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法月译

普遍智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摩竭提国三藏沙门法月重译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大城灵鹫山中,与大比丘众满百千人,菩萨摩诃萨七万七千人俱,其名曰观世音菩萨、文殊师利菩萨、弥勒菩萨等,以为上首。皆得三昧总持,住不思议解脱。

尔时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在彼敷坐,于其众中即从座起,诣世尊所。面向合掌,曲躬恭敬,瞻仰尊颜而白佛言:“世尊!我欲于此会中,说诸菩萨普遍智藏般若波罗蜜多心。唯愿世尊听我所说,为诸菩萨宣秘法要。”尔时,世尊以妙梵音告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言:“善哉,善哉!具大悲者。听汝所说,与诸众生作大光明。”

于是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蒙佛听许,佛所护念,入于慧光三昧正受。入此定已,以三昧力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自性皆空。彼了知五蕴自性皆空,从彼三昧安详而起。即告慧命舍利弗言:“善男子!菩萨有般若波罗蜜多心,名普遍智藏。汝今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作是语已。慧命舍利弗白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言:“唯,大净者!愿为说之。今正是时。”

于斯告舍利弗:“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学。色性是空,空性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识性是空,空性是识。识不异空,空不异识。识即是空,空即是识。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

即说咒曰:

“揭谛 揭谛 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 菩提 莎婆诃”

佛说是经已,诸比丘及菩萨众,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乾闼婆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普遍智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猜你喜欢
  卷第十六·普瑞
  卷第四十·佚名
  往生礼赞偈一卷·善导
  虚堂和尚语录 第十卷·智愚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卷上·佚名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卷第六·佚名
  卷第五·佚名
  复黄健六居士书·太虚
  净土生无生论·传灯
  第二品 比丘品·佚名
  卷之六下·佚名
  应化非真分第三十二·朱棣
  卷二十·聂先
  卷第五·道世
  根本说一切有部尼陀那卷第五·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十八出 耳醋·李渔

    〖夜行船〗(小生上)贫得娇娃休浪喜,遭醋害怕食黄齑。狮吼声高,鹏抟志决,且赴上林规避。小生侯永士,自与华中郎别后,即赴秋闱。且喜名魁乡榜,目下要上公车。只为一件家务事情牵带住了,不得前行。你道是桩甚么事?就为华中郎疏财仗

  • 卷之八·高启

    呉郡髙啓季迪著南州徐庸用理编七言古体唐昭宗赐钱武肃王鐡劵●妖儿

  • 楔子·关汉卿

    (外扮石府尹引张千上,诗云),少小知名达礼闱,白头犹未解朝衣。年来屡上陈情疏,怎奈君恩不放归。老夫姓石名敏,字好问。幼年进士及第,随朝数载,累蒙擢用。谢圣恩可怜,除授济南府尹之职。我有个同窗故友,姓韩名辅臣。这几时不知兄弟

  • 《词综》(卷二十九)·朱彝尊

    元词五十二首苏武慢和冯尊师虞集放棹沧浪,落霞残照,聊倚岸回山转。乘雁双凫,断芦漂苇,身在画图秋晚。雨送滩声,风摇烛影,深夜尚披吟卷。算离情,何必天涯,咫尺路遥人远。 空自笑洛下书生,襄阳耆旧,梦底几时曾见?老矣浮丘,赋诗明月

  • 卷四 茕斋歌诗四十首·李白

    李太白全集 卷四茕斋歌诗四十首乐府二○ 独漉篇独漉水中泥,水浊不见月。不见月尚可,水深行人没。 越鸟从南来,胡鹰亦北渡。我欲弯弓向天射, 惜其中道失归路。落叶别树,飘零随风。客无所托, 悲与此同。罗帏舒卷,似有人开。明

  • 第十五回 弄痴呆武宗作戏 嫌辱没二姐含羞·蒲松龄

    话说那万岁进的房来,观不尽的琴棋书画。 进房来四下观,琴棋画列两边,罗帏一带香薰遍。牙床锦被鸳鸯枕,红罗软帐挂床边,砖场不响花毡垫。就是拣妆镜架,也典雅不像尘凡。 万岁观罢说:"二姐,你是本处人。可是远方来的呢?"二姐说:"

