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卷十二·警句门上
太祖尝顾近侍曰:“五代干戈之际,犹有诗人。今太平日久,岂无之也!”
中官宋永图于僧寺园亭中得诗百篇以进。有丞相李文正公《僧阁闲望》一联云:“水光先见月,露气早知秋。”〔《古今诗话》〕
杨朴字契元,郑州人。善为诗,少尝与毕文简公〔士安〕同学,文简荐之,太宗召见,面试《蓑衣涛》,云:“狂脱酒家春醉后,乱堆渔舍晚晴时。”除官不受,听归山,以其子从政为长水尉。朴又尝为《七夕诗》云:“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温公续诗话》〕
魏野,陕人,字仲先。少时未知名,《题河上寺柱》云:“数声离岸橹,几点别州山。”时有幕僚,本江南文士,见之大惊,邀与相见,赠诗曰:“怪得名称野,元来性不群。”仍为延誉,由是,人始重之。真宗西祀,遣中使召之,野闭户逾垣而遁。〔《温公续诗话》〕
熙宁六年,有司言四月一日当蚀。上为损膳彻乐避正殿,一夕微雨,不见日食,是日有皇子之庆。蔡子正为枢密,献诗云:“昨夜薰风入《舜韶》,君王方避正衙朝。阳晖已得前星助,阴潜随夜雨销。”其叙四月一日避正殿、皇子庆诞、阴云不见日食已尽矣。当时无能过云。〔《倦游杂录》〕
成都妓单氏赠陈希夷诗云:“帝王师不得,日月老应难。”名士多称之。
〔《唐宋遗史》〕
晏元献览李庆《富贵曲》云:“轴传曲谱金书字,树记花名玉篆牌”,曰:“此乃乞儿相,未尝谙富贵者。”故公每言富贵,不及金玉锦绣,惟说其气象。
若“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是也。公自以此句语人曰:“穷人家有此景否?”宋莒公见公佳句皆书于斋壁,如“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静寻啄木藏身处,闲看游丝到地时”;“楼台冷落收灯夜,门巷萧条扫雪天”;“已定复摇春水色,似红如白野棠花”
之类。后人不可及。〔《青箱杂记》〕
苏为知吴兴日,多作诗。内一篇最佳,云:“野艇闲撑处,湖天景亦微。春波无限绿,白鸟自由飞。柳色浓垂岸,山光冷照衣。时携一壶酒,恋到晚凉归。”
又在宣城作十首,以宣城为目,内《宣城花》一篇首出,曰:“宣城花叠嶂,楼前簇绮霞。若非翠露陶潜宅,即是红藏小谢家。”又在邵武有诗曰:“爱重八九月,登临高下楼。林红云白处,寒濑泊渔舟。”
丞相王文惠有《宫词》云:“一声啼鸟禁门静,满院落花春日长。”《野步》云:“桑斧科春色,渔歌唱夕阳。”皆佳句也。
楚僧惠崇工于诗。《题杨云卿郊居》云:“河分岗势断,春入烧痕青。”
《长信词》云:“阴井生秋早,明河彻晓迟。”《江行晚泊》云:“岭暮清猿急,江寒白鸟稀。”《上谷相公池上作》云:“归禽动疏竹,落果响寒塘。”《赠陈少府》云:“野人传相鹤,山叟学弹琴。”《夜坐》云:“春浅水生井,宵分月上檐。”《赠凝上人》云:“掩门青桧老,出定白髭长。”《送逐客》云:“浪经蛟浦阔,山入鬼门寒。”《经缘公旧寺》云:“遗偈传诸国,留真在一峰。”
《塞上》云:“河冰坚渡马,塞雪密藏雕。”《喜长公至》云:“久别年颜改,相逢夜话长。”《隐者》云:“多年不道姓,近日旋移家。”《宿东林寺》云:“鸟归山堕雪,僧去石沉云。”《上杨内翰》云:“露寒金掌重,天近玉绳低。”
