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僖公·僖公二十三年

【经】二十有三年春,齐侯伐宋,围婚。夏五月庚寅,宋公兹父卒。秋,楚人伐陈。冬十有一月,杞子卒。

【传】二十三年春,齐侯伐宋,围缗,以讨其不与盟于齐也。

夏五月,宋襄公卒,伤于泓故也。

秋,楚成得臣帅师伐陈,讨其贰于宋也。遂取焦、夷,城顿而还。子文以为之功,使为令尹。叔伯曰:「子若国何?」对曰:「吾以靖国也。夫有大功而无贵仕,其人能靖者与有几?」

九月,晋惠公卒。怀公命无从亡人。期,期而不至,无赦。狐突之子毛及偃从重耳在秦,弗召。冬,怀公执狐突曰:「子来则免。」对曰:「子之能仕,父教之忠,古之制也。策名委质,贰乃辟也。今臣之子,名在重耳,有年数矣。若又召之,教之贰也。父教子贰,何以事君?刑之不滥,君之明也,臣之愿也。淫刑以逞,谁则无罪?臣闻命矣。」乃杀之。

卜偃称疾不出,曰:「《周书》有之:『乃大明服。』己则不明而杀人以逞,不亦难乎?民不见德而唯戮是闻,其何后之有?」

十一月,杞成公卒。书曰「子」,杞,夷也。不书名,未同盟也。凡诸侯同盟,死则赴以名,礼也。赴以名,则亦书之,不然则否,辟不敏也。

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有人而校,罪莫大焉。吾其奔也。」遂奔狄。从者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狄人伐啬咎如,获其二女:叔隗、季隗,纳诸公子。公子取季隗,生伯儵、叔刘,以叔隗妻赵衰,生盾。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请待子。」处狄十二年而行。

过卫。卫文公不礼焉。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子犯曰:「天赐也。」稽首,受而载之。

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公子安之。从者以为不可。将行,谋于桑下。蚕妾在其上,以告姜氏。姜氏杀之,而谓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公子曰:「无之。」姜曰:』行也。怀与安,实败名。」公子不可。姜与子犯谋,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

及曹,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浴,薄而观之。僖负羁之妻曰:「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反其国,必得志于诸侯。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子盍蚤自贰焉。」乃馈盘飨,置璧焉。公子受飨反璧。

及宋,宋襄公赠之以马二十乘。

及郑,郑文公亦不礼焉。叔詹谏曰:「臣闻天之所启,人弗及也。晋公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将建诸,君其礼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晋公子,姬出也,而至于今,一也。离外之患,而天不靖晋国,殆将启之,二也。有三士足以上人而从之,三也。晋、郑同侪,其过子弟,固将礼焉,况天之所启乎?」弗听。

及楚,楚之飨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馀也,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櫜健,以与君周旋。」子玉请杀之。楚子曰:「晋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其从者肃而宽,忠而能力。晋侯无亲,外内恶之。吾闻姬姓,唐叔之后,其后衰者也,其将由晋公子乎。天将兴之,谁能废之。违天必有大咎。」乃送诸秦。秦伯纳女五人,怀嬴与焉。奉也活盥,既而挥之。怒曰:「秦、晋匹也,何以卑我!」公子惧,降服而囚。

他日,公享之。子犯曰:「吾不如衰之文也。请使衰从。公子赋《河水》,公赋《六月》。赵衰曰:「重耳拜赐。」公子降,拜,稽首,公降一级而辞焉。衰曰:「君称所以佐天子者命重耳,重耳敢不拜。」

译文


二十三年春季,齐孝公发兵进攻宋国,包围缗地,讨伐宋国不到齐国参加会盟。

夏季,五月,宋襄公死,这是由于在泓地战役中受伤的缘故。

秋季,楚国的成得臣领兵进攻陈国,讨伐陈国倾向宋国。于是占领了焦、夷两地,在顿地筑城后回国。子文把这些作为他的功劳,让他做令尹。叔伯说:“您打算把国家怎么办?”子文回答说:“我是用这个来安定国家的。有了大功而不居高位,这样的人能够安定国家的有几个?”

