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論衡校釋附編一

  論衡佚文

  伯夷、叔齊為庶兄奪國,餓死首陽山,非讓國與庶兄也,豈得稱賢人乎?意林。周廣業曰:「此似出刺孟篇。而文異,義亦未安,疑有誤。」按:此出定賢篇。

  天門在西北,又見御覽二、事類賦一。道虛篇亦見此句。地戶在東南。地最下者,楊、兗二州,洪水之時,二土最被水害。意林、御覽三六。按:此文似出談天篇。

  天有日月星辰謂之文,地有山川陵谷謂之理。又見御覽三六、天中記、事類賦六。地理上向,天文下向,天地合氣,而萬物生焉,天地,夫婦也。意林。「天地,夫婦也」句,見說日篇,而按其文義,不能據補,姑定為彼篇佚文。

  亡獵犬于山林,大呼犬名,則號呼而應。御覽九0五引作「其犬則鳴號而應其主」。人犬異類而相應者,御覽作「聞呼而應者」。識其主也。意林。周廣業曰:「似出招致篇。」

  赦令將至,繫室籥動,獄中人當出,故其感應令籥動也。初學記二十。意林引作「將有赦,獄龠動,感應也。」周廣業曰:「出招致篇。」

  蠶合絲而商弦易,御覽八一四作「絕」。新穀登而舊穀缺,按子生而父母氣衰。意林。御覽引作「按子生而父氣衰,新絲既登,故體者自壞耳」。按:此似出亂龍篇「東風至,酒湛溢,鯨魚死,彗星出」數語之間。淮南子覽冥訓亦以酒湛、商弦、彗星並言。周廣業以為招致篇佚文,疑非。

  雷震百里,制以萬國,故雷聲為諸侯之政教。白帖二。

  孟嘗君叛出秦關,雞未鳴,關不開。下座賤客鼓臂為雞鳴,而群雞和之,乃得出關。夫牛馬以同類相應,而雞人亦以殊音相和,應和之驗,未足以效同類也。藝文類聚九一。亂龍篇、定賢篇文略同。

  楊璇為零陵太守時,桂陽賊起。璇乃制馬車數十乘,以囊盛石灰於車上。及會戰,從風揚灰向賊陳,因鳴鼓擊賊,大破之。藝文類聚九三。按:此事見後漢書本傳及謝承書,(書抄一三九、御覽四四八引。)並為靈帝時事,則王充不及見。類聚誤。

  日月五星隨天而西移,行遲天耳。譬若磑石之上行蟻,蟻行遲,磑轉疾,內雖異行,外猶俱轉。御覽二、事類賦一。此疑出說日篇。

  桀無道,兩日並照,在東者將起,在西者將滅。費昌問馮夷曰:「何者為殷?何者為夏?」馮夷曰:「西,夏也;東,殷也。」於是費昌徙族歸殷。御覽四、事類賦日部。博物志七文略同,當即引此。路史後紀十三注引作「時日並出,東者焰,西者沉。費昌問,馮夷答云:『東者為商,西為夏。』乃徙族之商。」

  周公時,雨不破塊,風不鳴條,旬而一雨,雨必以夜,丘陵高下皆熟。御覽十一。治期篇文略同。鹽鐵論水旱篇亦有此文。

  子路感雷精而生,尚剛好勇,親涉衛難,結纓而死,孔子聞而覆醢。每聞雷鳴,乃中心惻怛,亦復如之。故後人忌焉,以為常也。御覽十三、事類賦三。按:四諱篇有作醬惡聞雷語。

  陽氣動于下,而陰氣應之也。御覽二七引風俗通注。

  燧之取火於日,方諸取露於月。天地之間,巧歷所不能與其數乎?然以掌握之中,引類於太極之上,而水火可立致者,陰陽固相動也。御覽五九。淮南覽冥訓亦見此文。

  世人固有身瘠而志立,體小而名高者。於聖則否。是以堯眉八采,舜目重瞳,禹耳參漏,文王四乳。然則世亦有四乳者,此則駑馬一毛似驥耳。御覽七三一。長短經卷一察相第六亦見此文。類聚七五引作陳王曹植相論。

  宋臣有公孫呂者,長七尺,面長三尺,廣三尺,明天啟本、明抄本、張刻本作「寸」。此從趙刻本。名震天下。若此之狀,蓋遠代而求,非一世之異也。使形殊於外,道合於中,名震天下,不亦宜乎?語云:「無憂而戚,憂必及之;無慶而歡,樂還之。」此心有先動,而神有先知,則色有先見也。故扁鵲見桓公,知其將亡;申叔見巫臣,知其竊妻而逃也。荀子以為,天不知人事邪?則周公有風雷之災,宋景有三次之福;知人事乎?則楚昭有弗禜之應,邾文無延期之報。由是言之,則天道之與相占,可知而疑,不可無也。御覽七三一。

