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增壹阿含经卷第一

东晋[罽-厂]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序品第一

自归能仁第七仙演说贤圣无上轨

永在生死长流河世尊今为度[黍-禾+利]庶

尊长迦叶及众僧贤哲阿难无量闻

善逝泥曰供舍利从拘夷国至摩竭

迦叶端思行四等此众生类坠五道

正觉演道今去世忆尊巧训怀悲泣

迦叶思惟正法本云何流布久在世

最尊种种吐言教总持怀抱不漏失

谁有此力集众法在在处处因缘本

今此众中智慧士阿难贤善无量闻

即击揵椎集四部比丘八万四千众

尽得罗汉心解脱以脱缚著处福田

迦叶哀愍于世故加忆尊恩过去报

世尊授法付阿难愿布演法长存世

云何次第不失绪三阿僧祇集法宝

使后四部得闻法已闻便得离众苦

阿难便辞吾不堪诸法甚深若干种

岂敢分别如来教佛法功德无量智

今尊迦叶能堪任世雄以法付耆旧

大迦叶今为众人如来在世请半坐

迦叶报言虽有是年衰朽老多忘失

汝今总持智慧业能使法本恒在世

我今有三清净眼亦复能知他心智

一切众生种种类无有能胜尊阿难

梵天下降及帝释护世四王及诸天

弥勒兜术寻来集菩萨数亿不可计

弥勒梵释及四王皆悉叉手而启白

一切诸法佛所印阿难是我法之器

若使不欲法存者便为坏败如来教

愿存本要为众生得济危厄度众难

释师出世寿极短肉体虽逝法身在

当令法本不断绝阿难勿辞时说法

迦叶最尊及圣众弥勒梵释及四王

哀请阿难时发言使如来教不灭尽

阿难仁和四等具意转入微师子吼

顾眄四部瞻虚空悲泣挥泪不自胜

便奋光明和颜色普照众生如日初

弥勒睹光及释梵收舍迟闻无上法

四部寂静专一心欲得闻法意不乱

尊长迦叶及圣众直视睹颜目不眴

时阿难说经无量谁能备具为一聚

我今当为作三分造立十经为一偈

契经一分律二分阿毗昙经复三分

过去三佛皆三分契经律法为三藏

契经今当分四段次名增一二名中

三名曰长多璎珞杂经在后为四分

尊者阿难作是念如来法身不败坏

永存于世不断绝天人得闻成道果

或有一法义亦深难持难诵不可忆

我今当集一法义一一相从不失绪

亦有二法还就二三法就三如连珠

四法就四五亦然五法次六六次七

八法义广九次第十法从十至十一

如是法宝终不忘亦恒处世久存在

于大众中集此法即时阿难升乎座

弥勒称善快哉说诸法义合宜配之

更有诸法宜分部世尊所说各各异

菩萨发意趣大乘如来说此种种别

人尊说六度无极布施持戒忍精进

禅智慧力如月初逮度无极睹诸法

诸有勇猛施头目身体血肉无所惜

妻妾国财及男女此名檀度不应弃

戒度无极如金刚不毁不犯无漏失

持心护戒如坏瓶此名戒度不应弃

或有人来截手足不起嗔恚忍力强

如海含容无增减此名忍度不应弃

诸有造作善恶行身口意三无厌足

妨人诸行不至道此名进度不应弃

诸有坐禅出入息心意坚固无乱念

正使地动身不倾此名禅度不应弃

以智慧力知尘数劫数兆载不可称

书疏业聚意不乱此名智度不应弃

诸法甚深论空理难明难了不可观

将来后进怀狐疑此菩萨德不应弃

阿难自陈有是念菩萨之行愚不信

除诸罗汉信解脱尔乃有信无犹豫

四部之众发道意及诸一切众生类

彼有牢信不狐疑集此诸法为一分

弥勒称善快哉说发趣大乘意甚广

或有诸法断结使或有诸法成道果

阿难说曰此云何我见如来演此法

亦有不从如来闻此法岂非当有疑

