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四十二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分记卷四十二   宋 程公説 撰书二十四

职官书第二

公孤混称

大师大傅

文六年传赵盾将中军始为国政既成以授大傅阳子与大师贾佗使行诸晋国以为常法孔颖逹曰周官大师大傅大保天子三公也周礼上公之国孤一人王制诸侯三卿晋侯国也而有六卿复有孤二人者晋为霸主多置群官共时所须不能如礼孤尊于卿法由在上故宣子法成授二孤使行之按周官三公太师大傅大保论道经邦三孤少师少傅少保贰公化贰言副之晋侯国不应有孤卿又称大师大傅则公而非孤矣孔氏既以周官大师大傅为三公释之又云晋有孤二人是公孤混称也大抵晋建官置军僣佚为多卿无常贠复僣天子三公之名而假曰孤卿虽于时赵盾自专国政托于大师大傅其实二人不得而与若汉光武政归台阁而尚书奉行之又置大傅于上然名之僣拟安可诬乎

卿而兼傅

宣十六年传晋侯请于王命士防将中军且为大傅以中军之将而兼傅尚古兼摄之义也孔颖逹谓为孤卿大傅非孤既言于前矣

大夫而兼傅

成十八年传悼公使士渥浊为大傅使修范武子之法襄十六年平公即位羊舌肸为傅杜预注代士渥浊此代渥浊亦当为大傅也渥浊肸皆为大夫是以大夫而兼傅孔颖逹曰诸侯之有孤卿犹天子之有三公无人则阙故随其本官髙下而兼摄之

六卿

晋诸卿皆以三军将佐为号僖二十七年传初作三军郤縠将中军郤溱佐之狐毛将上军狐偃佐之栾枝将下军先轸佐之是僣六卿矣自是而下迭命为代【其详见晋卿年表】襄二十五年传自六正五吏杜预注六正三军之六卿

中军为尊本司徒之官

僖二十七年传作三军谋元帅赵襄曰郤縠可乃使将中军元长也谓将帅之长军行则重者居中故晋以中军为尊而上军次之又文六年传晋搜于夷舍二军使狐射姑将中军赵盾佐之阳处父至自温改搜于董易中军且谓赵盾能曰使能国之利也是以上之宣子于是始为国政则晋中军帅是为政卿国政听之矣中军本司徒之官侯国三卿司徒为首周制之旧也春秋时王政不行晋前此以僖侯废司徒故易为中军【桓六年】

五军将佐皆卿官

僖三十有一年传晋搜清原作五军以御狄赵衰为卿杜预注罢三行更为上下新军赵衰从原大夫为卿新军帅孔颖逹曰衰将新上军箕郑佐之胥婴将下军先都佐之如彼文止谓赵衰作五军故特言赵衰为卿以见之然新军将佐皆卿也合旧三军言之晋于是有十卿矣

六军将佐皆卿官

成三年传景公作六军韩厥赵括巩朔韩穿荀骓赵旃皆为卿赏鞌之功也杜预注晋旧自有三军今増此故为六军合将佐言之晋卿十有二矣

散卿

僖三十三年传襄公以一命命郤缺为卿不在军帅之数又文十二年传赵穿不在军事出追秦师宣子曰秦获穿也获一卿矣是时赵盾荀林父郤缺臾骈栾盾胥甲为三军将佐穿无军行亦曰卿盖皆彊族之子为之杜预曰晋自有散位从卿者

以卿官为大夫

成二年传司马司空受一命之服杜预注皆大夫孔颖逹曰司马司空本是卿官之名但晋之诸卿皆以三军将佐为号其司马司空本是大夫之官仍有为卿之嫌故云晋司马司空皆大夫也按侯国三卿司徒司马司空传曰鄫无赋于司马则晋之三卿其旧未始不重自文公置私人以掌军行国之军政由是属之彊家而官之旧典乃为虚噐既废司徒为中军若司马司空无事不复与卿政进退号令始得司之事已旋废如曰司马主甲兵司空主营垒皆非王官之旧矣【传注曰晋云者明他国以为卿晋以为大夫尔】

