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13章

【原文】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1)。何谓宠辱若惊(2)?宠为上,辱为下(3),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4)。何谓贵大患若身(5)?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6)?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7)。

【题解】

本章的基本思想跟上章相同,都表现没落阶级对新社会(封建社会)制度的消极对抗态度。

注释:

(1)马王堆本甲乙本及诸行本均如此。惟甲本“宠”作“龙”,“患”作“梡”,乙本“宠”作“弄”,皆音假或省文。下并同。宠,《国语·吴语》:“其宠大矣。”韦注:“宠,荣也。”上句“若”作“而”。王引之《经传释词》:“顾懽注老子曰:‘若,而也。’”贵大患若身,高亨说:“此句义不可通。疑原作‘大患有身’,‘贵’字涉下文而衍。‘有’‘若’篆文相近,且涉上句而讹。下文云:‘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正申明此意。”其言甚是。

(2)马王堆本甲乙本及王弼、傅奕悉如此。惟马王堆本“谓”省作“胃”、“宠”省作“龙”,甲本“何”讹作“苛”。河上、景龙、开元、景福、敦煌丙及苏、范诸本,均无“若惊”二字。

(3)景福及陈景元、寇才质、张嗣成、李道纯、潘静观诸本悉如此。马王堆本作“龙之为下”,乙本作“弄之为下也”。王弼、傅奕、范应元及开元、古楼观、诸唐本、宋本多作“宠为下”,与马王堆本相近。河上、景龙、李荣、吴澄诸本作“辱为下”。

劳健《古本考》:“宠辱,谓宠辱之见也;为上,为下,犹第六十一章‘以真静为下’、‘大者宜为下’诸言之见也。盖谓以为上为宠,以为下为辱,则得之失之,皆有以动其心,其惊为均也。若以阙文作‘宠为下’一句而解,如以受宠者为下,故惊得如惊失,非其旨矣。作‘辱为下’一句者更不可通。”

(4)马王堆本甲乙本及河上、王、傅诸通行本皆如此。马王堆本“谓”省作“胃”。强思齐本“谓”作“为”。林希逸《道德真经义》、吴澄《道德真经注》、明太祖《御注道德真经》诸本无“是谓宠辱若惊”句。奚侗说:“吴澄本无‘是谓宠辱若惊’六字,以下文例之,似是。”高亨说:“得宠得辱,失宠失辱,皆若惊者,由于自私其自身。自私其身,则重视外物,重视外物,则情为物移,此人之通病也。或曰‘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当作‘宠为上,失之若惊,辱为下,失之若惊’。

文有窜误耳。”三句“若”字都训“而”,解见“宠辱若惊”句。

(5)马王堆本甲乙本及河上、王、傅、范及诸通行本皆如此。惟马王堆本“谓”、“患”用言假如上。龙兴碑“谓”作“为”。“贵大患若身”解详上。

(6)王弼本如此。马王堆本甲、乙本“为吾有身”句末有“也”字,“吾有何患”句首无“吾”字。景龙、敦煌丙、李荣《老子道德经注》及《列子·天瑞》张谌注所引,无“者”字。傅、范“及”作“苟”,傅句末有“乎”字。《牟子·理惑论》所引,无“者”字,“及”作“若”。王引之《经传释词》:“及,犹若也。”