设我言见此义非于将来众便有虚

今称诸经闻如是佛处所在城国土

波罗捺国初说法摩竭国降三迦叶

释翅拘萨迦尸国瞻波句留毗舍离

天宫龙宫阿须伦干沓和等拘尸城

正使不得说经处当称原本在舍卫

吾所从闻一时事佛在舍卫及弟子

只桓精舍修善业孤独长者所施园

时佛在中告比丘当修一法专一心

思惟一法无放逸云何一法谓念佛

法念僧念及戒念施念去相次天念

息念安般及身念死念除乱谓十念

此名十念更有十次后当称尊弟子

初化拘邻真佛子最后小者名须拔

以此方便了一法二从二法三从三

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之法无不了

从一增一至诸法义丰慧广不可尽

一一契经义亦深是故名曰增壹含

今寻一法难明了难持难晓不可明

比丘自称功德业今当称之尊第一

犹如陶家所造器随意所作无狐疑

如是阿含增一法三乘教化无差别

佛经微妙极甚深能除结使如流河

然此增一最在上能净三眼除三垢

其有专心持增一便为总持如来藏

正使今身不尽结后生便得高才智

若有书写经卷者缯彩花盖持供养

此福无量不可计以此法宝难遇故

说此语时地大动雨天华香至于膝

诸天在空叹善哉上尊所说尽顺宜

契经一藏律二藏阿毗昙经为三藏

方等大乘义玄邃及诸契经为杂藏

安处佛语终不异因缘本末皆随顺

弥勒诸天皆称善释迦文经得久存

弥勒寻起手执华欢喜持用散阿难

此经真实如来说使阿难寻道果成

是时。尊者阿难及梵天将诸梵迦夷天。皆来会集。化自在天将诸营从。皆来会聚。他化自在天将诸营从。皆悉来会。兜术天王将诸天之众。皆来会聚。艳天将诸营从。悉来会聚。释提桓因将诸三十三天众。悉来集会。提头赖吒天王将干沓和等。悉来会聚。毗留勒叉天王将诸厌鬼。悉来会聚。毗留跛叉天王将诸龙众。悉来会聚。毗沙门天王将阅叉.罗刹众。悉来会聚。

是时。弥勒大士告贤劫中诸菩萨等。卿等劝励诸族姓子.族姓女。讽诵受持增一尊法。广演流布。使天.人奉行。

说是语时。诸天.世人.干沓和.阿须伦.伽留罗.摩睺勒.甄陀罗等。各各白言。我等尽共拥护是善男子.善女人。讽诵受持增一尊法。广演流布。终不中绝。

时。尊者阿难告优多罗曰。我今以此增一阿含嘱累于汝。善讽诵读。莫令漏减。所以者何。其有轻慢此尊经者。便为堕落为凡夫行。何以故。此。优多罗。增一阿含。出三十七道品之教。及诸法皆由此生。

时。大迦叶问阿难曰。云何。阿难。增一阿含乃能出生三十七道品之教。及诸法皆由此生。

阿难报言。如是。如是。尊者迦叶。增一阿含出生三十七品。及诸法皆由此生。且置增一阿含一偈之中。便出生三十七品及诸法。

迦叶问言。何等偈中出生三十七品及诸法。

时。尊者阿难便说此偈。

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

是诸佛教

所以然者。诸恶莫作。是诸法本。便出生一切善法。以生善法。心意清净。是故。迦叶。诸佛世尊身.口.意行。常修清净。

迦叶问曰。云何。阿难。增壹阿含独出生三十七品及诸法。余四阿含亦复出生乎。

阿难报言。且置。迦叶。四阿含义。一偈之中。尽具足诸佛之教。及辟支佛.声闻之教。所以然者。诸恶莫作。戒具之禁。清白之行。诸善奉行。心意清净。自净其意。除邪颠倒。是诸佛教。去愚惑想。云何。迦叶。戒清净者。意岂不净乎。意清净者。则不颠倒。以无颠倒。愚惑想灭。诸三十七道品果便得成就。以成道果。岂非诸法乎。

