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十

阿毗达磨发智论卷第十

尊者迦多衍尼子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智蕴第三中七圣纳息第五之二

诸法他心智相应。彼法世俗智相应耶。答应作四句。有法他心智相应非世俗智。谓世俗智所不摄他心智相应法。有法世俗智相应非他心智。谓他心智所不摄世俗智相应法。有法他心智相应亦世俗智。谓他心智所摄世俗智相应法。有法非他心智相应亦非世俗智。谓他心世俗智。及他心世俗智不摄不相应诸余心心所法。色无为。心不相应行对道智择法觉支正见亦尔。诸法他心智相应。彼法苦智相应耶。答不尔。设法苦智相应。彼法他心智相应耶。答不尔。对集灭智空无相三摩地未知当知根亦尔。诸法他心智相应。彼法无愿三摩地相应耶。答应作四句。有法他心智相应非无愿。谓他心智相应无愿。及无愿不相应他心智相应法。有法无愿相应非他心智。谓无愿相应他心智。及他心智不相应无愿相应法。有法他心智相应亦无愿。谓二相应法。有法非他心智相应亦非无愿。谓他心智不相应无愿。无愿不相应他心智。及诸余心心所法。色无为。心不相应行。对念精进喜轻安定舍觉支正思惟正精进正念正定亦尔。诸法他心智相应。彼法已知根相应耶。答应作四句。有法他心智相应非已知根。谓已知根所不摄他心智相应法。有法已知根相应非他心智。谓已知根所摄他心智。及他心智不摄不相应已知根相应法。有法他心智相应亦已知根。谓已知根所摄他心智相应法。有法非他心智相应亦非已知根。谓已知根所不摄他心智。及他心智已知根不摄不相应诸余心心所法。色无为。心不相应行。对具知根亦尔。

诸法世俗智相应。彼法苦智乃至正定相应耶。答不尔。设法苦智乃至正定相应。彼法世俗智相应耶。答不尔。

诸法苦智相应。彼法集智相应耶。答不尔。设法集智相应。彼法苦智相应耶。答不尔。对灭道智无相三摩地亦尔。诸法苦智相应。彼法空三摩地相应耶。答应作四句。有法苦智相应非空。谓苦智相应空。及空不相应苦智相应法。有法空三摩地相应非苦智。谓空相应苦智。及苦智不相应空相应法。有法苦智相应亦空。谓二相应法有法非苦智相应亦非空。谓苦智不相应空。空不相应苦智。及诸余心心所法。色无为。心不相应行。对无愿亦尔。对三无漏根七觉支八道支。如法智说。

诸法集智相应。彼法灭智相应耶。答不尔。设法灭智相应。彼法集智相应耶。答不尔。对道智空无相三摩地亦尔。诸法集智相应。彼法无愿三摩地相应耶。答应作四句。有法集智相应非无愿。谓集智相应无愿。有法无愿相应非集智。谓集智及集智不相应无愿相应法。有法集智相应亦无愿。谓二相应法。有法非集智相应亦非无愿。谓集智不相应无愿。及诸余心心所法。色无为。心不相应行。对三无漏根七觉支八道支。如法智说。

诸法灭智相应。彼法道智相应耶。答不尔。设法道智相应。彼法灭智相应耶。答不尔。对空无愿三摩地亦尔。诸法灭智相应。彼法无相三摩地相应耶。答应作四句。有法灭智相应非无相。谓灭智相应无相。有法无相三摩地相应非灭智。谓灭智及灭智不相应无相相应法。有法灭智相应亦无相。谓二相应法。有法非灭智相应亦非无相。谓灭智不相应无相。及诸余心心所法。色无为。心不相应行。对三无漏。根七觉支八道支。如法智说。

诸法道智相应。彼法空三摩地相应耶。答不尔。设法空三摩地相应。彼法道智相应耶。答不尔。对无相三摩地亦尔。诸法道智相应。彼法无愿三摩地相应耶。答应作四句。有法道智相应非无愿。谓道智相应无愿。有法无愿相应非道智。谓道智及道智不相应无愿相应法。有法道智相应亦无愿。谓二相应法。有法非道智相应亦非无愿。谓道智不相应无愿。及诸余心心所法。色无为。心不相应行。对三无漏根七觉支八道支。如法智说。