九月,晋惠公死了。怀公即位,命令臣民不准跟随逃亡在外的人。规定了期限,不回来的不赦免。狐突的儿子毛和偃跟随重耳在秦国,不肯召他们回国。怀公抓住狐突,说:“儿子回来就赦免。”狐突回答说:“当儿子能够做官,父亲教他懂得忠诚的道理,这是古代的制度。名字写在简策上,给主子送了进见的礼物,如果三心二意就是罪过。现在下臣的儿子,名字在重耳那里已经有年头了,如果又召他回来,这是教他三心二意。父亲教儿子三心二意,用什么来事奉国君?刑罚的不滥用,这是君主的贤明,下臣的愿望。滥用刑罚以图快意,谁能没有罪?下臣知道您的意思了。”晋怀公于是杀了狐突。卜偃推说有病不出门,说:“《周书》上有这样的话:‘君主伟大贤明臣民然后顺服。’自己如果不贤明,反而杀人以图快意,不也很难办事吗?百姓看不到德行,反而只听到杀戮,哪里还能有什么后代?”

十一月,杞成公去世。《春秋》记载称“子”,因为杞是夷人。不记载名字,是由于没有和鲁国结过盟的缘故。凡是同盟的诸侯,死后就在讣告上写上名字,这是合于礼的。讣告上写上名字,《春秋》就加以记载,否则就不记载,这是为了避免弄不清楚而误记。

晋公子重耳遭到祸难的时候,晋献公的军队在蒲城攻打他。蒲城人想要迎战,重耳不肯,说:“仰仗着国君父亲的恩宠而享有奉养自己的俸禄,因此才得到百姓的拥护。有百姓的拥护而反抗,没有比这再大的罪过了。我还是逃亡吧。”于是就逃亡到狄人那里,跟随的有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狄人攻打廧咎如,俘虏了他两个女儿叔隗、季隗,送给公子。公子娶了季隗,生了伯儵、叔刘。把叔隗嫁给赵衰,生了盾。公子要到齐国去,对季隗说:“等我二十五年,不回来再改嫁。”季隗回答说:“我已经二十五岁了,又再过二十五年改嫁,我就要进棺材了。我等您。”公子在狄一共住了十二年,然后离开。经过卫国,卫文公不以礼来待他。

经过五鹿时,向乡下人要饭。乡下人给他一块泥土。公子发怒,要鞭打他。子犯说:“这是上天赐与的啊!”公子叩着头接受,把泥土装上车子。

重耳到达齐国,齐桓公也给他娶妻,有马八十匹。公子安于齐国的生活。跟随的人认为这样不行,准备离去,在桑树下商量。养蚕的侍妾正好在树上听到,把这事告诉姜氏。姜氏杀了她,告诉公子说:“您有远大的志向,听到的人,我已经杀了。”公子说:“没有这回事。”姜氏说:“走吧!留恋妻子和贪图安逸,实在会有损前途。”公子不肯。姜氏和子犯商量,灌醉了公子,然后打发他走。公子酒醒,拿起长戈追逐子犯。

重耳到达曹国,曹共公听说他的肋骨排比很密,似乎并成一整块,想从他裸体中看个真相。乘重耳洗澡,他就在帘子外观看。僖负羁的妻子对负羁说:“我看晋公子的随从人员,都足以辅助国家。如果用他们作辅助,晋公子必定能回晋国做国君。回到晋国,肯定在诸侯中称霸。在诸侯中称霸而惩罚对他无礼的国家,曹国就是第一个。您何不早一点向他表示好感呢!”僖负羁于是就向晋公子馈送一盘食品,里边藏着璧玉。公子接受食品,退回璧玉。

