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律己

尽 心

心宰万事,人之成人,全恃此心。为此一事,即当尽心。于此一事所谓尽者,就此一事筹其始,以虑其终而已。人非圣贤,乌能念念皆善?全在发念时将是非分界辩得清楚,把握得定,求其可以见天、可以见人,自然去不善以归于善。不特名教纲常大节所系,断断差不得念头,即细至日用应酬,略一放心,便有不妥贴处。

亡友孙迟舟(辰东)尝语余曰:“朱子言: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今竟有事出理外者,心有不同乎?”余应之曰:“同此理方为心,同此心方为人。若在理外,昔人谓之全无心肝,即孟子所云禽兽也。”我辈总当于同处求之,故惟事事合于人心,始能自尽其心。

人须实做

具五官,备四肢,皆谓之人。曰君臣、曰父子、曰夫妇、曰兄弟、曰朋友,是人之总名。曰士、曰工、曰农、曰商,是人之分类。然臣不能忠,子不能孝,便不成为臣、子。士不好学,农不力田,便不成为士、农。欲尽人之本分,全在各人做法。谚有云:“做宰相,做百姓,做爷娘,做儿女。”凡有一名,皆有一“做”字。至于无可取材,则直斥曰“没做”,以痛绝之。故“人”是虚名,求践其名,非实做不可。

人从本上做起

俗曰“做人”,即有子曰“为人”。尝读《论语》开端数章,“圣功”、“王道”次第井井。圣人以学不厌自居。只一“学”字,已该千古人道之全。

学者,所以成其为人,记者,恐人之为学无下手处,故紧接其“为人”也。“孝弟”一章,虑有干誉之学,次以巧令鲜仁,一贯之。传曾子以鲁得之,记曾子为学人榜样,而圣功备矣。“道千乘”一章,王道也。“圣功”、“王道”基于“弟子”。故“弟子”一章,孝弟信仁俱于前数章见过,此即弟子务本之学。以“行”不以“文”。如以文为学,则子夏列文学之科,何以言学只在君亲朋友实地?故做人须从本上起,方有著力处。

做人先立志

做人如行路,然举步一错,便归正不易。必先有定志,始有定力。范文正做秀才时,即以天下为己任。文信国为童子时,见学宫所祠乡先生欧阳修、杨邦义、胡铨像皆谥“忠”,即欣然慕之曰:“没不俎豆其间非夫也。”卒之范为名臣,文为忠臣。亦有悔过立志如周处,少时无赖,闻父老三害之言,杀虎斩蛟,折节厉学,终以忠勇著名,皆由志定也。故孟子曰:“懦夫有立志。”盖不能立志,则长为懦夫而已矣。

须耐困境

番禺庄滋圃先生(有恭)抚浙时,手书客座楹贴曰:“常觉胸中生意满,须知世上苦人多。”识者已知为宰相之器。人生自少至壮,罕有全履泰境者。惟耐的挫磨方成豪杰。不但贫贱是玉成之美,即富贵中亦不少困境。此处立不定脚根,终非真实学问。

常存退一步想

存一进念,不论在家、在官,总无泰然之日;时时作退一步想,则无境不可历,无人不可处。天下必有不如我者,以不如我者自镜,未有心不平、气不和者。心平气和,君子之所由坦荡荡也。

时日不可虚度

非仅“时不可失”之谓也。穿一日暖衣吃一日饱饭,费几多织妇农夫心力?得能安享便是非常福分。此一日中各事其事:男则读书者读书,习艺者习艺;女则或纺、或绩、浣汲、缝纫,不敢怠惰偷安,是为衣食无愧。不然,人以劳奉我,我以逸耗人,享福之时,折福已多。富贵子弟或致衣食无觅处,职是之由。

作事要认真

“世事宜假不宜真”,此有激之谈,非庄语也。毕竟假者立败,真者攧扑不破。虽认真之始,未必不为取巧者讥笑,然脚踏实地,事无不成。即成之后,谤疑冰释矣。

作事要有恒

能认真于始而不免中辍,断断不可。谚曰:“扳罾守店”,言罾不必得鱼,手不离罾,必可得鱼。店不必获息,身不离店、必可获息。贵有恒也。又曰:“磨得鸭嘴尖鸡贱。”言变计未必逢时,以无恒也。故作事欲成,全以有恒为主。