迦叶问曰。云何。阿难。以此增一付授优多罗。不嘱累余比丘一切诸法乎。

阿难报言。增一阿含则是诸法。诸法则是增一阿含。一无有二。

迦叶问曰。以何等故。以此增一阿含嘱累优多罗。不嘱累余比丘乎。

阿难报曰。迦叶当知。昔者九十一劫。毗婆尸如来.至真.等正觉。出现于世。尔时。此优多罗比丘名曰伊俱优多罗。尔时彼佛以增一之法嘱累此人。使讽诵读。

自此以后三十一劫。次复有佛名式诘如来.至真.等正觉。尔时。此优多罗比丘名目伽优多罗。式诘如来复以此法嘱累其人。使讽诵读。即彼三十一劫中。毗舍婆如来.至真.等正觉。复出于世。尔时。此优多罗比丘名龙优多罗。复以此法嘱累其人。使讽诵读。

迦叶当知。此贤劫中有拘留孙如来.至真.等正觉。出现于世。尔时。优多罗比丘名雷电优多罗。复以此法嘱累其人。使讽诵读。此贤劫中次复有佛。名拘那含如来.至真.等正觉。出现于世。尔时。优多罗比丘名天优多罗。复以此法嘱累其人。使讽诵读。此贤劫中次复有佛。名迦叶如来.至真.等正觉。出现于世。尔时。优多罗比丘名梵优多罗。复以此法嘱累其人。使讽诵读。

迦叶当知。今释迦文如来.至真.等正觉。出现于世。今此比丘名优多罗。释迦文佛虽般涅槃。比丘阿难犹存于世。世尊以法尽以嘱累我。我今复以此法授与优多罗。所以者何。当观其器。察知原本。然后授法。何以故。过去时于此贤劫中。拘留孙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祐。出现于世。尔时。有王名摩诃提婆。以法治化。未曾阿曲。寿命极长。端正无双。世之希有。八万四千岁中于童子身而自游戏。八万四千岁中以太子身以法治化。八万四千岁中复以王法治化天下。

迦叶当知。尔时。世尊游甘梨园中。食后如昔常法。中庭经行。我及侍者。尔时世尊便笑。口出五色光。我见已。前长跪白世尊曰。佛不妄笑。愿闻本末。如来.至真.等正觉。终不妄笑。尔时。迦叶。佛告我言。过去世时于此贤劫中。有如来名拘留孙至真.等正觉。出现于世。复于此处为诸弟子而广说法。复次。于此贤劫中。复有拘那含如来.至真.等正觉。出现于世。尔时彼佛亦于此处而广说法。次复。此贤劫中迦叶如来.至真.等正觉。出现于世。迦叶如来亦于此处而广说法。

尔时。迦叶。我于佛前长跪白佛言。愿令后释迦文佛亦于此处。与诸弟子具足说法。此处便为四如来金刚之座。恒不断绝。

尔时。迦叶。释迦文佛于彼坐。便告我言。阿难。昔者此坐。贤劫之中有王出世。名摩诃提婆。乃至八万四千岁以王法教化。训之以德。经历年岁。便告劫比言。若见我首有白发者。便时告吾。

尔时。彼人闻王教令。复经数年。见王首上有白发生。便前长跪白大王曰。大王当知。首上已生白发。时王告彼人言。捉取金镊。拔吾白发。著吾手中。尔时。彼人受王教令。便执金镊。前拔白发。

尔时。大王见白发已。便说此偈。

于今我首上已生衰耗毛

天使已来至宜当时出家

我今已食人中之福。宜当自勉升天之德。剃除须发。著三法衣。以信坚固。出家学道。离于众苦。

尔时。王摩诃提婆便告第一太子。名曰长寿。卿今知不。吾首已生白发。意欲剃除须发。著三法衣。以信坚固。出家学道。离于众苦。汝绍吾位。以法治化。勿令有失。违吾言教。造凡夫行。所以然者。若有斯人。违吾言者。便为凡夫之行。凡夫者。长处三涂.八难之中。尔时。王摩诃提婆以王之位授太子已。复以财宝赐与劫比。便于彼处剃除须发。著三法衣。以信坚固。出家学道。离于众苦。于八万四千岁善修梵行。行四等心。慈.悲.喜.护。身逝命终。生梵天上。

