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一、西池唱和
元祐中,秘阁①上巳日会西池,王仲至有②诗,文潜和之最工。云:“翠③浪有声黄伞④动,春风无力彩旌⑤垂。”〔至秦少游即云“帘幕千家锦绣垂”。仲至读之笑曰:“此语又待入小石调也。”然〕⑥少游有“已烦逸少书陈迹,更属相如赋上林”之句。⑦诸人亦以为难及。(《类说》本、《丛话》前五十一、《玉屑》十八)
案:此事亦见《孔氏谈苑》卷四。
----------------
①《渔隐丛话》“秘阁”二字作“诸公以”三字。
②《渔隐丛话》“有”下有“二”字,疑误衍,说详下。
③《张右史集》二十六“翠”作“沸”。
④《类说》“伞”误作“撒”,据《孔氏谈苑》改。《右史集》及《丛话》、《玉屑》均作“帽”。
⑤“旌”,《右史偤》作“旗”,《孔氏谈苑》作“衫”。
⑥《诗人玉屑》所引无“至秦少游”云云数语,及此句“然”字。
⑦案《淮海集》九《西城宴集诗》凡二首。据其自注,垂字韵者次王敏中少监韵,林字韵者次王仲至侍郎韵。《张右史集次韵王敏仲至西池会饮诗》用垂字韵,《次韵王敏仲池上诗》用林字韵,又不言为王仲至作。
二、诗备四景
“手把寒梅撼雪英,婆娑暂见绿阴成。隔窗昨夜萧萧雨,已有秋风一叶声”。欧公云:“此诗备四时景。”(《类说》本)
三、顾 屠
〔元祐中〕①顾子敦有顾屠之号,以其肥伟也。故东坡《送子敦奉使河朔诗》云:“我友顾子敦,躯胆多雄②伟,〔便便十围腹,不但贮书史。〕”③又云:“磨刀向猪羊,〔酾酒会邻里。〕”④至于云“平生批敕手”,亦皆用屠家语也。子敦读之颇不乐。东坡遂和前篇末句云:“善保千金躯,前言戏之耳。”钱穆父眉宇秀整。东坡云:“穆四莫乱呼它名字。”是时穆父已有九子,东坡遂以九子母丈夫呼之。有诗云:“九子羡君门户壮,〔八州怜我往来频。〕”⑤(《丛话》前三十九、《类说》本)
案:钱勰事亦见陆游《老学庵笔记》。
----------------
①《类说》有此三字。
②《类说》“多”作“两”,《东坡集》同。又《东坡集》“雄”作“俊”。
③《类说》无“便便”二语。
④《类说》无“酾酒”句。
⑤《类说》无八州句。又《类说》先引《赠钱诗》,次引《送顾诗》。
四、长白山主
欧阳仲纯梦道士持告身云:“上帝命汝为长白山主。”既没,东坡哭之云:“死为长白主,名字书绛阙。”(《类说》本)
五、扫愁帚醒酒冰
〔东坡与孙巨源同会于王晋卿花园中。晋卿言都教喂饲了官员辈马着。巨源云:“‘都尉指挥都喂马’,好一对。”适长主送茶来,东坡即云:“大家齐吃大家茶。”盖长公主呼大家也。山谷尝以“卖菜卖生菜”,对“磨刀磨剪刀”。〕①东坡以洞庭春色为扫愁帚,山谷以水晶脍为醒酒冰。〔余为正好作一对。〕②(《类说》本、《丛话》前四十一)
----------------
①《类说》无以上诸语,据《丛话》增。
②《类说》无此句,据《丛话》增。
六、动人春色不须多
荆公作内相〔时〕,①翰苑中有石榴一丛,枝叶茂盛惟发一花。公诗云:“秾叶②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类说》本、《丛话》前三十四)
----------------
①《丛话》“相”下有“时”字。
②《丛话》“秾叶”作“浓绿”。案《遯斋闲览》谓此荆公书唐人诗。
七、晁无咎时文
元丰中,晁无咎时文①有声,无己以诗戏之曰“闻道新文能入样,相州红缬鄂州花”。〔盖是时方尚相州缬、鄂州花也。晁尧民子损之云。〕②(《类说》本、《总龟》前三十九)
----------------
①《总龟》“时文”作“诗极”。
②《总龟》有此数语。
八、陈无己诗启
陈无已有《除官》一篇云:“扶老①趋严诏,徐行及圣时。端能几字正,②敢恨③十年迟。④肯着⑤金根谬,宁辞乳媪讥。向来忧畏断,不尽鹿门期。”〔临川饶推守云:“此诗不作可也。〕⑥才得一正字,亦未须云趋严诏。”无己后作谢启,复曰:“名虽文字⑦之选,实为将相之储。”又云:“头童齿豁,敢辞乳媪之讥;闻浅见轻,益⑧畏金根之谬。”(《类说》本、《总龟》前七、《丛话》前五十一、《诗林》四)
----------------
①《为说》“老”误作“者”,据《后山集》及《总龟》改。
②《诗林广记》作“正集字”。
③《类说》“恨”作“限”,据《集》改。
④《总龟》“迟”作“违”。
⑤《丛话》“着”作“复”。
⑥《类说》及《诗林》无“临川饶推守云,此诗不作可也”二语,作“或云”。
⑦《后山集》十五“字”作“学”。
⑧《后山集》十五“益”作“但”。
九、山谷论诗
山谷论诗文不可凿空强作,待境而生便自工耳。①每作一篇先立大意,长篇须曲折三致意②乃③成章耳。(《类说》本、《修辞鉴衡》一引作《诗文发源》)
案:此则亦见《童蒙诗训》35条。
----------------
①《修辞鉴衡》引至此。又《鉴衡》以下文为别一条。
②《鉴衡》“意”下有“焉”字。
③《鉴衡》“乃”下有“为”字。
一○、软红香尘
前辈①有西湖风月不如东华②软红香尘之语。故东坡〔和钱穆父、蒋颖叔《从驾景灵宫》〕③诗云:“半白不羞④垂颔⑤发,软红犹恋属车尘。”(《类说》本、《总龟》前二十七、《丛话》前三十九、《说诗乐趣》十二)
----------------
①《总龟》、《丛话》“前辈”下均有“戏语”二字。
②《总龟》“华”作“洛”。
③《总龟》及《丛话》均有此数字。《总龟》“穆父”作“穆公”、“宫”作“官”,均误。
④《总龟》及《丛话》“羞”作“嗟”。
⑤《总龟》“颔”作“项”。
一一、书法诗格
东坡云:“书之美者莫如颜鲁公,然书法之坏自鲁公始;诗之美者莫如韩退之,然诗格之变自退之始。”(《类说》本)
案:此即东坡《书黄子思诗集后》一文中意,惟词句不同。《诗人玉屑》十五所引东坡语即此文。
一二、反舌有声
山谷云:“余读《周书月令》云:‘反舌有①声,佞人在侧’,乃解老杜《百舌》②‘过时如发口,君侧有谗人’之句。”(《类说》本、《总龟》二、《乐趣》六)
案:此条出《山谷题跋》七,亦见陈师道《后山诗话》。《渔隐丛话》引此则亦只言山谷云,不言出《王直方诗话》。意山谷此语,《直方诗话》与《后山诗话》均引之。
----------------
①《总龟》及《乐趣》“有”作“无”。
②《总龟》“舌”下有“诗”字。
一三、陶渊明诗
山谷云,“宁律不谐,不可①使句弱,宁用字不工,不可使语涩,②此庾开府所长也。然有意于为诗也。至于渊明则所谓不烦绳削而自合者。〔虽然,巧于斧斤者多疑其拙,窘于检括者辄病其放。孔子曰:‘宁武子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渊明之拙与放,岂可与不知者道哉?道人曰:‘如我按指,诲印发光,汝暂举心,尘劳先起。’说者曰:‘若以法眼观,无俗不真;若以世眼观,无真不俗。’渊明之诗,要当一邱一壑者共之耳。〕”③(《类说》本、《鉴衡》一引《诗文发源》)
