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八

二先生语八

「传不习乎」,不习而传与人。

「学则不固」,连上说。

「有马者借人乖之。」吾力犹能补史之阙文。当史之职而能阙疑以待后人,是犹有马者借人乘之也。

能言不怍者难。

「君子义以为质」四句,只是一事,以义为本。

可使之往,不可陷以罔。

「君子矜而不争」,矜尚之矜。

南官适以禹、稷比孔子,故夫子不答也。

「果哉,末之难矣」,果敢之果,不知更有难事,他所宗晓,轻议圣人。孔子击磬,何尝无心,荷蒉于此知之。

辟世辟言辟色,非有优劣,只说大小次第。

灵公问陈,孔子遂行,言语不相投。

「不占而已」,有吉凶便占,无常之人更不待占。

三代直道而行,毁誉公。

「践迹」如言循途守辙。善人虽不循守旧迹,亦不能入圣人之室。

「论笃是与」,言笃实时与君子与色庄。

「鲁、卫之政兄弟也」,言相近也。

「知及」,「仁守」,「庄莅」,「动礼」,为政始末。

「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不肯为仁,如蹈水火。

「政远恐泥」,不可行远。

先传后倦,君子教人有序。先传以小者近者,而后教以大者远者,非是先传以近小,而后不教以远大也。

「吾其为东周乎!」东迁以后,诸侯大夫强僭,圣人岂为是乎?匏瓜「系而不食」,匏瓜无所为之物,系而不动。

子乐,弟子各尽其诚实,不少加饰,故孔子知由之不得其死。

「性相近也」,生质之性。

「小知」「大受」,不可以小知君子,而可以当大事。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其谁以易之?谁肯以夫子之道易己所为?

佛肸召,欲往而不往者何也?圣人示之以迹,子路不谕九夷浮海之类。示之,一作示人。

尧曰:予小子履。少汤字。

周公谓鲁公三句,反履说,不独不施〔一〕其亲,又当使大臣不怨,至公不可忘私,又当全故旧。

「大德」「小德」,如大节小节。

「虽有周亲,不如仁人」,至亲不如仁贤。

「因不失其亲」,信本不及义,恭本不及礼,然信近于义者,以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者,以远耻辱也,因恭信不失其所以,一无以字。亲近于礼义,故亦可宗也。如言礼义不可得见,得见恭信者斯可矣。

子张、子夏论交,子夏、子张告人各有所以,初学与成德者事不同。

「贫与贱,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不以其道得去贫贱,如患得之。

「卿以下必有圭田」,祭祀之田也,禄外之田也。

「余夫二十五亩」,一夫上父母下妻子,以五口至八口为率,受田百亩,如有弟,是余夫也,俟其成家别受田也。

「廛而不征」,市宅之地已有廛税,更不征其物。

「法而不廛」,税有常法,不以廛故而厚其税。

「廛无夫里之布」,廛自有税,更无此二布。

「国有道不变塞」,所守不变,所行不塞。

「广居」,「正位」,「大道」,所居者广,所位者正,所道者大,天下至中至大之所。

「配义与道」,浩气已成,合道与义。道,本也。义,用也。本,一作体。

「集义所生者」,集众义而生浩然之气,非义外袭我而取之也。

猜你喜欢
  周书·冏命·佚名
  卷十五 洛诰第十五·孔颖达
  存心·吕坤
  近溪罗先生明道录跋 杜应奎·罗汝芳
  卷四十六·陈祥道
  经济文衡续集卷二·佚名
  提要·顾炎武
  卷十九·黄伦
  春秋传卷六·胡安国
  (九)·钱穆
  卷四百五十四·佚名
  中国禅学之发展·胡适
  覆日本佐伯定胤书·太虚
  佛说灭十方冥经·佚名
  十住毗婆沙论 第十四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折·佚名

    (董卓领祗候上,云)某董卓是也。前日太尉杨彪、司徒王允,他两个说银台门筑起一座高台,只在三五日间,请某授禅,怎么这几时还不见回话。那杨彪老贼,元是个倔强的人。便也罢了,难道王允也来欺我?令人,门首觑者,但有众公卿来时,报复

  • 卷五百四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五百四十五刘得仁禁署早春晴望【一本题上有奉和翰林丁侍郎七字】御林闻有早莺声玉槛春香九陌晴寒着霁云归紫阁暖浮佳气动芳城宫池日到氷初解辇路风吹草欲生鸳侣此时皆赋咏商山雪在思尤清山中

  • ●滿洲實錄卷二·佚名

      乙酉歲至戊戌歲(萬曆十三年至二十六年)   ◆乙酉歲至戊戌歲(萬曆十三年至二十六年)   【太祖宥鄂爾果尼洛科(見圖)】   太祖瘡愈率兵復攻翁鄂洛城克之眾將欲殺鄂爾果尼洛科太祖曰二人射我乃鋒鏑之下各為其主孰不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七十二·佚名