重耳到达宋国,宋襄公把马八十匹送给他。到达郑国,郑文公也不加礼遇。叔詹劝谏说:“臣听说上天所赞助的人,别人就赶不上了。晋公子具有三条,上天或者将要立他为国君吧,您最好还是以礼相待。父母同姓,子孙不能昌盛。晋公子是姬姓女子生的,所以能活到今天,这是一。经受逃亡在外的忧患,而上天使晋国不安定,大概是将要赞助他了,这是二。有三个人足以居于别人之上,却一直跟随着他,这是三。晋国和郑国地位平等,他们的子弟路过还应当以礼相待,何况是上天所赞助的呢?”郑文公没有听叔詹的劝谏。

重耳到达楚国,楚成王设宴会招待他,说:“公子如果回到晋国,用什么报答我?”公子回答说:“子、女、玉、帛都是君王所拥有的,鸟羽、皮毛、象牙、犀革都是君王土地上所生长的。那些波及晋国的,已经是君王剩馀的了,我能用什么来报答君王呢?”楚成王说:“尽管这样,究竟用什么报答我?”公子回答说:“如果托君王的福,能够回到晋国,一旦晋、楚两国演习军事,在中原相遇,那就后退九十里。如果还得不到君王的宽大,那就左手执鞭执弓,右边挂着弓袋箭袋,跟君王较量一下。”子玉请求楚王杀掉他。楚成王说:“晋公子志向远大而生活俭约,文辞华美而合乎礼仪。他的随从严肃而宽大,忠诚又有能力。晋侯没有亲近的人,国内国外都讨厌他。我听说姬姓是唐叔后代,将会最后衰亡,这恐怕是从晋公子为君以后的缘故吧!上天将要使他兴起,谁能够废掉他?违背上天,必然有大灾。”于是就把他送回秦国。

秦穆公送给重耳五个女子,怀嬴也在内。怀嬴捧着盛水的器皿伺候重耳洗脸,他洗了手不用手巾擦手,而挥挥手把手上的水甩干。怀嬴很生气,说:“秦、晋两国地位平等,为什么轻视我?”公子害怕,脱去上衣自囚表示谢罪。有一天,秦穆公设宴席招待重耳,子犯说:“我不如赵衰那样有文采,请您让赵衰跟随赴宴。”公子在宴会上赋《河水》这首诗,秦穆公赋《六月》这首诗。赵衰说:“重耳拜谢恩赐!”公子退到阶下,拜,叩头,秦穆公走下一级台阶辞谢。赵衰说:“君王把所以辅助天子的事命令重耳,重耳岂敢不拜?”

猜你喜欢
  问田第四十二·韩非
  卷三十四·程川
  卷七十七·山井鼎
  卷四十九·山井鼎
  卷十三·陈启源
  诗部类说·傅斯年
  卷十五·姚际恒
  《尸子·贵言》白话译文·尸佼
  明堂位·姚际恒
  万善先资集卷一·周梦颜
  碧岩录卷第十·圆悟克勤
  妇女学佛之规范·太虚
  佛说受新岁经·佚名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八·佚名
  信力入印法门经卷第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十八·元·蒋一葵

    北狄称银曰蒙古。元之先号蒙古。元之先号蒙古者,因女直号金,乃以银号其国也。后历世祖,始改号元。 【杨奂】 〔字焕然,号紫阳,太宗即位之十年戊戍,开举选,奂两中,赋论第一。〕 金章宗泰和丙寅,春试贡士于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六十三·佚名

    正统五年春正月甲辰朔 上诣 奉先殿 太皇太后宫 皇太后宫行礼毕出御正朝文武群臣及四夷朝使行庆贺礼太皇太后 皇太后俱免命妇朝贺○乙巳文武百官朝亲王于奉天门东廊○丙午 宣宗章皇帝忌辰遣官祭 景陵○朵颜卫都指挥同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四十·佚名

    万历三十五年十一月庚寅朔以长至屇期赐百官休假三日○湖广巡按史学迁请罢□税撤矿务以苏全楚不报○直隶巡按黄吉士勘砀山知县高瀚以贪酷革职为民○升文选司主事刘崇文为考功员外郎降云南按察副使张璧补四川参议○故大