《柳氏书斋》云:“著书惊日短,弹剑惜春深。”《上王太尉》云:“探骑通番垒,降兵逐阻旗。”《田家秋夕》云:“露下牛羊静,河明桑柘空。”《舟行》云:“林断城隍出,江分岛屿回。”《寄梅苏州》云:“锁城山月上,吹角海鸥惊。”《宿杨侍郎东亭》云:“卷幔来风远,移床得月多。”《送程至》云:“白浪分吴国,青山隔楚天。”《宿隐静寺》云:“空潭闻鹿饮,疏树见僧行。”
《送钱供奉巡警》云:“剑戟明山雪,旌旗湿海云。”《梅鼎臣河亭》云:“旷野行人少,长河去鸟平。”《宿肇公山斋》云:“月高山舍迥,霜落石门深。”
《送卢经西归》云:“雪多秦木迥,云尽汉山孤。”《濠梁夜泊》云:“夜阑潮动舸,天迥月临城。”《崔仰秋居》云:“叶影风中静,虫声月下多。”《赠裴使君》云:“行县山迎舸,论兵雪绕旗。”《早行》云:“繁霜衣上湿,残月马前低。”《秋夕》云:“磬断虫声出,灯回鹤影沉。”《书韩退之屋壁》云:“移家临丑石,租地得灵泉。”《秋夕怀长公》云:“秋近草虫乱,夜遥霜月低。”
《观宴乡老》云:“海鸥听瞬乐,山老泛尧觞。”《赠素上人》云:“午食下林鸟,夜禅移冢狐。”《夏夜》云:“扇声犹泛暑,井气忽生秋。”《江行早发》云:“残月楚山晓,孤烟江庙春。”《翻经馆靖少卿房》云:“梵容分古像,唐语入新经。”《题太保道院》云:“鹤传沧海信,僧和白云诗。”《秋夕怀汪白》云:“塞禽栖古柳,破月入微云。”《赠白上人》云:“花漏沉山月,云衣起海风。”《喜陈助教至》云:“楼中天姥月,座上杜陵人。”《冬日野望》云:“人归岗舍近,雁过渚田遥。”《送人知荣州》云:“山色临巴迥,江流入汉清。”
《春深道中》云:“湘云随雁断,楚路背人遥。”《赠李道士》云:“松风吹发乱,岩溜溅棋寒。”《栖霞寺》云:“境闲僧渡水,云尽鹤盘空。”《林逋河亭》云:“古路随岗起,秋帆转浦斜。”《杨秘校池上》云:“禽寒时动竹,露重忽翻荷。”《魏仲先山亭》云:“岚重琴棋湿,风长枕簟寒。”《塞上》云:“离碛雁冲雪,渡河人上冰。”《寄白阁上人》云:“夜梵通云窦,秋香漏石丛。”
《陕西道中》云:“关河双鬓白,风雪一灯青。”《送防秋杨将军》云:“杀气生龙剑,威风动虎旗。”《瓜州亭子》云:“落潮鸣下岸,飞雨暗中峰。”《贺刘舍人》云:“日躔黄道迥,春入紫微深。”《除夜》云:“寒灯催腊尽,晓角唤春归。”《幽并道中》云:“雁行沉古戍,雕影转寒沙。”《送僧归天台》云:“景霁云回合,秋风林动摇。”《过陈希夷旧居》云:“乱水僧频过,荒松鹤不还。”《宿横江馆》云:“露馆涛惊枕,空庭月伴琴。”《维邢道中》云:“马渡冰河阔,雕盘碛日高。”《报国寺秋居》云:“惊蝉移古柳,斗雀堕寒庭。”
《书早上人房》云:“松风传夕磬,溪雾拥春灯。”《观南郊天仗》云:“霓旌摇晓色,凤吹绕春云。”《赠义上人》云:“坐石云生衲,添泉日入瓶。”《升平词》云:“万国无形治,三边不战平。”《国清寺》云:“暝鹤栖金刹,秋僧过石桥。”《吕氏西斋》云:“雪残僧扫石,风动鹤归松。”《刘参幽居》云:“风暖鸟巢木,日高人灌园。”《杨都官池上》云:“竹风惊宿鹤,潭月戏春鱼。”
《书方峤壁》云:“圭窦先知晓,盆池别见天。”《送陈舍人巡抚》云:“月露疏寒柝,云涛闪画旗。”《宿齐上人禅斋》云:“鹤盘金刹露,龙蛰玉瓶泉。”
