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11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辜讲
某个在位的国君(齐景公,姓姜,名杵臼,春秋后期齐国国君)问孔子,对国家政府来说什么最重要?
孔子回答:“让国君当国君,让公仆当公仆,让父亲做父亲,让儿子做儿子。”
国君(齐景公)回答:“确实如此啊!如果国君不像国君,公仆不像公仆,父亲不像父亲,儿子不像儿子,在这种阴阳颠倒的状态下,即使税赋收入极大,又能如何去享受呢?”
辜解
曾文正复刘印渠制军书云:“自王介甫以言利为正人所诟病,后之君子例避理财之名,以不言有无、不言多寡为高。实则补救时艰,断非贫穷坐困所能为力。”叶水心尝谓:“仁人君子不应置理财于不讲。”良为通论。余谓财固不可不理,然今日中国之所谓理财,非理财也,乃争财也。驯至言理财数十年,其得财者,惟洋场之买办与劝业会之阔绅。昔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余谓:“今日中国欲得理财之道,则须添一句曰,官官,商商。”盖今日中国,大半官而劣则商,商而劣则官。此天下之民所以几成饿殍也。《易传》曰:“损上益下,谓之泰;损下益上,谓之否。”知此则可以言理财。
编者注
曾国藩回复刘印渠的信中说:“自从王安石因为讲求利被正人君子所指责诟病后,后来的君子人全部躲开理财之事的名声,把不牵涉财产有无、多少当做高尚的事情,实际上解救危机报效国家,绝不是坐在那里空谈清贫能做到的。”叶水心曾经评价这段话说:“仁人君子不应该不通晓理财。”实在是妙论。我认为理财当然不可以不讲,但是看现在中国所说的理财,其实不是真的理财,只是争财罢了。从实际上来说,我国讲理财几十年了,真正得到了财富的,只有洋商、买办、富豪、大资本家了。以前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我认为:“今天中国想要通晓理财的道理,必须加上一句,官官,商商。”因为现在的中国,大半官商勾结一体,密不可分,这也是天下百姓称为饿殍的原因了。《易传》曰:“损上益下,谓之泰;损下益上,谓之否。”只有真正领悟这句话才能明白理财的本质了。
猜你喜欢 卷三十九·李明复 卷十四·孔颖达 基础学问总检点·胡兰成 第十二章身心之间的关系(下)·梁漱溟 箴石第三十一·桓宽 对异己者的态度·梁漱溟 卷四百七十四·佚名 卷六·佚名 净见品第八·佚名 缅甸青年之佛学方针·太虚 添品妙法莲华经卷第六·佚名 卷八十九·佚名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六·佚名 佛说光明童子因缘经卷第三·佚名 底哩三昧耶不动尊圣者念诵秘密法卷下·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