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周书·冏命

穆王命伯冏,为周太仆正,作《冏命》。

王若曰:「伯冏,惟予弗克于德,嗣先人宅丕后,怵惕惟厉,中夜以兴,思免厥愆。昔在文、武、聪明齐圣,小大之臣,咸怀忠良。其侍御仆从,罔匪正人,以旦夕承弼厥辟,出入起居,罔有不钦;发号施令,罔有不臧。下民只若,万邦咸休。惟予一人无良,实赖左右前后有位之士,匡其不及,绳愆纠缪,格其非心,俾克绍先烈。今予命汝作大正,正于群仆侍御之臣,懋乃后德,交修不逮。慎简乃僚,无以巧言令色,便辟侧媚,其惟吉士。仆臣正,厥后克正;仆臣谀,厥后自圣。后德惟臣,不德惟臣。尔无昵于憸人,充耳目之官,迪上以非先王之典。非人其吉,惟货其吉,若时,瘝厥官,惟尔大弗克只厥辟,惟予汝辜。」王曰:「呜呼,钦哉!永弼乃后于彝宪。」

猜你喜欢
  卷三十六 士丧礼第十二·郑玄
  偶会篇第十·王充
  卷六·江永
  此木轩四书説卷四·焦袁熹
  第七章 7·辜鸿铭
  提要·方苞
  提要·黄仲元
  春秋修后鲁史旧文·湛若水
  卷九·高闶
  卷十一·陈大章
  卷三十·乾隆
  序·乾隆
  (古今图书集成)释教部汇考卷第三·陈梦雷
  佛说如幻三昧经卷上·佚名
  示柴也愚书·印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霍安人·唐圭璋

      待考。   感皇恩   十月小春天,梅飘香细。九叶尧蓂已呈瑞。寿阳仙子,暂降羽衣环珮。林间风味,别人难比。   齐眉共庆,劝声鼎沸。有子知书继家世。兼金五福,行被君恩宠贲。愿祈龟鹤算,千千岁。   醉蓬莱   正

  • 许庭·唐圭璋

      庭字伯扬,濠梁(今安徽凤阳)人。   临江仙   柳   不见昭阳宫内柳,黄金齐捻轻柔。东君昨夜到皇州。王阶金井,无处不风流。   怅望翠华春欲暮,六宫都锁春愁。暖风吹动绣帘钩。飞花委地,时转玉香球。   又   不

  • 卷二十二·本纪第二十二·脱脱

        徽宗四   宣和元年春正月戊申朔,日下有五色云。壬子,进建安郡王枢为肃王,文安郡王杞为景王,并为太保。乙卯,诏:"佛改号大觉金仙,余为仙人、大士。僧为德士,易服饰,称姓氏。寺为宫,院为观。"改女冠为女道,尼为女

  • 卷四百七十一 元祐七年(壬申,1992)·李焘

      起哲宗元祐七年三月盡其月   三月甲申朔,侍讀顧臨讀仁宗寶訓,至鈔法事,左僕射呂大防奏曰:「臣側聞顧臨讀鹽鈔事,臣敢陳鈔法本末,仰祈陛下通知利害之詳。國初輦運香、藥、茶、帛、犀、象、金、銀等物赴陝西變易糧草,歲

  • 东都事略卷一百二十七·王称

    附录五  李彞兴夏州人也本姓拓防唐末有思恭者镇夏州讨黄巢有功赐姓李氏世有夏银绥宥静五州之地思恭卒其弟思谏为节度使思谏卒军中立其子昌彞昌为其将髙宗益所杀而仁福立不知于思谏为亲疎也仁福封朔方王卒子彞超立

  • 卷第一百七十七·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隋纪一〔起屠维作噩(己酉),尽重光大渊献(辛亥),凡