事必期于有成

作事之成与不成,即一事而可卜终身。福泽有首无尾,其人必无收束。尝历历验之,颇不甚爽。“不为则已,为则必要于成。”朱子所以垂训也。“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人所以示诫也。念之哉,毋为有识者目笑。

要顾廉耻

事之失其本心,品不齿于士类,皆从寡廉鲜耻而起。顾廉耻乃忌惮,有忌惮乃能检束,能检束自为君子而不为小人。

贵慎小节

著新衣者,恐有污染,时时爱护;一经垢玷,便不甚惜;至于浣亦留痕,则听其敝矣。儒者,凛凛清操,无敢试以不肖之事。稍不自谨,辄为人所持,其势必至于逾闲败检。故自爱之士,不可有一毫自玷,当于小节先加严慎。

当爱名

圣贤为学,以实不以名。然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实至名归,亦学者所尚。谓名不足爱,将肆行无忌。故三代以下患无好名之士。好孝名,断不敢有不孝之心;好忠名,断不敢为不忠之事。始于勉强驯致,自然事事皆归实践矣。第务虚名而不敦实行,斯名败而诟讪随之,大为可耻。

勿好胜

夫爱名非好胜也。唯恐失名,自能求以实副;专以好胜为念,必至心驰于外务;胜人之虚名,忘修己之实学,则人以虚名相奉,势且堕人之术,受人之愚,而不自知其弊,终至失己而后已。

财色两关尤当著力

世言累人者曰:“酒色财气。”然酗酒斗狠,乡党自好者尚知儆戒。唯“财色”二字,非有定识、定力,鲜不移其所守。昔人言:“道有黄金不动心,室有美人不炫目,方是真正豪杰。”余独有要箴二则,能临境猛省,便百魔俱退。财箴曰:“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色箴曰:“淫人妻女者,妻女亦被人淫。”天道好还,相在尔室矣。

因果之说不可废

因果虽二氏之言,然《易》六十四卦皆言吉凶祸福;《书》四十八篇皆言灾祥成败;《诗》之《雅》《颂》,推本福禄寿考之故。“无所为而为善,无所畏而不为不善”,惟贤者能之,降而中才不能无藉于惩劝。

余年十五,检败簏得先人旧遗《太上感应篇图释》半部。诵其词,绎其旨,考其事,善不善之报,捷如桴鼓。自念少孤多病,惧以身之不修,废坠先祀,怵然默誓。日晓起■洗讫,庄诵《感应篇》一过,方读他书。

有一不善念起,辄用以自儆。比在幕中,率以为常,日治官文书,惟恐造孽,不敢不尽心竭力。从宦亦然,历五十年,幸不为大人君子所弃,盖得力于经义者犹鲜,而得力于《感应篇》者居多。故因果之说,实足纠绳。夙夜为中人说法,断不可废。

不可责报于目前

“惠迪吉,从逆凶。”理之一定,然亦有不可尽凭者。阴骘文所云:“近报在自己,远报在儿孙”也。为善必报,君子道其常而已。不当以他人恶有未报,中道游移,以致为善不终。

名过实者造物所忌

造物忌名,非实至名归之名,乃声闻过情之名也。盛名所归,不但其实难副,兼恐其后难继。幸而得名,兢兢业业,求即于无过,自为鬼神呵护;若以名自炫,必有物焉败之。验往征今,若合符节。

不可妄与命争

贫富贵贱,降才已定。但天不与人以前知,听人之自尽所为。人能居心仁恕,作事勤合,久之必邀天鉴。机械变诈之人,剥人求富,倾人求贵,幸得富贵,辄谓人力胜天,可与命争,不知营谋而得亦有命所当然。心术徒坏,天谴随之。向使循分而行,固未尝不得也。

少年富贵须自爱

世上辛苦一生不得一垅,皓首穷经不得一第者。或袭祖先余荫,或藉文字因缘,少年时号素封跻■仕,此非常之福也。幸履福基,时存惜福之心,行修福之事,福自无量。不然,禄算绵长,良不易易。

处丰难于处约

处约固大难事。然势处其难,自知检饬,酬应未周,人亦谅之。至境地丰亨,人多求全责备,小不称副,便致諐尤。加以淫佚骄奢,嗜欲易纵,品行一玷,补救无从。覆舟之警,常在顺风。故快意时,更当处处留意。

欲不可纵

纵欲败度,立身之大患,当于起手处力防其渐。凡声、色、货、利,可以启骄奢淫佚之弊者,其端断不可开。

贫贱当励气节

气节与肆慢不同。肆慢者,以贫贱骄人,必至恃贫无赖。位卑言高,皆获罪之道也。不淟涊以乞怜,不唯阿以附势,固穷厉志,守义不移。富者,余而自傲;贵者,莫不敬其有守,谓之气节。

