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凡小旧道德成菩萨新道德
从三恶趣人天善趣以至二乘圣者,一直是为己的,不过三恶趣是不道德而堕落的,人以上则是道德而上升。天及人等五趣,都尚在迷惑不觉中造业受果,升沉不定,而二乘圣者则是已由菩提(觉)心行而得涅槃(解脱);但都是循为已路线进行则同,循为己的道路造其极便是二乘者。
中国的学者,是一向歌赞著为己,轻笑为人。“闻为身矣,未闻为天下也”(庄子)。“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论语)。语意尤重在古之为己,为己是鞭辟近里,比较切身切真,故亦成为道德。道与儒即为人天善中较切身切真者,二乘圣者则更切真。或谓儒重伦理是为人,但儒五伦都在身家所系,君不过父之扩充,朋友不过兄弟的推广,皆仍倚重为己。故墨子兼爱便被詈为无父。或又谓二乘圣者证达无我,岂是为己?要知正由为己之极,寻究所为自己的我不可得,证达我空,遂息灭所为而无为了,生死于是乎解脱。
二乘无我涅槃,虽亦为大乘同证,但大乘菩提的出发点则极相反,故其过程及结果亦大大不同,即其出发点是极端舍自(不为己)利他(为人)的,绝无一点为自己的心,唯为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的大利益而发菩提愿。初学发菩提心修法有二门:一、观恩深的亲母陷在极重痛苦中,对治向来为己的心使转为舍身忘命以‘急救母苦’的心。练习惯后,完全没有为己的心了,再观一切众生都是‘受苦的亲母’。将为母的心进展成普为一切众生的心,这是从情意转变的一种修法。二、观旧来所为的自己,但是从他众缘合集的假相上所立的假名,丝毫没有实在,所有的唯是从其他各方集合的众缘,无自为他,以他(一切众生)为自,于是唯以博施济众为事。这是从理智转变的一种修法。从此发起大菩提心,便转凡小旧道德成菩萨新道德了。
为己,则他自俱绝,厌他(一切众生)弃绝,遗世而独往,以至自亦绝灭(涅槃)。为众、则自他俱益,导他同化,具德而圆明,以至身土融净(法界)。(海刊二十九卷一期)
猜你喜欢 为中佛会事答记者问·太虚 卷十七·赜藏主 五灯严统解惑篇·费隐通容 卷第一·佚名 卷二十九·道世 一切经音义卷第二十五·唐慧琳 華嚴經十回向品·欧阳竟无 摄大乘论释 第二卷·世亲 庐山莲宗宝鉴纲目·优昙普度 龙舒增广净土文卷第四·王日休 卷之三·牧云通门 佛说铁城泥犁经·佚名 根本薩婆多部律攝卷第十一·欧阳竟无 第十五卷·佚名 律苑事规要语序·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