两司马

宣十二年传邲之战韩厥为司马成二年司马司空受一命之服但曰司马至十八年魏绛为中军司马籍偃为上军司马始有两司马按晋语云魏绛之勇而不乱也使为元司马知籍偃之惇帅旧职而共俭也使为舆司马元大也中军为尊故曰元舆众也官与诸军同故称舆

两司空

庄二十六年晋士蒍为大司空杜预注大司空卿官文二年晋司空士縠盟于垂陇注云晋司空非卿也成二年司马司空亚旅皆受一命之服注又云晋司马司空皆大夫成十八年右行辛为司空使修士蔿之法实先于御戎校正司士司马等官疑其使掌大司空之职故升之司马之上按庄二十五年士蔿为献公杀群公子次年为大司空则任以卿位明矣司空大夫亚于卿故与亚旅皆受一命之服

掌公族大夫

襄七年传晋侯谓韩无忌仁使掌公族大夫杜预注为之师长按无忌先为公族大夫今言使掌是与诸公族大夫为师长也故曰掌公族余子公行旄车尽属之

公族大夫

宣二年传自骊姬之乱晋无公族成公即位宦卿之适而为之田以为公族又宦其余子亦为余子其庻子为公行赵盾使屏季以其故族为公族大夫杜预注皆官名又成十八年传荀家荀防栾黡韩无忌皆为公族大夫使训卿之子弟共俭孝弟公族大夫掌公族及卿大夫子弟之官凢卿之适子属焉晋语云栾伯请公族悼公曰荀家惇惠荀防文敏黡也果敢无忌慎靖使兹四人者为之膏梁之性难正也故使惇惠者教之文敏者道之果敢者谂之慎靖者修之使兹四人者为公族大夫是公族专主教诲也襄十六年传晋平公使祁奚韩襄栾盈士鞅为公族大夫説者谓奚去中军尉而为公族去剧职就闲官

余子

宣二年传成公宦卿之余子杜预注余子适子之母弟也亦治余子之政孔颖逹曰令主教卿大夫适妻之次子下云庻子为公行掌公之戎车然则卿大夫之妾子亦是余子之官教之矣

公行【亦曰旄车之族】

宣二年传成公宦卿之适及余子其庻子为公行晋于是有公族余子公行赵盾请以括为公族【屏季】冬赵盾为旄车之族杜预注庻子妾子也旄车公行之官掌率公戎行孔颖逹曰掌车而谓之公行知其掌率公戎车之行列魏风有公族公路公行公族公行既与左传同公路似余子然余子不主路车公路非余子也当与公行为一以其主君路车曰公路主车行列曰公行其实一官耳周礼主衣饰之车谓之巾车则掌建旄之车谓之旄车之族车皆建旄故曰旄也

三行之帅

僖二十八年传文公作三行御狄荀林父将中行屠击将右行先蔑将左行杜预注三行无佐疑大夫帅

中军大夫上军大夫下军大夫

宣十二年传赵括赵婴齐为中军大夫巩朔韩穿为上军大夫荀首赵同为下军大夫盖军行置此大夫为三军将佐之辅其后谋议不合军制无统皆此数人者实乱之卒以致败及鞌之战惩此悉去所増六大夫独三军帅耳

御戎

桓三年传韩万御戎杜预注御戎仆也孔颖逹曰周礼戎仆掌驭戎车按周礼大御御官之长戎仆次之春秋尚攻战晋卿佐皆以军为号御戎虽防戎仆之旧盖御之尊者

戎右

桓三年传梁为右杜预注右戎车之右孔颖逹曰周礼戎右掌戎车之兵革故知右为戎车之右也

校正

成十八年传弁纠御戎校正属焉使训诸御知义又襄九年传命校正出马按周礼校人掌王马之政是知校正为主马之官然周礼校人不属大御今校正属御戎则诸侯兼官或悼公新法耳既主养马又知御事者盖令校正助御戎训御也诸御谓诸是御车之人设令国有千乘乘有一御皆命教之戎士尚莭义故训之使知义如羊斟之徒是不知义也

