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四十

实叉难陀译八十华严经

尔时,世尊在摩竭提国阿兰若法菩提场中始成正觉,于普光明殿入刹那际诸佛三昧,以一切智自神通力现如来身,清净无碍,无所依止,无有攀缘,住奢摩他最极寂静,具大威德无所染著,能令见者悉得开悟,随宜出兴不失于时,恒住一相所谓无相。与十佛刹微尘数菩萨摩诃萨俱,靡不皆入灌顶之位,具菩萨行,等于法界无量无边,获诸菩萨普见三昧,大悲安隐一切众生,神通自在,同于如来智慧深入,演真实义,具一切智,降伏众魔,虽入世间心恒寂静,住于菩萨无住解脱。其名曰:金刚慧菩萨、无等慧菩萨、义语慧菩萨、最胜慧菩萨、常舍慧菩萨、那伽慧菩萨、成就慧菩萨、调顺慧菩萨、大力慧菩萨、难思慧菩萨、无碍慧菩萨、增上慧菩萨、普供慧菩萨、如理慧菩萨、善巧慧菩萨、法自在慧菩萨、法慧菩萨、寂静慧菩萨、虚空慧菩萨、一相慧菩萨、善慧菩萨、如幻慧菩萨、广大慧菩萨、势力慧菩萨、世间慧菩萨、佛地慧菩萨、真实慧菩萨、尊胜慧菩萨、智光慧菩萨、无边慧菩萨、念庄严菩萨、达空际菩萨、性庄严菩萨、甚深境菩萨、善解处非处菩萨、大光明菩萨、常光明菩萨、了佛种菩萨、心王菩萨、一行菩萨、常现神通菩萨、智慧芽菩萨、功德处菩萨、法灯菩萨、照世菩萨、持世菩萨、最安隐菩萨、最上菩萨、无上菩萨、无比菩萨、超伦菩萨、无碍行菩萨、光明焰菩萨、月光菩萨、一尘菩萨、坚固行菩萨、霔法雨菩萨、最胜幢菩萨、普庄严菩萨、智眼菩萨、法眼菩萨、慧云菩萨、总持王菩萨、无住愿菩萨、智藏菩萨、心王菩萨、内觉慧菩萨、住佛智菩萨、陀罗尼勇健力菩萨、持地力菩萨、妙月菩萨、须弥顶菩萨、宝顶菩萨、普光照菩萨、威德王菩萨、智慧轮菩萨、大威德菩萨、大龙相菩萨、质直行菩萨、不退转菩萨、持法幢菩萨、无忘失菩萨、摄诸趣菩萨、不思议决定慧菩萨、游戏无边智菩萨、无尽妙法藏菩萨、智日菩萨、法日菩萨、智藏菩萨、智泽菩萨、普见菩萨、不空见菩萨、金刚踊菩萨、金刚智菩萨、金刚焰菩萨、金刚慧菩萨、普眼菩萨、佛日菩萨、持佛金刚秘密义菩萨、普眼境界智庄严菩萨……。如是等菩萨摩诃萨十佛刹微尘数,往昔皆与毗卢遮那如来同修菩萨诸善根行。

尔时,普眼菩萨摩诃萨承佛神力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白佛言:

“世尊!我于如来、应、正等觉,欲有所问,愿垂哀许。”佛言:“普眼!恣汝所问,当为汝说,令汝心喜。”普眼菩萨言:“世尊!普贤菩萨及住普贤所有行愿诸菩萨众,成就几何三昧解脱,而于菩萨诸大三昧或入、或出、或时安住?以于菩萨不可思议广大三昧善入出故,能于一切三昧自在神通变化无有休息。”佛言:“善哉!普眼!汝为利益去、来、现在诸菩萨众而问斯义。普眼!普贤菩萨今现在此,已能成就不可思议自在神通,出过一切诸菩萨上,难可值遇;从于无量菩萨行生,菩萨大愿悉已清净,所行之行皆无退转,无量波罗蜜门、无碍陀罗尼门、无尽辩才门皆悉已得,清净无碍,大悲利益一切众生,以本愿力尽未来际而无厌倦。汝应请彼,彼当为汝说其三昧自在解脱。”