《春日寇宣赞池上》云:“暄风生木末,迟景入泉心。”《七夕》云:“河来天上阔,云度月边轻。”《赠王道士》云:“海人来相鹤,山下听琴。”《送孙荆州》云:“画浮秋浪,金铙响夕云。”《江城晚望》云:“丹枫映郭迥,绿屿背江深。”《题王太保山亭》云:“危溜含清瑟,飞花点玉觞。”《送李秦州》云:“朱旗临雪卷,画角入云吹。”《昼上人西斋》云:“孤云还静境,远籁发秋声。”《李太傅山庄》云:“围棋分雪石,汲井动金沙。”《宫中词》云:“井含春气碧,楼转夕阴清。”《送吴袁州》云:“鸟暝风沉日,天清月上旗。”
《寄肇公》云:“斜吹鸣金锡,归云拥石床。”《塞上》云:“古戍生烟直,平沙落日迟。”《赠嗣上人》云:“拂石云离帚,烹茶月入铛。”《舟行》云:“远屿迎樯出,寒林带岸回。”《送来上人》云:“来时云拥衲,别后月随筇。”
《马嫔淮亭》云:“路横冈烧断,风转浦帆斜。”《赠戴殿前》云:“剑静龙归匣,旗开虎绕竿。”《高书斋》云:“品画逢名客,横琴忆古贤。”《太乙山》云:“云阴移汉塞,石色入晴天。”《塞上送人》云:“地遥群马小,天阔一雕平。”《范溶园池》云:“江花凌霰发,山溜入池深。”《猎骑》云:“长风跃马路,小雪射雕天。”《高略书院》云:“古木风烟尽,寒潭星斗深。”《送段工部河北漕》云:“渡河风动旆,巡部雨沾车。”《题高生山阁》云:“对酒淮潮起,题诗楚月新。”《经明大师房》云:“门掩前朝树,心垂别郡峰。”《送李堪》云:“秋声动群木,暮色起千山。”〔并同前〕
欧阳文忠公守滁,见王元之《谢上表》云:“诸县丰登,绝少公事;全家饱暖,共荷君恩。”因成诗曰:“诸县丰登少公事,全家饱暖荷君恩。”〔《摭遗》〕
杨轩字公远,衡州人。尝有《灯诗》曰:“解照日月不照处,独明天地未明时。”〔《同前》〕
李煜作诗,大率都悲感愁戚,如“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鬓从今日添新白,菊是去年依旧黄”之类。然思清句雅可爱。〔《翰府名谈》〕
陈亚大卿,士大夫徒传其谐谑之语,不知其作诗甚佳。如“浪平天影接,山尽树根回”,得作者之格。
赵师民龙图,有《春日即事》诗云:“委地露花啼晓泪,拂堤烟柳弄春容。”
又如:“麦天晨气润,槐夏午阴清。”“晓莺林外千声啭,芳草阶前一尺长。”
皆佳句。〔并同前〕
太常博士黄孝先字子忠,为《咏怀诗》曰:“日者未知裴令贵,时人争笑祢生狂。”又作重五诗曰:“风檐燕引五六子,露井榴开三四花。”〔《春明退朝录》〕
孟宾于子名归唐,寓庐山学,得《瀑布》一联云:“练色有穷处,寒声无尽时。”邻房有人,亦得此联,互诵其句;助教不能理,因送江州以全篇定之,而归唐胜焉,大为时贤所知。
夏宝松,庐陵人,与刘洞唱和,为节度使陈德诚所知。德诚赠诗曰:“建水旧传刘夜坐〔刘洞有《夜坐诗》〕,螺川新有夏江城。”宝松有《江城诗》曰:“雁飞南浦钟初动,月满西楼酒半醒。”又云:“晓来嬴驷依前去,雨后遥山数点青。”皆佳句。〔《江南野录》又《雅言系述》别有宝松《宿临江驿》全篇并刘洞《宿宝松山斋诗》,以“宝松”为“保松”。〕
唐仁杰,全州人,苦吟,陈德诚出守池阳,仁杰以诗贻之云:“红旆渡江霞蘸水,青蛇出匣雪侵衣。”德诚善之,勉之入金陵。会休沐,朝达集于升元寺,召之坐,酒行,请仁杰赋《登阁诗》,立谈而成。其中有句云:“云散便宜千里望,日长斜占半城阴。”其余亦可观。《赠嘉禾峰僧》云:“只住此山能有意,向来求佛本无心。”时论与之。〔并《江南野录》〕
施肩吾好作诗,著《山居百韵》,如:“荷翻紫盖摇波面,蒲莹青刀插水湄。”
“烟粘薜荔龙鳞软,雨压芭蕉凤尾垂。”