司士

成十八年传荀賔为右司士属焉使训勇力之士时使杜预注司士车右之官按周礼司右掌群后之政凢国之勇力之士能用五兵者属焉其下更有戎右中大夫齐右下大夫道右上士此三右或官尊于司右而司右掌其政令春秋世车右为尊司士犹周礼司右之类故为车右属官服防以为司士主右之官谓司右也所训勇力之士皆谓为车右者设令国有千乘乘有一右总使此官训之勇力之士失于强暴如魏犫之徒不顺上命故训之以共时使不犯法也

军尉

成十八年传祁奚为中军尉羊舌职佐之铎遏寇为上军尉晋语云公知祁奚之果而不滛也使为元尉知羊舌职之聪敏肃给也使佐之又云知铎遏寇之共敬而信强也使为舆尉则中军为元上军为舆也悼公官制极多大率増置小官以弱大官之权此年命卿自祁奚以下皆属官

候正 候奄

成二年传候正受一命之服杜预注候正主斥候大夫也晋制军行有此大夫从者又成十八年传张老为候奄盖中军之候奄也晋语云知张老之知而不诈也为元候元大也中军尊故称大知而不诈示取其信周礼夏官之属候人各掌其方之道治与其禁令以设候正候奄疑同一官或职掌相类而分任云

乘马御【亦曰賛仆】

成十八年传程郑为乘马御六驺属焉使训群驺知礼杜预注乘车之仆也六驺六闲之驺周礼诸侯有六闲马乘车尚礼故训群驺知礼按晋语云知程郑之端而不滛且好諌而不隐也使为賛仆则乘马御亦曰賛仆矣

仆人

襄三年传魏绛至授仆人书杜预注仆人晋侯御仆按周礼御仆掌群吏之逆及庻民之复郑司农云逆谓受下奏复谓奏事魏绛以书授之是受下奏盖掌逆也则仆人其周礼之御仆矣

舆帅

成二年传舆帅受一命之服杜预注舆帅主兵车大夫晋制军行有此大夫从者

七舆大夫

僖十年遂杀七舆大夫杜预注侯伯七命副车七乘襄二十三年传魏氏及七舆大夫与之杜预注七舆官名按周礼大行人侯伯七命贰车七乘贰即副也毎车一大夫主之谓之七舆大夫闵二年申生将上军故僖十年七舆大夫服防以为二年之舆帅七人属申生者为申生报怨襄十八年栾盈佐下军则襄二十三年七舆大夫乃下军舆帅七人故与栾氏云【吕祖谦谓王命晋侯以一军则七舆大夫惟上军有之疑栾盈下军七舆即是前时上军之制按晋僣増军制卿官亦多下军有七舆何疑焉曰下军明与上军自异】

亚旅

成二年传司马司空舆帅候正亚旅皆受一命之服杜预注亚旅亦大夫也晋制军行有此大夫从者亚旅次于卿是众大夫无专职掌散共军事故后言之

嬖大夫

昭七年传罕朔奔晋讳宣子问其位于子产子产曰卿违从大夫之位罪人以其罪降古之制也朔于敝邑亚大夫也宣子使从嬖大夫杜预注为子产故使降一等不以罪降孔颖逹曰子产数防楚云子晢上大夫女嬖大夫不尊贵也则晋之嬖大夫亦是下大夫矣曰降一等降于亚大夫也

五吏三十帅三军之大夫 百官之正长师旅

襄二十五年传齐赂晋侯以宗噐乐噐自六正五吏三十帅三军之大夫百官之正长师旅又处守者皆有赂杜预注六正三军之六卿五吏文职三十帅武职皆军卿之属官百官正长群有司也师旅小将帅孔颖逹曰此齐以晋将来伐就防赂之则五吏三十帅皆军内之官三军将佐有六卿与六正数同故以六正为六卿也其五吏三十帅皆是军内之官以三军与六正数同必是在军之官但官军不复可知下言三军之大夫百官之正长则军内群官足包之矣于大夫之上言五吏三十帅此吏帅未必贵于大夫当以有所掌故先言之耳吏者治也故为文职帅者有所率领故为武职杜以意而解不能审悉故云皆军卿之属官略言之耳既以帅为武职则帅是大帅下句复云师旅当小于帅故杜以下师旅为小将帅董遇云五吏谓一正有五吏为三帅之长亦以意言之耳俗本三十帅为三十师非也