诸法空三摩地相应。彼法无愿三摩地相应耶。答不尔。设法无愿三摩地相应。彼法空三摩地相应耶。答不尔。对无相亦尔。诸法空三摩地相应。彼法未知当知根相应耶。答应作四句。有法空相应非未知当知根。谓未知当知根所不摄空相应法。有法未知当知根相应非空。谓未知当知根所摄空。及空不摄不相应未知当知根相应法。有法空相应亦未知当知根。谓未知当知根所摄空相应法。有法非空相应亦非未知当知根。谓未知当知根所不摄空。及空未知当知根不摄不相应诸余心心所法。色无为。心不相应行。对已知具知根亦尔。诸法空三摩地相应。彼法念觉支相应耶。答应作四句。有法空相应非念觉支。谓空相应念觉支。有法念觉支相应非空。谓空及空不相应念觉支相应法。有法空相应亦念觉支。谓二相应法。有法非空相应亦非念觉支。谓空不相应念觉支。及诸余心心所法。色无为。心不相应行。对择法精进轻安舍觉支正见正精进正念亦尔。诸法空三摩地相应。彼法喜觉支相应耶。答应作四句。有法空相应非喜。谓空相应喜觉支。及喜不相应空相应法。有法喜觉支相应非空。谓喜觉支相应空。及空不相应喜觉支相应法。有法空相应亦喜。谓二相应法。有法非空相应亦非喜。谓空不相应喜觉支。喜觉支不相应空。及诸余心心所法。色无为。心不相应行。对正思惟亦尔。诸法空三摩地相应。彼法定觉支相应耶。答诸法空相应。彼法亦定觉支相应。有法定觉支相应非空。谓空所不摄定觉支相应法。对正定亦尔。如空对后。无愿无相对后亦尔。有差别者。如空对喜觉支。正思惟无愿无相对喜觉支正见正思惟亦尔。

诸法未知当知根相应。彼法已知根相应耶。答不尔。设法已知根相应。彼法未知当知根相应耶。答不尔。对具知根亦尔。诸法未知当知根相应。彼法念觉支相应耶。答应作四句。有法未知当知根相应非念。谓未知当知根所摄念觉支有法念觉支相应非未知当知根。谓未知当知根所不摄念觉支相应法。有法未知当知根相应亦尔。谓未知当知根所摄念觉支相应法。有法非未知当知根相应亦非念。谓未知当知根所不摄念觉支。及诸余心心所法。色无为。心不相应行。对择法精进定觉支正见正精进正念正定亦尔。诸法未知当知根相应。彼法喜觉支相应耶。答应作四句。有法未知当知根相应非喜。谓未知当知根所摄喜觉支。及喜觉支不摄不相应未知当知根相应法。有法喜觉支相应。非未知当知根。谓未知当知根所不摄喜觉支相应法。有法未知当知根相应亦喜。谓未知当知根。所摄喜觉支相应法。有法非未知当知根相应亦非喜。谓未知当知根所不摄喜觉支。及喜觉支未知当知根不摄不相应诸余心心所法。色无为。心不相应行。诸法未知当知根相应。彼法轻安觉支相应耶。答应作四句。有法未知当知根相应非轻安。谓未知当知根相应轻安觉支。有法轻安相应非未知当知根。谓未知当知根。不相应轻安觉支相应法。有法未知当知根相应亦轻安。谓未知当知根相应轻安觉支相应法。有法非未知当知根相应亦非轻安。谓未知当知根不相应轻安觉支。及诸余心心所法。色无为。心不相应行。对舍觉支亦尔。诸法未知当知根相应。彼法正思惟相应耶。答应作四句。有法未知当知根相应非正思惟。谓未知当知根相应正思惟。及正思惟不相应。未知当知根相应法。有法正思惟相应非未知当知根。谓未知当知根不相应正思惟相应法。有法未知当知根相应亦正思惟。谓未知当知根相应正思惟相应法。有法非未知当知根相应亦非正思惟。谓未知当知根不相应正思惟。及未知当知根正思惟。不相应诸余心心所法。色无为。心不相应行。如未知当知根对后。已知具知根对后亦尔。有差别者。具知根对正见应作四句。有法具知根相应非正见。谓具知根所摄正见。及正见不摄不相应具知根相应法。有法正见相应非具知根。谓具知根所不摄正见相应法。有法具知根相应亦正见。谓具知根所摄正见相应法。有法非具知根相应亦非正见。谓具知根所不摄正见。及正见具知根不摄不相应诸余心心所法。色无为。心不相应行。念觉支乃至正念对后广说如觉支纳息。