钱邓帅尝举《思贾谊》两句云:“‘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后人何可及!”〔《谈苑》〕
潘逍遥《贫居诗》曰:“长喜诗无病,不忧家更贫。”《峡中闻猿》曰:“何须三叫绝,已恨一声多。”《哭高舍人诗》曰:“生前是客曾投卷,死后何人与撰碑?”张乖崖赠逍遥诗云:“莫嗟黑鬓从头白,终见黄河到底清。”宋白尚书赠云:“宋朝归圣主,潘阆是诗人。”〔《退朝录》〕
蜀僧希昼《游雁荡山》云:“天长来月正,木末度猿稀。”《答黄桂州》云:“束书逢岁嗣,去梦历峰危。”《送广漕》云:“春生桂岭外,人在海门西。”
《送僧东归》云:“帆影先寒雁,经声隐暮潮。”《宋承旨林亭》云:“雪溜垂危石,棋灯射远林。”《赠僧》云:“漱齿冰溪远,闻蝉雪屋深。”《送人》云:“玉绳天阙近,金柝海城秋。”《赠勾学士》云:“晓天金马路,晚岁石霜心。”
《寄人》云:“山日秋光短,江虹晚影低。”《送新津尉》云:“剑月啼猿苦,江沙濯锦寒。”《北宫书亭》云:“花露盈虫穴,梁尘堕燕泥。”《赠关上人》云:“寄禅关树老,乞食塞城羌。”《送僧归新安》云:“风泉旧听僧窗改,云穴曾行鸟径残。”《春山》云:“芳树侵云老,孤泉落石危。”《送人归南海》云:“落日横秋岛,寒涛兀夜船。”浙僧宝通《题相国寺》云:“下朝人带天香出,入定僧迎御杖头。”僧守恭《题佛迹峰》云:“市发人来绝,衔花鹿去多。”
僧行肇《送僧》云:“定锡樵停斧,窥人鸟立槎。”《送人之鄞江》云:“江声螯背出,帆影斗边飞。”僧简长《送人归宁州》云:“烟垒沉寒角,霜空击怒雕。”
尚能《送僧归浙右》云:“霜洲枫落尽,水馆月生寒。”《送僧归四明》云:“古寺山光重,孤城海气围。”《送人》云:“西风随雁急,寒柳向人疏。”
《送孙大谏知永兴》云:“关河虎符重,殿阁兽樽闲。”僧知仁《溪居》云:“寒声病叶落,晓色冻云开。”《送僧归天台》云:“路遥无去伴,山叠有啼猿。”
《冬夕》云:“风窗灯易灭,雪屋夜偏寒。”僧休复《送道士西游》云:“日暮长安道,秋深太白峰。”僧惟凤《秋日送人》云:“去路正黄叶,别君堪白头。”
《哭度禅师》云:“海客传遗偈,林僧写病容。”〔《谈苑》〕
杨文公言:自雍熙初归朝,迄今三十年,所阅士大夫多矣。能诗者甚鲜。如侍渎兵部宿擅其名,而徐铉、梁周翰、范宗、黄夷简皆前辈。郑文宝、薛映、王禹、吴淑、刘师道、李宗谔、李建中、李维、姚铉、陈尧佐悉当时侪流。后来著声者,如路振、钱熙、丁谓、钱易、梅询、李拱、苏为、朱严、陈越、王曾、李堪、陈诰、吕夷简、宋绶、邵焕、晏殊、江任、焦宗古。布衣有林逋、周启明,钱氏诸子有封守惟济、供奉钱昭度,郎典有今南郑殿丞杨黎州,家居及高官簿觉宗人字牧之,并有佳句,可以摘举。而钱惟演、刘筠特工于诗。
杨徽之侍读《春望》云:“杳杳烟芜何处尽,摇摇风柳不胜垂。”《寒食》云:“天寒酒薄难成醉,地迥台高易断魂。”《塞上》云:“戍楼烟自直,战地雨长腥。”《僧舍》会:“偶题岩石云生笔,闲绕庭松露湿衣。”《湘中舟行》云:“新霜染枫叶,皓月借芦花。”《哭江为》云:“废宅寒塘水,荒坟宿草烟。”
《嘉川》云:“青帝已教春不老,素娥何惜月重圆!”又云:“浮花水入瞿塘峡,带雨云归越州。”《元夜》云:“云归万年树,月满九重城。”《宿东林》云:“开尽菊花秋色老,落迟桐叶雨声寒。”