执秩

僖二十七年传文公作执秩以正其官杜预注执秩主爵秩之官秩次也秩次不正其余皆乱如小宰叙正群吏也

司典

昭十五年传王语籍谈曰昔而髙祖孙伯黡司晋之典籍以为大政故曰籍氏及辛有之二子董之晋于是乎有董史女司典之后也何故忘之杜预注辛有二子适晋为太史籍黡与之共董督晋典因为董氏

大史

宣二年传大史书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昭十五年传辛有二子董之晋于是乎有董史杜预注适晋为大史按司典大史虽共掌典籍然司典必世掌典籍故以籍为氏而官曰司典大史则实掌史笔如书赵盾是也

僖十五年传史苏占之杜预注晋卜筮之史

司寇

襄三年传魏绛曰臣之罪重请归死于司寇司寇主刑故请致尸使戮之侯国之制司空兼行司寇之事晋别命官司空非兼之也

理官

昭十四年传士景伯如楚叔鱼摄理晋语云士景伯如楚叔鱼为賛理孔晁云景伯晋理官叔鱼佐之

士兼司盟

襄九年传士庄子为载书盟书何以是士庄子为之周礼司盟乃秋官之属春秋时士是狱官庄子为士故为盟书

行人

襄四年传韩献子使行人子贠问之杜预注行人通使之官按周礼有大行人小行人诸侯行人当亦通掌此事【详见用鲁官制】

县师

襄三十年传以绛县老人为君复陶为绛县师杜预注县师掌地域辨其夫家人民按周礼县师上士二人掌邦国都鄙稍甸郊里之地域而辨其夫家人民田莱之数凡造都邑量其地而制其域以嵗时征野之赋贡天子之县师掌此则诸侯县师或亦仿之故杜略引周礼以解如周礼则县师是王朝之官此言绛县师者绛是晋国所都之邑以居在綘邑故系绛言之

复陶

同上杜预注复陶主衣之官按昭十二年传说楚子出猎云皮冠秦复陶翠被豹舄执鞭以出复陶之文在冠履之间知复陶是衣也此言君复陶则当主君衣服之官矣衣服名复陶义则未闻

寺人

僖二十四年传寺人披请见注寺本文作侍按匡缪正俗云寺人者内小臣在壶闱庭寺之中谓阉人耳后学皆读寺人为侍人失之

甸人

成十年传使甸人献麦周礼天子有甸师甸师掌帅属而耕耨王籍以时入之以共齍盛侯国不曰甸师制与天子异盖主为公田者

馈人

成十年传使甸人献麦馈人为之馈人掌饮食之人如王朝庖人之类

膳宰

昭九年传膳宰屠蒯趋入请佐公使尊曰臣实司味亦犹天子之膳夫也檀弓以屠蒯为杜蒉疑音相近曰蒉也宰夫也非刀匕是供又敢与知防膳宰司庖膳固其职云

巾车

襄三十一年传巾车脂辖杜预注主车之官【义同鲁巾车】

人

襄三十一年传人牧圉各瞻其事周礼仆掌五寝之埽除粪洒之事侯国人职当仿此

管仲制国

齐语云管仲为桓公制国为二十一乡工商之乡六士乡十五参国起案以为三官臣立三宰工立三族市立三郷泽立三虞山立三衡此其大凡也考之经传官制亦有合而不详见云

三军

齐初置三军公帅中军国子髙子帅左右军盖桓公世中军属公而二守司左右二军哀十一年傅国书将中军髙无防将上军宗楼将下军则皆臣帅之矣

三卿

齐语云臣立三宰注三宰三卿也使掌群臣僖十二年传管仲辞上卿之礼曰臣贱有司也有天子之二守国髙在管仲受下卿之礼而还杜预注国子髙子天子所命为齐守臣皆上卿也管仲不敢以职自髙卒受本位之礼是国髙为上卿管仲为下卿盖齐三卿官也三卿之数虽合侯国之制然不曰司徒司马司空又以司徒掌兵而别置司寇非周制矣【详见下】