  舂者以杵擣臼,杵臼鼓動地,動地二字疑衍。臨池水河水震蕩。御覽七六二。

  杵,木也。水與木、土,三者殊類而相應,首相叩動,其勢然也,御覽七六二。天啟本、張刻本「杵」上有「又曰」二字,與上條另為一行。今從之。趙刻本「又曰」作「夫臼」二字,屬上合為一條。

  芝草一莖三葉,食之令人眉壽慶世,蓋仙人之所食。御覽八七三、合璧事類十。驗符篇:「芝草延年,仙者所食。」文略同。

  儒者說麟為聖王來,此言妄也。章帝之時,麒麟五十一至,章帝豈聖人哉?御覽八八九。「儒者」兩句,見指瑞篇。「章帝」云云,似其佚文。東觀漢記亦云章帝時麟五十一見。

  雷二月出地,百八十日,雷出則萬物出;八月入地,百八十日,雷入則萬物入。入則除害,出則興利,人君之象也。古今事文類聚四、合璧事類三。

  桓子新論曰:「關東語曰:『人聞長安樂,則出門西向而笑。』」古今事文類聚後集二一。

  羿請不死藥於西王母,羿妻嫦娥竊以奔月。淮南覽冥訓亦有此文。託身於月,是為蟾蜍。事類賦一。張衡靈憲(御覽四。)亦有此文。

  拘夷國北山有石駞溺,水溺下,以金銀銅鐵瓦木等器盛之,皆漏;掌承之,亦透;唯瓢不漏。服之,令人身上臰,毛落盡,得仙。酉陽雜俎卷十異物。

  人五歲,以心為主。心發智慧,而四藏從之。肝為之喜,肺為之怒,腎為之哀,脾為之樂。故聖人節之,恐傷性也。蕭吉曰:「論衡以四時論藏。」見五行大義卷四論情性。

  三苗之亡,五穀變種,鬼哭于郊。路史後紀十二注。

  幽居而靜處,恬澹自守。文選謝靈運酬從弟惠連詩注,又石門新營所住詩注。

  呼於坑谷之中,響立應。文選頭陀寺碑文注。

  武王伐紂,升舟,陽侯波起,疾風逆流。武王操黃鉞而麾之,風波畢除。中流白魚入于舟,燔以告天,與八百諸侯咸同此盟。尚書所謂「不謀同辭」也。故曰孟津,亦曰盟津。尚書所謂「東至于孟津」者也。水經注河水注卷五。後漢書明帝紀注引作「武王伐紂,八百諸侯同於此盟,故曰盟津」。按:感虛篇文略同。

  芝英,紫色之芝也,其栽如豆。劉賡稽瑞。按:初稟篇有「紫芝之栽如豆」句。

  

猜你喜欢
  法言義疏九·汪荣宝
  思辨録辑要卷十七·陆世仪
  卷一一六·邱濬
  原序·袁俊翁
  卷十一·程公说
  郑志卷上·郑小同
  人品·魏裔介
  卷三十三·乾隆
  第13章·老子
  非十二子第六·荀况
  卷二十九·赞宁
  根本說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卷第十·欧阳竟无
  维摩诘经纪闻答客问言·太虚
  菩萨本生鬘论卷第十三·佚名
  十住经卷第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一·王直方

      一、西池唱和  元祐中,秘阁①上巳日会西池,王仲至有②诗,文潜和之最工。云:“翠③浪有声黄伞④动,春风无力彩旌⑤垂。”〔至秦少游即云“帘幕千家锦绣垂”。仲至读之笑曰:“此语又待入小石

  • 侬家·刘半农

    君问侬家住何处,去此前头半里许: 浓林绕屋一抹青,檐下疏疏晾白繙。

  • 卷一百四十八·志第一百一·仪卫六·脱脱

        ◎仪卫六   ○卤簿仪服。   卤簿仪服。自汉卤簿,象最在前。晋平吴后,南越献驯象,作大车驾之,以载黄门鼓吹数十人,使越人骑之以试桥梁。宋卤簿,以象居先,设木莲花坐,金蕉盘,紫罗绣幨络脑,当胸、后鞦并设铜铃

  • 第三十回 被废立庐陵王坐徙 违良策徐敬业败亡·蔡东藩

      却说中宗为高宗第七子,原名为显,初封周王,改封英王,易名为哲,兄贤被废,哲乃入立为太子。高宗驾崩,遗诏令太子嗣位,遇有军国大事,应兼取天后进止。中宗质本庸柔,素为悍母所制,怎能自奋皇纲?当下尊天后武氏为皇太后,一切政事,均

