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衡校釋附編一
伯夷、叔齊為庶兄奪國,餓死首陽山,非讓國與庶兄也,豈得稱賢人乎?意林。周廣業曰:「此似出刺孟篇。而文異,義亦未安,疑有誤。」按:此出定賢篇。
天門在西北,又見御覽二、事類賦一。道虛篇亦見此句。地戶在東南。地最下者,楊、兗二州,洪水之時,二土最被水害。意林、御覽三六。按:此文似出談天篇。
天有日月星辰謂之文,地有山川陵谷謂之理。又見御覽三六、天中記、事類賦六。地理上向,天文下向,天地合氣,而萬物生焉,天地,夫婦也。意林。「天地,夫婦也」句,見說日篇,而按其文義,不能據補,姑定為彼篇佚文。
亡獵犬于山林,大呼犬名,則號呼而應。御覽九0五引作「其犬則鳴號而應其主」。人犬異類而相應者,御覽作「聞呼而應者」。識其主也。意林。周廣業曰:「似出招致篇。」
赦令將至,繫室籥動,獄中人當出,故其感應令籥動也。初學記二十。意林引作「將有赦,獄龠動,感應也。」周廣業曰:「出招致篇。」
蠶合絲而商弦易,御覽八一四作「絕」。新穀登而舊穀缺,按子生而父母氣衰。意林。御覽引作「按子生而父氣衰,新絲既登,故體者自壞耳」。按:此似出亂龍篇「東風至,酒湛溢,鯨魚死,彗星出」數語之間。淮南子覽冥訓亦以酒湛、商弦、彗星並言。周廣業以為招致篇佚文,疑非。
雷震百里,制以萬國,故雷聲為諸侯之政教。白帖二。
孟嘗君叛出秦關,雞未鳴,關不開。下座賤客鼓臂為雞鳴,而群雞和之,乃得出關。夫牛馬以同類相應,而雞人亦以殊音相和,應和之驗,未足以效同類也。藝文類聚九一。亂龍篇、定賢篇文略同。
楊璇為零陵太守時,桂陽賊起。璇乃制馬車數十乘,以囊盛石灰於車上。及會戰,從風揚灰向賊陳,因鳴鼓擊賊,大破之。藝文類聚九三。按:此事見後漢書本傳及謝承書,(書抄一三九、御覽四四八引。)並為靈帝時事,則王充不及見。類聚誤。
日月五星隨天而西移,行遲天耳。譬若磑石之上行蟻,蟻行遲,磑轉疾,內雖異行,外猶俱轉。御覽二、事類賦一。此疑出說日篇。
桀無道,兩日並照,在東者將起,在西者將滅。費昌問馮夷曰:「何者為殷?何者為夏?」馮夷曰:「西,夏也;東,殷也。」於是費昌徙族歸殷。御覽四、事類賦日部。博物志七文略同,當即引此。路史後紀十三注引作「時日並出,東者焰,西者沉。費昌問,馮夷答云:『東者為商,西為夏。』乃徙族之商。」
周公時,雨不破塊,風不鳴條,旬而一雨,雨必以夜,丘陵高下皆熟。御覽十一。治期篇文略同。鹽鐵論水旱篇亦有此文。
子路感雷精而生,尚剛好勇,親涉衛難,結纓而死,孔子聞而覆醢。每聞雷鳴,乃中心惻怛,亦復如之。故後人忌焉,以為常也。御覽十三、事類賦三。按:四諱篇有作醬惡聞雷語。
陽氣動于下,而陰氣應之也。御覽二七引風俗通注。
燧之取火於日,方諸取露於月。天地之間,巧歷所不能與其數乎?然以掌握之中,引類於太極之上,而水火可立致者,陰陽固相動也。御覽五九。淮南覽冥訓亦見此文。
世人固有身瘠而志立,體小而名高者。於聖則否。是以堯眉八采,舜目重瞳,禹耳參漏,文王四乳。然則世亦有四乳者,此則駑馬一毛似驥耳。御覽七三一。長短經卷一察相第六亦見此文。類聚七五引作陳王曹植相論。