徐铉《游木兰亭》云:“兰桡破浪城阴直,玉勒穿花苑树深。”《观习水战》云:“千帆日助阴山势,万里风驰下濑声。”《病中》云:“向空咄咄频书字,忘世滔滔莫问津。”《谪居》云:“野日苍茫悲鹏舍,水风阴湿弊貂裘。”《陈秘监归泉州》云:“三朝恩泽冯唐老,万里江山贺监归。”《宿山寺》云:“落月依楼阁,归云拥殿廊。”
郑文宝《郊居》云:“百草千花路,斜风细雨天。”《重经贬所》云:“过关已跃ヅυ马,误喘犹惊顾兔屏。”《洛城》云:“星沉会节歌钟早,天半上阳烟树微。”《赠张灵州》云:“《越绝》晓残蝴蝶梦,单于秋引画龙声。”《长安送别》云:“杜曲花光浓似酒,灞陵春色老于人。”《送人归湘中》云:“满帆西日催行客,一夜东风落楚梅。”《南行》云:“失意惯中迁客酒,多年不见侍臣花。”《栖灵隐寺》云:“旧井霜飘仙界桔,双溪时落海边鸥。”《送人知韶州》云:“碧落春风老,朱陵古渡头。”永熙陵云:“承露气清驹送日,觚棱人静鸟呼风。”《边上》云:“鬓间相似雪,峰外寂寥烟。”
薛映《送人知鄂州》云:“黄鹤晨霞旁楼起,陀头秋草绕碑荒。”
吴淑《送朱致政》云:“洛殿夜凉初阁笔,渚宫岁晚得悬车。”
刘师道《寄别》云:“南浦未伤春草碧,北山仍愧晓猿惊。”《与张泌》云:“久师金马客,敌玉溪生。”《荷花》云:“有路期奔月,无媒与嫁春。”
《残花》云:“金谷路尘埋国艳,武陵溪水泛天香。”《寄陈龙图》云:“晨瞻北斗天何远,梦断南柯日未沉。”《叹世》云:“野马飞窗日,醯鸡舞瓮天。”
《春雪》云:“青帝翠华沉物外,素娥孀影吊云端。”《咏雪》云:“三千世界银成色,十二楼台玉作层。”《湘中》云:“逝波帝子魂何在,梦草王孙怨未归。”
李宗谔《春郊》云:“一溪晓绿浮,万树春红叫杜鹃。”《赠苏承旨》云:“《金銮》后记人争写,玉署新碑帝自书。”
李建中《送人》云:“山程授馆闻鸿夜,水国还家欲雪天。”
李维渚宫亭云:“故宫芳草在,往事暮江流。”《送朱致政》云:“清朝纳禄犹狂健,白首还家正太平。”《和人赠马太保》云:“转盼回岩电,分髯磔猬毛。”《寄洪湛》云:“谪去贾生身健否?秋来潘岳鬓斑无?”
姚铉《钱塘郡》云:“疏钟天竺晓,一雁海门秋。”。
陈尧佐《潮州召还》云:“君恩来万里,客路出千山。”《送种放》云:“供帐开天苑,传呼度国门。”《送人越州》云:“风樵若耶路,霜桔洞庭秋。”
《送朱荆南》云:“部吏百函通爵里,从兵千骑属橐。”
钱熙《送人金陵拜扫》有云:“鹤归已改新城郭,牛卧重寻旧墓田。”
丁谓《和钱易》曰:“珊瑚新笔架,云母旧屏风。”《送章安南》云:“梅花过岭路,桃叶渡江船。”《送章明州》云:“泣珠泉客通关市,种玉仙翁寄版图。”《送陈荆南》云:“楚子梦云铃阁密,郢人歌雪射堂开。”
钱易《昼景》云:“双蜂上帘额,独鹊袅庭柯。”《芭蕉》云:“绿章封事缄初启,青凤求凰尾乍开。”
梅询《阴陵》云:“千里汉围合,一夜楚歌声。”
李拱《春题村舍》云:“犬眠花影地,牛牧雨声坡。”
苏为《送刘端州》云:“夜浪珠还浦,春泥象印踪。”
朱严《赠徐常侍》云:“寓直有谁同骑省,立班独自戴貂冠。”
陈越《侍宴》云:“千钟人既醉,九奏凤来仪。”《与刘惨》云:“莫哀城下酌,不废洛中吟。”《送李秦州》云:“拥路东方骑,悬腰左顾龟。”
王曾《送李驸马拜陵》云:“人畏轩唐久,春归雨泽多。”
李堪《哭韩黎州》云:“桐乡留语葬,铭路在生悲。”《送周建州》云:“海月随帆落,溪花绕驿流。”《送人行》云:“雷风有约青虬起,霜露无情紫蕙枯。”《退居》云:“雨密丝桐润,潮平钓石沉。”
陈诰《闲居》云:“笼鸡对窗语,罗雀绕门飞。”