  • 卷六 齐语·左丘明

    1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为宰,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加惠于臣,使不冻馁,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者,则非臣之所能也。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宽惠柔民,弗若也;治国家不失其柄,弗若也;忠信可结于百姓,弗

  • 宋史纪事本末卷六·陈邦瞻

    夏元昊拒命仁宗天圣六年五月夏王德明使其子元昊袭回鹘甘州取之元昊小字嵬理性雄毅多大略善绘画圆面髙凖晓浮图学通畨汉文字德明虽臣事中国及契丹然自帝其国至是以元昊袭破回鹘夺甘州遂立为皇太子明道元年十一月夏王德

  • 附記·彭遵泗

    江津曹立卿,府學生也,賦性端方,為鄉里所矜式。煤山之變,公聞之,北向泣血,悲憤成疾,及賊據川,懸偽職,逼勒士紳,公誓死不從,疾劇,戒子恢曰:吾家世受國恩,汝又弱冠登賢書,茲大節攸關之日,失身取義,止爭些子。吾一生自反無愧,可謂得全。爾勉

  • 五六 武人的总办·周作人

    在学堂方面这时也有了一个变更,这事大约是在乙巳年三月以后,因为日记上没有记载。所谓变更乃是又换了总办,总办换人也是常事,但是这回换的不是候补道,不是文人而是武人,是一位水师的老军官。这或者可以说是破天荒的事,因为无

  • 卷一百五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五十王礼考【二十六】山陵【臣】等谨按汉时始有山陵之名诸陵皆有园寝四时致祭後代因之马端临王礼考於国恤之後立山陵一门自初丧至殷奠则入之国恤门自卜宅至虞祭作主则入之山陵门盖以典

  • 第六篇 统治的理论 第七十四章 论罚(三)·林语堂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语译人民若饱受虐政苛刑到了不怕死的地步,以死来威胁他又有何用?假使人民怕死,一有作

  • 卷三·司马光

    钦定四库全书书仪卷三宋 司马光 撰防仪上男子年十六至三十女子十四至二十【古礼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按家语孔子十九娶于宋之亓官氏一嵗而生伯鱼伯鱼年五十先孔子卒然则古人之娶未必皆三十也礼盖言其极至者谓男不过

  • 业成就论·世亲

      天亲菩萨造 元魏 毗目智仙译    业成就论翻译之记  大国将宁。必感灵瑞以为嘉兆邺隍方盛。圣降神宝以为祥征。天亲菩萨造业成就论。出于今世以示太平。此乃大魏都邺安固之兆也。  法行有时。寄必得人。

  • 褐衣男子·阿加莎·克里斯蒂

    这是阿加莎·克里斯蒂唯一一次以生活里的人物为原型创作一个书里的角色,而且是应一位朋友的要求——爵士的秘书一角的原型是阿加莎·克里斯蒂前夫的朋友、邀请阿加莎一家去南非旅行的贝尔彻,在题词中,阿加莎也将本书献给

  • 鲁斋集·王柏

    诗文集。南宋王柏撰。20卷。凡赋诗3卷,序记2卷,说箴赞传2卷,书尺牍3卷,杂著2卷,题跋3卷,《皇极总图》1卷,《诗十辩》1卷,哀词祭文墓志3卷。别有10卷、12卷、13卷等本。王柏号鲁斋,因以名集。其集原75卷,诸家书目不载,

  • 太上黄庭内景玉经·佚名

    《黄庭内经》和《黄庭外经》孰先孰后,学者间看法不一。王明《黄庭经考》疑公元252年已有黄庭草本,晋武帝太康九年(288年)左右魏夫人得《黄庭内景经》。述修炼精气,存思身中五脏六腑神,三部八景二十四神,系早期内丹术。

  • 天籁集·白朴

    二卷。白朴撰。前有至元十二年(1275)西溪老人王博文子勉序,谓与白朴有三十年之旧,时会于江东。白朴言“作诗不及唐人,未可轻言诗。平生留意长短句,散失之馀,仅二百篇。愿吾子序之”。后经兵燹散失。洪武七年(1374),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