左相

襄二十五年传崔杼弑庄公立景公而相之庆封为左相详考首末相左相之名惟见于此盖列国三卿一卿执政即所谓相矣按庄九年传桓公自莒入齐鲍叔告公曰管夷吾治于髙傒使相可也齐语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为宰辞以管夷吾而管子小匡篇亦曰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牙为宰鲍叔辞二书所载皆同俱谓为宰则所谓使相者使之为宰也管仲制国臣立三宰注以三宰为即三卿是相与宰同或曰宰或曰相或曰卿言之虽异而实皆执国政者崔杼致逆故以庆封为左相以助己出于非常非旧制也

位卑执国政

管仲以下卿而执国政齐制执政不嫌于位卑也哀十四年传齐简公之在鲁也阚止有宠焉及即位使为政止班序不详见其亦位卑而执政欤

大夫

成十七年传齐侯使崔杼为大夫使庆克佐之十八年庆封为大夫庆佐为司寇大夫次于卿古制也今一则使主兵而置佐一则以居司寇之上虽曰上大夫然与古制甚戾

司徒

成二年传锐司徒免乎杜预注锐司徒主锐兵者齐以司徒主兵与司徒兼行冢宰事异矣

司寇

成十八年传庆封为大夫庆佐为司寇封盖佐之兄先命为大夫而以司寇佐次之是以司寇次于大夫矣侯国当置司寇大夫曰司寇皆僣也此次于大夫岂即司寇大夫乎又是年华免为士官杀国佐以讨前擅杀庆氏于是始命封与佐焉华免既以士官掌刑则庆佐为司寇其职非主刑矣是齐司徒司寇不但非卿官而职掌亦异

士官

成十八年传齐侯使士华免以戈杀国佐杜预注华免齐大夫孔颖逹曰世族谱有华免无士字此注以华免为大夫则士者为士官也士官掌刑故使杀国佐

傅 少傅

襄十九年传齐灵公使髙厚傅牙以为大子夙沙卫为少傅此二傅以傅大子

大史 南史氏

襄二十五年传大史书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大史尽死执简以徃大史史官礼记玉藻动则左史书之孔颖逹引大史书崔杼弑其君事谓记动作之事在君左厢则大史为左史也南史职掌亦同或居于南故氏以别之

工正

庄二十二年传齐侯使敬仲为卿辞使为工正杜预注掌百工之官管仲制国工立三族工正其任此矣或曰卿官之亚职位亦重

虞人

昭二十年传齐侯田于沛招虞人以弓不进杜预注虞人掌山泽之官按周礼山虞掌山林之政令泽虞掌国泽之政令齐既有虞候以掌薮之薪蒸是为泽虞此虞人其山虞乎苟从杜注则山泽之官摠名矣

衡鹿【以下四官孔颖逹曰此皆齐自立名故与周礼不同】

昭二十年传山林之木衡鹿守之杜预注衡鹿官名按周礼司徒之属林衡之官掌廵林麓之禁郑云衡平也平林麓之大小及所生者竹木生平地曰林山足曰麓此置衡鹿之官守山林之木是其宜也衡者山林之官此加以鹿其专主林乎

舟鲛

昭二十年传泽之萑蒲舟鲛守之杜预注舟鲛官名按舟是行水之噐鲛是大鱼之名泽中有水有鱼故以舟鲛名官

虞候

昭二十年传薮之薪蒸虞候守之杜预注虞候官名按周礼泽虞掌国泽毎大泽大薮中士四人郑云虞度也度知山之大小及所生者泽水所钟也水希曰薮泽草所生则薮是少水之泽立官使之候望以虞候为名当是泽虞之职

