鬻子序
鬻子名熊,楚人,周文王之师也。年九十,见文王,王曰:老矣。鬻子曰:使臣捕兽逐麋,已老矣;使臣坐策国事,尚少也。文王师之。着书二十二篇,名曰《鬻子》。子者,男子之美称。贤不逮圣,不以为经,用题纪标子。因#1据刘氏九流即道流也。遭秦暴乱,书记略尽;《鬻子》虽不预焚烧,编秩由此残缺。依《汉书·艺文志》,惟#2有六篇,今此本乃有十四篇,未详孰是。篇或错乱,文多遗阙,至敷演大道,铨撰明史,阐域中之教化,论刑德之是非,虽卷轴不全而其门可见,然邓林之枝、荆山之玉、君子余文,可得观矣。鬻子博怀道德,善谋政事,故使周文屈节,大圣谘询。情存帝王之道,辞多斥救之要,理致通远,旨趣恢弘,实先达之奥言,为诸子之首唱。织组仁义,经纬家邦,垂劝诚之风,陈弘济之术,王者览之可以理国,吏者遵之可以从政,足使贤者励志,不肖者涤心。《语》曰:《诗》三百,一言以敝之,曰思无邪。言而不朽,可为龟镜。《鬻子》论道,无邪之谓欤。幸以休务之隙,披阅子史;而书籍实繁,不能精备。至於此子,颇复留心,寻其立#3迹之端,探其阐教之旨,岂如寓言迂恢,驰术飞辩者矣,亦乃字重千金,辞高万岁#4。聊为注解,略起指归。驰心於万古之上,寄怀於千载之下,庶垂道见志,悬诸日月。将来君子,幸无忽焉。
#1『因』,《四库》本作『同』。
#2『惟』,《道藏》本原作『虽J,误。今据文义及《四库》本改。
#3『立』,《四库》本作『力』。
#4『岁』,《四库》本作『袄』。
猜你喜欢 孝治章第八·佚名 卷十五 月令第六·郑玄 霸言第二十三·管仲 卷十五·崔子方 卷六·刘敞 卷六十九·山井鼎 哀公·哀公三年·左丘明 卷四 子上·司马光 卷十一 教学·张伯行 卷一百二十七·佚名 贡高品第二十一·佚名 普陀洛迦新志卷一·王亨彦 佛说碱水喻经·佚名 转凡小旧道德成菩萨新道德·太虚 卷第四十·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