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五十 论语三十二

  ◎尧曰篇

  △尧曰咨尔舜章

  林恭甫问:"论语记门人问答之辞,而尧曰一篇乃记尧舜汤武许多事,何也?"曰:"不消恁地理会文字。尝见说,尧曰一篇是夫子诵述前圣之言,弟子类记於此。先儒亦只是如此说。然道理紧要却不在这里。"〔义刚〕

  杨问:"'简在帝心',何谓简?"曰:"如天检点数过一般。善与罪,天皆知之。尔之有善,也在帝心;我之有罪,也在帝心。"〔宇〕

  问:"'虽有周亲',注:'纣之至亲虽多。'他众叛亲离,那里有至亲?"曰:"纣之至亲岂不多,唯其众叛亲离,所以不济事。故书谓'纣有亿兆夷人,离心离德',是也。"〔宇〕

  子张问章

  问:"'欲仁得仁,又焉贪'?如何?"曰:"仁是我所固有,而我得之,何贪之有?若是外物,欲之则为贪。此正与'当仁不让於师'同意。"曰:"於问政及之,何也?"曰:"治己治人,其理一也。"〔广〕

  问:"'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何以在四恶之数?"曰:"此一恶比上三恶似轻,然亦极害事。盖此人乃是个多猜嫌疑虑之人,赏不赏,罚不罚,疑吝不决,正如唐德宗是也。"〔大雅〕

  "'犹之',犹均之也。均之,犹言一等是如此。史家多有此般字。"问:"'出纳之吝'是不好,所以谓之恶。"曰:"此'吝'字说得来又广,只是戒人迟疑不决底意思。当赏便用赏,当做便用做。若迟疑怠悆之间,涩缩靳惜,便误事机。如李绛劝唐宪宗速赏魏博将士,曰:'若待其来请而后赏之,则恩不归上矣!'正是此意。如唐家藩镇之患,新帅当立,朝廷不即命之,却待军中自请而后命之,故人不怀恩,反致败事。若是有司出纳之间,吝惜而不敢自专,却是本职当然。只是人君为政大体,则凡事皆不可如此。当为处,便果决为之。"〔僩〕

  "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此圣人之大赏;"兼弱攻昧,取乱侮亡",此圣人之大罚。

  不知命章

  论语首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终云:"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此深有意。盖学者所以学为君子者,不知命则做君子不成。死生自有定命,若合死於水火,须在水火里死;合死於刀兵,须在刀兵里死,看如何逃不得。此说虽甚粗,然所谓知命者,不过如此。若这里信不及,才见利便趋,见害便避,如何得成君子!〔闳祖〕

  《朱子语类》 宋·朱熹

猜你喜欢
  卷十六 多士第十六·孔颖达
  书解篇第八十二·王充
  小称第三十二·管仲
  《泉翁大全·樵语》序·湛若水
  类感第五十·佚名
  春秋释例卷三·杜预
  三人行必有我师·孔子
  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第五·周祖谟
  程氏经说卷七·佚名
  卷一百九十九·山井鼎
  卷四十八【礼器图四】·鄂尔泰
  (九)·钱穆
  少仪·姚际恒
  大雲初分如来涅槃健度第三十六·佚名
  杂阿含经卷第十五·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志第十五 食货六·魏收

    夫为国为家者,莫不以谷货为本。故《洪范》八政,以食为首,其在《易》曰“聚人曰财”,《周礼》以九职任万民,以九赋敛财贿。是以古先哲王莫不敬授民时,务农重谷,躬亲千亩,贡赋九州。且一夫不耕,一女不织,或受其饥寒者。饥寒迫身,不

  • 礼乐第二十九·吴兢

    太宗初即位,谓侍臣曰:“准《礼》,名,终将讳之。前古帝王,亦不生讳其名,故周文王名昌,《周诗》云:‘克昌厥后。’春秋时鲁庄公名同,十六年《经》书:‘齐侯、宋公同盟于幽。’惟近代诸帝,妄为节制,特令生避其讳,理非通允,宜有改张。”

  • 第四十二回 智郭威抵掌谈兵 勇刘词从容破敌·蔡东藩

      却说王景崇暗讽吏民,代求节钺。汉主承祐,与群臣会议,都料是景崇诡计,不肯允行,别徙邠州节度使王守恩,为永兴节度使,陕州节度使赵晖,为凤翔节度使,调景崇为邠州留后,令即赴镇。景崇迁延观望,不肯遽行。那时又突出一个叛臣,竟

  • 宋季三朝政要卷四·佚名

    ○度宗乙丑咸淳元年春诏郡国长吏劝课农桑録先儒后除徐直方为史馆校勘直方之父元■〈术上灬下〉为史相所毒直方以是不肯出仕时人高之至有是除荣王与芮进封福王黄氏封隆国夫人上即位称皇叔赐诏书不名上以谅阴命宰臣类试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十二·佚名

