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人品

外重者内轻,故保富贵而丧名节。内重者外轻,故守道德而乐贫贱。[林和靖]

忠信廉洁,立身之本,非钓名之具也。[林和靖]

君子所贵,世俗所羞。世俗所贵,君子所贱。[程伊川]

宁可忍饿而死,不可苟利而生。[宋潜溪]

取与是一大节,其义不可不明。[薛文清]

名节至大,不可妄交非类。[薛文清]

愿为真士夫,不愿为假道学。[邵文庄]

视屋漏如明廷,对妻孥如大宾。[玉剑尊闻]

财散可来,名辱不复。[玉剑尊闻]

居乡勿为乡愿,居官勿为鄙夫。[高子遗书]

名节之于人,不金帛而富,不轩冕而贵。士无名节,犹女不贞,虽有他美,亦不足赎。故前辈谓爵禄易得、名节难保。[官箴集要 ]

不学之谓贫,无成之谓贱,心死之谓夭,失身之谓无后。[弇州箚记]

为人如构室,先须根基坚固,始可承载。忠诚敦厚,人之根基也。[宁鸠子]

只这主张形骸的一点良心,常然静定,便是超凡入圣。[集语要]

见人有得意事,便当生忻喜心。见人有失意事,便当生怜悯心。皆自己真实受用处。忌成乐欺,何预人事?自坏心术耳。[座右编]

诗书乃圣人之供案,妻妾乃屋漏之史官。[座右编]

世人若不求利即无害,若不求福即无祸。[座右编]

人能不以衣食自累,而读书厚自堤防,则置身洁白,而与圣贤同归矣。[座右编]

猜你喜欢
  晏子使鲁鲁君问何事回曲之君晏子对以庇族第十二·晏婴
  枫山语录·章懋
  第十四章 26·辜鸿铭
  卷二十五·李明复
  卷十二·钱时
  卷三十五·盛世佐
  提要·盛世佐
  第九 权篇 5·王诩
  《藏要》第一輯敘·欧阳竟无
  译文 卷四 存养·朱熹
  去强第四·商鞅
  卷二十三·佚名
  卷十一·佚名
  建中靖国续灯录卷第二十八[宋磻]·惟白
  主席南普陀寺是日有信士弟子请上人上堂·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申国章·唐圭璋

      待考。   鹧鸪天   十载分符衣绣衣。裳阴处处浙东西。政成已可书银笔,词鹿仍堪付雪儿。   春未半,日方迟。御沟金袅柳如丝。风池留得梅花住,欲与先生荐寿卮。

  • 原序·陈镒

    午溪集原序午溪集者栝苍陈君伯铢之诗也伯铢生逢盛时而不苟於禄仕徜徉里閈时出游江湖间平生所学兼着於诗裒其所得凡若干篇俾予序卷首予闻为诗者必发乎情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则其情亦无以大相远言诗而本於人情故闻之者莫不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一百三十八·杨仲良

      徽宗皇帝   方田   崇宁三年七月辛卯,宰臣蔡京札子言:『臣等窃以赋调之不平久矣。自开阡陌,使民得以田私相贸易,富者贪于有余,原立价以规利;贫者迫于不足[1],薄移税以速售,故富有跨州轶县,所管者莫非膏腴,而赋调反轻;贫

  • 卷第一百三十二·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宋纪十四〔(起强圉协洽(丁未),尽上章阉茂(庚戌),凡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佚名

    正德十六年六月辛巳朔大学士杨廷和等请崇圣学以隆圣治言人君之心惟在于养养之善则日进于高明君心日进于高明则治化可跻于太平矣尧舜三代之君所以养心者必先务学学必待讲而后明必资人而后成是以立师傅保之官专为论道讲

  • 刘芳传·李延寿

    刘芳,字伯友,彭城丛亭里人,汉代楚元王刘交的后代。六世祖刘讷,晋时任司隶校尉。祖父刘该,刘宋时为青、徐二州的刺史。父亲刘邕,任宋的兖州长史。  刘芳的父亲刘邕因参与刘义宣的反叛,死在彭城。刘芳随伯母房氏逃到青州,被赦