时。长寿王忆父王教。未曾暂舍。以法治化。无有阿曲。未经旬日。便复得作转轮圣王。七宝具足。所谓七宝者。轮宝.象宝.马宝.珠宝.玉女宝.典藏宝.典兵宝。是谓七宝。复有千子。勇猛智慧。能除众苦。统领四方。

时。长寿王以前王法。如上作偈。

敬法奉所尊不忘本恩报

复能崇三业智者之所贵

我观此义已。以此增一阿含授与优多罗比丘。何以故。一切诸法皆有所由。

时。尊者阿难告优多罗曰。汝前作转轮圣王时。不失王教。今复以此法而相嘱累。不失正教。莫作凡夫之行。汝今当知。若有违失如来善教者。便堕凡夫地中。何以故。时。王摩诃提婆不得至竟解脱之地。未得解脱至安隐处。虽受梵天福报。犹不至究竟。如来善业。乃名究竟安隐之处。快乐无极。天.人所敬。必得涅槃。以是之故。优多罗。当奉持此法。讽诵读念。莫令缺漏。

尔时。阿难便说偈曰。

于法当念故如来由是生

法兴成正觉辟支罗汉道

法能除众苦亦能成果实

念法不离心今报后亦受

若欲成佛者犹如释迦文

受持三藏法句逗不错乱

三藏虽难持义理不可穷

当诵四阿含便断天人径

阿含虽难诵经义不可尽

戒律勿令失此是如来宝

禁律亦难持阿含亦复然

牢持阿毗昙便降外道术

宣畅阿毗昙其义亦难持

当诵三阿含不失经句逗

契经阿毗昙戒律流布世

天人得奉行便生安隐处

设无契经法亦复无戒律

如盲投于冥何时当见明

以是嘱累汝并及四部众

当持勿轻慢于释迦文尼

尊者阿难说是语时。天地六反震动。诸尊神天在虚空中。手执天华而散尊者阿难上。及散四部之众。一切天.龙.鬼神.干沓和.阿须伦.加留罗.甄陀罗.摩休勒等。皆怀欢喜而悉叹曰。善哉。善哉。尊者阿难。上中下言。悉无不善。于法当恭敬。诚如所说。诸天.世人无不从法而得成就。若有行恶。便堕地狱.饿鬼.畜生。

尔时。尊者阿难于四部众中而师子吼。劝一切人。奉行此法。尔时。座上三万天.人得法眼净。

尔时。四部之众.诸天.世人闻尊者所说。欢喜奉行。

增壹阿含经十念品第二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便成神通。去众乱想。逮沙门果。自致涅槃。云何为一法。所谓念佛。当善修行。当广演布。便成神通。去众乱想。逮沙门果。自致涅槃。是故。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便成神通。去众乱想。逮沙门果。自致涅槃。云何为一法。所谓念法。当善修行。当广演布。便成神通。去众乱想。逮沙门果。自致涅槃。是故。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便成神通。去众乱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云何为一法。所谓念众。当善修行。当广演布。便成神通。除众乱想。逮沙门果。自致涅槃。是故。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演布一法。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便成神通。除众乱想。逮沙门果。自致涅槃。云何为一法。所谓念戒。当善修行。当广演布。便成神通。除去众想。逮沙门果。自致涅槃。是故。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是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五)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便成神通。去众乱想。逮沙门果。自致涅槃。云何为一法。所谓念施。当善修行。当广演布。便成神通。除众乱想。逮沙门果。自致涅槃。如是。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便成神通。除诸乱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云何为一法。所谓念天。当善修行。当广演布。便成神通。除去诸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是故。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便成神通。除诸乱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云何为一法。所谓念休息。当善修行。当广演布。便成神通。去诸乱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是故。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八)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便成神通。除诸乱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云何为一法。所谓念安般。当善修行。当广演布。便成神通。去诸乱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是故。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九)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便成神通。除诸乱想。逮沙门果。自致涅槃。云何为一法。所谓念身非常。当善修行。当广演布。便成神通。去众乱想。得沙门果。自致涅槃。是故。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便成神通。除诸乱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云何为一法。所谓念死。当善修行。当广演布。便成神通。去众乱想。得沙门果。自致涅槃。是故。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佛法圣众念戒施及天念

