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书解篇第八十二

或曰:“士之论高,何必以文?”

答曰:夫人有文质乃成。物有华而不实,有实而不华者。《易》曰:“圣人之情见乎辞。”出口为言,集札为文,文辞施设,实情敷烈。夫文德,世服也。空书为文,实行为德,着之于衣为服。故曰:德弥盛者文弥缛,德弥彰者人弥明。大人德扩其文炳。小人德炽其文斑。官尊而文繁,德高而文积。华而晥者,大夫之箦,曾子寝疾,命元起易。由此言之,衣服以品贤,贤以文为差。愚杰不别,须文以立折。非唯于人,物亦咸然。龙鳞有文,于蛇为神;凤羽五色,于鸟为君;虎猛,毛蚡蚖;龟知,背负文:四者体不质,于物为圣贤。且夫山无林,则为土山,地无毛,则为泻土;人无文,则为仆人。土山无麋鹿,泻土无五谷,人无文德,不为圣贤。上天多文而后土多理。二气协和,圣贤禀受,法象本类,故多文彩。瑞应符命,莫非文者。晋唐叔虞、鲁成季友、惠公夫人号曰仲子,生而怪奇,文在其手。张良当贵,出与神会,老父授书,卒封留侯。河神,故出图,洛灵,故出书。竹帛所记怪奇之物,不出潢洿。物以文为表,人以文为基。棘子成欲弥文,子贡讥之。谓文不足奇者,子成之徒也。

着作者为文儒,说经者为世儒。二儒在世,未知何者为优。或曰:“文儒不若世儒。世儒说圣人之经,解贤者之传,义理广博,无不实见,故在官常位,位最尊者为博士,门徒聚众,招会千里,身虽死亡,学传于后。文儒为华淫之说,于世无补,故无常官,弟子门徒不见一人,身死之后,莫有绍传,此其所以不如世儒者也。”

答曰:不然。夫世儒说圣情,□□□□,共起并验,俱追圣人。事殊而务同,言异而义钧。何以谓之文儒之说无补于世?世儒业易为,故世人学之多;非事可析第,故宫廷设其位。文儒之业,卓绝不循,人寡其书,业虽不讲,门虽无人,书文奇伟,世人亦传。彼虚说,此实篇。折累二者,孰者为贤?案古俊又着作辞说,自用其业,自明于世。世儒当时虽尊,不遭文儒之书,其迹不传。周公制礼乐,名垂而不灭。孔子作《春秋》,闻传而不绝。周公、孔子,难以论言。汉世文章之徒,陆贾、司马迁、刘子政、扬子云,其材能若奇,其称不由人。世传《诗》家鲁申公,《书》家千乘欧阳、公孙,不遭太史公,世人不闻。夫以业自显,孰与须人乃显?夫能纪百人,孰与廑能显其名?

或曰:“着作者,思虑间也,未必材知出异人也。居不幽,思不至。使着作之人,总众事之凡,典国境之职,汲汲忙忙,〔何〕暇着作?试使庸人积闲暇之思,亦能成篇八十数。文王日昃不暇食,周公一沐三握发,何暇优游为丽美之文于笔札?孔子作《春秋》,不用于周也。司马长卿不预公卿之事,故能作子虚之赋。扬子云存中郎之官,故能成《太玄经》,就《法言》。使孔子得王,《春秋》不作。〔籍〕长卿、子云为相,赋玄不工。”

答曰:文王日昃不暇食,此谓演《易》而益卦。周公一沐三握发,为周改法而制。周道不弊,孔子不作,休思虑间也!周法阔疏,不可因也。夫禀天地之文,发于胸臆,岂为间作不暇日哉?感伪起妄,源流气。管仲相桓公,致于九合。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然而二子之书,篇章数十。长卿、子云,二子之伦也。俱感,故才并;才同,故业钧。皆士而各着,不以思虑间也。问事弥多而见弥博,官弥剧而识弥泥。居不幽则思不至,思不至则笔不利。嚚顽之人,有幽室之思,虽无忧,不能着一字。盖人材有能,无有不暇。有无材而不能思,无有知而不能着。有鸿材欲作而无起,细知以问而能记。盖奇有无所因,无有不能言,两有无所睹,无不暇造作。

或曰:“凡作者精思已极,居位不能领职。盖人思有所倚着,则精有所尽索。着作之人,书言通奇,其材已极,其知已罢。案古作书者,多位布散盘解,辅倾宁危,非着作之人所能为也。夫有所逼,有所泥,则有所自,篇章数百。吕不韦作《春秋》举家徙蜀;淮南王作道书,祸至灭族;韩非着治术,身下秦狱。身且不全,安能辅国?夫有长于彼,安能不短于此?深于作文,安能不浅于政治?”