  • 第一节 政体·吕思勉

    时代愈后,则君位愈尊,积重之势然也。晋、南北朝之世,习以皇帝之称为最尊,天王次之,王又次之,已见《两晋南北朝史》第二十二章第一节。《十七史商榷》云:“李克用似未便与曹孟德一例,故薛《史》虽作本纪,称为武皇,削一帝字,

  • 说难第十二·韩非

    凡说之难:非吾知之有以说之之难也,又非吾辩之能明吾意之难也,又非吾敢横失而能尽之难也。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所说出于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厚利,则见下节而遇卑贱,必弃远矣。所说出于厚利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

  • 循天之道第七十七·苏舆

      循天之道,以養其身,謂之道也。天有兩和以成二中,歲立其中,用之無窮。是北方之中用合陰,而物始動於下;南方之中用合陽,而養始美於上。其動於下者,不得東方之和不能生,中春是也。其養於上者,不得西方之和不能成,中秋是也。然則

  • 卷八十二·卫湜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八十二    宋 卫湜 撰庶子不祭殇与无後者殇与无後者从祖祔食郑氏曰不祭殇者父之庶也不祭无後者祖之庶也此二者当从祖祔食而已不祭祖无所食之也共其牲物而宗子主其礼焉祖庶之殇则自祭之凡

  • 白心第三十八·管仲

    建当立有,以靖为宗,以时为宝,以政为仪,和则能久。非吾仪虽利不为,非吾当虽利不行,非吾道虽利不取。上之随天,其次随人。人不倡不和,天不始不随。故其言也不废,其事也不随。原始计实,本其所生。知其象则索其形,缘

  • 庄严净土分第十·朱棣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   【刘虬曰】言如来作菩萨时。在然灯佛所。于法毕竟无所得。离所取也。   【六祖曰】然灯是释迦牟尼佛

  •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太虚

    顾亭林尝以魏晋清谈为亡天下,其所谓天下,盖指人类社会,其所谓亡天下,盖指道德消亡,风俗浇伪,将致社会于崩溃,同陷溺为禽兽之相食也。又谓“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今求民

  • 卷第三十四·佚名

    摩诃僧祇律卷第三十四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共法显译明威仪法之一(上坐法)佛住舍卫城。尔时比丘僧集欲作布萨。比丘尽集。时难陀为僧上座不来。有檀越持物来。待僧和合已欲布施。问僧集未。答言未集。复问谁不来。答

  • 卷四·佚名

    第二 受三法之释一〇七七于受三法是三受。言色、涅槃者此等法是不可得。是故,说“缘一蕴而二蕴”等。言“于结生刹那,乐受相应者”是对有因结生而述。一〇七八然而,言苦受是于结生不可得之意义即于

  • 午亭文编·陈廷敬

    五十卷。清陈廷敬(1639—1712)撰。陈廷敬,字子端,号说严,本名陈敬,因举进士时同科有两陈敬,因奉旨增“廷”字。泽州 (今属山西晋城东北)人。顺治十五年 (1658)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官至大学士。谥文贞。陈廷敬生平

  • 通玄真经注·徐灵府

    道教著作。12卷。唐徐灵府撰。徐灵府,号默希子。钱塘(今杭州)人。玄宗时征士。元和四年(809),慕名入南岳衡山拜田虚应为师,生平参见本辞典“徐灵府”条。《通玄真经》即《文子》。相传文子为老子弟子,与孔子同时。唐

  • 医学正传·虞抟

    一名《新编医学正传》。综合类著作。明虞抟(1438—1517)撰。八卷。抟字天民,自号花溪恒德老人,浙江义乌人。家世业医,幼曾习举子业,后继承家学,医术高超,撰有《方脉发蒙》、《苍生司命》等。虞氏为“使后学知所适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