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梦列 第二十八

凡梦:有直,有象,有精,有想,有人,有感,有时,有反,有病,有性。

在昔武王,邑姜方震太叔〔二〕,梦帝谓己:“命尔子虞,而与之唐。”及生,手掌曰“虞”〔三〕,因以为名。成王灭唐,遂以封之〔四〕。此谓直应之梦也〔五〕。诗云:“维熊维罴,男子之祥;维虺维蛇,女子之祥〔六〕。”“众维鱼矣,实维丰年;旐维旟矣,室家蓁蓁〔七〕。”此谓象之梦也〔八〕。孔子生于乱世〔九〕,日思周公之德,夜即梦之〔一0〕。此谓意精之梦也。人有所思,即梦其到;有忧即梦其事。此谓记想之梦也。今事〔一一〕,贵人梦之即为祥,贱人梦之即为妖,君子梦之即为荣,小人梦之即为辱。此谓人位之梦也。晋文公于城濮之战,梦楚子伏己而盬其脑〔一二〕,是大恶也。及战,乃大胜。此谓极反之梦也。阴雨之梦,使人厌迷;阳旱之梦,使人乱离;大寒之梦,使人怨悲;大风之梦,使人飘飞〔一三〕。此谓感气之梦也。春梦发生,夏梦高明,秋冬梦熟藏〔一四〕。此谓应时之梦也。阴病梦寒,阳病梦热〔一五〕,内病梦乱,外病梦发,百病之梦,或散或集〔一六〕。此谓气之梦也〔一七〕。人之情心,好恶不同〔一八〕,或以此吉,或以此凶。当各自察,常占所从〔一九〕。此谓性情之梦也。

〔一〕○铎按:梦有多品,或吉或凶。梦吉而喜乐纵恣,则吉者不吉;梦凶而悲忧恐惧,则凶者真凶。故梦无问吉凶善恶,常戒慎修省以迎之,则皆吉矣。叙录云:“吉凶之应,与行相须。”此犹上篇勉人务实进善之趣也。

〔二〕○铎按:“震”与“娠”同。

〔三〕王先生云:‘“掌”疑“文”。’○铎按:左传作“有文在手曰虞”。此四字诚不了,然古文简质,正不必改。

〔四〕昭元年左传。

〔五〕论衡纪妖篇云:‘或曰:“人亦有直梦。梦见甲,明日则见甲矣。梦见君,明日则见君矣。”曰:然,人有直梦。直梦皆象也,其象直耳。’

〔六〕斯干。

〔七〕无羊。“蓁蓁”今作“溱溱”。“旟”旧作“旄”,据程本。○铎按:此盖本三家诗。

〔八〕王先生云:‘“象”下脱一字。’

〔九〕庄子让王篇:‘孔子曰:“今吾抱仁义之道,以遭乱世之患。”’

〔一0〕论语。

〔一一〕王先生云:‘“今”疑作“同”。俗书“同”为“仝”,仝、今形近之误。’○铎按:“今事”犹言“今一事也”。古人语急,不烦改字。下文“今一寝之梦”,若急言之,亦得为“今梦”也。

〔一二〕僖廿八年左传。○铎按:疏引服虔注:‘如俗语相骂云“啑汝脑”矣。’伏己,谓伏于己身之上。论衡卜筮篇云:“晋文公与楚子战,梦与成王搏,成王在上而盬其脑。”是知晋文在下矣。

〔一三〕迷、离、悲、飞韵。

〔一四〕生、明、藏韵。

〔一五〕素问脉要精微论云:“阴盛则梦涉大水恐惧,阳盛则梦大火燔灼。”亦见列子周穆王篇。

〔一六〕热、发、集韵。

〔一七〕孙侍御云:‘“气”上当有“病”字。’继培按:素问举痛论云:‘黄帝曰:“余知百病生于气也。”’论衡订鬼篇云:“病笃者气盛。”

〔一八〕王侍郎云:‘据下云“心精好恶”,“情”当作“精”。’继培按:论衡书虚篇云:“情心不同。”超奇篇亦云:“表着情心。”是“情心”连文之证。管子内业篇云:“彼心之情,利安以宁。”襄卅一年左传:‘子产曰:“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汉书元帝纪永光四年诏曰:“公卿大夫,好恶不同。”○铎按:下文“心精”字皆“情”之借。精、情古字通,荀子修身篇:“术顺墨而精杂污”,以“精”为“情”,是其证。此文依下例作“精心”,而读为“情”,则两得之矣。

〔一九〕同、凶、从韵。

猜你喜欢
  四讳篇第六十八·王充
  闻人与达人·孔子
  卷十九·程川
  颜氏學記卷九·戴望
  卷三百六十九·佚名
  卷三百六十一·佚名
  卷九十九·道世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瑜伽师地论卷第七·玄奘
  论大学教授救国宣言·太虚
  龙猛受南天铁塔金刚萨埵灌顶为密宗开祖之推论·太虚
  序 经 题·太虚
  增壹阿含经卷第一·佚名
  菩萨本生鬘论卷第三·佚名
  卷七十四·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二·阮阅

      ●卷十二·警句门上  太祖尝顾近侍曰:“五代干戈之际,犹有诗人。今太平日久,岂无之也!”  中官宋永图于僧寺园亭中得诗百篇以进。有丞相李文正公《僧阁闲望》一联云:“水光先见月,露气早知

  • ●第二十二出 婚拒·孟称舜

    【普贤歌】〔丑上〕媒婆惯会使花唇,我做媒婆更有名。东家去说亲,西家去说亲,十处说亲十处成。媒婆媒婆,道路奔波,未知今日,命运如何。我奉申老员外命,来此求亲。问说此间已是王老爷的衙了,不好径进去,且叫一声:管门大叔那里?〔净