答曰:人有所优,固有所劣;人有所工,固有所拙。非劣也,志意不为也,非拙也,精诚不加也。志有所存,顾不见泰山;思有所至,有身不暇徇也。称干将之利,刺则不能击,击则不能刺,非刃不利,不能一旦二也。蛢弹雀则失鷃,射鹊则失雁,方员画不俱成,左右视不并见,人材有两为,不能成一。使干将寡刺而更击,舍鹊而射雁,则下射无失矣。人委其篇章,专为〔政〕治,则子产、子贱之迹不足侔也。古作书者,多立功不用也。管仲、晏婴,功书并作;商鞅、虞卿,篇治俱为。高祖既得天下,马上之计未败,陆贾造《新语》,高祖粗纳采。吕氏横逆,刘氏将倾,非陆贾之策,帝室不宁。盖材知无不能,在所遭遇,遇乱则知立功,有起则以其材着书者也。出口为言,着文为篇。古以言为功者多,以文为败者希。吕不韦、淮南王以他为过,不以书有非,使客作书,不身自为;如不作书,犹蒙此章章之祸。人古今违属,未必皆着作材知极也。邹阳举疏,免罪于梁。徐乐上书,身拜郎中。材能以其文为功于人,何嫌不能营卫其身?韩蚤信公子非,国不倾危。及非之死,李斯如奇,非以着作材极,不能复有为也。春物之伤,或死之也,残物不伤,秋亦不长。假令非不死,秦未可知。故才人能令其行可尊,不能使人必法己;能令其言可行,不能使人必采取之矣。

或曰:“古今作书者非一,各穿凿失经之实传,违圣人质,故谓之蕞残,比之玉屑。故曰:“蕞残满车,不成为道;玉屑满箧,不成为宝。”前人近圣,犹为蕞残,况远圣从后复重为者乎?其作必为妄,其言必不明,安可采用而施行?”

答曰:圣人作其经,贤者造其传,述作者之意,采圣人之志,故经须传也。俱贤所为,何以独谓经传是,他书记非?彼见经传,传经之文,经须而解,故谓之是。他书与书相违,更造端绪,故谓之非。若此者,韪是于《五经》。使言非《五经》,虽是不见听。使《五经》从孔门出,到今常令人不缺灭,谓之纯壹,信之可也。今《五经》遭亡秦之奢侈,触李斯之横议,燔烧禁防,伏生之休,抱经深藏。汉兴,收《五经》,经书缺灭而不明,篇章弃散而不具。晁错之辈,各以私意分拆文字,师徒相因相授,不知何者为是。亡秦无道,败乱之也。秦虽无道,不燔诸子。诸子尺书,文篇具在,可观读以正说,可采掇以示后人。后人复作,犹前人之造也。夫俱鸿而知,皆传记所称,文义与经相薄。何以独谓文书失经之实?由此言之,经缺而不完,书无佚本,经有遗篇。折累二者,孰与蕞残?《易》据事象,《诗》采民以为篇,《乐》须〔民〕欢,《礼》待民平。四经有据,篇章乃成。《尚书》、《春秋》,采掇史记。史记兴无异,以民事一意,《六经》之作皆有据。由此言之,书亦为本,经亦为末,末失事实,本得道质。折累二者,孰为玉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知经误者在诸子。诸子尺书,文明实是。说章句者,终不求解扣明,师师相传,初为章句者,非通览之人也。

猜你喜欢
  宣公·孔子
  卷五 士昏礼第二·郑玄
  卷五 释乐第七·邢昺
  郊社禘祫问·毛奇龄
  卷六十八·江永
  卷八·王鸿绪
  第31章·老子
  卷十·盛世佐
  卷十三目录·乾隆
  卷四·姚舜牧
  卷四百六十一·佚名
  商人蒙记品第二十四·佚名
  禅苑蒙求卷之上·志明
  佛说三摩竭经·智旭
  佛说三品弟子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陈草阁·唐圭璋

      沁园春   霜剥枯崖,何处邮亭,玉龙夜呼。唤经年幽梦,悠然独觉,参横璇汉,潜彻彻铜壶。漠漠风烟,昏昏水月,醉耸诗肩骑瘦驴。孤吟处,更寻香书影,搔首踟蹰。   古心落落如予。悄独立高寒凌万夫。对荒烟野草,浅浅沙路,班荆三嗅

  • 第一出·叶小纨

    (末上)小生蕙百芳,得遇文琴、飞玖兄弟,洵是千古异人。今日相约游赏凤凰台,小生索先往,此时如何还未见到?正是:风飘黄叶下,疑是故人来。(昭、琼上)(云)昨日相约茝香,同到凤凰台玩月,须索走一遭也。(见介)(末云)大哥、三弟真信人也。小弟

  • 三集卷三十·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三集卷三十古今体一百十一首【癸末四】耕藉还宫经郊外即目园居一日又还宫耕藉时因告协风艰矣逢年已洊馑先之力穑在予躬笼衢懒问柳烟窣被陇欣看麦露芃究是近畿资助厚远村僻壤讵能同丰泽园演耕作耕岂