  • ◎知事闹新房·李定夷

    山西文水县富绅安姓,与儿完婚,该县知事丁常恒前往道喜。安绅设盛筵款待,丁某扬扬自若,巨觥自饮,不觉大醉。口唱淫词,不堪入耳,竟到新娘屋中,逢女人即拉,女宾急趋避之。丁某跻近新娘,将两弓鞋握住。新娘畏其野蛮,退身炕里。丁嫌其

  • 第五一红禀光绪七年十一月六日一一二○七-一○·佚名

    挑夫首蔡进发,禀请新竹知县:饬令自爨店、轿夫首派拨挑夫、扛夫具禀本城挑夫首蔡进发,为养夫无资,累垫难堪,乞准恩宥,体恤下情,分别定案事。窃查前郑厅宪、暨各前宪任内,适逢大差临境,及接运硝磺等件,均系责

  • 史记集解卷三十七·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三十七卫康叔世家第七卫康叔名封周武王同母少弟也其次尚有冉季冉季最少武王已克殷纣复以殷余民封纣子武庚禄父比诸侯以奉其先祀勿絶为武庚未集恐其有贼心武王乃令其弟管叔蔡叔傅相武庚禄父以和其民武

  • 春秋列国世纪编原序·李琪

    春秋一书事变至繁经文至约接王政之末流则可稽世道之升降备伯事之终始则具见中夏之盛衰详列国之离合则足究人心之聚散夫以二百四十二年之记一百二十四国之行事国各有史晋乘楚杌故典旧章册书浩博是非纷纠而春秋以万八千

  • 卷第四·道原

    景德传灯录卷第四第三十一祖道信大师旁出法嗣九世共七十六人金陵牛头山六世祖宗第一世法融禅师第二世智岩禅师第三世慧方禅师第四世法持禅师第五世智威禅师第六世慧忠禅师(已上六人见录)前六世祖

  • 毗耶娑问经卷下·佚名

        元魏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  复次大仙。四大天王。生退之相复应当知。如是大仙。若于贫人若于病人生怜愍心。若衣若食病患因缘所须医药。随时给施为除寒苦。道巷殖树行人坐息。造立池井沟渠水槽给施一切。如

  • 第三卷·佚名

    生死品第二又修行者。内心思惟。随顺正法。观察法行。云何比丘次第舍漏。初舍不善法。次修行善法。正观思惟。修心正住。彼见闻知。或天眼见。彼比丘。初如是观。根尘相对。迭相因缘。一切世界。无始以来。生死轮转。

  • 大威德陀罗尼经 第七卷·佚名

    大威德陀罗尼经 第七卷隋北印度三藏阇那崛多译阿难。何者是一不欲。为一切世间广宣说故。是一不欲。何者是一切世间。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此名一切世间言说法。此中无有法可别离者。于彼之中所有树名皆

  • 卷第二十二·佚名

    阿毗达磨藏显宗论卷第二十二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业品第五之五又经中说有三牟尼。又经中言有三清净。俱身语意。相各云何。颂曰。无学身语业  即意三牟尼三清净应知  即诸三妙行论曰。无学身业名身牟

  • 瓮中人语·韦承

    靖康稗史之一。一卷。宋人韦承编。成书年代及作者事迹无考。所谓“瓮中人”即是困于金兵所围的汴京城中之人。此书为编年体,记事起自宋政和元年(1111年)冬,赵良嗣献宋约金灭辽取燕之策;止于宋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初

  • 奇特最胜金轮佛顶念诵仪轨法要·佚名

    全一卷。译者不详。收于大正藏第十九册。内容叙述一字顶轮王之修法,其行法次第为:澡浴、佛部心、莲华部心、金刚部心、甲胄护身、办事、阏伽、普供养、赞、佛眼、本尊根本印明、大慈普护、正念诵等,卷末?附录水坛法。

  • 根本说一切有部百一羯磨·佚名

    十卷,唐义净译。揭受戒说戒忏悔等诸种所关之一一羯磨法者。其事数多,故曰百。就其事为一一之羯磨别,故曰一。梵EkaśataKar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