如说苾刍。吾当为汝说四十四智事。汝应谛听极善作意。云何四十四智事。谓知老死智。知老死集智。知老死灭智。知趣老死灭行智。如是知生有取爱受触六处名色识行智。知行集智。知行灭智。知趣行灭行智。是名四十四智事。此中知老死智等四十四智事。当言法智乃至道智耶。答应言知老死智是四智。谓法类世俗苦智。知老死集智是四智。谓法类世俗集智。知老死灭智是四智。谓法类世俗灭智。知趣老死灭行智是四智。谓法类世俗道智。生乃至行四智亦尔。

如说苾刍。吾当为汝说七十七智事。汝应谛观极善作意。云何七十七智事。谓知生缘老死智。知非不生缘老死智。知过去生缘老死智。知彼非不生缘老死智。知未来生缘老死智。知彼非不生缘老死智。及法住智。遍知此事无常有为心所作从缘生尽法灭法离法灭法。如是知有取爱受触六处名色识行无明缘行智。知非不无明缘行智。知过去无明缘行智。知彼非不无明缘行智。未来无明缘行智。非不无明缘行智。及法住智。遍知此事是无常有为心所作从缘生尽法灭法离法灭法。此中知生缘老死智等七十七智事。当言法智乃至道智耶。答应言知生缘老死等前六智。皆是四智。谓法类世俗集智。第七法住智。是一世俗智。如知生缘老死七智。乃至知无明缘行七智亦尔。