案:此则出《山谷题跋》二《题意可诗后》。
----------------
①《鉴衡》“不可”作“而不”,下句同。
②《鉴衡》及《山谷题跋》“涩”作“俗”。
③《鉴衡》有此数语。
一四、鬼作人语人作鬼语
〔刘讽参军宿山驿,月明,有数女子自屋后来,命酌庭中,歌曰:〕①“明月清风,良宵会同。星河易翻,欢娱不终。〔绿樽翠杓,为君斟酌。今夕不饮,何时欢乐。”〕②此《广记》所载鬼诗也。山谷曰:“当是鬼中曹子建所作。”〔东坡亦以为然。〕③又有一篇云:“〔玉户金缸,愿悟君王。〕④邯郸宫中,金石丝簧。〔郑女卫姬,左右成行。纨绮缤纷,翠眉红妆。王欢转眄,为王歌舞。愿得君欢,长无灾苦。”苏公以为“邯郸宫中,金石丝簧,”〕⑤此两句不唯人少能⑥作,而知之者亦极难得耳。⑦张文潜〔见坡谷论说鬼神,忽〕⑧曰:“旧时鬼作人语,如今人作鬼语。”〔二公大笑。〕⑨(《类说》本、《总龟》前三十九、《丛话》前五十八)
案:此则亦见《总龟》后集四十二,文与《渔隐丛话》所引同。
----------------
①《类说》、《丛话》无以上数语,据《总龟》增。
②《类说》无此四句,据《总龟》、《丛话》增。
③《总龟》、《丛话》有此语。
④《类说》无“玉户金缸”二句,据《总龟》增。《丛话》“悟”作“陪”。
⑤《类说》无此数语,据《总龟》、《丛话》增。
⑥《丛话》无“能”字。
⑦《总龟》、《丛话》此句后有“皆醉中为余书此”七字。
⑧《总龟》、《丛话》有此数字。《丛话》“神”作“诗”。
⑨《总龟》、《丛话》有此四字。
一五、寻常百姓
丹阳陈辅每岁清明过金陵上冢,事毕,则过蒋山,谒湖阴先生,〔岁率为常。元丰辛酉、癸亥两岁,访之不遇,因题一绝于门,云:〕①“北山松粉未飘花,白下风轻②麦脚斜。身似③旧时王谢燕,一年一度到君家。”〔湖阴归见其诗,吟赏久之,称于荆公。〕④荆公笑曰:“此正戏君为寻常百姓耳。”〔湖阴亦大笑。盖〕⑤古诗云“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类说》本、《丛话》前五十四)
案:湖阴先生为杨骥,字德逢,张邦基《墨庄漫录》亦记此事。 又案:吴坰《五总志》谓此为辅之谒荆公于定林,不值,留诗壁间,介甫见之,笑谓龚深之曰:“此郎复以我为寻常百姓矣。”与此所载不同。
----------------
①《类说》无此数语,作“尝作诗云”,据《丛话》增改。
②《五总志》“轻”作“高”。
③《五总志》“身似”作“正是”。
④《丛话》有此数语。
⑤《丛话》有此六字。
一六、王逢原诗
王令逢原,〔广陵人,既〕①见知于王荆公,②〔声誉赫然,〕③一④时附丽之徒,〔望风伺侯,守牧冠盖,〕⑤日满其门,⑥〔进誉献谄,初不及文字间也。〕⑦逢原厌之,大署其门云:“纷纷闾巷士,看我复何为?来则⑧令我烦,去则我不思。”〔意有知耻者,而干谒不衰。〕⑨(《类说》本、《四库本》《类说》无此条、《总龟》前三十七、《丛话》前三十七)
----------------
①《类说》、《丛话》无此四字,据《总龟》增。
②《总龟》“王荆公”作“舒王”。
③《类说》、《丛话》无此四字,据《总龟》增。
④《总龟》无一字。
⑤《类说》,《丛话》无此八字,据《总龟》增。
⑥《类说》作“冠盖满门”。
⑦《总龟》、《丛话》均有此二句。
⑧《总龟》、《从话》“则”作“即”,下同。
⑨《总龟》、《丛话》有此二句,《丛话》“意”下有“当”字。
一七、上王正仲诗
有以长韵诗上王正仲,①其一联云,“狗监传新赋,难林购近诗”。〔属对颇工,②而终篇无若此者。言辞鄙陋,几可绝倒。岂所谓寸有所长耶。〕③(《类说》本、《总龟》前十四、《丛话》前五十二)
----------------
①《总龟》、《丛话》“正仲”均作“仲至”。
②《丛话》引至此。
③《总龟》有此数语。
一八、秦少游诗谶
秦少游,①以校勘出②为杭倅,方至楚泗间,有诗云:“平生逋欠僧房睡,准拟如今处处还。”诗成之明日,报责③监处州酒,好事者④以为诗谶。(《类说》本、《总龟》前三十二、《丛话》前四十)
----------------
①《总龟》、《丛话》“少游”下有“绍圣初请外”五字。
②《总龟》、《丛话》均无“出”字。
③《总龟》及《丛话》“报责”作“以言者落职”。
④《总龟》“好事者”作“人”。
一九、至宝丹
王禹玉诗,〔世〕①号至宝丹,以〔其〕②多使珍宝,如黄金必以白玉为对。〔有人云:“诗能穷人,且试强作富贵语看如何?”其人数日搜索,方止得一联〕:③“胫挺化为红玳瑁,眼睛变作碧琉璃,”为之绝倒。④晏叔原小词云:“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晁无咎云:“能作此语,定知不住三家村也。”⑤(《类说》本、《丛话》前二十六、《诗林》四)
案:《诗话总龟》前集七引作《古今诗话》。前有“晁以道云”四字。《说诗乐趣》十四引此则,又误作《欧公诗话》。
----------------
①“世”字据《丛话》及《诗林》补。
②“其”字据《丛话》及《诗林》补。
③《类说》无以上诸语,作“有人强作富贵语”语。
④《丛话》、《广记》均引至此。
⑤《类说》所举“晏叔原小词”云云,《总龟》及《玉屑》引作山谷语,今两存之。
二○、酴醿诗
〔酴醿,本酒名也,世以其开花颜色似之,故以取名。①山谷所以有“名字因壶酒,风流付枕帏”之句。又云:“风流彻骨成春酒,梦寐宜人入枕囊。”〕②韩持国《绝句》云:“平生为爱此香浓,仰面常③迎落絮④风。每⑤恐春归有遗恨,典型元⑥在酒杯中。”(《类说本》、《总龟》前二十七、前十一,《丛话》前四十七)
案:此则《诗话总龟》析为二条。自“酴醿”至“梦寐宜人入枕囊”,见前集卷二十七;韩持国《绝句》云云,见前集卷十一。今从《渔隐丛话》并合之。又《类说》本于“典型元在酒杯中”句下有〔山谷最爱荆公“扶与度阳焰,窈窕一川花”,谓包含数意〕诸语。 案:此为荆公《法云诗》,与论酴醿不合,今亦删去。
----------------
①《山谷诗注》于“世以其”二句,作世所开花本以其颜色似之,“故取其名”。
②《类说》无以上诸语,据《丛话》增。
③《总龟》、《丛话》“常”作“尝”。
④《南阳集》及《墨庄漫录》九“絮”作“架”。
⑤《总龟》、《丛话》及《集》“每”作“长”。
⑥《总龟》、《丛话》及《集》“元”作“犹”。
二一、周文翰诗
东坡见周文翰①诗,云:“不易吟得到个田地,此诗可作两用。”(《类说》本)
----------------
①叶德辉藏云楼旧抄本作周文翰,《四库本》作文周翰,案《张右史集》二十四有《文周翰惠酒以诗谢之》,而同书三十一又有《题周文翰郭熙山水》二首,不知究以何者为是。
二二、竹 诗
〔(高愈主簿云,)①东坡云:“世间事勿②笑为易,惟读王祈大夫诗,不笑为难。”祈尝谓东坡云:“有《竹诗》两句,最为得意。”(因诵)③曰:〕④“叶垂千口剑,干耸万条枪。”坡云:“〔好则极好,则是〕⑤十条竹竿,⑥一个叶儿也。”(《丛说》本、《总龟》前三十九、《丛话》前五十五)