吕夷简《早春》云:“梅无驿使飘零尽,草怨王孙取次生。”《九日呈梅集仙人》云:“人归北阙知何日,菊映东篱似去年。”《寒食》云:“人为子推初禁火,花愁青女再飞霜。”
宋绶《送人知江陵》云:“奇才剑客当前队,丽赋骚人托后车。”《送人知洪州》云:“江涵帝子涵飞阁,山际真君鹤驭天。”《送周贤良》云:“楚泽伤春怨,长安索米愧侏儒。”
赵复《送晏集贤南归》云:“船官风破浪,关吏鼓通晨。”
晏元献《与张临川》云:“篱边菊秀先生醉,桑下雏娇稚子仁。”又云:“东阳诗骨瘦,南浦别魂销。”《送章明州》云:“骚客登山知有助,秦源鸡犬更相闻。”《送人知洪州》云:“干斗气沉龙已化,置刍人去榻犹悬。”〔并同前〕
江任《送人》云:“珠盘临路露,斗印入乡提。”〔《玉堂诗话》〕
焦宗古《送人游蜀》云:“芳树高低啼蜀魄,朝云浓淡极巴天。”《赠周贤良》云:“南阳客自称龙卧,东鲁人应叹凤衰。”
林逋《湖山》云:“片月通萝径,幽云在石床。”
周启明《近臣疾愈》云:“一丸童子药,五返使人车。”《送皇甫提刑》云:“鸱夷江上畲田稔,牛斗星边贯索空。”
钱惟济《太一宫醮》云:“林下焚香连宿雾,树间鸣佩起栖鸾。”《从驾西巡》云:“晓陌壶浆满,春风骑吹长。”《故主第》云:“凤箫通碧汉,星斗辩灵源。”
钱昭度《村居》云:“黄蜂衙退海潮上,白蚁战酣山雨来。”《大寒》云:“雨被北风吹作雪,水愁东海亦成冰。”《金陵》云:“西北高楼在,东南王气销。”《梅花》云:“东北风吹大庾岭,西南日映小寒天。”《雁》云:“三年别馆风吹入,万里长沙月照来。”《秋游华山》云:“人间路到三峰尽,天下秋随一叶来。”
南郑殿丞云:“青鸟几传王母信,白鹅曾换右军书。”《将至京》云:“近阙已瞻龙虎气,思乡犹望斗牛星。”
杨黎州《赦至》云:“山川百蛮国,雨露九天书。”《寄远》云:“胡越自为迢递国,参商元是别离星。”《自遣》云:“天上羲轮都易识,人间尧历自难逢。”《哭储屯田》云:“部中车雨春无润,天上星郎夜损光。”《感悟》云:“顿缨狂走鹿,吐沫倦游鳞。”《心知》云:“远别苦惊云聚散,相逢多悟月盈亏。”。《自咏》云:“刚肠欺竹叶,衰鬓怯芦花。”《泪》云:“一斑早寄湘川竹,万点空遗岘首碑。”《竹簟》云:“若非琥珀休为枕,不是琉璃莫作屏。”
《春昼》云:“人归汉后黄金屋,燕在卢家白玉堂。”〔并同前〕
牧之《寄人》云:“世味嫌为枳,时光怨落。”《闲居》云:“歌怀饭牛起,书愤抱麟成。”《蝉》云:“二子自不食,三闾何独清!”《登楼》云:“远水净林色,微云生夕阳。”《尘》云:“已伤花榻满,休妒画屏飞。”〔《谈苑》〕
西洛古都,荒台废沼,遗迹依然,见于诗多矣。惟钱文僖公一联最为警策,云:“日上故陵烟飞漠,春归空苑水潺潺。”裴晋公绿野堂在午桥南,往时属张相齐贤家,罢相归洛,日与宾客吟宴于其间。惟郑文宝工部一联为警绝,云:“水暖凫行哺子,溪深桃李卧开花。”人谓不减王维杜甫。钱诗好句尤多,而郑句不惟当时人莫及,虽其集中若及此者亦少。〔《欧公诗话》〕
猜你喜欢 范骧序·李渔 第五十三章 西来悟道·屠隆 二妙集卷第五·段克己 死·闻一多 卷十一·陈耀文 卷三十二·唐圭璋 谷城山馆集卷十·于慎行 余集卷十六·乾隆 初集卷二·乾隆 卷248 ·佚名 御制题郭知达集九家注杜诗·郭知达 卷五十九·陈元龙 卷八百八十四·佚名 御选宋诗卷五十二·康熙 《冬夜》评论·闻一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