    嘉靖三十八年五月壬申朔汝安王及嫡妃李氏次妃晋氏归葬西山赐祭如寿定王例仍给继妃李氏禄米一千石庄田八百二十顷有奇○升吏部文选司郎中张守直为太仆寺少卿○先是舟山倭遁至旧浯屿结剧贼洪泽珍等栖泊海山水陆分扰巡抚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五十·佚名

    弘治四年四月丙午朔孟夏享 大庙遣内官祭司灶之神○丁未○河南彰德府地震有声○戊申○升湖广岳州府知府李镜为狭西布政司右参政南京刑部郎中陈以忠为河南右参议监察御史俞俊为贵州按察司副使浙江佥事林浚渊山西佥事胡

  • 卷之二百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平定两金川方略艺文七·阿桂

    平定两金川拟露布一首翰 林 院 侍 讲 学 士【臣】纪昀【臣】闻威星钺非螳斧所能支怒奋雷硠虽蚕丛而亦辟应天者胜定申四冡之诛恃险者亡难负三苖之固故王师仗顺厯百战而无前逋防偷生终一朝而就絷灵防震吼西人之

  • 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七上·袁枢

    宋 袁枢 撰黄巢之乱唐僖宗干符元年春正月丁亥翰林学士卢携上言以为陛下初临大寳宜深念黎元国家之有百姓如草木之有根柢若秋冬培溉则春夏滋荣臣窃见闗东去年旱灾自虢至海麦才半收秋稼几无冬菜至少贫者硙蓬实为麪蓄槐

  • 历代名贤确论卷八十五·佚名

    德宗三阳城【昌黎 栁子厚 范祖禹】颜真卿【范祖禹 曾子固 六一 子由】段秀实【栁子厚】陆长源郑通诚【乐天 张唐英】高愍女【李翱】何蕃【昌黎】陆叅【李翱】总论德宗之政【范祖禹】阳城昌黎谏臣论曰或问谏议大

  • 贾黯传·脱脱

    贾黯字直孺,邓州穰县人。提升为进士第一,开始担任将作监丞、襄州通判。回京后任秘书省著作佐郎、直集贤院,升为左正言、判三司开拆司。贾黯以他少年时的遭遇,担任谏官,敢于上书言事。首先论说韩琦、富弼、范仲淹可以委以大

  • 卷二十 二十之一·孔颖达

    ◎训传第二十九鲁颂谱鲁者,少昊挚之墟也。国中有大庭氏之库,则大庭氏亦居兹乎?○正义曰:昭十七年《左传》云:“郯子曰:‘少皞挚之立也。’”定四年《左传》祝佗曰:‘命伯禽封于少皞之墟。’”是其文所出也。《明堂位》曰:“封

  • 卷三十六·乾隆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钦定礼记义疏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礼记义疏卷三十六郊特牲第十一之一正义孔氏颖达曰按郑目録云名曰郊特牲者以其记郊天用騂犊之义此於别録属祭祀 陆氏德明曰郊者祭天之名用一牛故曰特牲 方氏慤

  • 成公·成公五年·左丘明

    【经】五年春王正月,杞叔姬来归。仲孙蔑如宋。夏,叔孙侨如会晋荀首于谷。梁山崩。秋,大水。冬十有一月己酉,天王崩。十有二月己丑,公会晋侯、齐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邾子、杞伯同盟于虫牢。【传】五年春,原、屏放诸

  • 第二十二品 无法可得分·佚名

    【原文】须菩提白佛言:&ldquo;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rdquo;佛言:&ldquo;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rdquo;【译文】须菩提对佛说:世尊,佛证得无上

  • 法华义记卷第一·法云

    光宅寺沙门 云法师撰释迦如来初应此土乃。欲觉悟长迷远同极圣。但以众生宿殖善微过去因弱。致使五浊障于大机。六蔽掩其慧眼。又险难长远生死无际。是故不可顿明一乘因果大理。事不得已故初诣鹿苑。开三乘异因。指别

  • 卷第十·佚名

    阿毗达磨发智论卷第十尊者迦多衍尼子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智蕴第三中七圣纳息第五之二诸法他心智相应。彼法世俗智相应耶。答应作四句。有法他心智相应非世俗智。谓世俗智所不摄他心智相应法。有法世俗智相应非他心

  • 卷第三·佚名

    嘉兴大藏经 百痴禅师语录 百痴禅师语录卷第三 嗣法门人超宣等编 浙江杭州皇岗太平禅寺语录 崇祯甲申夏师在金粟首座寮受请于七月二十七日入院指山门云无钥无封八达七通为什么有人到这里一似撞墙磕壁良久云随我来也

  • 三字鉴·张宜明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启蒙蒙学。作品采用三言顺口溜的形式,讲上古至清代的政治历史。作品共四卷,根据历史,有详有略,简明扼要,朗朗上口,人物提挈,事件贯穿,理解拓展,丰富无限,能够让广大蒙童在诵读中学到认字识读和许多历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