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三鱼堂剩言卷一

监察御史赠内阁学士陆陇其撰

阅天原发微鲍寜辨正曰朱子易本义以阴阳之变解易字以阴阳之理名太极则太极为易之本明矣节斋蔡氏谓易乃太极之所自出又解易字作无极字则易反在太极之先矣岂不大乖乎节斋又云主太极而言则太极在阴阳之先主阴阳而言则太极在阴阳之内亦非朱子太极无不在之意而未知理气本无先后也节斋又谓阴静阳动静者常偏居动者常去来与周子一动一静互为其根之旨亦不同而天原发微皆承其谬而未之正辨正极有功于发微偶思干南坤北而交则应干北坤南然后天方位干西北坤西南各退位居之者想是日中则昃月盈则亏怕处其盛之意

云峰胡氏云朱子尝欲于方圆图内取出方图在外庶圆图虚中以象太极然愚意取出方图固足以见太极之虚置一方图于内尤足以见太极之虚而实

易有三百八十四爻凡一事便有三百八十四様看这事做的是何人这个人所处是何位所遇是何时

看复卦咸卦见朱子于复卦象注曰安静以飬微阳也于咸卦初爻注曰此卦虽主于感然六爻皆宜静而不宜动也复之安静是言初动之时宜静以飬之咸之宜静是言当动之际宜静以审之皆是周子主静中意而周子之主静则又不止于此也

皋陶言载采采第一个采字即是视其所以第二个采字便有观由察安意

大禹思日孜孜躬陈治水之绩不以为嫌与赵充国不用浩星赐之计同一老臣保治之志

看徐九一书经大全禹贡恒卫既从注唐割鹿城置鹿浑县浑似当作泽又邢赵深三州为大陆者得之邢似当作祁查一统志可见

孙北海禹贡考谓碣石现在永平未尝沦入于海此似其独得之见夏彝仲禹贡注亦未之知也

禹疏九河当时必更有蓄泄之法盖河者不可不分亦不可分者也不分则势盛而易溃分则流缓而沙淤故分亦决不分亦决者也禹既疏九河必立蓄泄之法如今之闸座然水大则通之以杀其势水缓则闭之而勿分其力三代以下守其法所以无河患后世废之则溃决而不可为矣愚因潘季驯之治河而悟及于此

阅咸有一徳蔡注恍然有悟予向疑一贯之旨孔门自曾子而外不轻以示人而伊尹輙以告太甲曰善无常主协于克一得无疑其躐等无序乎细玩无自广以狭人之注然后知其用功之要全在乎此而所谓恊于克一者乃是教以立志必期至乎此而非其下手工夫也蔡注体会及此可谓精矣夫子告哀公曰所以行之者一亦是此意而必继之曰凡事豫则立又继之以择善固执皆是下手工夫

讲麟之趾振振公子见得公子之气习是最难仁厚的此不是文王后妃之徳不能到此

驺虞壹发五豝朱传于庶类繁殖见其仁注疏以不尽杀见其仁不如朱传之大

看左传伶州鸠论景王铸大钟悟诗所云无田甫田惟莠骄骄即是此理若读书人不知循序渐进之法便为伶州鸠甫田诗人所讥

看唐风山有枢讲章云忌作晋人旷达语乃知此诗与古诗所云生年不满百常懐千歳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大相逺盖惟恐俭不中礼则虚过一生急欲自范于礼有朝闻夕死可矣之意是相勉以好乐无荒之乐非相勉以衣裳楚楚之乐不是要及时行乐是要及时行礼正所谓忧深思逺也蟋蟀之忧深思逺盖惟恐解其拘者或失于纵广其俭者或荒于奢山枢之忧深思逺则又鞭策之使急归于不拘不纵不俭不奢之域也有蟋蟀之忧则不至于矫枉过正矣有山枢之忧则不至于因循不断矣他人是愉亦不是怕落他人手亦是恐他人矫我之枉遂至于奢纵