(7)王弼本、范注一本均如此。马王堆本乙本作“故贵为身于为天下,若可以橐天下矣;爱以身为天下,女(安)可以寄天下矣。”甲本末句“可”讹作“何”,无“矣”字。《庄子·在宥》作“故贵以身于为天下,则可以托天下;爱以身于为天下,则可以寄天下。”宋陈景元同此。《淮南子·道应训》引作“贵以身为天下,焉可以托天下;爱以身为天下,焉可以寄天下矣。”傅、范作“贵以身为天下者,则可以托天下矣;爱以身为天下者,则可以寄天下矣。”刘师培说:“考《老子》之书,凡‘乃’词‘则’词,恒用‘焉’字。如十七章‘信不足,焉有不信’,故知此文古本亦作‘焉’。‘可’字‘则’字‘乃’字,均后人训释之词,校者用以代正字,又开元本于此文二‘若可’,均改作‘则若’,此则不知‘若’即‘则’义矣。”杨树达《词诠》:“若,副词也,乃也,始也。”高亨说:“贵者意所尚也,爱者情所属也。以身为天下者,视其身如天下人也。若,犹乃也。视其身如天下人,是无身矣,是无我矣,是无私矣,如此者方可以天下寄托之。”

【今译】

(人们)受到荣宠和侮辱都会感到惊愕。(而不知道)身体是自己最大的忧患。什么叫做宠辱若惊?(两者比较)受到荣宠是上等的,受到侮辱是下等的。得到这些就感到惊喜,失掉这些就感到惊惧,这就叫做宠辱若惊。怎么说身体是自己最大的忧患?我之所以有祸患,是由于我有此身体,如果我没有这个身体,我还有什么祸患呢?所以,以尊尚视身若患的态度对待天下,就可以把天下的重担让他担负起来,以服膺视身若患的信念对待天下,就可以把天下的重任交付给他。

猜你喜欢
  卷十五 十五之三·孔颖达
  三传辨疑卷一·程端学
  卷第二十二上·朱熹
  卷十九·程公说
  提要·袁仁
  卷十七·顾栋高
  第二章 好色必死·佚名
  泛论《诗经》学·傅斯年
  论语正义卷四·刘宝楠
  卷三百九十九·佚名
  四十八、乾峰一路·慧开
  卷第五·佚名
  卷第二十六·李遵勖
  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本师光公垂慈摄受记·印光
  华严经探玄记卷第九·法藏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鲜于枢·隋树森

    鲜于枢(一二四六——一三○二),字伯机,晚年营室名“困学之斋”,自号困学山民,又号直寄老人。蓟州(今天津蓟县)人。元世祖至元年间以才选为浙东宣慰司经历,后改江浙行省都事,晚年任太常典簿。元成宗大德

  • 国秀集巻上·芮挺章

    (唐)芮挺章 编○李峤【四首】侍宴甘泉殿月宇临丹地云窗网碧纱御筵陈桂醑天酒酌榴花水向浮桥直城连禁苑斜承恩恣欢赏归路满烟霞饯薛大夫护邉荒隅时未通副相下临戎授律星芒动分兵月晕空犀皮拥青槖象齿饬彤弓决胜三河勇长

  • 卷七百七·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七百七殷文圭【宋时避讳改殷为汤】殷文圭池州人居九华苦学所用墨池底为之穴唐末词场请托公行文圭与游恭独步场屋乾寜中及第为裴枢宣谕判官後事杨行密终左干牛卫将军

  • 志第四十六 刑法·欧阳修

    古之为国者,议事以制,不为刑辟,惧民之知争端也。后世作为刑书,惟恐不备,俾民之知所避也。其为法虽殊,而用心则一,盖皆欲民之无犯也。然未知夫导之以德、齐之以礼,而可使民迁善远罪而不自知也。唐之刑书有四,曰:律、令、格、式。

  • 卷一百二十九·毕沅

      ◎宋纪一百二十九 ∷起上章敦牂四月,尽玄黓涒滩十二月,凡二年有奇。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   绍兴二十年金天德二年   夏,四月,戊午,金杀太傅、领三省事宗本及尚书左丞相唐古辨,遣使杀领

  • 卷之一百五十九·佚名

      康熙三十二年癸酉夏。四月。甲戌朔。享太庙遣领侍卫内大臣公舅舅佟国维行礼  ○己卯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壬午毛明安多罗贝勒图巴故。遣官致祭  ○调广东琼州总兵官吴启爵、为直隶天津总兵官。升福建台