案:《说诗乐趣》十四引此作《谭史》。
----------------
①《丛话》无此五字。
②《丛话》“勿”作“忍”。
③《丛话》有“因诵”二字。
④《类说》无以上诸语,作“王郊竹诗云”,今据《总龟》、《丛话》增改。
⑤《类说》无此六字,据《总龟》、《丛话》补。
⑥《类说》“竿”下有“只”字。
二三、两拳风口
王禹锡〔行第十六〕,①与东坡有姻连,尝作《贺〔知县喜〕②雨诗》云:“打叶雨拳随手去,③吹凉风口逐人来”,〔自以为得意。〕④东坡见之曰:“十六郎作诗怎得如此不入规矩。”禹锡云:“盖是醉中所作。”异日又持一大轴呈坡。坡读之云:“尔复醉邪?”(《类说》本、《丛话》前五十五、《宋纪》三十)
案:此事亦见《永乐大典》八百二十一引《古今事通》。
----------------
①《丛话》有此四字。
②《丛话》有此三字。
③《丛话》、《宋纪》“去”作“重”。
④《丛话》有此五字。
二四、老杜家讳
老杜家讳“闲”,而诗中有云:“翩翩①戏蝶过闲②幔。”〔或云恐传者谬。〕③又有《宴王使君宅诗》云:“泛爱怜霜鬓,留欢卜④夜闲。”〔一作阑〕⑤余以为当以闲为正,临文恐自不以为避也。(《类说》本、《总龟》前二十九)
案:《侯鲭录》云:“王立方云,老杜家讳‘闲’而诗中有‘翩翩戏蝶过闲幔’,或云恐传者谬。又有‘泛爱怜霜鬓,留欢卜夜闲,’余以为皆当以‘闲’为正,临文恐不自讳也。”迂叟李国老云:“余读《新唐书》方知杜甫父名闲,检杜诗果无‘闲’字。唯蜀本旧《杜诗》二十卷内《寒食诗》云‘邻家闲不违’,后见王琪本作‘问不违’。”又云:“‘曾闪朱旗北斗闲’,后见赵仁钧说薛向家本作‘北斗殷’。由是言之,甫不用‘闲’字明矣。”考《蔡宽夫诗话》亦言唐人避家讳之严,直方所云恐未必然。
----------------
①案此杜甫《小寒食舟中作诗》,“翩翩”《集》作“娟娟”。
②《总龟》“过闲”作“闲过”误。
③《类说》无此语,据《总龟》补。
④《类说》“欢卜”作“顾一”,据《集》及《总龟》改。
⑤《类说》有此三字。
二五、郭功父诗
〔郭祥正(字功父)①自梅圣俞赠诗有“采石月下闻②谪仙”,以为李白后身,缘此有名。又③有《金山行》云:“鸟飞不尽暮天碧,渔歌忽断芦花风”,大为王荆公所赏。④秦少章尝云:〕⑤郭功父过杭州,出诗一轴示东坡,先自吟诵,声振左右;既罢,谓坡曰:“祥正此诗几分?”⑥坡曰:“十分诗⑦也。”祥正〔惊喜〕⑧问之。坡曰:“七分来是读,三分来是诗,〔岂不是十分也。〕”⑨〔东坡又云:“郭祥正之徒但知有韵底是诗〕。”⑩(《类说》本,《总龟》前四,《丛话》前三十七,《玉屑》十八,《诗林》四,《乐趣》七、十五)
----------------
①《丛话》有此三字。
②《宛陵集》及《诗林广记》“闻”作“访”。
③《丛话》“又”作“功父”。
④《诗林》及《乐趣》七引至此。
⑤《丛话》无“秦少章尝云”五字,又《类说》无以上诸语,据《总龟》增。
⑥《丛话》“分”下有“来”字。
⑦《丛话》“诗”作“来”。
⑧《总龟》、《丛话》无此二字。
⑨《类说》无此语,据《总龟》、《丛话》补。
⑩《总龟》、《丛话》无此数语。
二六、蔡天启诗
蔡天启尝和秦少游诗云:“愿同籍湜辈,终老韩公门。”(《类说》本)
二七、荆公诗句
荆公①和人诗②曲,〔有暖字韵一篇。俞清老云:“更有一篇,只记〕③一句云‘夕阳到处花偏暖’,及尝代一小儿赋花糕诗一绝,恨不得见。”(《类说》本、《总龟》前十四)
----------------
①《总龟》“荆公”作“舒王”。
②《总龟》“诗”作“歌”。
③《类说》无此十六字,据《总龟》增。
二八、林逋咏梅
〔田承君云〕①王君②卿〔在扬州同孙巨源、苏子瞻适相会。君卿置酒〕曰:③“‘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此林和靖梅花诗,然〔而为咏〕④杏与桃李皆可〔用也。〕”⑤东坡曰:“可则可,只是⑥杏李花不敢承当。”〔一座大笑。〕⑦(《类说》本、《总龟》前九)
案:此则亦见《侯鲭录》。
----------------
①《类说》无此四字,据《总龟》增。
②《总龟》“君”作“居”,下同,当误。
③《类说》“曰”作“云”。又《类说》无“在扬州”至“置酒”数语。
④《类说》无此三字,据《总龟》增。
⑤《总龟》无此二字。
⑥《总龟》“只是”作“但恐”。
⑦《总龟》有此四字。
二九、苏子由寄东坡诗
苏子由奉使朔方,寄东坡云:“谁将家集寄①幽都,每②见胡人问大苏。莫把文章动蛮貊,恐妨谈笑卧江湖。”(《类说》本)
案:《渑水燕谈录》七引张芸叟诗亦有“谁题佳句到幽都,逢着相见同大苏”之句。
----------------
①《栾城集》“寄”作“过”。
②《集》“每”作“逢”。
三○、孟郊诗
〔欧公尝谓圣俞曰:“世谓诗人多穷,非诗能穷人,殆穷而后工。”圣俞以为知言。〕①李希声〔语余〕②曰:“孟郊诗正如晁错为人,不为不佳,所伤者峻直耳。”(《类说》本、《鉴衡》一引《诗文发源》)
----------------
①《类说》无以上数语,据《鉴衡》增。
②《鉴衡》有此二字。
三一、作诗如杂剧
山谷云:“作诗正如作杂剧,初时布置,临了须打诨,方是出场”,①盖是读秦少章诗恶其终篇无所归也。(《类说》本、《鉴衡》一引作《诗文发源》)
----------------
①《鉴衡》引至此。
三二、人鸥同一波
〔方时敏言:〕①荆公言鸥鸟不惊之类,如何作语则好?故山谷有云:“人②鸥同一波。”(《类说》本、《总龟》前九、《史氏山谷外集诗注》十三)
----------------
①《类说》无此四字,据《总龟》、《山谷外集诗注》增。
②《总龟》“人”作“一”。《山谷外集诗注》“人”作“入”。《四库本》、《类说》无“人”字。
三三、寂斋诗
〔山谷避暑城西李氏园,(题诗于壁云:“荷气竹风宜永日,冰壶凉簟不能回。)①题诗未有惊人句,会唤谪仙苏二来。”少游言于东坡曰:“以先生为苏二,大似相薄。”〕②少游极怨山谷《和〔寄〕③寂斋诗》〔云“志④大略细谨”,言蔡州事少人知者〕⑤,〔因此⑥吹毛耳。〕⑦(《类说》本、《丛话》前五十、《诗林》二、《山谷诗注》十一、又《外集诗注》十六)
案:《丛话》所谓少游极怨山谷云云,语意不甚明晰。考《诗林广记》三谓少游尝教授蔡州,有宫妓娄婉及陶心儿者,与之甚密,少游尝赠以词(见《高斋诗话》)。所谓蔡州事指此。其后山谷尝次孙子实寄寂斋韵寄少游云:“才难不易得,志大略细谨”,语含讥讽,故少游怨之。
----------------
①《山谷外集诗注》无此数语,作“题二诗其一云”六字。
②《类说》无以上诸语,据《丛话》增。《山谷外集诗注》此句后有“少章为予言”五字。又《山谷诗集外注》下句前有“秦少仪云”四字。