尔时,会中诸菩萨众闻普贤名,即时获得不可思议无量三昧,其心无碍寂然不动,智慧广大难可测量,境界甚深无能与等;现前悉见无数诸佛,得如来力,同如来性,去、来、现在靡不明照,所有福德不可穷尽,一切神通皆已具足。其诸菩萨于普贤所,心生尊重,渴仰欲见,悉于众会周遍观察而竟不睹,亦不见其所坐之座。此由如来威力所持,亦是普贤神通自在使其然耳。

尔时,普眼菩萨白佛言:“世尊!普贤菩萨今何所在?”佛言:“普眼!普贤菩萨今现在此道场众会,亲近我住,初无动移。”是时,普眼及诸菩萨复更观察道场众会,周遍求觅,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犹未得见普贤菩萨其身及座。”佛言:“如是,善男子!汝等何故而不得见?善男子!普贤菩萨住处甚深不可说故。普贤菩萨获无边智慧门,入师子奋迅定,得无上自在用,入清净无碍际,生如来十种力,以法界藏为身,一切如来共所护念,于一念顷悉能证入三世诸佛无差别智,是故汝等不能见耳。”

尔时,普眼菩萨闻如来说普贤菩萨清净功德,得十千阿僧祇三昧;以三昧力复遍观察,渴仰欲见普贤菩萨,亦不能睹。其余一切诸菩萨众俱亦不见。时,普眼菩萨从三昧起,白佛言:“世尊!我已入十千阿僧祇三昧,求见普贤而竟不得,不见其身及身业、语及语业、意及意业、座及住处,悉皆不见。”佛言:“如是如是!善男子!当知皆以普贤菩萨住不思议解脱之力。普眼!于汝意云何?颇有人能说幻术文字中种种幻相所住处不?”答言:“不也。”佛言:“普眼!幻中幻相尚不可说,何况普贤菩萨秘密身境界、秘密语境界、秘密意境界,而于其中能入能见!何以故?普贤菩萨境界甚深,不可思议,无有量、已过量。举要言之,普贤菩萨以金刚慧普入法界,于一切世界无所行、无所住,知一切众生身皆即非身,无去无来,得无断尽、无差别自在神通,无依无作,无有动转,至于法界究竟边际。善男子!若有得见普贤菩萨,若得承事,若得闻名,若有思惟,若有忆念,若生信解,若勤观察,若始趣向,若正求觅,若兴誓愿,相续不绝,皆获利益,无空过者。”

尔时,普眼及一切菩萨众于普贤菩萨心生渴仰,愿得瞻觐,作如是言:“南无一切诸佛!南无普贤菩萨!”如是三称,头顶礼敬。尔时,佛告普眼菩萨及诸众会言:“诸佛子!汝等宜更礼敬普贤,殷勤求请,又应专至观察十方,想普贤身现在其前。如是思惟,周遍法界,深心信解,厌离一切,誓与普贤同一行愿:入于不二真实之法,其身普现一切世间,悉知众生诸根差别,遍一切处集普贤道。若能发起如是大愿,则当得见普贤菩萨。”是时,普眼闻佛此语,与诸菩萨俱时顶礼,求请得见普贤大士。

尔时,普贤菩萨即以解脱神通之力,如其所应为现色身,令彼一切诸菩萨众皆见普贤亲近如来,于此一切菩萨众中坐莲华座;亦见于余一切世界一切佛所,从彼次第相续而来;亦见在彼一切佛所,演说一切诸菩萨行,开示一切智智之道,阐明一切菩萨神通,分别一切菩萨威德,示现一切三世诸佛。是时,普眼菩萨及一切菩萨众见此神变,其心踊跃,生大欢喜,莫不顶礼普贤菩萨,心生尊重,如见十方一切诸佛。

是时,以佛大威神力及诸菩萨信解之力、普贤菩萨本愿力故,自然而雨十千种云。所谓:种种华云、种种鬘云、种种香云、种种末香云、种种盖云、种种衣云、种种严具云、种种珍宝云、种种烧香云、种种缯彩云。不可说世界六种震动;奏天音乐,其声远闻不可说世界;放大光明,其光普照不可说世界,令三恶趣悉得除灭,严净不可说世界,令不可说菩萨入普贤行、不可说菩萨成普贤行,不可说菩萨于普贤行愿悉得圆满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普眼菩萨白佛言:“世尊!普贤菩萨是住大威德者、住无等者、住无过者、住不退者、住平等者、住不坏者、住一切差别法者、住一切无差别法者、住一切众生善巧心所住者、住一切法自在解脱三昧者。”佛言:“如是如是!普眼!如汝所说,普贤菩萨有阿僧祇清净功德,所谓:无等庄严功德、无量宝功德、不思议海功德、无量相功德、无边云功德、无边际不可称赞功德、无尽法功德、不可说功德、一切佛功德、称扬赞叹不可尽功德。”

