是经、而不毁呰,起随喜心,当知已为深信解相,何况读诵、受持之者,斯人则为顶戴如来。阿逸多,是善男子、善女人,不须为我复起塔寺,及作僧坊、以四事供养众僧。所以者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是经典者,为已起塔、造立僧坊、供养众僧。则为以佛舍利、起七宝塔,高广渐小、至于梵天,悬诸幡盖、及众宝铃,华、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众鼓、伎乐,箫、笛、箜篌,种种舞戏,以妙音声、歌呗赞颂,则为于无量千万亿劫、作是供养已。’ 

‘阿逸多,若我灭后,闻是经典,有能受持,若自书、若教人书,则为起立僧坊,以赤栴檀、作诸殿堂三十有二,高八多罗树,高广严好,百千比丘、于其中止,园林、浴池,经行、禅窟,衣服、饮食,床褥、汤药,一切乐具、充满其中,如是僧坊、堂阁、若干百千万亿,其数无量,以此现前、供养于我、及比丘僧。是故我说,如来灭后,若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若自书、若教人书,供养经卷,不须复起塔寺,及造僧坊、供养众僧。况复有人能持是经,兼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一心、智慧,其德最胜,无量无边,譬如虚空、东西南北、四维、上下、无量无边,是人功德,亦复如是无量无边,疾至一切种智。若人读诵受持是经,为他人说,若自书、若教人书,复能起塔,及造僧坊、供养赞叹声闻众僧,亦以百千万亿赞叹之法、赞叹菩萨功德,又为他人、种种因缘,随义解说此法华经,复能清净持戒,与柔和者而共同止,忍辱无嗔,志念坚固,常贵坐禅、得诸深定,精进勇猛、摄诸善法,利根智慧、善答问难。’ 

‘阿逸多,若我灭后,诸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是经典者,复有如是诸善功德,当知是人、已趋道场,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坐道树下。阿逸多,是善男子、善女人,若坐、若立、若经行处,此中便应起塔,一切天人、皆应供养如佛之塔。’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若我灭度后, 能奉持此经, 斯人福无量, 如上之所说。 

是则为具足  一切诸供养、 以舍利起塔, 七宝而庄严, 

表刹甚高广, 渐小至梵天, 宝铃千万亿, 风动出妙音。 

又于无量劫、 而供养此塔, 华香诸璎珞, 天衣众伎乐, 

燃香油酥灯, 周匝常照明。 恶世法末时、 能持是经者, 

则为已如上、 具足诸供养。 若能持此经, 则如佛现在, 

以牛头栴檀、 起僧坊供养, 堂有三十二, 高八多罗树, 

上馔妙衣服、 床卧皆具足, 百千众住处, 园林诸浴池, 

经行及禅窟, 种种皆严好。 若有信解心、 受持读诵书, 

若复教人书、 及供养经卷, 散华香末香、 以须曼薝卜、 

阿提目多伽、 薰油常燃之。 如是供养者, 得无量功德, 

如虚空无边, 其福亦如是。 况复持此经, 兼布施持戒, 

忍辱乐禅定, 不嗔不恶口, 恭敬于塔庙, 谦下诸比丘, 

远离自高心, 常思惟智慧, 有问难不嗔, 随顺为解说, 

若能行是行, 功德不可量。 若见此法师、 成就如是德, 

应以天华散, 天衣覆其身, 头面接足礼, 生心如佛想。 

又应作是念, 不久诣道场, 得无漏无为, 广利诸人天。 

其所住止处, 经行若坐卧, 乃至说一偈, 是中应起塔, 

庄严令妙好, 种种以供养。 佛子住此地, 则是佛受用, 

常在于其中、 经行及坐卧。 

猜你喜欢
  第五品 如理实见分·佚名
  第九卷·佚名
  苏婆呼童子请问经卷上·佚名
  卷第九十一·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二十四·澄观
  散种章第一·佚名
  卷之三十四·别庵性统
  苏悉地羯罗供养法卷中(通三部次第)·佚名
  妙法圣念处经卷第五·佚名
  三报论原文·慧远
  卷第九·慧苑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六十三·欧阳竟无
  明觉禅师语录卷第三·重显
  卷第十一(弥沙塞)·佚名
  費隱禪師語錄卷第一·费隐通容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赵企·唐圭璋

      企字循道,南陵人。神宗朝,举进士。大观间,宰绩溪。重和时,台州倅。   失调名   闻道南丹风土美。流出溅溅五溪水。威仪尽识汉君臣,衣冠已变□番子。   凯歌还、欢声载路。一曲春风里。不日万年觞,人北面朝天子。

  • 卷七十·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七十 明 曹学佺 编 中唐二十四 姚合【陕州人】 寄杨茂卿校书 去年别君时同宿黎阳城黄河冻欲合船入冰罅行君为使滑州我来西入京丈夫不泣别傍人叹无情到京就

  • 卷三百一·列传第一百八十九·列女一·张廷玉

        ◎列女一   妇人之行,不出于闺门,故《诗》载《关雎》、《葛覃》、《桃夭》、《芣苜》,皆处常履顺,贞静和平,而内行之修,王化之行,具可考见。其变者,《行露》、《柏舟》,一二见而已。刘向传列女,取行事可为鉴戒