③“寄”字,据《山谷集》及《丛话》补。案《集》中有《题少章寄寂斋诗》及《寄少游诗》均次孙子实韵。“志大略细谨”句,及《寄少游诗》,非《题寄寂斋诗》。
④《类说》“志”作“心”,据《集》及《丛话》改。
⑤《类说》引至此。《诗林》无“云”字至“知者”十四字。任渊《山谷诗注》此句后有“鲁直诗语重,人既见此语”二句。
⑥《山谷诗注》“因此”作“遂使”。又《丛话》“此”下有“句使人”三字。
⑦《诗林》有此五字。
三四、表德皆连甫
熙宁初,荆公用事,一时字多以“甫”,押字多以圈。时诗云:“表德皆连甫,花书尽带圈。”(《类说》本)
三五、独乐园诗
东坡为温公作《独乐园诗》,只从头四句,便已都说尽。云:“青山在屋上,流水在屋下,中有五亩园,花木①秀而野。”此便可以图画。(《类说》本、《总龟》前九)
案:《诗林广记》三引此则作《古今诗话》。
----------------
①《总龟》“木”作“竹”。
三六、诗贵圆熟
谢脁〔尝语沈约曰〕①“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②故东坡〔《答王巩》云“新诗如弹丸”,及《送欧阳弼③云,〕④“中有清员句,铜丸飞柘弹”。⑤盖谓诗贵圆熟也。然⑥圆熟多失之平易,老硬多失之干枯。⑦不失于二者之间,可与古之作者并驱矣。⑧(《类说》本、《总龟》前九、《丛话》前三十八、《玉屑》十、《竹庄》一、《乐趣》二)
案:此说亦见《孔氏谈苑》卷五。
----------------
①《类说》此五字作“云”。
②《竹庄诗话》引至此。
③《丛话》作欧阳季弼,案季当改作叔,叔弼为欧阳棐之字。
④《类说》无“答王巩”至“欧阳弼”十六字,据《总龟》、《丛话》补。
⑤《竹庄》又一则引至此。
⑥《总龟》、《丛话》“然”字均作“余以谓”三字。
⑦《丛话》“干枯”作“干枯”。
⑧《丛话》、《竹庄》“矣”作“耳”。《总龟》无“矣”字。
三七、谢师厚诗
山谷对余言,谢师厚七言绝类老杜,〔但人少知之耳。〕①如“倒着衣裳②迎户外,尽呼儿女拜灯前”,编之杜集无愧也。③〔师厚方为其女挥对,见庭坚诗,乃云吾得婿如是足矣。庭坚因住求之。然庭坚之诗竟从谢公得句法。故尝有诗曰:“自往见谢公,论诗得濠梁。”〕④(《类说》本,《丛话》前二十八,《总龟》前九、八,《宋纪》十六)
案:倒着衣裳一联亦见《后山诗话》。后山谓谢师厚废居于邓,王左丞存,其妹婿也,奉使荆湖,枉道过之,夜至其家,师厚固有此诗。《总龟》分此为二条,今从《丛话》合。
----------------
①《类说》无“但人少知之耳”六字,据《总龟》、《丛话》补。
②《历代》五十九引此“裳”作“冠”。
③《类说》引至此。又以上《总龟》卷九引。《宋纪》无以上诸语。
④以上《总龟》卷八引。
三八、木杪龟趺
〔赵德甫云〕①东坡为程筠作《归真亭诗》云,“会看千字诔,②木杪见龟趺”,〔龟趺〕③是碑坐,不应见〔于〕④木抄也。(《类说》本、《总龟》前九、《丛话》前四十一、《春渚纪闻》七引作《王子直诗话》、《历代》五十八)
案:《石林诗话》云:“学者多议苏子瞻‘木抄见龟趺’,以为语病,谓龟趺不当出木杪也。殊不思此题程筠先墓归真亭也。东南多葬山上,碑亭往往在半山间,未必皆平地,则自下视之,龟趺出木杪,何足怪哉!”又《春渚记闻》亦云:“杜子美《北征诗》云,‘我行已水滨,我仆犹木末’岂亦子美之仆留挂木末如猿猱耶?”
----------------
①《类说》及《历代》无此四字,据《总龟》、《丛话》补。
②《总龟》“字诔”作“粟记”。
③《丛话》、《春渚记闻》“龟趺”下更有“龟趺”二字。
④《丛话》“见”下有“于”字。
三九、东坡谢御书诗
〔秦少章云:“世上事绝有理会不得者,余前日见〕①孙莘老大笑东坡《谢御赐书诗》,云:有甚道理,后面更直说至陕西奏捷”。(《类说》本、《总龟》前九)
----------------
①《类说》无以上诸语,据《总龟》增。
四○、讥米元章
东坡跋米元章所收书〔画〕①云:“画地为饼未必似,要令痴儿出馋水”,又云:“锦囊玉轴来无趾。”山谷和之云:“百家传本略相似,如月行天见诸水”,又云:“拙者窃钩辄折②趾。”皆谓元章〔患净(洁)③病,及〕④好夺取人书画也。(《类说》本、《总龟》前九、《丛话》前三十九、《历代》六十)
----------------
①《丛话》及《历代》,“书”下有“画”字。
②《总龟》“折”作“斩”。
③《总龟》、《丛话》无“洁”字。
④《历代》无“患净洁病及”五字。
四一、橄榄诗
东坡《橄榄诗》云:“纷纷青子落红盐,〔气①味森森苦且严。待得微甘回齿颊,已输崖蜜十分甜。”范景仁言〕②橄榄木高大难采,以盐擦木身,则其实自落,所以有落红盐之语。〔南人夸橄榄,河东人夸枣。〕③(《类说》本、《总龟》前二十一、《丛话》前四十一、《能改斋漫录》十五)
案:胡仔云:“余居岭外七年,备见土人采橄榄,初未尝以盐擦树身,亦只以梯采之,或以杖击之。而东坡落红盐之语,当自别出小说也。”又吴曾云:“予按江邻几《嘉祐杂志》志橄榄木其花如樗,将采其实,剥其皮,以姜汁涂之,则尽落。范说乃尔,何耶?岂咸辣皆可用欤?”是落红盐之说,人多致疑。考陈鹄《耆旧续闻》卷二又称此为徐师川语,且谓“世疑红盐二字以为别有故事,不知此即《本草》论盐有数种,北海青,南海赤,橄榄生于南海,故用红盐”云云,是亦足备一解。又案此则亦见《说郛》本《潜溪诗眼》中,按其文殊不类范温语,疑《说郛》误收。
----------------
①《丛话》“气”作“正”。
②《类说》无“气味森森”至“范景仁言”数语,据《总龟》、《丛话》补。
③《渔隐丛话》无末二语。《类说》作“南人夸枣子,云:比至你回味时,我以甜讫”。
四二、李公择馆中种竹
李公择种竹馆中,戏云:①“后人指此竹必云李文正所植。”贡父笑曰:“文正不独能系笔,②亦知种竹耶?”时有笔工李文正,故云。③〔后刘贡父西省种竹。东坡有诗云“旧德终呼名字外,后生谁续④笑谈余”,谓此也。又一本云,尔后贡父种竹,坡有诗云:“旧德言忘久,新材得再培。”〕(《类说》本、《总龟》前二十一)
案:此事亦见《孔氏谈苑》卷二。
----------------
①《总龟》“戏云”作“语同舍曰”。
②“能系笔”,《总龟》误作“繁华”。
③《类说》引至此。以下诸语据《总龟》补。
④“续”原作“读”,据《东坡集》改。
四三、炮车云
舟人占风,①若炮车云起,辄急避之,乃大风候也。东坡有云:“今日江头天色恶,炮车云起风欲作。”文潜有云:“喜逢山色开眉黛,愁对江②云起炮车。”(《类说》本、《总龟》前二十七、《丛话》前集卷五十一、《鉴衡》一引作《诗文发源》、《乐趣》六)
----------------
①“风”原作“云”,据《鉴衡》改。
②“江”《类说》、《总龟》均误作“山”,据《右史集》及《丛话》改。
四四、欧公诗
〔欧公〕①《寄江十学士诗》,云:“白发垂两鬓,黄金腰七镮”,又有《当宿直诗》:“万钉宝带烂腰镮。”刘贡父云:“永叔这条腰带几次道着也。”(《类说》本、《丛话》前三十)