若成就法智。彼类智耶。答若得。设成就类智。彼法智耶。答如是。若成就法智。彼他心智耶。答若得不失。设成就他心智。彼法智耶。答若得。若成就法智。彼世俗智耶。答如是。设成就世俗智。彼法智耶。答若得。若成就法智。彼苦智耶。答如是。设成就苦智。彼法智耶。答如是。若成就法智。彼集智耶。答若得。设成就集智。彼法智耶。答如是。若成就法智。彼灭智耶。答若得。设成就灭智。彼法智耶。答如是。若成就法智。彼道智耶。答若得。设成就道智。彼法智耶。答如是。若成就类智。彼他心智耶。答若得不失。设成就他心智。彼类智耶。答若得。若成就类智。彼世俗智耶。答如是。设成就世俗智。彼类智耶。答若得。若成就类智。彼苦智耶。答如是。设成就苦智。彼类智耶。答若得。若成就类智。彼集智耶。答若得。设成就集智。彼类智耶。答如是。若成就类智。彼灭智耶。答若得。设成就灭智。彼类智耶。答如是。若成就类智。彼道智耶。答若得。设成就道智。彼类智耶。答如是。若成就他心智。彼世俗智耶。答如是。设成就世俗智。彼他心智耶。答若得不失。若成就他心智。彼苦智耶。答若得。设成就苦智。彼他心智耶。答若得不失。若成就他心智。彼集智耶。答若得。设成就集智。彼他心智耶。答若得不失。若成就他心智。彼灭智耶。答若得。设成就灭智。彼他心智耶。答若得不失。若成就他心智。彼道智耶。答若得。设成就道智。彼他心智耶。答若得不失。若成就世俗智。彼苦智耶。答若得。设成就苦智。彼世俗智耶。答如是。若成就世俗智。彼集智耶。答若得。设成就集智。彼世俗智耶。答如是。若成就世俗智。彼灭智耶。答若得。设成就灭智。彼世俗智耶。答如是。若成就世俗智。彼道智耶。答若得。设成就道智。彼世俗智耶。答如是。若成就苦智。彼集智耶。答若得。设成就集智。彼苦智耶。答如是。若成就苦智。彼灭智耶。答若得。设成就灭智。彼苦智耶。答如是。若成就苦智。彼道智耶。答若得。设成就道智。彼苦智耶。答如是。若成就集智。彼灭智耶。答若得。设成就灭智。彼集智耶。答如是。若成就集智。彼道智耶。答若得。设成就道智。彼集智耶。答如是。若成就灭智。彼道智耶。答若得。设成就道智。彼灭智耶。答如是。若成就过去法智。彼未来耶。答如是。设成就未来。彼过去耶。答若已灭不失则成就。若未灭。设灭已失则不成就。若成就过去法智。彼现在耶。答若现在前。设成就现在。彼过去耶。答若已灭不失则成就。若未灭。设灭已失则不成就。若成就未来法智。彼现在耶。答若现在前。设成就现在。彼未来耶。答如是。若成就过去法智。彼未来现在耶。答未来定成就现在。若现在前。设成就未来现在。彼过去耶。答若已灭。不失则成就。若未灭。设灭已失则不成就。若成就未来法智。彼过去现在耶。答有未来非过去现在。谓彼已得未灭。设灭已失。不现在前。有未来及过去非现在。谓彼已灭不失。不现在前。有未来及现在非过去。谓彼现在前未灭。设灭已失。有未来及过去现在。谓彼已灭不失亦现在前。设成就过去现在。彼未来耶。答如是。若成就现在法智。彼过去未来耶。答未来定成就过去。若已灭。不失则成就。若未灭。设灭已失则不成就。设成就。过去未来。彼现在耶。答若现在前。如法智历六类苦集灭道智亦尔。若成就过去他心智。彼未来耶。答如是。设成就未来。彼过去耶。答若已灭。不失则成就。若未灭。设灭已失则不成就。若成就过去他心智。彼现在耶。答若现在前。设成就现在。彼过去耶。答如是。若成就未来他心智。彼现在耶。答若现在前。设成就现在。彼未来耶。答如是。若成就过去他心智。彼未来现在耶。答未来定成就现在。若现在前。设成就未来现在。彼过去耶。答如是。若成就未来他心智。彼过去现在耶。答有未来非过去现在。谓彼已得不失未灭。设灭已失。不现在前。有未来及过去非现在。谓彼已灭不失不现在前。有未来及过去现在。谓彼现在前。设成就过去现在。彼未来耶。答如是。若成就现在他心智。彼过去未来耶。答如是。设成就过去未来。彼现在耶。答若现在前。若成就过去世俗智。彼未来耶。答如是。设成就未来。彼过去耶。答如是。若成就过去世俗智。彼现在耶。答若现在前。设成就现在。彼过去耶。答如是。若成就未来世俗智。彼现在耶。答若现在前。设成就现在。彼未来耶。答如是。若成就过去世俗智。彼未来现在耶。答未来定成就现在。若现在前。设成就未来现在。彼过去耶。答如是。若成就未来世俗智。彼过去现在耶。答过去定成就现在。若现在前。设成就过去现在。彼未来耶。答如是。若成就现在世俗智。彼过去未来耶。答如是。设成就过去未来。彼现在耶。答若现在前。