    嘉靖二年正月癸卯朔 上谒 奉先殿 奉慈殿 昭圣皇太后 兴国太后 武宗皇帝几筵毕出御奉天殿文武群臣及四夷朝使行庆贺礼△兵部尚书彭泽以科道官交章劾其沮塞言路上乞休得旨卿所论关系国体非有沮塞言路之意其安心供

  • 卷之二百三十八·佚名

      康熙四十八年。己丑。五月。辛未朔。上驻跸鞍子岭。  ○壬申。上驻跸花峪沟。  ○喀喇沁多罗杜楞郡王额驸噶尔臧等、来朝。  ○升吏部郎中乐拜、为陕西布政使司布政使。  ○户部议覆、广东巡抚范时崇等

  • 卷之三百十四·佚名

    光绪十八年。壬辰。秋七月。丙戌朔。享太庙。上亲诣行礼。起居注  ○诣仪鸾殿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皇太后安。至己酉皆如之。起居注  ○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等奏、布特哈地毗俄夷。兵丁以游牧为业。按

  • 不立文字·方以智

    愚尝折中上达,劝天下之士读书,得毋与不立文字之指悖乎?岂惟不悖,千万年从此泯矣。仓史呼于迦文曰:鬼泣我,我受之矣,我独不服窃性命者之罪我也。若以为罪,罪让伏羲。迦文笑曰:时至而因也,卉然而华也,若且无功,又安有罪?吾语若,芒芒者

  • 卷六十二 中庸一·黎靖德

      ◎纲领   中庸一书,枝枝相对,叶叶相当,不知怎生做得一个文字齐整!〔方子〕   中庸,初学者未当理会。〔升卿〕   中庸之书难看。中间说鬼说神,都无理会。学者须是见得个道理了,方可看此书,将来印证。〔赐〕夔孙录云"

  • 三鱼堂剩言卷一·陆陇其

    监察御史赠内阁学士陆陇其撰阅天原发微鲍寜辨正曰朱子易本义以阴阳之变解易字以阴阳之理名太极则太极为易之本明矣节斋蔡氏谓易乃太极之所自出又解易字作无极字则易反在太极之先矣岂不大乖乎节斋又云主太极而言则太极

  • 卷八·纳兰性德

    钦定四库全书陈氏礼记集说补正卷八头等侍卫纳喇性德撰王制其有中士下士者数各居其上之三分集说郑氏曰谓其为介若特行而并会也居犹当也此据大国而言大国之士为上次国之士为中小国之士为下士之数国皆二十七人各三分之上

  • 法月译·佚名

    普遍智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摩竭提国三藏沙门法月重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大城灵鹫山中,与大比丘众满百千人,菩萨摩诃萨七万七千人俱,其名曰观世音菩萨、文殊师利菩萨、弥勒菩萨等,以为上首。皆得三昧总持,住不思议解脱。尔

  • 佛说广博严净不退转轮经卷第六·佚名

    宋凉州沙门智严译  尔时阿难白佛言。世尊。甚为希有。是诸菩萨摩诃萨。决定善说菩提之法。世尊。为是自三昧力。为是佛威神力。为是此经三昧力能作是说耶。佛告阿难。是诸善男子。曾于六十亿那由他诸佛所。闻说是经

  • 证契大乘经卷上(亦名入一切佛境智陪卢遮那藏经)·佚名

    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摩罗耶顶大山胜处园林广茂池流皎洁诸大持明游华栖托灵神所居非人所履获果仙通上成就域。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大声闻所作已办所谓超度一切婆罗凡夫等地。其

  • 不可错会《四料简》中的禅净之意·印光

    若论自力他力,禅净难易,讲得最清楚最明白,莫如永明延寿大师的《四料简》。照《四料简》说来,不通宗、教的人,固然要念佛,就是通宗通教[1]的,更要念。虽通没有证,总要念佛了脱生死,才是道理。永明大师,是阿弥陀佛化身,大慈大悲,开

  • 无碍解道·佚名

    归命彼世尊     应供等觉者论母听闻之慧是闻所成智。听闻后律仪之慧是戒所成智。律仪后定之慧是修定所成智。缘摄受之慧是法所依智。摄过去、未来、现在之诸法所决定之慧是会得智。观现在诸法变坏之慧是观生灭智

  • 第四品 王品·佚名

    第八一 陶师经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与大比丘众俱,游方至拘萨罗国。尔时,世尊离道外行,于某场所现微笑。时,尊者阿难思忖:“何因、何缘,世尊现微笑耶?无因,如来是不现微笑。”尔时,尊者阿难,偏袒一肩,向世

  • 美德的动摇·三岛由纪夫

    《美德的动摇》是三岛由纪夫中晚期小说之一,完成于1957年,同年由日本讲谈社出版。主人公仓越节子出生于一个管教甚严、门第高尚的家庭,但却洋溢着官能的天赋。仓越节子不甘于寂寞,宽容空想,主动成为有着英俊面容和矫健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