休息安般念身死念在后

增壹阿含经卷第一

于今我首上已生衰耗毛

天使已来至宜当时出家

我今已食人中之福。宜当自勉升天之德。剃除须发。著三法衣。以信坚固。出家学道。离于众苦。

时。长寿王告第一太子善观曰。卿今知不。吾已首上生白发。意欲剃除须发。著三法衣。以信坚固。出家学道。离于众苦。汝绍吾位。以法治化。勿令有失。违吾言教。造凡夫行。所以然者。若有斯人。违吾言者。为凡夫之行。夫凡夫者。长处三涂.八难之中。时。王长寿八万四千岁善修梵行。行四等心。慈.悲.喜.护。身逝命终。生梵天上。时。王善观忆父王教。未曾暂舍。以法治化。无有阿曲。

迦叶。知不。尔时摩诃提婆。岂异人乎。莫作是观。尔时王者。今释迦文是。时长寿王者。今阿难身是。尔时善观者。今优多罗比丘是。恒受王法未曾舍忘。亦不断绝。时。善观王复兴父王敕。以法治化。不断王教。所以然者。以父王教。难得违故。

尔时。尊者阿难便说偈曰。

猜你喜欢
  卷第十·应庵昙华
  阿毗達磨品類足論卷第十六·欧阳竟无
  随应相具章第三·佚名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十五·欧阳竟无
  第十三品 如法受持分·佚名
  四明尊者教行录卷第四·宗晓
  大般涅槃經迦葉品校勘說明·欧阳竟无
  第七卷·佚名
  卷第一百四·霁仑超永
  咏德品第十三·佚名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佚名
  宗镜录卷第八十八·延寿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当得真知识品第七十三·佚名
  卷第四十·德清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四十六·王奕清

    <集部,词曲类,词选之属,御选历代诗余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历代诗余卷四十六目録【七十字】江城子【又一体】苏轼【十一首】黄庭坚秦观【三首】晁补之【三首】李之仪【三首】贺铸葛胜仲【二首】周紫芝【二首】谢逸【二首】

  • 罪与罚(一)·徐志摩

    在这冰冷的深夜,在这冰冷的庙前, 匍匐着,星光里照出,一个冰冷的人形: 是病吗?不听见有呻吟。 死了吗?她肢体在颤震。 啊,假如你的手能向深奥处摸索, 她那冰冷的身体里还有个更冷的心! 她不是遇难的孤身, 她不是被摈弃的妇人; 不是

  • 清苑斋集补钞·吴之振

    赵师秀和陈水云湖庄韵粼粼水增波,叠叠云弄影。昔夸春径研,今爱秋塘静。芳筵集宾彦,清宴除艳靓。时当新雨馀,苍翠献林岭。既忻冲抱舒,复快远目骋。聊嘉钟鼎人,而迺眷箕颍。深营察高趣,雅咏发沈景。独使和者难,一夕愁欲癭。玉清

  • 耿弇列传第九·范晔

    耿弇 弟国 国子秉 秉弟夔 国弟子恭耿弇字伯昭,扶风茂陵人也。其先武帝时以吏二千石自巨鹿徙焉。父况,字侠游,以明经为郎,与王莽从弟亻及共学《老子》于安丘先生,后为朔调连率。弇少好学,习父业。常见郡尉试骑士,建旗鼓,肄

  • 列传第一百二十五 儒学下·欧阳修

    褚无量,字弘度,杭州盐官人。幼授经于沈子正、曹福,刻意坟典。家滨临平湖,有龙出,人皆走观,无量尚幼,读书若不闻,众异之。尤精《礼》、司马《史记》。擢明经第,累除国子博士,迁司业兼修文馆学士。中宗将南郊,诏定仪典。时祝钦明、

  • 卷八十一·志第四十八·柯劭忞

      ○礼一   △郊祀上   礼之别,有五。虽三代以后,因时损益,然其纲要莫之能易焉。蒙古之礼,多从国之旧俗,春秋所谓狄道者也。世祖中统四年,始建太庙。至元元年,有事于太庙。八年,命刘秉忠、许衡定元正受朝仪,自是册立皇