若成就过去法智。彼过去类智耶。答若已灭。不失则成就。若未灭。设灭已失则不成就。设成就过去类智。彼过去法智耶。答若已灭。不失则成就。若未灭。设灭已失则不成就。若成就过去法智。彼未来类智耶。答若得。设成就未来类智。彼过去法智耶。答若已灭。不失则成就。若未灭。设灭已失则不成就。若成就过去法智。彼现在类智耶。答若现在前。设成就现在类智。彼过去法智耶。答若已灭。不失则成就。若未灭。设灭已失则不成就。若成就过去法智。彼过去现在类智耶。答有过去法智非过去现在类智。谓法智已灭不失类智未灭。设灭已失不现在前。有过去法智及过去类智非现在。谓法类智已灭不失。类智不现在前。有过去法智及现在类智非过去。谓法智已灭不失。类智现在前未灭。设灭已失。有过去法智及过去现在类智。谓法类智已灭不失类智现在前。设成就过去现在类智。彼过去法智耶。答若已灭。不失则成就。若未灭。设灭已失则不成就。若成就过去法智。彼未来现在类智耶。答有过去法智非未来现在类智。谓法智已灭。不失未得类智。有过去法智及未来类智非现在。谓法智已灭不失已得类智不现在前。有过去法智及未来现在类智。谓法智已灭不失类智现在前。设成就未来现在类智。彼过去法智耶。答若已灭不失则成就。若未灭。设灭已失则不成就。若成就过去法智。彼过去未来类智耶。答有过去法智非过去未来类智。谓法智已灭不失未得类智。有过去法智及未来类智非过去。谓法智已灭不失已得类智未灭设灭已失。有过去法智及过去未来类智。谓法类智已灭不失。设成就过去未来类智。彼过去法智耶。答若已灭不失则成就。若未灭设灭已失则不成就。若成就过去法智。彼过去未来现在类智耶。答有过去法智非过去未来现在类智。谓法智已灭不失未得类智。有过去法智及未来类智非过去现在。谓法智已灭不失已得类智未灭。设灭已失不现在前。有过去法智及未来现在类智非过去。谓法智已灭不失类智现在前未灭设灭已失。有过去法智及过去未来类智非现在。谓法类智已灭不失类智不现在前。有过去法智及过去未来现在类智。谓法类智已灭不失类智现在前。设成就过去未来现在类智。彼过去法智耶。答若已灭不失则成就。若未灭设灭已失则不成就。如对类智作小七。对集灭道智亦尔。若成就过去法智。彼过去他心智耶。答若已灭不失则成就。若未灭设灭已失则不成就。设成就过去他心智。彼过去法智耶。答若已灭不失则成就。若未灭设灭已失则不成就。若成就过去法智。彼未来他心智耶。答若已得不失。设成就未来他心智。彼过去法智耶。答若已灭不失则成就。若未灭设灭已失则不成就。若成就过去法智。彼现在他心智耶。答若现在前。设成就现在他心智。彼过去法智耶。答若已灭不失则成就。若未灭设灭已失则不成就。若成就过去法智。彼过去现在他心智耶。答有过去法智非过去现在他心智。谓法智已灭不失他心智。未灭设灭已失不现在前。有过去法智及过去他心智非现在。谓法他心智已灭不失他心智不现在前。有过去法智及过去现在他心智。谓法智已灭不失他心智现在前。设成就过去现在他心智。彼过去法智耶。答若已灭不失则成就。若未灭设灭已失则不成就。若成就过去法智。彼未来现在他心智耶。答有过去法智非未来现在他心智。谓法智已灭不失未得他心智设得已失。有过去法智及未来他心智非现在。谓法智已灭不失。他心智已得不失不现在前。有过去法智及未来现在他心智。谓法智已灭不失他心智现在前。设成就未来现在他心智。彼过去法智耶。答若已灭不失则成就。若未灭设灭已失则不成就。若成就过去法智。彼过去未来他心智耶。答有过去法智非过去未来他心智。谓法智已灭不失。未得他心智设得已失。有过去法智及未来他心智非过去。谓法智已灭不失。他心智已得不失。未灭设灭已失。有过去法智及过去未来他心智。谓法他心智已灭不失。设成就过去未来他心智。彼过去法智耶。答若已灭不失则成就。若未灭设灭已失则不成就。若成就过去法智。彼过去未来现在他心智耶。答有过去法智非过去未来现在他心智。