祈望

昭二十年传海之盐蜃祈望守之杜预注祈望官名海是水之大神有时祈望祭之因以祈望为主海之官

侍渔

襄二十五年传申蒯侍渔者杜预注侍渔监取鱼之官尊之所以言侍

文十八年传惠伯令卜楚丘占之孔颖逹曰周礼大卜大祭祀则视髙命郑云命告以所卜之事士丧礼卜命云卜其父某甫考降无有近悔如此之类是令之辞也令者告令使知其意与命同

寺人

僖二年传齐寺人貂始漏师于多鱼杜预注寺人内奄官竖貂也孔颖逹曰周礼内宰之属有内小臣奄上士四人寺人王之正内五人内竖倍寺人之数寺人掌王之内人及女宫之戒令内竖掌内外之通令皆掌妇人之事是自内小臣以下皆用奄人为官侯国其数当降于王名职则无以异郑云竖未冠者之官名然则此人名貂幼童为内竖之官以为齐侯所宠后虽年长遂呼为竖貂焉此时为寺人之官故称寺人貂

勇爵

襄二十一年传齐庄公为勇爵杜预注设爵位以命勇士【详见征伐书】

春秋分记卷四十二

猜你喜欢
  主言第三十九·戴德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平书卷二人事篇下·王源
  提要·杨甲
  提要·王樵
  序·顺治
  褒贤第十九·桓宽
  阿罗汉具德经·佚名
  瑜伽师地论卷第八十一·玄奘
  八识规矩颂讲录·太虚
  全书目录·太虚
  卷二十九·佚名
  合部金光明经卷第二·佚名
  净土警语·截流
  大云经祈雨坛法·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荣樵仲·唐圭璋

      水调歌头   既难求富贵,何处没溪山。不成天也、不容我去乐清闲。短褐宽裁疏葛,柱杖横拖瘦玉,著个竹皮冠。弄影碧霞里,长啸翠微间。   醉时歌,狂时舞,困时眠。翛然自得,了无一点俗相干。拟把清风明月,剪作长篇短阕,留与

  • 卷八百二十六·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八百二十六贯休贯休字德隐俗姓姜氏兰溪人七岁出家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旣精奥义诗亦奇险兼工书画初为吴越钱鏐所重後谒成汭荆南汭欲授书法休曰须登坛乃授汭怒遰放之

  • 卷二十二·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唐诗卷二十二七言律李商隐寄令狐学士【唐书令狐绹传字子直大中初召为考功郎中知制诰入翰林为学士】秘殿崔嵬拂彩霓【王延夀赋立灵光之秘殿刘潜平等刹下铭序制兼秘殿何晏赋高甍崔嵬飞字承霓徐陵太极殿

  • 卷四百二十四·列传第一百八十三·脱脱

        陆持之 徐鹿卿 赵逢龙 赵汝腾 孙梦观 洪天锡 黄师雍 徐元杰孙子秀 李伯玉   陆持之,字伯微,知荆门军九渊之子也。七岁能为文。九渊授徒象山之上,学者数百人,有未达,持之为敷绎之。荆门郡治火,持之仓卒指授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四十九·杨仲良

      仁宗皇帝   广蛮区希范内寇   庆历四年二月。广西环州隶宜州羁縻,领思恩、都亳二县。蛮区希范者,思恩人也,狡黠颇知书。尝举进士试礼部,景祐末,与其叔正辞应募,从官军讨安化州叛蛮,既而希范击登闻鼓求录用。事下宜州

  • 青宫译语 全文·王成棣

      天会五年三月二十八曰午,国相左副元帅(名粘没罕)、皇子右副元帅(名斡离不)命成棣随珍珠大王(名设野马,国相长子)、千户国禄、千户阿替纪押宋韦妃(康王之母)、邢妃(康王之妻)、朱妃(郓王之妻)、富金、擐缳两帝姬(康王之妹)、相国王

  • 资治通鉴后编卷七十九·徐乾学

    宋纪七十九【起上辛掩茂十月尽重光大渊献十二月凡一年有三月】神宗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徳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熈寜三年冬十月辛酉诏延州毋纳夏使 通判寜州邓绾条上时政数十事以为宋兴百年习安玩治当事更化又上书