择稳处立脚

如行军然,出奇制胜,危道也。仁人之师,堂堂正正,胜固万全,负亦不至只轮不返。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形,取其轻。宁按部而就班,不行险以侥幸。是为隐处立脚。

居官当凛法纪

职无论大小,位无论崇卑,各有本分。当为之事,少不循分即干功令。凡用人、理财、事上、接下,时存敬畏之心,庶儿身名并泰。

宦归尤当避嫌

幸而宦成归里,当以谨身立行,矜式乡党。一切公事不宜干预,地方官长无相往还。遇有知交故旧,更宜引嫌避谢,稍可指摘,即为后进揶揄。

守 身

《大学》、《中庸》、《论语》言身甚详。诚身为始事,致身为终事。而孟子独言“守身为大。”盖知所守,则穷通、寿夭无一敢轻。战陈无勇,亦为非孝。杀身成仁,未为亏体,极守之能事矣!然圣贤甚爱此身,不肯轻掷,曰免于刑戮,曰隐,曰危行言逊,无一非守身之义。《诗》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终以保身为守身之正。能立身扬名,以显其亲,尚已;其次,莫如夙夜匪懈,常凛怀刑之思,全受而全归之,盖棺论定,得称善人,庶可见先人于九原。嗟乎!穷而在下,尺步绳趋,犹易自主;幸而通显,地愈高势愈危。此义不可一日忘也。

猜你喜欢
  景公欲祠灵山河伯以祷雨晏子谏第十五·晏婴
  取下第四十一·桓宽
  公孫龍子·公孙龙
  卷八·袁俊翁
  卷四十二·程公说
  第十九章 3·辜鸿铭
  卷一·蔡德晋
  惇伦·魏裔介
  卷十三·季本
  卷四百八十二·佚名
  大悲经商主品第二·佚名
  博山和尚参禅警语卷之上·元来
  博山和尚参禅警语卷之下·元来
  律禅密净四行论·太虚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二十六·澄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五出 入幕·李渔

    〖赵皮鞋〗(净、丑、末扮贼兵上)身做挡路兵,个个眼睛快似鹰。搜财劫宝太精明,半个铜钱不教剩。(净)咱们非别,刘大王帐下的喽罗是也。自从大王来到仙霞,教我们分班挡路。且喜得往来的客商甚多,劫掠金银无数,大王甚是欢喜。只是寨

  • ◆李学士泂(溉之集)·顾嗣立

    泂字溉之,滕州人。生有异质,作为文辞,如宿习者。姚燧深叹异之,力荐于朝。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辟中书掾,除集贤院都事,转太常博士,擢拜监修国史长史,历秘书监著作郎、太常礼仪院经历。泰定间,除翰林待制。天历间,超迁翰林直学士,俄

  • 白莲集卷五·齐己

    唐 释齐已 撰寄仰山光味长者大仰禅栖处杉松到顶隂下来虽有路归去毎无心鸟道峰形直龙湫石影深经行谁得见半夜老猿吟贻庐岳陈沆秀才为儒老双鬓勤苦竟何如四海方磨剑空山自读书石围泉眼碧秋落洞门虚莫虑捜贤僻征君旧此

  • 卷一一·郭则沄

    “千叟宴”始自康熙五十三年。是年,值六旬圣寿。三月壬寅,宴汉籍臣庶年六十五以上者干八百四十六人于畅春园正门前,遴派宗室子孙年二十以下、十龄以上者六七十人,执爵劝饮。越三日,又宴八旗员兵闲散人等年

  • 松陵集巻三·陆龟蒙

    徃体诗二十首太湖诗【有序】 皮日休余顷在江汉尝耨鹿门浻湖然而未能放形者抑志于道也尔后以文事造请于是南浮至二别涉洞庭回观敷浅源登庐阜济九江繇天柱抵霍岳又自箕颍转樊邓陟商顔入蓝关凡自江汉至于京师者十数侯

  • 卷五百八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五百八十三温庭筠【补遗】春日雨【一作细雨】细雨蒙蒙入绦纱湖亭【一作沣湖】寒食孟珠【一作姝】家南朝漫自称流品宫体何曾为杏花细雨凭轩望秋雨凉入暑衣清极目鸟频没片时云复轻沼萍开更歛山