  • 卷第二百四十二 唐紀五十八·司马光

      起重光赤奮若(辛丑)七月,盡玄黓攝提格(壬寅),凡一年有奇。   穆宗睿聖文惠孝皇帝長慶元年(辛丑,八二一年)   秋,七月,甲辰,韋雍出,逢小將策馬衝其前導,雍命曳下,欲於街中杖之。河朔軍士不貫受杖,不服。雍以白弘靖,弘靖命軍虞候

  • 风俗纪·张瀚

    语云:“相沿为风,相染成俗。”古天子巡狩则观风问俗,所系良重矣。第习俗相沿久远,愚民渐染既深,自非豪杰之士,卓然自信,安能变而更之?今两都,若神京侈靡极矣,金陵值太祖更始,犹有俭朴之遗。至于诸省会,余所历览,率质陋无华,甚至纤啬

  • 第四二告示光绪六年三月十二日一一二○五-一二·佚名

    新竹知县李,对郊铺等告示:雇倩挑货,务由挑夫首办理(附挑夫首议立章程)前衔〔即补清军府、摄理新竹县正堂李〕为出示晓谕归办事。(云云,照前稿叙至)据此,除准充给发谕戳外,合行出示。为此示,仰该郊铺及自爨店

  • 卷十三·李天根

    江阴云墟散人李本天根氏辑乙酉(一六四五)冬十月己卯朔大清兵取婺源,胡海定徒步六百里至广信乞援于黄道周。道周叹曰:『君一致仕令耳,犹仗节若是』!引满酌之,立发援师。海定归,语人曰:『黄公长者,顾爱克厥威,奈何』!抵家,与母张氏别

  • 孝武帝纪·李延寿

    孝武皇帝名..,字孝则,广平武穆王元怀的第三个儿子。母亲为李氏。皇帝性情深沉淳厚,博学多闻,喜爱武艺,全身有鳞文。十八岁时,被封为汝阳县公。他梦见有人对自己说:“你当会大贵,可得二十五年。”永安三年,被封为平阳王。普泰年

  • 卷二百四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四十帝系考【二】太皇太后皇太后【臣】等谨按螽斯衍庆瓜瓞绵长万福之原首隆懿范我朝慈宫曼夀色养含饴徽音远绍家法具存逮我孝圣宪皇后璇闱笃祜履顺垂模备福夀者八十六年受孝养者四十二

  • 卷十三·佚名

    尚泰王童名:思次良金。道光二十三年癸卯七月初八日降誕。父:尚育王【尚泰係第二子】母:佐敷按司加那志,童名思眞鶴金,號元貞。妃:佐敷按司加那志,童名恩戸金,號賢室。【章氏佐久眞親方正孟女,始稱野嵩按司加那志。道光二十三年

  • 卷四百七十九·佚名

    △第三分缘起品第一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王舍城鹫峰山中。与大刍众五亿人俱。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得真自在。心善解脱。慧善解脱。如调慧马亦如大龙。已作所作。已办所办。弃诸重担逮得己利。尽诸有结正知

  • 潮音草舍诗存别集·太虚

      歌 偈  答八指头陀所示公案前三三与后三三,诸佛群生共一龛,弄巧文殊成大拙,惹人今古费疑参。  听道阶法师讲法华经得闻妙义障云开,权实双融法界恢,宝藏已知自家物,穷儿犹自费疑猜。  春风蛙曲六首游心物外禅初妙

  • 对于学生救国之商榷·太虚

    ──二十年十月在河南大学讲──二千年来在中国发挥的佛学,乃是中国民族性所含有之伟大特征的表现,与救国的三民主义可并行不悖。近来日本残暴的举动,及我国连年的天灾人祸,内忧外患,真是很可忧虑的事体!而佛教以广大的慈悲

  •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下·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复次阿难。东方恒河沙数佛刹。一一刹中。有无量无数菩萨摩诃萨。及无量无数声闻之众。以诸香花幢幡宝盖。持用供养极乐世界无量寿佛。南方恒河沙数佛刹。一一刹中

  • 声类·钱大昕

    《声类》4卷,清代朴学大师钱大昕 著。是书以声纽为纲,搜罗比栉经传子史通假,凡1700 余条。本书集中体现了钱氏的声传学说。是书钱大昕《潜研堂丛书》失收,由其门生汪恩得稿刊之,惜流传未广,陈士安又以原书上版复为刊行。

  • 诊宗三昧·张璐

    脉学著作。全称《石顽老人诊宗三昧》。1卷,共12篇。清·张璐(石顽)著,由其子张登整理编纂而成。成书于1689年(康熙28年)。张璐认为人身有病,莫不见之于脉。此书以论述脉理为主,首先阐明脉学宗旨,以下分别列述医学、色

  • 分别经·佚名

    一卷,西晋竺法护译。说受戒得福或反之而堕者,事佛有三辈不同,及支那国非法者多事等。

  • 十住毗婆沙论·佚名

    梵名Das/abhu^mika -vibha^s!a^-s/a^stra 。凡十七卷。龙树菩萨造,后秦鸠摩罗什译。略称十住论。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六册。本论系要约华严经十地品(十地经)经文之大意所作之诠释。汉译本中,罗什将十地称为十住;十地即是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