尔时,如来告普贤菩萨言:“普贤!汝应为普眼及此会中诸菩萨众说十三昧,令得善入,成满普贤所有行愿。诸菩萨摩诃萨说此十大三昧故,令过去菩萨已得出离,现在菩萨今得出离,未来菩萨当得出离。何者为十?一者普光大三昧,二者妙光大三昧,三者次第遍往诸佛国土大三昧,四者清净深心行大三昧,五者知过去庄严藏大三昧,六者智光明藏大三昧,七者了知一切世界佛庄严大三昧,八者众生差别身大三昧,九者法界自在大三昧,十者无碍轮大三昧。此十大三昧,诸大菩萨乃能善入,去、来、现在一切诸佛已说、当说、现说。若诸菩萨爱乐尊重,修习不懈,则得成就如是之人,则名为佛,则名如来,亦则名为得十力人,亦名导师,亦名大导师,亦名一切智,亦名一切见,亦名住无碍,亦名达诸境,亦名一切法自在。此菩萨普入一切世界,而于世界无所著;普入一切众生界,而于众生无所取;普入一切身,而于身无所碍;普入一切法界,而知法界无有边。亲近三世一切佛,明见一切诸佛法,巧说一切文字,了达一切假名,成就一切菩萨清净道,安住一切菩萨差别行。于一念中,普得一切三世智,普知一切三世法,普说一切诸佛教,普转一切不退轮,于去、来、现在一一世,普证一切菩提道;于此一一菩提中,普了一切佛所说。此是诸菩萨法相门,是诸菩萨智觉门,是一切种智无胜幢门,是普贤菩萨诸行愿门,是猛利神通誓愿门,是一切总持辩才门,是三世诸法差别门,是一切诸佛示现门,是以萨婆若安立一切众生门,是以佛神力严净一切世界门。若菩萨入此三昧,得法界力无有穷尽,得虚空行无有障碍;得法王位无量自在,譬如世间灌顶受职。得无边智,一切通达;得广大力,十种圆满;成无诤心,入寂灭际;大悲无畏,犹如师子;为智慧丈夫,然正法明灯;一切功德叹不可尽,声闻、独觉莫能思议;得法界智,住无动际,而能随俗种种开演;住于无相,善入法相;得自性清净藏,生如来清净家;善开种种差别法门,而以智慧了无所有;善知于时,常行法施开悟一切,名为智者;普摄众生,悉令清净;以方便智示成佛道,而常修行菩萨之行无有断尽;入一切智方便境界,示现种种广大神通。是故,普贤!汝今应当分别广说一切菩萨十大三昧,今此众会咸皆愿闻。”

尔时,普贤菩萨承如来旨,观普眼等诸菩萨众而告之言:

“佛子!云何为菩萨摩诃萨普光明三昧?佛子!此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无尽法。何者为十?所谓:诸佛出现智无尽、众生变化智无尽、世界如影智无尽、深入法界智无尽、善摄菩萨智无尽、菩萨不退智无尽、善观一切法义智无尽、善持心力智无尽、住广大菩提心智无尽、住一切佛法一切智愿力智无尽。佛子!是名菩萨摩诃萨十种无尽法。佛子!此菩萨摩诃萨发十种无边心。何等为十?所谓:发度脱一切众生无边心;发承事一切诸佛无边心;发供养一切诸佛无边心;发普见一切诸佛无边心;发受持一切佛法不忘失无边心;发示现一切佛无量神变无边心;发为得佛力故,不舍一切菩提行无边心;发普入一切智微细境界,说一切佛法无边心;发普入佛不思议广大境界无边心;发于佛辩才起深志乐,领受诸佛法无边心;发示现种种自在身,入一切如来道场众会无边心。是为十。佛子!此菩萨摩诃萨有十种入三昧差别智。何者为十?所谓:东方入定西方起,西方入定东方起,南方入定北方起,北方入定南方起,东北方入定西南方起,西南方入定东北方起,西北方入定东南方起,东南方入定西北方起,下方入定上方起,上方入定下方起。是为十。