  • ●卷五·陈康祺

    ◎图理琛异域录康熙五十一年,土尔扈特汗阿玉奇从子阿喇布珠尔请内属,诏封贝子,寻遣归。上命图理琛等赍敕往谕,假道俄罗斯,五十四年三月还京。是役也,往返三载余,经行数万里,盖土尔扈特为俄罗斯所隔,而俄罗斯又故导我使纡行故也

  • 卷之八十一·佚名

    洪武六年夏四月壬申朔享太庙○太仆寺丞梁野仙帖木儿言黄河迤北宁夏所辖境内及四川西南至船城东北至塔滩相去八百里土田膏沃舟楫通行宜命重将镇之俾招集流亡务农屯田什一取税兼行中盐之法可使军民足食从之○甲戌以工部

  • 大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九十六·佚名

    万历八年二月辛未朔日食○升四川副使周大烈为甘肃行太仆寺卿广东副使孙錝为山东右参政河南开封府知府薛纶为狭西副使○复除刘汉儒为山西右参政赵岩为江西佥事○降广东副使王乾章辽东行太仆寺少卿刘凤朝俱为佥事乾章福

  • 皇王大纪卷四十九·胡宏

    宋 胡宏 撰三王纪定王十五年冬十一月庚子许男锡我薨諡曰昭公子嗣丁未蔡侯申薨諡曰文公子固嗣夏四月癸卯日有食之晋侯使郤克徴防于齐与鲁臧孙许同入见郤克跛臧孙眇齐侯帷妇人使观之二子登妇人笑闻诸賔郤克出而誓曰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五 列传一百五十五·纪昀

    列传宋 【五十九】○宋五十九苏轼【过】苏辙【元老】苏轼苏辙△苏轼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 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

  • 卷十·吴师道

    钦定四库全书 战国策校注卷十    宋 鲍彪 原注 元 吴师道补正 宋【沛梁楚山阳济隂东平及东郡之须昌寿张补曰汉志寿张下有今之睢阳四字】景公【嗣元公元年恭王四年乙酉补曰史年表景公名头曼汉书古今人表作兜乐

  • 有献书谮晏子退耕而国不治复召晏子第二十二·晏婴

    晏子相景公,其论人也,见贤而进之,不同君所欲;见不善则废之,不辟君所爱;行己而无私,直言而无讳。有纳书者曰:“废置不周于君前,谓之专;出言不讳于君前,谓之易。专易之行存,则君臣之道废矣,吾不知晏子之为忠臣也。”公以为然。晏子入

  • 菩提資糧論卷第一·欧阳竟无

      聖者龍樹本  比丘自在釋   隋天竺三藏達摩笈多譯   今於諸佛所 合掌而頂敬. 我當如教說 佛菩提資糧。   佛者於一切所應知中得覺此爲佛義.如所應知而知故.又於無智睡眠中覺故.覺   者寤爲義以離無智

  •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十七卷·湛然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十七卷唐毗陵沙门湛然述次食亦三。且望衣说。头陀此云抖擞。此十二事皆为抖擞十二过故。今文即二音俱举。放牧声者。三里之外使童小牧声。不闻住处堪修禅观。世有滥用其言者。远放木橛不闻堕

  • 开元释教录略出卷第三·智升

    唐崇福寺沙门智升撰·长阿含经二十二卷姚秦罽宾三藏佛陀耶舍共竺法念译自二帙计四百四十八纸 【深】【履】。·中阿含经六十卷(或五十八卷)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自六帙计一千一百八十一纸 【薄】

  • 金丹要诀·伍守阳

    古代外丹术书。明伍守阳撰。一卷。主要论述炼丹的理论和方法。它以“先天”与“后天”、神气与形体的相互关系,论证外丹须与内丹相结合。“内丹者,守雌抱一,以有为无,凝成一点纯阴之体。外丹者,七返九还,自无而有,结

  • 建炎复辟记·佚名

    据《四库全书提要》云:建炎复辟记一卷,不著撰人姓氏,书录题解亦不知为何人作。但其叙苗传、刘正彦事始末,文颇繁冗,末叙世忠战功特详。疑即韩氏之客所为,理或然欤。

  • 北使录·李实

    明李实撰,1卷。实字孟诚,合州(今四川合川县)人。正统七年(1442)进士。十四年(1449),瓦剌太师也先统军攻明,经“土木之役”,大败明军,俘获明英宗,后在攻北京时,遭明军反击,北撤,翌年,遣使者完者脱欢议和。时,实任礼科给事中,请行。

  • 甲申战事记·池仲祐

    同治十二年,法人突攻北圻河内等省,越招广西人刘永福率众败之,议和罢兵;而法人终眈眈于北圻者,喜在窃伺滇与蜀、楚之矿路也。光绪七年间,屡胁越南撤刘永福入富春--而刘永福据保胜,号「黑旗军」;越南恃以御法,屡战皆捷。越人庸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