----------------
①《丛话》无此二字。
四五、旱 诗
〔张〕①文潜〔赋虎图诗》末云:“烦君卫吾寝,振此蓬荜陋,坐令盗肉鼠,不敢窥白昼。”或云②此却是猫儿诗也。又〕③《大旱》诗云:“天边赵盾益可畏,水底武侯方熟④眠”,时人以为几于汤燖右军也。(《类说》本、《总龟》后三十七、《丛话》前五十一、《玉屑》十一、《乐趣》十五)
案:此条见《总龟》前集卷八者为论《赋虎图》一诗,见前集卷三十七者为论汤燖右军事。今据《渔隐丛话》及《总龟》后集所引并合之。
----------------
①《总龟》、《丛话》无“张”字。
②《总龟》前八“或云”作“潘邠老云”。
③《类说》及《乐趣》无以上诸语。
④《总龟》、《丛话》“熟”作“醉”。
四六、东坡论文
〔晁以道言:近见〕①东坡说,凡人作文字,须是笔头上挽得数万斤起,可以言文字已。〔余谓〕欧公〔岂不〕②云:“兴来笔力千钧重。”(《类说》本、《总龟》前九、《仕学规范》三十四、《乐趣》二)
----------------
①《类说》无此六字,据《总龟》及《仕学规范》增。
②《类说》无“余谓”“岂不”诸字,据《总龟》增。《仕学规范》作“余曰,岂非兴来笔力千钧重乎”。案:此为欧公《马上默诵圣俞诗有感》诗。
四七、沙 诗
郭功父方与荆公坐,有一人展刺云:①“诗人龙太初。”〔功父勃然曰:“相公前敢称诗人,其不识去就如此”。荆公曰:“且请来相见。”既坐。功父曰:“贤道能作诗,能为我赋乎?”(太初曰:“甚好。”功父曰:“只从相公请个诗题。”)〕②时方有一老兵,以沙擦铜器,荆公曰:“可作沙诗。”太初不顷刻间,诵曰:“茫茫黄出塞,漠漠③白铺汀。鸟过④风平篆,潮回日射星。”⑤〔功父阁笔,太初缘此名闻东南。⑥余后于乔希圣家,见太初诗一轴,皆不及前所作。〕⑦(《类说》本、《总龟》前十一、《丛话》前三十六、《玉屑》十、《宋纪》二十九)
案:吴坰《五总志》谓此诗为僧义了所作。吴氏所记每与《直方诗话》所载互有出入。
----------------
①以上十四字,《类说》作“有人展刺见荆公云”。
②《类说》无“功父勃然”起至此数语,《宋纪》无“太初日”至此数语。
③《丛话》“漠漠”作“渺渺”。
④《总龟》“过”作“去”。
⑤《类说》引至此。
⑥《丛话》、《玉屑》、《宋纪》引至此。
⑦此数语据《总龟》增。
四八、嘲王禹玉诗
〔王〕禹玉既亡,有无名子作诗嘲之云①:“太师因被子孙煎,身后无名只有钱。喏喏咥②翻王介甫,奇奇噷动③宋昭宜。尝④言井口难为戏,独坐中书不计⑤年。东府近⑥来无土地,便应正授不须权。”其家经府,指言是张山人作。府中追张山人至,曰:“你怎生作诗嘲他大臣。”张山人曰:“某自来多作十七十六字诗,〔似恁〕⑦着题诗某吟不得。”府尹笑而遣之。(《类说》本、《丛话》前二十八、《宋纪》九十六)
----------------
①《丛话》无“云”字。
②《丛话》“咥”作“佞”。
③《丛话》“噷动”作“歆杀”。
④《丛话》“尝”作“常”。
⑤《宋纪》“计”作“记”。
⑥《丛话》、《宋纪》“近”作“自”。
⑦《丛话》无此二字。
四九、东坡表与山谷诗
东坡《谢金带鞍马》乃表四六中《送穷文》;山谷《猩猩毛笔》乃篇章中《毛颖传》。(《类说》本、《竹庄》十)
五○、潘邠老诗
〔潘大临字邠老,有登《汉阳江①楼诗》曰:“两屐上层楼,一目略千里。”说者以为着屐岂可登楼。②又尝赋《潘庭之清逸楼诗》有云“归来陶隐居,拄颊西山云”。或谓既已休官,安得手板而拄之也。③洪氏勌④殻轩,邠老作诗云:“封胡羯末谢,龟驹玉鸿洪。千载望四谢,四洪天壤同。”谓龟父、驹父、玉父、鸿父也。时人以为急口令。⑤又寄人诗,有“思君带移孔”之句。惟和张文潜痛字韵诗,颇有佳语。其云“文章迩来气焰低,圣经颇遭余子弄。公归除荆舒,之说徵应痛”。盖王介甫始封于舒,后封于荆,故邠老云耳。〕⑥邠老作诗,多犯老杜,⑦为之不已,老杜亦难为存活。使老杜复生,则须共潘十厮炒。(《类说》本,《丛话》前五十二,《总龟》前十五、七、《玉屑》十一)
----------------
①《玉屑》“江”作“高”。
②《总龟》前十五引至此。
③《玉屑》引至此。
④《总龟》“勌”作“励”。
⑤洪氏云云至此见《总龟》前七。
⑥《类说》无以上诸语,据《丛话》补。
⑦《丛话》“老杜”下有“或若邠老”四字。
五一、诗用毵毵字
东坡自海外回,有诗,用毵毵字。李端叔和曰:“再见门生识不识,雪髯霜鬓两毵毵。”有一明睛人,能见人前后世,忽一恶少见之,其人云:“头上已有剥剥之声,腰间欲作毵毵之势。”陈无己曰:“我欲和云:‘莫教腰下见毵毵’。”(《类说》本)
五二、秦少游口号
吕申公在扬州日,因中秋,令秦少游①作口号。少游②有“照海旌幢秋色里,激天鼓吹月明中”之句。〔然〕③是夜却微阴。公云:“〔使〕④不着也。”少游乃别作一篇,⑤末云:“自是我公多惠爱,却回秋色作春阴。”⑥〔(参寥与余言如此。余曰:“此)⑦真所谓翻手作云也。”〕⑧(《总龟》前十九、《类说》本、《丛话》前二十六)
----------------
①《丛话》“游”下有“预”字。
②《丛话》“游”下有“遂”字。
③《丛话》下有“然”字。
④《丛话》“云”下有“使”字。
⑤《渔隐丛话》“篇”下有“其”字。
⑥《类说》引至此。
⑦《丛话》无“参寥”至“余曰此”十字。
⑧此数语据《总龟》补。
五三、东坡挑二欧诗
东坡云:在颍时,陈无己、赵德麟辈适亦守官于彼,而欧阳叔弼与季默亦又居闲,①日相唱和。而二欧颇不作诗,东坡以句挑之云:“君家文律冠西京,旋筑诗坛按酒兵。袖手莫欺真将种,致师须得老门生。明朝郑伯降谁受?昨夜条侯壁已惊。从此醉公②天下乐,还须一举百觞倾。”盖为文忠公昔有诗赠梅圣俞、苏子美云“我亦愿助勇,鼓旗噪其旁,快哉天下乐,一嚼宜百觞”也。(《总龟》前一、《东坡诗话录》中)
----------------
①《东坡诗话录》“居闲”作“闲居”。
②《东坡诗话录》“公”作“翁”。
五四、都梁香与迷迭
古诗云:“博山炉中百和香,郁金苏合及都梁”又“氍□(登+毛,注释同)五木香,①迷迭〔艾纳〕②及都梁”。尝按《广志》:都梁香出交广,形如藿〔香〕。③迷迭出西域,魏文帝又有《迷迭赋》。信乎不行一万里,不读万卷书,不可看老杜诗也。(《总龟》前二、《丛话》前二、《野客丛书》二十二、《乐趣》六)
案:《说郛》本《潜溪诗眼》都梁香条亦有此语。文同《渔隐丛话》,惟无末数句“信乎不行一万里”云云而已。胡仔《渔隐丛话》谓“王直方何卤莽如此?方论古诗事,初不论杜诗,遽云信乎不行一万里,不读万卷书,不可看老杜诗,此语真可发一笑也”。王楙《野客丛书》又申直方意,谓“大凡古诗中多有事迹,但人读书不多,见识不广,所以不知。使不睹《广志》等书,孰知都梁等香事!因悟或者所谓不行一万里,不读万卷书,不可看老杜诗之语为信然”。是此则当为直方语,非范温语也。