  • 林邑国传·房玄龄

    林邑国本来是汉朝的象林县,即马援铸柱的地方,距离南海三千里。后汉末年,县功曹姓区,他有个儿子叫区连,杀了县令,自立为王,以后世代相承袭。后来一个王没有后代,他的外孙范熊代立为王,范熊死后,儿子范逸继续为王。当地风俗门户向

  • 卷三十·长孙无忌

    钦定四库全书唐律防义卷三十唐 长孙无忌等 撰断狱下【凡二十条】监临以杖捶人【问荅一】诸监临之官因公事自以杖捶人致死及恐廹人致死者各从过失杀人法若以大杖及手足殴击折伤以上减闘杀伤罪二等防义曰谓临统案验之

  • 卷十三(僖六年,尽十四年)·孔颖达

    【经】六年,春,王正月。夏,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曹伯伐郑,围新城。(新城,郑新密,今荥阳密县。)秋,楚人围许。(楚子不亲围,以围者,)告诸侯遂救许。(皆伐郑之诸侯,故不复更叙。)冬,公至自伐郑。(无传。)[疏]“公至自伐郑”。○正义

  • 论语集编卷四 ·真德秀

    宋 真德秀 撰述而第七【此篇多记圣人谦巳诲人之辞及其容貎行事之实凡三十七章】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述传旧而已作则创始也故作非圣人不能而述则贤者可及窃比尊之之辞我亲之之辞老彭商贤大夫见大戴礼

  • 石鼓论语答问卷中·戴溪

    宋 戴溪 撰泰伯第八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徳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前辈谓许由只能逃尧不能逃名若名已相随逾逃而逾至盖不由已所谓至人无名者形迹俱冺不待有其名而逃矣善乎范蔚宗之言曰泰伯伯夷未始有让也所谓未始

  • 论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太虚

    ──十年十一月在杭州作──夏历十月十日,由北京讲法华经毕返杭,适与张仲仁先生共车,出梁漱溟君所著之“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读之终夜,不忍释手,真近年有新文化运动以来第一之杰作也。梁君以深细精锐之思,成此不朽之文,恐透彻

  • 合部金光明经卷第五·佚名

    隋大兴善寺沙门释宝贵合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  四天王品第十  尔时毗沙门天王。提头赖吒天王。毗留勒叉天王。毗留博叉天王。俱从坐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是金光明微妙经典众经之王。诸佛世

  •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十二卷·湛然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十二卷唐毗陵沙门湛然述次明巧度。先列即次第三观通名为巧望拙得名。若大论中引喜根等名巧度者。即指三教。是则次第与不次第。俱名为巧。今从初说故亦名巧。次正释。初次第中先止后观。初明

  • 卷第五·永觉元贤

    永觉和尚广录卷第五 嗣法弟子 道霈 重编 普说上 诸山请普说。近日世风薄恶。祖道荒芜。诸禅人邪风入骨。魔毒缠心。争弄口鼓。全无实得。为师者。若曲从时好。祇图门庭热闹。却似捄燃增燥。援溺加濡。非徒无益。反

  • 武陵记·鲍坚

    南朝齐、梁时期武陵(郡治今湖南常德市)地区方志。

  • 欢喜冤家·西湖渔隐主人

    即《贪欢报》、《欢喜奇观》、《艳镜》、《三续今古奇观》、《四续今古奇观》。白话短篇小说集。题“西湖渔隐主人”著。十二回并续十二回,共二十四回,每回演一故事,都属婚姻爱情悲喜剧。如第三回“李月仙割爱救夫”,书生

  • 江湖异人传·平江不肖生

    这篇记事的材料,十成中有两成是我亲目所见,八成是得之诚实可靠的友人,于今将它详细写了出来。在看官们的眼光看了这一篇满纸荒唐神怪的文字,未必不存一个“姑妄言之,姑妄听之”,和看《封神传》、《西游记》一般的念头。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