看诗燮伐大商朱子以顺天命解燮字注疏则以国语伶州鸠之言五位三所者解之便如今星家之讲命一般是汉儒之不如宋儒处

诗庤乃钱镈奄观铚艾钱以启土镈以去草铚以获稻钱又谓之铫又作锹又即臿盖即今南方所谓铧也镈又谓之锄又作鉏今南北皆谓之锄但南狭而北阔耳铚又谓之鎌钱镈铚皆在耒耜之外今之犂乃耒耜之变古人不用牛耕故不曰犂而曰耒耜见周礼匠人注疏按今犂头鐡器及下种之器名楼者其头上楼北人皆谓之铧然则铫与铧即耒与耜三才图会下种器名楼车

丝衣章朱子既不依注疏绎祭之说而门堂二字尚仍注疏之旧而偶未改盖正祭省器在庙堂不于门堂

见诗经说约顾麟士亦引鲁诗世学甚矣伪书之易悞人也

明舒芬谓周礼者至诚尽性之书也又谓周礼与仪礼戴记犹蜀之于吴魏也贾氏以仪礼为本周礼为末谬妄已甚朱子乃不正之是其所惑也舒氏尊周礼是也而以此抑仪礼则过矣其尊周子而贬程子亦是此病

猜你喜欢
  有度第六·韩非
  ●竹窗二笔·袾宏
  原序·陈士元
  卷六十七·程川
  杂篇·渔父第三十一·庄子
  卷十六·王与之
  卷七十二·顺治
  我与他·钱穆
  善歌者(1)·戴圣
  卷五·佚名
  清净品第八(此品摄第九叹品)·佚名
  阁笔后序·智旭
  增壹阿含经卷第四十·佚名
  瓶沙王问事品第十三·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六·澄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百九十一·彭定求

        卷291_1 【奉酬韦滁州寄示】杨凌   淮扬为郡暇,坐惜流芳歇。散怀累榭风,清暑澄潭月。   陪燕辞三楚,戒途绵百越。非当远别离,雅奏何由发。   卷291_2 【梅里旅夕】杨凌   沧洲东望路,旅棹怆羁游。枫浦蝉

  • 赵耆孙·唐圭璋

      远朝归   金谷先春,见乍开江梅,晶明玉腻。珠帘院落,人静雨疏烟细。横斜带月,又别是、一般风味。金尊里。任遗英乱点,残粉低坠。   惆怅杜陇当年,念水远天长,故人难寄。山城倦眼,无绪更看桃李。当时醉魄,算依旧、裴回花

  • 第五出·李开先

    【水底鱼儿】(净上唱)子弟家风,半生花酒中。帮闲走空,只为一囊空。(丑上唱)【前腔】暮四朝三,迎机总妄谈。将人坑陷,且解口头馋。(白)哥哥作揖。(净白)兄弟作揖。小子从来豪气,原是将门袭替,爷爷曾任驿丞,家父见当皂隶。我生自幼颠狂

  • 卷八十 宣元六王传第五十·班固

    孝宣皇帝五男。许皇后生孝元帝,张婕妤生淮阳宪王钦,卫婕妤生楚孝王嚣,公孙婕妤生东平思王宇,戎婕妤生中山哀王竟。 淮阳宪王钦,元康三年立,母张婕妤有宠于宣帝。霍皇后废后,上欲立张婕妤为后。久之,惩艾霍氏欲害皇太子,乃更选

  • 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三·杨士奇

    宣德元年十二月庚申朔 上省郊祀牲○赐交阯左布政使阮勋诰命并封其祖父母父母妻仍敕谕勋曰昔我 皇祖太宗文皇帝临御俯念交阯为黎寇造祸弑君虐民是以兴师吊伐师初临境智者倾诚归化愚者犹怀疑贰尔阮勋存心端实操虑纯良达

  • 第七卷 军学·缪荃孙

    光绪二十一年十二月十八日张之洞奏窃维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方今时局孔及,事事需材,若不广为培养,材自何来?光绪二十一年闰五月二十八日,奉上谕:自来求治之道,必当因时制宜,况当国事艰难,尤宜上下一心,图自强而弭隐