----------------
①案此为古乐府辞,原句作“氍毹毾□五木香”,直方误脱“毹毾”二字。又“木”字,《总龟》、《丛话》诸书均作水,误。
②《丛话》、《野客丛书》均无“艾纳”二字。《古乐府辞》“纳”作“蒳”。
③《渔隐丛话》“藿”下有“香”字。
五五、山谷赏徐俯诗
徐俯字师川,忠愍公之子。有“平生功名心,夜窗短檠灯”之句,大为山谷所赏。山谷其舅也。(《总龟》前四)
五六、苏庠清江曲
苏伯固之子名庠,字养直,作《清江曲》云:“属玉双飞水满塘,菰蒲深处浴鸳鸯。白蘋满棹归来晚,愁看①芦花一片②霜。扁舟系岸依林樾,萧萧两鬓吹华发。万事不理醉复醒,长占烟波弄明月。”坡曰:“若置在《李太白集》中,谁疑其非。”(《总龟》前四、《玉屑》十、《乐趣》三、《宋纪》四十一)
案:此则见《东坡题跋》三。又《渔隐丛话》前集五十三亦引此诗即称为东坡语,然则直方此则,乃就坡语而点窜之耳。
----------------
①《东坡题跋》、《渔隐丛话》“愁看”作“秋着”。
②《丛话》“片”作“岸”,《宋纪》“一片”作“两岸”。
五七、山谷赠秦觌诗
秦觌字少仪,好为诗,初亦不甚工,既而以①献山谷,山谷②赠之曰:“乃能持一镞,与我箭锋直。”又云:“自我③得此诗,三日卧向壁。……才难不其④然,有亦未易识。”当时交游⑤以此言为过。然少仪缘此〔诗〕⑥思大发,⑦交游亦刮目视之。(《总龟》前四、《丛话》前五十、《山谷诗注》十一)
----------------
①《丛话》“以”下有“所业”二字。
②《丛话》“山谷”下有“作诗”二字。
③《丛话》“自我”作“我自”。案《山谷诗集》十一亦作“自吾”。
④《总龟》“其”作“期”,据《集》及《丛话》改。
⑤《山谷诗注》“游”下有“间多”二字。
⑥《丛话》“此”下有“诗”字。
⑦《山谷诗注》此句下有“非复往时”四字。
五八、陶诗须老农识其妙
陶靖节诗云:“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非〕①古之耦耕植杖者不能〔道〕②此语,非余老③农,亦不识此语之妙。(《总龟》前七)
案:此为东坡语,见《东坡题跋》卷二。
----------------
①“非”字据《东坡题跋》增。
②“道”字据《东坡题跋》增。
③《东坡题跋》“老”作“世”。
五九、假借对
沈存中云,如“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盖以鸡对杨,皆为假借。田承君曰:“鸡黍两事,那得似杨梅耶?”①(《总龟》前七、《丛话》前八)
案:沈语见《梦溪笔谈》卷十五。又《丛话》以此则与下“232”条合为一条。
----------------
①《渔隐丛话》此句作“那得以杨梅为对”。
六○、崔涂诗
晁美叔秘监尝因谒先君曰:昔人有一联云,“平生不①到处,落日独行时”。〔唯公家使诗着此。〕②盖崔涂诗也。③余后见李阳冰所题《阮客旧居》云:“阮客身何在?仙云洞口横。人间不到处,今日此中行。”亦相类。(《总龟》前七、《乐趣》二)
----------------
①《全唐诗》二十五“不”作“未”。
②《说诗乐趣》无此句。
③此崔涂《秋日犍为道中》诗。
六一、欧梅贡举诗
欧阳知贡举日,有诗云:“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绝为奇妙。故圣俞作诗云:“食叶蚕声句偏美,当时曾记赋初成。”①(《总龟》前七、《乐趣》十二)
----------------
①“初成”,原注“一作将成”。
六二、池塘春草句
田承君云:“‘池塘生春草’,盖是病起忽然见此为可喜,而能道之,所以觅贵。”(《总龟》前七、《乐趣》二、《名言》一)
六三、文潜诗自记妙处
李希声云:见文潜外生言文潜每作诗,其有用得妙处必自记录。如《法云会中怀无咎》云:“独觉欠此翁。”自以“欠”字颇佳。(《总龟》前七)
六四、白诗与韦杜同意
韦苏州云:“谁①知风雨②夜,复此对床眠”,③最为世所称重,而白乐天《招张司业》云:“能来同宿否,听此对床眠”,意亦相类,然不为人知。老杜云:“眼前④无俗物,多病也身轻。”而乐天有“眼前无俗物,身外郎僧居”之句,世方独称老杜。(《总龟》前八、《乐趣》二)
----------------
①《韦集》“谁”作“宁”。
②《全唐诗》“雨”作“雪”。
③此《示全真无常》诗。
④《杜集》“前”作“边”。
六五、句意因袭
梁简文云:“早知半路应相失,不若从来本独飞。”李义山云:“无事父渠①更相失,不及从来莫作双。”而近时乐府亦云:“早知今日长相忆,不及从来莫作双。”〔递相踵袭,〕②以③最为诗之大患。(《总龟》前八、《乐趣》二)
案:“无事教渠更相失,不及从来莫作双”,乃庾信《代人伤往诗》。王氏以为李义山诗,误。
----------------
①案“父渠”当作“教渠”,《乐趣》作“芙蕖”,亦误。
②《乐趣》有此四字。
③《乐趣》“以”作“似”。
六六、用当时作者语为故事
乐天云:“哺歠眠糟瓮,流涎见麯车。”杜甫有“路逢麯车口流涎”,而张文潜有寄予诗云:“须看远山相对蹙,莫欺病齿恼衰翁”,自注云:“黄九《谢人遗梅子诗》,有远山对蹙之句。”乃知诗人取当时作者之语,便以为故事。此无他,以其人重也。(《总龟》前八)
六七、舒王诗三用黄粱事
舒王诗云:“投老归来供奉班,尘埃无复见钟山。何须更待黄粱熟,始信人间是梦间。”①又云“黄粱欲熟且②流连,谩道春归莫怅然。蝴蝶岂能知梦事,蘧蘧先堕晚花前”。又云:“客舍黄粱今始熟,鸟残红柿昔分甘。”③盖三用黄粱而意义皆妙。(《总龟》前八、《竹庄》九、《乐趣》二)
----------------
①此荆公《忆钟山诗》。
②《总龟》“且”作“日”,据《临川集》及《竹庄》改。此梦诗。
③《临川集》二十九“分甘”作“曾分”。此《示宝觉诗》。
六八、杜用何逊句
老杜《对雪诗》云:“有待至昏鸦”,乃引何逊“城阴度堑黑,昏鸦接翅归”之句。余疑昏鸦亦常语,何必引逊句;后作绝句,却云:“钓艇收缗尽,昏鸦接翅归。”(《总龟》前八、《乐趣》二)
六九、少游诗意气之盛衰
秦少游始作蔡州教授,意谓朝夕便当入馆,步青云之上,故作《东风解冻诗》云:“更无舟楫碍,从此百川通。”已而久不召用,作《送张和叔》云:“大梁豪英海,①故人满青云;为谢黄叔度,鬓毛今白纷”,谓山谷也。说者以为意气之盛衰一何容易。(《总龟》前八)
----------------
①《淮海集》五“豪英海”作“多豪英”。
七○、舒王用贾生事
舒王《送吴仲庶〔待制〕①守潭》〔诗〕②云:“自古楚有材,醽醁多美酒,不知樽前客,更待③贾生否。”〔盖〕④贾谊初为〔河南〕⑤吴公召置门下,而谪死⑥长沙,其用事之精,可为诗法。⑦(《总龟》前八、《丛话》前三十三、《玉屑》七)
案:《诗人玉屑》卷十七用事精切条所引《王直方诗话》,误录苕溪渔隐在此条后所附补充之语。