  • 越绝卷第六·袁康

      越绝外传纪策考第七   昔者,吴王阖庐始得子胥之时,甘心以贤之,以为上客,曰:“圣人前知乎千岁,后睹万世。深问其国,世何昧昧,得无衰极?子其精焉,寡人垂意,听子之言。”子胥唯唯,不对。王曰:“子其明之。”子胥曰:“对而不明,恐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七十三·佚名

    正德十四年夏四月甲子朔享 太庙遣驸马都尉蔡震代行礼○升山西行太仆寺卿许铭为陕西右布政使山西按察司副使吴江为河南右参政○以灾伤免直隶庐凤淮扬四府徐滁和三州凤阳等十四卫通州等六千户所税粮有差○降敕切责沈府

  • 卷三百二十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三百二十一八旗大臣年表十二八旗都统年表二满洲八旗二<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卷三百二十一>

  • 卷六十八、自立军之失败·黄鸿寿

    德宗光绪二十六年,秋七月,秦鼎彝起兵于安徽之大通,不克,走日本。鼎彝,湖南长沙人,一名邮,又名俊杰。上年秋,东渡日本游学,是年二月返沪。时康有为等居日本,以保皇会名义募集海外华侨巨款,使刘阳、唐才常在沪招集同志,为内应,将图大

  • 林康侯·佚名

    林康侯先生小传林先生名祖溍字康侯江苏上海人弱冠举博士弟子员戊戌政变后知科举不足救国乃醉心新学尤注重于小学教育庚子冬桐城吴梅孙先生于南洋公学上院中附设小学聘为主任教员当时上海小学绝无仅有赖先生设施计划成

  • 东溪日谈录卷十六·周琦

    文词谈今人作文字何必直學老莊尚其詞之老蒼尚其詞者必害理故老莊不入聖賢之道何不學之經傳經若檀弓若孟子詞理皆勝可觀又何必直學韓柳韓之與柳詞客而已何不學之周張程朱其皆理學文章縱不能及亦不害理若學韓柳不能及

  • 卷二十一·纳兰性德

    钦定四库全书陈氏礼记集说补正卷二十一头等侍卫纳喇性德撰少仪不疑在躬集说一言一行皆其在躬者也口无择言身无择行是不疑在躬也窃案下文言不度民械不愿於大家不訾重器皆粗迹也无缘此句独说向言行细处盖衣服之类皆在躬

  • 饰邪·韩非

    凿龟数策,兆曰"大吉",而以攻燕者,赵也。凿龟数筴,兆曰"大吉",而以攻赵者,燕也。剧辛之事燕,无功而社稷危;邹衍之事燕,无功而国道绝。赵代先得意于燕,后得意于齐,国乱节高。自以为与秦提衡,非赵龟神而燕龟欺也。赵又尝凿龟数筴而北

  • 佛说求欲经·佚名

    西晋沙门法炬译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婆只尸收摩林鼻量鹿野苑中。彼时尊者舍利弗告诸比丘。诸贤。世间有四种人现可知。云何为四。此诸贤。或有人内有求欲。彼内有求欲。不知如真。此诸贤。或有人内有求欲。彼内有求

  • 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一·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苦乐品第二十九(一)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今有四人出现于世。云何为四。或有人先苦而后乐。或有人先乐而后苦。或有人先苦而后苦。或有人先乐而后乐。

  • 疫疹一得·余霖

    二卷。清余霖撰。余霖字师愚,桐城 (今属安徽)人。少业儒,攻科举,屡试不第,遂攻医学。博览医书,长于治疗疫病。因父染时疫,为群医所误,乃发愤著书立说。见当时治疫所用不外伤寒之剂,因研读本草,见石膏性寒,有解肌表热

  • 春香传·佚名

    朝鲜著名古典文学作品,作者和成书年代不详。故事很早就流行于民间,有各种各样的手抄本。独角戏唱本《春香歌》就是其中的一种。十八世纪末,被文学家加工成小说,名《春香传》,广泛流传于民间。后又出现“京版”、“完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