  • 第八卷 同治(下)·缪荃孙

    恭亲王等奏(同治四年二月初八日)再二月初二日,接准法国公使照会,内称:江宁地方早经肃清,此后须照续增条约第六款,将江宁地方安置埠头,为通商之所。望行知江苏巡抚,转饬地方官于本国总领事派员到日,务须帮同妥办,等因。臣等查法

  • 宋之问传·欧阳修

    宋之问字延清,又名少连,汾州人。父宋令文高宗时任东台详正学士。之问形貌魁梧,善于论辩。二十岁时,武后召他与杨炯分别代行掌管习艺馆。多次迁升为尚方监丞、左奉宸内供奉。武后游洛阳龙门,诏令从官赋诗,左史东方箈先写好,武

  • 卷一百一十·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一十明 杨士奇等 撰务农周宣王即位不藉千亩虢文公谏曰不可夫民之大事在农上帝之粢盛於是乎出民之蕃庶於是乎生事之共给於是乎在和协辑睦於

  • 卷五·吕祖谦

    <经部,春秋类,左氏博议钦定四库全书左氏博议卷五宋 吕祖谦 撰祭仲立厉公【桓十一年注见四卷】祭仲杀雍纠【桓十五年祭仲専郑伯患之使其婿雍纠杀之雍姬知之谓其母曰父与夫孰亲其母曰人尽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遂告祭

  •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 第三卷·宗泐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 第三卷宋求那跋多罗奉 诏译大明天界善世禅寺住持(臣)僧(宗泐)演福讲寺住持(臣)僧(如[王*巳])奉 诏同注一切佛语心品第二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世尊修多罗说。如来藏自性清净

  • 摄大乘论释论 第十卷·世亲

    摄大乘论释论 第十卷世亲菩萨造隋天竺三藏笈多共行矩等译智胜相胜语第十之二论曰。此诸佛法身。为说差别。为说无差别。依止意用及业无异故。不可说差别。无量正觉故有差别。如法身受用身亦尔。意用及业不异故

  • 卷第一·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唐 义净译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第一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此杂事四十卷中。总有八门。以大门一颂。摄尽宏纲。一一门中各有别门。总摄乃有八颂。就别门中各有十颂。合八十九颂。并内摄

  • 海南杂著·蔡廷兰

    本书(一册六二面三七、二○○字)凡三篇:一曰「沧溟纪险」、一曰「炎荒纪程」,又一曰「越南纪略」;蔡廷兰撰。廷兰字香祖,号秋园;澎湖人。年十三入泮,嗣食饩。清道光十二年,澎湖饥,兴泉永道周凯勘赈,上「请急赈歌」以进。十五年秋

  • 唐律疏议·长孙无忌

    原名《律疏》。中国唐代《永徽律》的律文注解。长孙无忌等编撰。最早成于永徽四年(653)。长孙无忌,唐高宗时的太尉。本书是现存最古老也最完整的封建法典的释文,是唐太宗为统一律文的解释,以保证律书的统一适用而诏示下

  • 了明篇·佚名

    南宋宋先生述,毛日新编。毛日新序称其遇宋先生,将其亲授诗词编为《了明篇》。序撰于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包括《遇真歌》、《解迷歌》、《和朗然子进道诗三十首》以及词22首。述修炼身中汞铅。论述气功甚简明,如介绍

  • 包待制智赚生金阁·武汉臣

    简名《生金阁》。杂剧剧本。元武汉臣作,一说元末明初无名氏撰。四折一楔子,旦末合本。剧写宋蒲州秀才郭成因避百日血光之灾,携妻李幼奴赴京应举。途避风雪于酒店,献三代传家宝生金阁干谒权豪衙内庞勣欲求得官。庞见此物遇

  • 出生无量门持经·佚名

    一卷。东晋佛陀跋陀罗译。与一向出生菩萨经同本。持经之持,为陀罗尼之翻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