  • 庐山集巻一·董嗣杲

    宋 董嗣杲 撰五言古诗小孤山小孤舒州谁将峭崖削一尖漾浩藤萝缀璎珞緑篠裹山脇白浪沸山脚向背千万态浑不假防凿危亭嵌空搆四絶屯烟幕几防沤浮现灭没鸥自若庙额锡恵济轩辉丹雘夫人象服严香灯闪踈箔风露展幽扄震

  • 卷二百三十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二百三十四杜甫【补遗】哭长孙侍御【一作杜诵诗 以下四首他集互见】道为谋【一作谏一作诗】书重名因赋颂雄礼闱曾擢桂宪府旧【一作近】乘骢流水生涯尽浮云世事空唯余旧台柏萧瑟九原中虢国夫

  • 列传第二十一 武十七王·萧子显

    武帝二十三男:穆皇后生文惠太子、竟陵文宣王子良;张淑妃生卢陵王子卿、鱼复侯子响;周淑仪生安陆王子敬、建安王子真;阮淑媛生晋安王子懋、衡阳王子峻;王淑仪生随郡王子隆;蔡婕妤生西阳王子明;乐容华生南海王子罕;傅充华生巴陵

  • 列传第二十五 刘湛 庾悦 顾琛 顾觊之·李延寿

    除宋武帝太尉行参军,赏遇甚厚。父柳亡于江州,府州送故甚丰,一无所受,时论称之。服阕,爲相国参军。谢晦、王弘并称其器干。武帝入受晋命,以第四子义康爲冠军将军、豫州刺史,留镇寿阳。以湛爲长史、梁郡太守。义康弱年未亲政,府

  • 荀磠传·房玄龄

    荀岂页字景倩,颍川人,是魏太尉荀..的第六子。幼年时期为其姐夫陈群所赏识。为人非常孝顺,少年时就颇有名声,博学多闻,思路周密。魏时因父亲的勋爵授中郎官职。宣帝司马懿掌权,见到荀岂页,以为是奇才,说:“这真是荀令君的儿子啊

  • 鱼腹侯萧子响传·李延寿

    鱼腹侯萧子响字云音,是武帝的第四个儿子。豫章王萧嶷没有儿子,抚养了萧子响。后来萧嶷又有了儿子,上表留他为嫡子。武帝即位,他担任南彭城、临淮二郡太守。萧子响勇气力量过人,开弓有四斛的力量,多次于园池当中贴着马背在竹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四十二·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二 洪武十五年二月辛亥朔。 壬子,上以河南水灾民饥,命驸马都尉李祺往赈之,敕谕祺曰:“河南奏黄河水决,弥漫数百里,漂荡民居,百姓迁移,不得宁处,朕甚悯焉。今东作方兴,民饥窘,不得耕作,特命尔往赈之

  • 卷二十一·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明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二十一户部六事例洪武二十三年令监生同各府州县官拘集各里甲人等审知逃户该县移文差亲隣里甲於各处起取其各里甲下或有他郡流移者即时送县官给行粮押赴原籍州县

  • 第五章 10·辜鸿铭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辜讲孔子曾经说:“我目前还没有看到意志坚强的人。”有人说,“有谁谁谁等(申枨,字周,孔门七十二贤之一,精通六艺)” “不是,”孔子回答,“他是个激情澎湃的人,但不是

  • 卷十九·程川

    <经部,五经总义类,朱子五经语类  钦定四库全书朱子五经语类卷十九钱塘程川撰易十九上经十三复虽一阳方生然而与众隂不相乱如人之善端方萌虽小而不为众恶所遏底意思相似【林学履録复】【録末而不为众恶所遏底意思饶

  • 佛说舍利弗悔过经·佚名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佛在罗阅只耆阇崛山中时。与千二百五十比丘菩萨千人共坐。第一弟子舍利弗。起前长跪叉手问佛言。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意欲求佛道。若前世为恶。当何用悔之乎。佛言。善哉善哉。舍利弗。忧

  • 筠廊偶笔·宋荦

    二卷、二笔二卷。清宋荦 (1634—1713)撰。宋荦字牧仲,号漫堂,河南商丘人。他兴趣广泛,喜爱诗文、藏书、绘画。十四岁时被任为侍卫,1664年授湖北黄州通判,1688年任江西巡抚,1705年奉召进京任吏部尚书。他勤奋作诗,与同时代的

  • 玉交枝·张恨水

    《玉交枝》,连载于上海《新闻报》副刊《新园林》,1948,11/21--1949,5/25(上部为作者所写。因病,下部由左笑鸿整理续写) 。上海远东出版社初版单行本。讲述了地主蔡为经及其佃户王好德之间的纠葛。王好德本欠蔡为经的地租,在

  • 观普贤菩萨行法经·佚名

    全一卷。刘宋昙摩密多(梵Dharmamitra )译。又称出深功德经。略称观普贤经、普贤观经、普贤经、观经。收于大正藏第九册。本经系佛陀于说法华经之后,在毗舍离国大林精舍所说。因佛宣告三个月后将般涅槃,阿难等随即请问佛入

  • 浴佛功德经·佚名

    一卷,唐义净译。说浴佛之方规及功德。

  • 阿弥陀经通赞疏·窥基

    佛典注疏。唐窥基撰。三卷。是后秦鸠摩罗什译《阿弥陀经》的注释书。序文分六门总述经文大意:一曰总述源由、二曰别明宗旨、三曰彰经体用、四曰翻译时人、五曰论于顿渐、六曰正释经文。在“正释经文”中,先解题目,次释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