“佛子!此菩萨摩诃萨有十种入大三昧善巧智。何者为十?佛子!菩萨摩诃萨以三千大千世界为一莲华,现身遍此莲华之上结跏趺坐,身中复现三千大千世界,其中有百亿四天下,一一四天下现百亿身,一一身入百亿百亿三千大千世界,于彼世界一一四天下现百亿百亿菩萨修行,一一菩萨修行生百亿百亿决定解,一一决定解令百亿百亿根性圆满,一一根性成百亿百亿菩萨法不退业。然所现身非一非多,入定、出定无所错乱。佛子!如罗睺阿修罗王,本身长七百由旬,化形长十六万八千由旬,于大海中出其半身,与须弥山而正齐等。佛子!彼阿修罗王虽化其身长十六万八千由旬,然亦不坏本身之相,诸蕴、界、处悉皆如本,心不错乱,不于变化身而作他想,于其本身生非己想,本受生身恒受诸乐,化身常现种种自在神通威力。佛子!阿修罗王有贪、恚、痴,具足憍慢,尚能如是变现其身;何况菩萨摩诃萨能深了达心法如幻,一切世间皆悉如梦,一切诸佛出兴于世皆如影像,一切世界犹如变化,言语音声悉皆如响,见如实法,以如实法而为其身,知一切法本性清净,了知身心无有实体,其身普住无量境界,以佛智慧广大光明净修一切菩提之行!

“佛子!菩萨摩诃萨住此三昧,超过世间,远离世间,无能惑乱,无能映夺。佛子!譬如比丘观察内身,住不净观,审见其身皆是不净。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住此三昧,观察法身,见诸世间普入其身,于中明见一切世间及世间法,于诸世间及世间法皆无所著。佛子!是名菩萨摩诃萨第一普光明大三昧善巧智。

“佛子!云何为菩萨摩诃萨妙光明三昧?佛子!此菩萨摩诃萨能入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三千大千世界,于一一世界现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身,一一身放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光,一一光现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色,一一色照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世界,一一世界中调伏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众生。是诸世界种种不同,菩萨悉知,所谓:世界杂染、世界清净、世界所因、世界建立、世界同住、世界光色、世界来往;如是一切,菩萨悉知,菩萨悉入。是诸世界亦悉来入菩萨之身,然诸世界无有杂乱,种种诸法亦不坏灭。佛子!譬如日出绕须弥山、照七宝山,其七宝山及宝山间皆有光影分明显现,其宝山上所有日影莫不显现山间影中,其七山间所有日影亦悉显现山上影中;如是展转,更相影现,或说日影出七宝山,或说日影出七山间,或说日影入七宝山,或说日影入七山间;但此日影更相照现,无有边际,体性非有,亦复非无,不住于山,不离于山,不住于水,亦不离水。佛子!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住此妙光广大三昧,不坏世间安立之相,不灭世间诸法自性;不住世界内,不住世界外;于诸世界无所分别,亦不坏于世界之相;观一切法一相无相,亦不坏于诸法自性;住真如性,恒不舍离。佛子!譬如幻师善知幻术,住四衢道作诸幻事,于一日中一须臾顷,或现一日,或现一夜,或复现作七日七夜、半月一月、一年百年,随其所欲皆能示现城邑聚落、泉流河海、日月云雨、宫殿屋宅,如是一切靡不具足;不以示现经年岁故,坏其根本一日一时;不以本时极短促故,坏其所现日月年岁;幻相明现,本日不灭。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入此妙光广大三昧,现阿僧祇世界入一世界。其阿僧祇世界一一皆有地、水、火、风、大海、诸山、城邑、聚落、园林、屋宅、天宫、龙宫、夜叉宫、乾闼婆宫、阿修罗宫、迦楼罗宫、紧那罗宫、摩睺罗伽宫,种种庄严皆悉具足。欲界、色界、无色界,小千世界、大千世界,业行果报,死此生彼。一切世间所有时节、须臾、昼夜、半月、一月、一岁、百岁、成劫、坏劫,杂染国土、清净国土、广大国土、狭小国土,于中诸佛出兴于世,佛刹清净,菩萨众会周匝围绕,神通自在,教化众生。其诸国土所在方处,无量人众悉皆充满,殊形异趣种种众生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去、来、现在清净业力出生无量上妙珍宝。如是等事,咸悉示现,入一世界。菩萨于此普皆明见,普入普观,普思普了,以无尽智皆如实知,不以彼世界多故坏此一世界,不以此世界一故坏彼多世界。何以故?菩萨知一切法皆无我故,是名:入无命法、无作法者;菩萨于一切世间勤修行无诤法故,是名:住无我法者;菩萨如实见一切身皆从缘起故,是名:住无众生法者;菩萨知一切生灭法皆从因生故,是名:住无补伽罗法者;菩萨知诸法本性平等故,是名:住无意生、无摩纳婆法者;菩萨知一切法本性寂静故,是名:住寂静法者;菩萨知一切法一相故,是名:住无分别法者;菩萨知法界无有种种差别法故,是名:住不思议法者;菩萨勤修一切方便,善调伏众生故,是名:住大悲法者。