  • 读礼通考卷八十九·徐乾学

    葬考七山陵二东汉章陵后汉书城阳恭王传建武二年以皇祖皇考墓为昌陵置陵令守视后改为章陵因以舂陵为章陵县蔡邕独断世祖父南顿令曰皇考祖钜鹿都尉曰皇祖世祖原陵后汉书本纪建武二十六年春正月初作寿陵【注初作陵未有名

  • ◎北京之真国庆·李定夷

    共和成立,六稔于兹。十月十日,为武昌起义纪念,定为国庆,礼也。顾元年国庆草创不备,二年变作国庆之日,正袁氏穷兵黩武之时,卒不举行。三四年间,袁氏包藏祸心,视国庆纪念蔑如也。至五年双十节,今大总统黎公在位,日月重光,乃有国庆可

  • 张辉瓒·陶菊隐

    张辉瓒,长沙人,日本士官生。归国后,入谭延幕任兵站总监,与李仲麟相结纳,约为兄弟。李为一时枭将,以其力,得任区司令,与李位相埒。时湘将争植势力,广募游勇,有散兵一部,李、张各遣人点收。某日,军官会宴,李坦然语张曰:&ldquo;某处

  • 田单列传第二十二·司马迁

    张连科译注【说明】《田单列传》是田单一个人的传记,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齐国将领田单率领即墨军民击败燕军的经过。在此之前,齐国曾非常强大,齐湣王北败燕国,南挫强楚,西攻暴秦,并帮助赵国灭掉中山,攻占宋国,扩充了国土一千多

  • 契丹传·欧阳修

    契丹,本是东胡族人,其祖先被匈奴所破,退保鲜卑山。魏时青龙年间,部落酋长比能稍有不驯,被幽州刺史王雄所杀,部落衰微,逃至潢水之南,黄龙之北。至后魏时,自称契丹。地处离京师东北五千多里。东接高丽,西连奚,南挨营州,北靠....、室

  • 卷六十五·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六十五雍正六年正月上谕十二道初二日奉上谕从前拨往河南教习桩埽江南河兵一千名原议囘日裁汰但此兵丁既熟悉桩埽尚可留用今询河道总督齐苏勒据奏南河仍有需用之处此一千名兵丁不必裁

  • 卷一百二十六之十二·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二十六之十二 朱批田文镜奏摺 雍正六年正月十一日河南总督【臣】田文镜谨 奏为钦奉 圣训据实覆奏事雍正五年十二月二十二日【臣】齎摺

  • 纲鉴易知录卷九二·吴楚材

    元纪文宗皇帝纲 庚午,文宗皇帝至顺元年,春二月,立明宗子懿璘质班为鄜王。纲 以阿卜海牙为平章政事。以伯颜知枢密院事。罢置左丞相。纲 夏五月,帝如上都。纲 以亦列赤为平章政事。秋闰七月,赵世延罢。纲 诏加孔子父母

  • 实知篇第七十八·王充

    儒者论圣人,以为前知千岁,后知万事,有独见之明,独听之聪,事来则名,不学自知,不问自晓,故称圣,则神矣。若蓍龟之知吉凶,蓍草称神,龟称灵矣。贤者才下不能及,智劣不能料,故谓之贤。夫名异则实殊,质同则称钧,以圣名论之,知圣人卓绝,与贤殊

  • 湖·川端康成

    《湖》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晚年创作的中篇小说,《湖》连载于《新潮》1954年1-12月号。该小说主角银平是个有跟踪貌美女性癖好的中年男子,通俗的说,也就是现在人们眼中的那些喜欢尾行漂亮姑娘的痴汉。书中写了银平的三次尾

  • 太清无极至妙神珠玉颗经·佚名

    太清无极至妙神珠玉颗经,撰人不详。似出于唐代。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方法类。经文言内丹修炼法。内称:神珠者太阳之精,玉颗者月华之英;太阳流珠主人之阳,太阴玄珠主人之阴。阴阳冲和应用,然后白金施,红雪配,精血住,真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