宋臣有公孫呂者,長七尺,面長三尺,廣三尺,明天啟本、明抄本、張刻本作「寸」。此從趙刻本。名震天下。若此之狀,蓋遠代而求,非一世之異也。使形殊於外,道合於中,名震天下,不亦宜乎?語云:「無憂而戚,憂必及之;無慶而歡,樂還之。」此心有先動,而神有先知,則色有先見也。故扁鵲見桓公,知其將亡;申叔見巫臣,知其竊妻而逃也。荀子以為,天不知人事邪?則周公有風雷之災,宋景有三次之福;知人事乎?則楚昭有弗禜之應,邾文無延期之報。由是言之,則天道之與相占,可知而疑,不可無也。御覽七三一。
舂者以杵擣臼,杵臼鼓動地,動地二字疑衍。臨池水河水震蕩。御覽七六二。
杵,木也。水與木、土,三者殊類而相應,首相叩動,其勢然也,御覽七六二。天啟本、張刻本「杵」上有「又曰」二字,與上條另為一行。今從之。趙刻本「又曰」作「夫臼」二字,屬上合為一條。
芝草一莖三葉,食之令人眉壽慶世,蓋仙人之所食。御覽八七三、合璧事類十。驗符篇:「芝草延年,仙者所食。」文略同。
儒者說麟為聖王來,此言妄也。章帝之時,麒麟五十一至,章帝豈聖人哉?御覽八八九。「儒者」兩句,見指瑞篇。「章帝」云云,似其佚文。東觀漢記亦云章帝時麟五十一見。
雷二月出地,百八十日,雷出則萬物出;八月入地,百八十日,雷入則萬物入。入則除害,出則興利,人君之象也。古今事文類聚四、合璧事類三。
桓子新論曰:「關東語曰:『人聞長安樂,則出門西向而笑。』」古今事文類聚後集二一。
羿請不死藥於西王母,羿妻嫦娥竊以奔月。淮南覽冥訓亦有此文。託身於月,是為蟾蜍。事類賦一。張衡靈憲(御覽四。)亦有此文。
拘夷國北山有石駞溺,水溺下,以金銀銅鐵瓦木等器盛之,皆漏;掌承之,亦透;唯瓢不漏。服之,令人身上臰,毛落盡,得仙。酉陽雜俎卷十異物。
人五歲,以心為主。心發智慧,而四藏從之。肝為之喜,肺為之怒,腎為之哀,脾為之樂。故聖人節之,恐傷性也。蕭吉曰:「論衡以四時論藏。」見五行大義卷四論情性。
三苗之亡,五穀變種,鬼哭于郊。路史後紀十二注。
幽居而靜處,恬澹自守。文選謝靈運酬從弟惠連詩注,又石門新營所住詩注。
呼於坑谷之中,響立應。文選頭陀寺碑文注。
武王伐紂,升舟,陽侯波起,疾風逆流。武王操黃鉞而麾之,風波畢除。中流白魚入于舟,燔以告天,與八百諸侯咸同此盟。尚書所謂「不謀同辭」也。故曰孟津,亦曰盟津。尚書所謂「東至于孟津」者也。水經注河水注卷五。後漢書明帝紀注引作「武王伐紂,八百諸侯同於此盟,故曰盟津」。按:感虛篇文略同。
芝英,紫色之芝也,其栽如豆。劉賡稽瑞。按:初稟篇有「紫芝之栽如豆」句。
猜你喜欢 法言義疏九·汪荣宝 思辨録辑要卷十七·陆世仪 卷一一六·邱濬 原序·袁俊翁 卷十一·程公说 郑志卷上·郑小同 人品·魏裔介 卷三十三·乾隆 第13章·老子 非十二子第六·荀况 卷二十九·赞宁 根本說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卷第十·欧阳竟无 维摩诘经纪闻答客问言·太虚 菩萨本生鬘论卷第十三·佚名 十住经卷第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