  • 志第十七 五行上·魏徵

    《易》以八卦定吉凶,则庖牺所以称圣也。《书》以九畴论休咎,则大禹所以为明也。《春秋》以灾祥验行事,则仲尼所以垂法也。天道以星象示废兴,则甘、石所以先知也。是以祥符之兆可得而言 ,妖讹之占所以征验。夫神则阴阳不测,

  • 卷六·毕沅

      ◎宋纪六 ∷屠维大荒落七月,尽重光协洽九月,凡二年有奇。   ○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   开宝二年辽保宁元年   秋,七月,丙寅,以天雄军节度使符彦卿为凤翔节度使。彦卿镇大名十馀年,委任于牙校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一 忠义传十四·纪昀

    忠义传元 【二】○元二赵琏【琬】孙撝石普盛昭杨乘尼雅斯拉鼎【宝通 海瑠丹 锡卜沙鲁】 伊噜布哈【罗阿 伯嘉努】台哈布哈【李辅德 彻辰 张君壁】巴延布哈德济【大胜努 该里丹 蔡诚 蒋 广 陈受】樊执敬 全

  • 七七四 江苏巡抚闵鹗元奏查缴应禁各书并开单呈览折(附清单一)·佚名

    七七四 江苏巡抚闵鹗元奏查缴应禁各书并开单呈览折(附清单一)乾隆四十六年三月二十九日江苏巡抚臣闵鹗元谨奏,为查缴应禁各书,仰祈圣鉴事。窃查明末野史暨国初人所著悖妄各书,节奉圣训,实力搜查。复钦奉谕旨,展限二年,俾各及

  • 卷九十四·张守节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正义卷九十四 唐 张守节 撰 田儋列传第三十四    史记九十四 田儋者狄人也【淄州高苑县西北北狄故县城】故齐王田氏族也儋从弟田荣荣弟田横皆豪宗强能得人陈涉之初起王楚也使周市略定魏地北

  • 管子补注卷八·刘绩

      中匡第十九        内言二  管仲防国用三分二在賔客【二以供賔客】其一在国管仲惧而复之【复白也以賔客之费太半欲白之】公曰吾子犹如是乎【以吾子为贤当以供賔之义为急务尚惧而白之乎】四邻賔客入者説

  • 《鲁颂》《商颂》述·傅斯年

    解释《诗三百》之争论,以关于《鲁颂》者为最少。以为《鲁颂》是僖公时诗,三家及《毛诗》一样,这正因为《诗》本文中已有“周公之孙,庄公之子”,“令妻寿母”(从朱于读)的话,即使想作异说,也不可能。但三家

  • 卷三十四·王昭禹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详解卷三十四宋 王昭禹 撰行夫掌邦国传遽之小事媺恶而无礼者凡其使也必以旌节虽道有难而不时必达居于其国则掌行人之劳辱事焉使则介之【传张恋反遽其庶反使色吏反难乃旦反焉故书作夷郑司农读夷使为

  • 佛顶最胜陀罗尼经·佚名

      唐 地婆诃罗译  佛顶最胜陀罗尼经序    沙门彦悰序  夫业理绵微。二乘不足臻其极。神宰恍惚。十地未易暨其深。则知赋命交加。罕言于孔宣父。报应丛杂。冥昧于太史公。是以先笑后号。鹯雀祥而莫准。始凶

  • 金刚映卷上·宝达

    京地清发道场沙门宝达集赞扬经注略启五门者。此疏宣演□御注般若故之经。启者开也。略则简要之义也。五门生起次第可知。于中前四悬谈经义。第五正释经文。准疏中各开为二则为十门亦得。第一渐教兴由门。先依论释者。

  • 一个情妇的日记·庐隐

    茅盾曾说,读庐隐的作品,“就仿佛再呼吸着五四时期的空气。”悲哀是庐隐一些重要作品的主旋律,它在庐隐小说中的位置,恰如母爱在冰心作品中的位置一样。庐隐小说里的女人,仿佛正是我们今生的前世。庐隐在《一个情妇的日记》

  • 续孟子·林慎思

    二卷。唐林慎思撰,林慎思字虔中,长乐人,咸通十年 (869)进士,十一年又中宏词拔萃魁,授秘书省校书郎、兴平尉,寻除尚书水部郎中、守万年县令。《崇文总目》及郑樵 《通志·艺文略》,皆载是书二卷,与今本合。《崇文总目》载慎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