“佛子!菩萨如是能以阿僧祇世界入一世界,知无数众生种种差别,见无数菩萨各各发趣,观无数诸佛处处出兴;彼诸如来所演说法,其诸菩萨悉能领受,亦见自身于中修行;然不舍此处而见在彼,亦不舍彼处而见在此,彼身、此身无有差别。入法界故,常勤观察无有休息,不舍智慧无退转故。如有幻师随于一处作诸幻术,不以幻地故坏于本地,不以幻日故坏于本日。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于无国土现有国土,于有国土现无国土;于有众生现无众生,于无众生现有众生;无色现色,色现无色;初不乱后,后不乱初。菩萨了知一切世法悉亦如是,同于幻化。知法幻故,知智幻;知智幻故,知业幻;知智幻、业幻已,起于幻智,观一切业如世幻者,不于处外而现其幻,亦不于幻外而有其处。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不于虚空外入世间,亦不于世间外入虚空。何以故?虚空、世间无差别故,住于世间亦住虚空。菩萨摩诃萨于虚空中能见、能修一切世间种种差别妙庄严业,于一念顷悉能了知无数世界若成若坏,亦知诸劫相续次第;能于一念现无数劫,亦不令其一念广大。菩萨摩诃萨得不思议解脱幻智,到于彼岸;住于幻际,入世幻数,思惟诸法悉皆如幻;不违幻世,尽于幻智,了知三世与幻无别,决定通达,心无边际。如诸如来住如幻智,其心平等;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知诸世间皆悉如幻,于一切处皆无所著、无有我所。如彼幻师作诸幻事,虽不与彼幻事同住,而于幻事亦无迷惑;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知一切法到于彼岸,心不计我能入于法,亦不于法而有错乱。是为菩萨摩诃萨第二妙光明大三昧善巧智。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猜你喜欢
  第一章 如来来降·佚名
  终南家业卷第一·守一
  16.说根谛品·佛音
  答张子韶侍郎书·大慧宗杲
  中华佛教联合会当如何组织耶·太虚
  大乘集菩萨学论 第十六卷·佚名
  续灯存稿目录·箬庵通问
  卷十二·佚名
  卷第七·佚名
  一切经音义卷第三十三·唐慧琳
  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四(之二)·子璇
  五灯会元续略卷第四下·远门净柱
  顯揚聖教論卷第一·欧阳竟无
  卷第六·佚名
  法华玄义释签卷第二十·湛然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四百三十三·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四百三十三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卷六十七 邹智 送客南征 疎雨不复月蟋蟀空自鸣出门送佳客正值新月晴月晴已足嘉况复惊波平君知爱月意莫惜清宵征 槐隂午坐 溽暑浑如蒸槐隂殊可爱招邀

  • 提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八元音         总集类提要【臣】等谨案元音十二卷不着编辑者名氏前有洪武甲子乌斯道序称宁波孙原理彚辑又有曽用臧序称为定海丞张中达所刻末题辛已九月下澣而空其年号两字考辛

  • ●卷三·王栐

    太宗皇帝以海内混一,四方无虞,乃于江南置太平军,江北置无为军,取太平无为之义。太平后改为州。无为之建,在淳化四年十二月戊戌,至大中祥符二年,建军方十有六年。灾异变怪忽发,八月中,有青蛇长数丈,出郡治;十六日,风雨,林木、城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九十三·佚名

    弘治十五年十一月庚午朔钦天监进弘治十六年大统历 上御奉天殿受之给赐文武群臣颁行天下本监官复诣文华殿进历于 皇太子○升翰林院待诏潘辰为本院典籍以九年秩满也○辛未翰林院修撰毛澄病痊至京复除原职○广东道监察御