----------------
①《丛话》无“待制”二字。
②《玉屑》有“诗”字。
③《丛话》、《玉屑》“待”作“得”。
④《丛话》有“盖”字。
⑤《玉屑》无此二字,《总龟》“何”原作“江”,误。
⑥《丛话》“谪死”作“后谪”。
⑦《总龟》原作“余以为可诗法”,今从《玉屑》校改。《丛话》无此四字,作“其用事之精如此”。
七一、苏黄门送文潞公诗
余最爱苏黄门《送文潞公》云:“遍阅后生真有道,欲谈前事恐无人。”盖潞公官爵年德难为形容,非此两句,不能优游而自见。①(《总龟》前八、《丛话》前二十八、《乐趣》十二)
----------------
①《丛话》“不能优游而自见”作“不能见也”。
七二、虚幌坐烧
张文潜病中作七言诗,苏黄门和之云:“长空雁过疑来答,虚幌萤飞坐恐烧。”秦觏云:“文潜读至此不乐。”余曰:“何也?”觏云:“‘虚幌坐烧’近于死,病人所讳。”(《总龟》前八、《乐趣》二)
七三、林和靖咏梅摘句
欧阳文忠最爱林和靖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山谷以为不若“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边篱落忽横枝”。①余以为其所爱者便是优劣耶。此句于前所称真可处②伯仲耳。而和靖又有诗云:“池水倒窥疏影动,屋檐斜入一枝低。”(《总龟》前八、《竹庄》二十四、《乐趣》十)
案:胡仔云:“余观此句略无佳处,直方何为喜之?真所谓一解不如一解也。”又案《丛话》前集卷二十七林和靖条引山谷语并谓“王直方又爱和靖‘池水倒窥疏影动,屋檐斜入一枝低’,以为此句于前所称真可处伯仲之间”。据此则“此句于前所称真可处伯仲耳”句,当在和靖池水一联后,《总龟》所引当误倒。
----------------
①案此见《山谷题跋》二。
②《乐趣》“真可处”作“直可云”。
七四、欧公诗近温庭筠
欧阳文忠《送张至秘校归庄诗》云“鸟声梅店雨,柳色野桥春”。此“茅店月”、“板桥霜”之意。(《总龟》前八、《乐趣》二)
七五、舒王校老杜诗
老杜云:“天阙象纬逼,云卧衣裳冷。”舒王云“当作天阅”,谓其可对云卧也。(《总龟》前八)
案:此“74”“75”二条,《总龟》误合为一。
七六、白乐天昭君词
古今人作昭君词多矣,余独爱乐天一绝云:“汉使却回传①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其意优游而不迫切。②乐天赋此时,年甚少。(《总龟》前八、《丛话》前二十一、《玉屑》十六、《诗林》二、《竹庄》十五)
----------------
①《丛话》、《诗林》、《竹庄》“传”作“凭”。
②《丛话》、《竹庄》“迫切”下有“故也”二字。
七七、李秉彝诗失点勘
李秉彝,字德叟,寄诗一卷与李希声云:“此余近所作。”希声读至“朋也老无能,淡如云水僧”,为之抚掌。盖洪龟父名朋,善作诗,德叟欲资其名,失于点勘故耳。(《总龟》前八)
七八、何时一尊酒
老杜云:“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而孟浩然亦有“何时一
尊①酒,重与李膺②倾”之句。(《总龟》前八)
----------------
①《全唐诗》六“尊”作“杯”。
②《全唐诗》“李膺”作“季鹰”。
七九、晏叔原词出张子容
唐张子容作《巫山诗》云:“巫岭岧峣天际重,佳期夙昔愿相从,朝云暮雨连天暗,神女知来第几峰。”近时晏叔原作乐府云:“凭君问取归云信,今在巫山第几峰”,最为人所称,恐出于子容。(《总龟》前八)
八○、文章憎命达
李贺《高轩过》中有“笔补造化天无功”之句,余每击节,此诗人之所以多穷也。老杜云“文章憎命达”,①恐亦出此。(《总龟》前八、《丛话》前七、《乐趣》二)
案:胡仔云:“老杜、李贺不相并出,杜生于天宝之前,李出于元和之后,而谓老杜出于此,可为览者一笑。”
----------------
①此杜甫《天末怀李白》诗。
八一、李希声诗
陈无己云“石池随处数游鱼”,余以为不若李希声云“绿净随时看上鱼”。(《总龟》前八、《乐趣》二)
八二、邵尧夫咏牡丹诗
邵尧夫《咏牡丹》云:“施朱施粉色俱好,倾国倾城艳不同”,可谓言工,殊无高致。(《总龟》前八)
八三、洛阳观花诗
张崏字子望,作《洛阳观花》云:“平生自是爱花人,到处寻芳不遇真,只道人间无正色,今朝初见洛阳春。”盖托意邵尧夫①。尧夫和云:“造化从来不负人,万般红紫见功真,满城车马空撩乱,未必逢春尽得春。”岂非欲使之有所行耶?②(《总龟》前八、《乐趣》二、《宋纪》二十二)
----------------
①《宋纪》引至此。
②“耶”,原作“耳”误。
八四、富弼题击壤集
邵尧夫集平生所作为十卷,号曰《击壤》,富丞相作诗题其后云:“黎民于变似尧时,便字尧夫德可知;更觉新诗名《击壤》,先生全道略无遗。”①为伟人所重如此。(《总龟》前八)
----------------
①《宋诗纪事补遗》八引此句作“风花雪月一兼之”。
八五、郭功父诵庐山高诗
郭功父少时喜诵文忠公诗。一日过①圣俞,圣俞曰:“近得永叔书云②:作《庐山高诗》送③刘同年,自以为得意。恨未见此诗。”功父④诵之。圣俞击节叹赏曰:“使吾更〔学〕⑤作诗三十年,〔亦〕⑥不能道其中一句。”功父再诵,不觉心醉,遂置酒,又再诵,〔酒〕⑦数行,凡诵十数遍,不交一言而罢。明日,圣俞赠功父诗⑧曰:“一诵《庐山高》,万景不可⑨藏。设如⑩古画诗,极意未能忘。”⑾(《总龟》前八、《丛话》前二十九、《竹庄》十六、《诗林》三、《宋纪》十二)
案:梅圣俞《宛陵先生集》卷四十三有依韵和郭祥正秘校《遇雨宿昭亭见怀》诗:“君乘瘦马来,骨竦毛何长。下马与我语,满屋声琅琅。一诵《庐山高》,万景不得藏。出没望林寺,远近数鸟行。鬼神露怪变,天地无炎凉。设令古画师,极意未能详。诵说冒雨去,夜宿昭亭傍。明朝有使至,寄多惊俗章。”(梅自注云:“郭来诵欧阳永叔《庐山高送刘复》。”)
----------------
①《丛话》、《竹庄》“过”下有“梅”字。
②《丛话》、《竹庄》“云”作“方”。
③《竹庄》“送”作“赠”。
④《竹庄》“功父”下有“为”字。
⑤《丛话》、《竹庄》无“学”字。
⑥《丛话》、《竹庄》有“亦”字。
⑦《丛话》、《竹庄》有“酒”字。
⑧《丛话》、《竹庄》“诗”下有“其略”二字。
⑨《丛话》、《竹庄》“可”作“得”。
⑩《丛话》、《竹庄》“如”作“令”。
⑾《丛话》、《竹庄》“忘”作“详”。又原注“或云不及忘”。
八六、潘邠老六言诗
癸未正月三日,徐师川、胡少汲、谢夷季、林子仁、潘邠老、吴君裕、饶次守、杨信祖、吴迪吉见过,会饮于赋归堂,亦可为一时之盛。潘一作诗历数其人云:“胡子云中白鹤,林生初发芙蓉。吴十九成雅奏,饶三百炼奇锋。南州复见高士,东山行起谢公。信祖真成德祖,立之无愧行中,吴生可兵南郡,老夫宁附石崇。闲雅已倾重客,说谈仍得王戎。冠盖城南高会,山阴未扫余风。客散日衔西壁,主人不道尊空。”徐师川辈皆言此诗殊不工,又六字无人曾如此作,想为五言亦可。遂去一字,句皆可读,至“老夫附石崇”,坐客无不大笑。(《总龟》前八)