  • 山谷内集诗注卷十四·黄庭坚

    <集部,别集类,北宋建隆至靖康,山谷内集诗注> 钦定四库全书 山谷内集诗注卷十四  宋 黄庭坚 撰 任 渊 注 走笔谢王朴居士拄杖 投我木瓜霜雪枝六年流落放归时千岩万壑须重到脚底危时幸见持【诗曰投我以木瓜晋书

  • 汪元量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汪元量(1241-约1317后)字大有,号水云、水云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咸淳间入太学,以善琴出入宫掖。德祐二年(1276),元兵陷临安,随三宫北往大都,留北十三载。元世祖尝命奏琴,至元二十五年(1288)得赐黄冠南归。细主瀛国公、

  • 第二十八回 三百年捱不到祸乱相寻·黄士衡

    词曰:雨汗淋漓赴选场,秀才落得甚干忙。白发渔樵诸事懒,萧散,闲谈今古论兴亡。虞夏商周秦楚汉,三分南北至隋唐。看到史宫褒贬处,得趣,不摇纨扇自然凉。却说唐太宗讳世民,高祖次子,母窦氏,生而不惊。方四岁,有书生见之日:“龙凤之姿

  • 雍正实录卷之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  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尚史卷十二·李锴

    世家五齐世家【始武王十三年终安王二十三年凡七百四十四年传二十八世】太公 丁公 乙公 癸公 哀公 胡公太公是为师尚父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于齐营邱及成王少时管蔡作乱淮夷畔周乃使召康公命太公曰东至海

  • ◎多才李氏建殊勋·宣南吏隐

    各方对于直军之战胜,侈谈战迹,咸归吴氏,其实皆平日军学处长李济臣之有系统教育所收效果也。李名济臣,与吴佩孚同乡,日本士官毕业生,曾充北京武备学堂教习,精通英、法、日、德、俄五国语言,洞悉列强军制之内容,实地作战,饶有经验

  • 哭庵传译文·易顺鼎

    哭庵,不知道他是什么人,他的家世姓名人人都知,所以我不作介绍。哭庵小时候出奇地聪明,五岁时落在贼人手中。贼人从陕西四川到湖北郧县襄阳,用黄色的小儿绣被包裹绑在马背上,奔驰几千里,遇上了蒙古藩王的大军,被骑兵将领俘虏,献

  • 第33章 利用特务毁害文武官吏·冯玉祥

    我到了桐梓县,那里的县长是山东人,名字叫孔福民,他在这一县做得很好。跟我来的朋友,有人专门担任社会调查,因此知道这孔福民在他的县公署里,对于伙食的分派是用百分法,如同县长一个月收入二百元,他伙食费以收入百分之二十摊钱

  • 三国史记卷第四十五。·金富轼

    输忠定难靖国赞化同德功臣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守太保门下侍中判尙书吏礼部事集贤殿太学士监修国史上柱国致仕臣[金富轼]奉宣撰。四五卷列传五零零零零列传第五。[乙巴素][金后稷][禄眞][密友][纽由][明临 夫][昔于

  • 侯景飞·周诒春

    侯景飞 字骏千。年三十一岁。生于江苏无锡。本籍住址。江苏无锡县东门内驳岸上。已婚。初学于上海南洋公学。保定直隶高等学堂。及天津北洋大学。任南京学务公所专门科科长。宣统元年。以官费游美。入康奈尔大学。习

  • 徐善祥·周诒春

    徐善祥 字凤石。年三十五岁。生于江苏上海。兄善庆。已婚。子一。女二。光緖三十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任上海南洋高等学堂教员。光緖三十二年。以官费游美。入耶路大学。习化学。宣统元年。得学士学位。入米西

  • 卷二·佚名

    <经部,四书类,日讲四书解义> 钦定四库全书 日讲四书解义卷二 中庸【上】 中庸一篇乃列圣相传之心法子思惧其久而失真故笔之於书以诏後之学者凡三十三章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其功在致知力行其要在诚身尽性始

  • 卷三百四十二·佚名

    △初分愿喻品第五十六之二佛言:善现,善哉善哉!如是如是,如汝所说,善现,般若波罗蜜多毕竟离。静虑精进安忍净戒布施波罗蜜多亦毕竟离。善现,内空毕竟离。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

  • 卷二十一·佚名

    △被甲庄严会第七之一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林。与大比丘众及诸菩萨摩诃萨俱。悉从种种佛刹来集。尔时世尊,无量百千众所围绕供养恭敬。时彼众中有菩萨摩诃萨。名无边慧。即从坐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稽首作

  • 卷第六·佚名

    (一名中印度那兰陀大道场经于灌顶部录出别行)    唐天竺沙门般剌蜜帝译  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