  • 一○九八 谕内阁纪昀褚廷璋等着分别充文渊阁直阁事或校理·佚名

    一○九八 谕内阁纪昀褚廷璋等着分别充文渊阁直阁事或校理乾隆五十年三月二十九日乾隆五十年三月二十九日内阁奉上谕:纪昀、陆费墀着仍充文渊阁直阁事,阿肃、胡高望着以原衔充文渊阁直阁事。其文渊阁校理一缺,着陈崇本充

  • 邓景山传·刘昫

    邓景山,曹州人。以文吏见称。天宝年中(742),邓景山从大理评事任至监察御史。至德初年(756),被提升为青齐节度使,转为扬州长史,淮南节度。邓景山执政严谨干练,在朝廷闻名。任职四年,逢刘展作乱,招引平庐副大使田神功带兵马讨伐

  • 卷二百七十五·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二百七十五封爵表六异姓封爵二【子】子<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卷二百七十五><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卷二百七十五><史部,

  • 七患第五·墨子

    子墨子曰:国有七患。七患者何?城郭沟池不可守,而治宫室,一患也。边国至境,四邻莫救,二患也。先尽民力无用之功,赏赐无能之人,民力尽于无用,财宝虚于待客,三患也。仕者持禄,游者爱佼,君修法讨臣,臣慑而不敢拂,四患也。君自以为圣智而

  • 读四书丛说卷二·许谦

    元 许谦 撰读中庸丛说序中庸专言道故起首便言道学道统道学主于学兼上下言之道统主于行独以有位者言之至孔子之生他无圣人在位则道统自在孔子凡言统者学亦在其中学字固可包统字上古圣神继天立极而道统之传有自来矣此

  • 第四篇 力量的源泉 第二十八章 守其雌·林语堂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为天下溪,常德 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语译知道

  • 春秋年表【缺】·佚名

    春秋年表【缺】

  • 列御寇第三十二·刘文典

    〔释文〕以人名篇。或无「列」字。人特为食羹之货,无多余之赢,其为利也薄,其为权也轻,而犹若是。 〔注〕权轻利薄,可无求于人。 〔释文〕为食音嗣。赢音盈。而况于万乘之主乎? 〔疏〕特,

  • 法成译·佚名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炖煌石室本)国大德三藏法师沙门法成译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王舍城鹫峰山中,与大苾刍众及诸菩萨摩诃萨俱。尔时,世尊等入甚深明了三摩地法之异门。复于尔时,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观察照见

  • 第六·宗鉴

    释门正统第六良渚沙门 宗鉴 集中兴第一世八传则全字叔平。四明施氏。十岁师保国光相塔院。行缘进具。造法智轮下。未几悉了其义。居十大弟子之冠。述四明实行录。犹蔡邕作。郭有道碑也。有置气善品藻。遇事不合於心

  • 目录·佚名

    嘉兴大藏经 自闲觉禅师语录自闲觉禅师语录 目录序文卷之一住苏州黄溪罗汉禅寺语录住苏州崇川慈济禅寺语录住明州奉川法海禅寺语录卷之二住明州奉川岳林禅寺语录住嘉兴龙渊景德禅寺语录卷之三住常州荆溪芙蓉禅寺语

  • 天元五歌·蒋大鸿

    堪舆之之术,自古迄今,代出名师,研究推测,既精且详,可谓极矣,而名师间世而出,不得尝遇,即有口传心授,世又不获多闻,其假托名师,妄称秘诀者,遂滋蔓焉。

  • 绛纱记·苏曼殊

    短篇小说。苏曼殊著。载1915年7月《甲寅》第一卷第七期。作于1915年,刊于同年《甲寅》杂志7月号。叙岭南书生薛梦珠的爱情故事。薛梦珠与同族谢翥之三女秋云相爱,秋云以绛纱裹以美玉相赠。时逢乱世,梦珠不辞而别,竟将秋云

  • 说无垢称经·佚名

    六卷,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与《维摩诘所说经》同

  • 大普贤陀罗尼经·佚名

    开元附梁录   根本咒一,治病咒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