八七、刘咸临题诗话诗
刘咸临醉中尝作《诗话》数十篇,既醒,书四句于后曰:“坐井而观天,遂亦作天论。客问天方圆,低头惭客问。”盖悔其率尔也。(《总龟》前八)
八八、少游和参寥诗
参寥言旧有一诗寄少游。少游和云:“楼阁过朝雨,参差动①霁光。衣冠分②禁路,云气绕宫墙。乱絮③迷春阔,嫣④花困日长。平康何处是?⑤十里带垂杨。”孙莘老读此诗至末句,云:“这小子又贱相发也。”少游后编《淮海集》,遂改云“经旬牵酒伴,犹未献《长杨》”。(《总龟》前八、《丛话》前五十、《诗林》四)
----------------
①《宋纪》二十六“动”作“得”。
②《淮海集》“分”作“纷”。
③《诗林》“絮”作“叶”。
④《淮海集》“嫣”作“焉”。
⑤《诗林》、《宋纪》“何处”是作“在何处”。
八九、题高轩过图
宗室士暕字明发,喜作诗与画,尝为《高轩过图》。张嘉甫题云:“顾长康善画而不能诗,杜子美善作诗而不能画,从容二子之间者,王右丞也。若明发盖右丞之季孟云。”晁无咎亦题云:“嘉甫谓顾长康善画而不能诗,杜子美能诗而不能画,明发兼此二胜,可在摩诘季孟间。余以画及诗信嘉甫之知言。”晁以道见之,谓余:“能画而不能诗,乃可以为病,岂有能诗而必又能画耶?‘夏云多奇峰’,乃长康句,谓不能诗可乎?嘉甫既易于立论,而无咎又便抑之,大抵皆读书少之过。”(《总龟》前八、《乐趣》十八)
九○、洪龟父诗
洪龟父有诗云:“胡生画①山水,烟雨山更好。鸿雁书远汀,②马牛风雨③草。”潘邠老爱其第二句,余爱其第三句,山谷爱其第四句,徐师川爱其第三、第四句。“远汀”后又改为“远空”。余云:“向上一句,莫是公未有所得否,何众人之皆不好也!”龟父大笑。(《总龟》前八)
----------------
①《宋纪》三十三引《声画集》“画”作“好”。
②《宋纪》“汀”作“空”。
③《宋纪》“雨”作“塞”。
九一、欧阳修论圣俞子美
刘壮舆云,欧阳公自谓吾畏慕不可及者圣俞、子美。及赠诗云:“文会忝予盟,诗坛推子将。”又曰:“维诗于文章,泰山一浮尘。”既曰“郊死不为岛,圣俞发其藏”,又曰“堪笑①区区郊与岛,萤飞露湿凝②秋草”。是其自谓不如者,乃所以过之也。(《总龟》前八)
----------------
①宋《六一集》“堪笑”作“下看”。
②《六一集》“凝”作“吟”。
九二、欧阳修论李白诗
欧阳公云:“李白云:‘落日欲没岘山西,倒着接篱花下迷。襄阳小儿齐拍手,大家①争唱《白铜鞮》。’此常言也;至于‘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然后见太白之横放②。所以警③动千古者,顾不在于此乎?”甫之于白得其一节,而精强过之,余以为以此警动之耳。(《总龟》前八、《竹庄》五、《乐趣》二)
----------------
①《太白集》及欧阳永叔《笔说》“大家”作“栏街”。
②此论太白《襄阳歌》。《乐趣》引至此。
③《竹庄》“警”作“惊”。
九三、陈知默诗
田承君云:“欧阳公晚年最喜陈知默诗,至云,修方且欲学之。”陈诗不多见,承君但见其两联云:“平地风烟横白鸟,半山云木卷苍藤。”“云埋山麓藏秋雨,叶脱①林梢带晚风。”(《总龟》前八、《乐趣》二、《宋纪》二十三)
案:赵令畤《侯鲭录》亦有此则,不言为田承君语。
----------------
①《侯鲭录》“脱”作“落”。
九四、张文潜轮麦行
文潜〔尝因过仓前〕①作《轮麦行》,有云:“场头雨干场地白,老稚相呼打新麦,半归仓廪半输王,免教②县吏相煎逼。”输王乃老③农语,〔若时享岁贡终王勤王之类,其语古矣。〕④(《总龟》前八、《丛话》前五十一、《乐趣》六)
----------------
①《丛话》有此五字。
②《宋纪》二十六“教”作“致”。
③《丛话》“老”作“北”。
④《丛话》无末二语。
九五、秦少游诗炫耀
秦少游晚出左①掖门,有诗云:“金雀觚稜转夕晖,飘飘②宫叶堕秋衣。出门尘涨如黄雾,始觉身从天上归。”③识者以为少游作一黄本校勘,而炫耀如此,必不远到。④(《总龟》前八、《丛话》前五十、《诗林》四、《乐趣》十二)
----------------
①《丛话》、《诗林》“左”作“右”。
②《淮海集》十“飘飘”作“翩翩”。
③《乐趣》引至此。
④《诗林》“不”下有“能”字,“到”下有“也”字。
九六、诗用“通”字
洪驹父见陈无己《小放歌行》云,“不惜卷藤通一顾,怕君着眼未分明”,此为奇语,盖“通”字未尝有人道。余曰:“子岂不记老杜云‘帘户每宜通乳燕’耶?”(《总龟》前八、《乐趣》二)
九七、红裙争看绿衣郎
舒王有云:“却忆金明池上路,红裙争看绿衣郎。”欧公谓舒王曰:“谨愿者亦复为之耶?”(《总龟》前八、《丛话》前三十四、《乐趣》十三)
案:此王安石《临津诗》,《西清诗话》谓王平甫诗,误。
九八、诗用“冥冥”“霏霏”字
赵德有诗云“冥冥小①雨不成泥”。参寥言冥冥之雨,却是作泥者,不若霏霏也。②以道以为然。(《总龟》前八、《乐趣》五、《名言》三)
----------------
①《艺苑名言》“小”作“细”。
②《名言》引至此。
九九、王荆公题张文昌诗
荆公尝作一绝题《张文昌诗后》云:“苏州司业诗名老,乐府皆言妙入神。不①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文昌平生所得,荆公两句言尽。(《总龟》前八、《乐趣》二)
----------------
①案:“不”疑当作“看”。
一○○、荆公改刘贡父诗
诗云:“壁门金阙倚天开,五见宫①花落石②槐,明日扁舟沧海去,却将③云气望蓬莱。”此刘贡父诗也。自馆中出知曹州④时作。旧云“云表”,⑤荆公改作“云气”⑥。又云:“‘五见宫花落石槐’,此〔作〕⑦诗法也。”(《总龟》前八、《丛话》前五十五、《玉屑》六、《诗林》四、《乐趣》五)
----------------
①“宫”原作“官”,据下文及《玉屑》诸书改改。
②《丛话》、《诗林》“石”作“古”,《宋纪》十六及《侯鲭录》作“井”。
③《侯鲭录》“将”作“从”。
④案此刘邠自校书郎出倅秦州作。
⑤《丛话》“表”作“里”。
⑥《玉屑》引至此。
⑦《丛话》无“作”字。
猜你喜欢 陈郁·唐圭璋 赌棋山庄词话续编五·谢章铤 七言律诗·林逋 卷九·张元凯 廿一史弹词注卷之二·杨慎 七子之歌·闻一多 卷一八·郭则沄 校勘记·黄昇 中州集巻三·元好问 天神似的英雄·徐志摩 松陵集巻四·陆龟蒙 卷三十八·方回 卷八十二·陈廷敬 御选金诗卷十九·康熙 罗隐诗鉴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