  • 卷之一百六十九·佚名

      康熙三十四年。乙亥。十一月己未朔。日食。  ○庚申。奉差盛京散赈兵部侍郎朱都纳学士嵩祝。回奏臣等遵上□日、以盛京仓米计口给散兵丁执事人等均沾实惠。报闻。  ○直隶巡抚沈朝聘疏言、宣化府龙门等县、

  • 卷三·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前编卷三康熙五十四年九月戊戌赏赉右卫官兵上谕兵部曰遣司官一员赍羊袍狐帽各一千六百件驰驿送往右卫将军费扬古军前给右卫兵丁之少冬衣者恐有不足并携银二千两于喀尔喀扎萨克处购买酌量赏

  • 礼二三·徐松

    社稷【宋会要】仁宗天圣十年七月三日,判太常寺王随言:「社、稷二坛,数经增补,恐阔厚不如旧制,请下太常礼院检详制度。」礼院言:「按唐《郊祀录》,太社坛广五丈,高五尺,五色土为之。稷坛在西,如社坛之制。社坛以石为之主,其形如锺

  • 卷四十六·陈祥道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卷四十六宋 陳祥道 撰碑【碑石為之鄭氏釋聘禮曰設碑近如堂深】公食大夫禮庶羞陳于碑内庭實陳于碑外燕禮賓自碑内聽命聘禮醯醢百甕夾碑十分以為列賓自碑内聽命祭義曰君牽牲入廟

  • 卷一·王鸿绪

    <经部,诗类,钦定诗经传说汇纂钦定四库全书钦定诗经传说彚纂卷一国风一【孔氏颖达曰诗国风是大师所题也○刘氏瑾曰集传於国风之下系以一者以国风居四诗之首也下文周南一之一者周南又居国风中十五国之首也】集传国者诸

  • 卷四十·王天与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纂传卷四十    元 王天与 撰毕命第二十六       周书康王命作册毕分居里成周郊作毕命【唐孔氏曰周礼内史云凡命诸侯及孤卿大夫皆防命之此云命作册者命内史为册书孙氏曰凡命羣臣皆有册独

  • 卷五十·佚名

    △初分大乘铠品第十四之二尔时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菩萨摩诃萨不擐功德铠。当知是为擐大乘铠。何以故?以一切法自相空故。所以者何。世尊,色色相空。受想行识受想行识相空。眼处眼处相空。耳鼻舌身意处耳

  • 顯揚聖教論卷第十九·欧阳竟无

      無著菩薩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攝勝決擇品第十一之三   如是已說界事決擇.於雜染事勝決擇中煩惱雜染勝決擇今當先說.頌曰.   意相應四惑 遍行而俱起. 無記最後滅. 隨所生彼性。   論曰.當知[

  • 佛说十一想思念如来经·佚名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罗阅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以十一想思念如来。已思念当发慈心于如来所。云何为十一。戒意清净(一也)。威仪具足(二也)。诸根不错

  • 华严经旨归·法藏

    唐京兆西崇福寺沙门法藏述夫以。主教圆通尽虚空于尘刹。帝珠方广揽法界于毫端。无碍镕融卢舍那之妙境。有崖斯泯普贤眼之玄鉴。浩汗微言实叵寻其旨趣。宏深法海尤罕测于宗源。今略举大纲开兹十义。撮其机要称曰旨归。

  • 归田诗话·瞿佑

    一名《存斋诗话》、 《吟堂诗话》。明代论诗著作。3卷。瞿佑著。作者于明成祖永乐中以诗祸入狱,谪戍保安,至明仁宗洪熙元年(1425)得免。返归故里后,即仿欧阳修《归田录》而作此书,主要辑其早年论诗之语。3卷之中,上卷

  • 研堂见闻杂记·王家祯

    明末清初王家祯撰。一卷。原题娄东无名氏撰。家祯字予来,沙溪(在今江苏太仓)人。杂记明末奴变、社盟及清初剃发、太仓兵燹等事。多直书无隐,详晰有据。间或有得自传闻者。

  • 皇祐新乐图记·胡瑗

    三卷。宋阮逸、胡瑗奉敕撰。阮逸字天隐,建阳(今福建建阳县)人,生卒年不详。胡瑗字翼之,海陵(今江苏泰州)人。仁宗景祐三年(1036)二月,诏令二人校定钟律,至皇祐五年(1053),乐成奏上,即为此书。旧本从明文渊阁录出,后有宋陈振孙

  • 缘起经·玄奘

    一卷,唐玄奘译。小乘部之摄。释十二因缘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