谓法智已灭不失。未得他心智设得已失。有过去法智及未来他心智非过去现在。谓法智已灭不失他心智已得不失。未灭设灭已失不现在前。有过去法智及过去未来他心智非现在。谓法他心智已灭不失他心智不现在前。有过去法智及过去未来现在他心智。谓法智已灭不失他心智现在前。设成就过去未来现在他心智。彼过去法智耶。答若已灭不失则成就。若未灭设灭已失则不成就。若成就过去法智。彼过去世俗智耶。答如是。设成就过去世俗智。彼过去法智耶。答若已灭不失则成就。若未灭设灭已失则不成就。若成就过去法智。彼未来世俗智耶。答如是。设成就未来世俗智。彼过去法智耶。答若已灭不失则成就。若未灭设灭已失则不成就。若成就过去法智。彼现在世俗智耶。答若现在前。设成就现在世俗智。彼过去法智耶。答若已灭不失则成就。若未灭设灭已失则不成就。若成就过去法智。彼过去现在世俗智耶。答过去定成就现在。若现在前设成就过去现在世俗智。彼过去法智耶。答若已灭不失则成就。若未灭设灭已失则不成就。若成就过去法智。彼未来现在世俗智耶。答未来定成就现在。若现在前。设成就未来现在世俗智。彼过去法智耶。答若已灭不失则成就。若未灭设灭已失则不成就。若成就过去法智。彼过去未来世俗智耶。答如是。设成就过去未来世俗智。彼过去法智耶。答若已灭不失则成就。若未灭设灭已失则不成就。若成就过去法智。彼过去未来现在世俗智耶。答过去未来定成就现在。若现在前。设成就过去未来现在世俗智。彼过去法智耶。答若已灭不失则成就。若未灭设灭已失则不成就。若成就过去法智。彼过去苦智耶。答若已灭不失则成就。若未灭设灭已失则不成就。设成就过去苦智。彼过去法智耶。答若已灭不失则成就。若未灭设灭已失则不成就。若成就过去法智。彼未来苦智耶。答如是。设成就未来苦智。彼过去法智耶。答若已灭不失则成就。若未灭设灭已失则不成就。若成就过去法智。彼现在苦智耶。答若现在前。设成就现在苦智。彼过去法智耶。答若已灭不失则成就。若未灭设灭已失则不成就。若成就过去法智。彼过去现在苦智耶。答有过去法智非过去。现在苦智。谓法智已灭不失苦智未灭。设灭已失不现在前。有过去法智及过去苦智非现在。谓法苦智已灭不失苦智不现在前。有过去法智及现在苦智非过去。谓法智已灭不失苦智现在前未灭设灭已失。有过去法智及过去现在苦智。谓法苦智已灭不失苦智现在前。设成就过去现在苦智。彼过去法智耶。答若已灭不失则成就。若未灭设灭已失则不成就。若成就过去法智。彼未来现在苦智耶。答未来定成就现在。若现在前。设成就未来现在苦智。彼过去法智耶。答若已灭不失则成就。若未灭设灭已失则不成就。若成就过去法智。彼过去未来苦智耶。答未来定成就过去。若已灭不失则成就。若未灭设灭已失则不成就。设成就过去未来苦智。彼过去法智耶。答若已灭不失则成就。若未灭设灭已失则不成就。若成就过去法智。彼过去未来现在苦智耶。答有过去法智及未来苦智非过去现在。谓法智已灭不失苦智未灭。设灭已失不现在前。有过去法智及未来现在苦智非过去。谓法智已灭不失苦智现在前。未灭设灭已失。有过去法智及过去未来苦智非现在。谓法苦智已灭不失苦智不现在前。有过去法智及过去未来现在苦智。谓法苦智已灭不失苦智现在前。设成就过去未来现在苦智。彼过去法智耶。答若已灭不失则成就。若未灭设灭已失则不成就。如法智对后作小七。乃至灭智对道智。随其所应作小七亦尔。如小七。大七亦尔。差别者。以二或多对一。或以一对二或多。如过去为首有七。未来乃至过去未来现在为首。亦各有七。如应当知。

说一切有部发智论卷第十

猜你喜欢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六十四卷·宝亮
  净土警语·截流
  总目·佚名
  祖庭事苑卷第三·睦庵善卿
  卷三·佚名
  妙法圣念处经卷第四·佚名
  刻雪峰语录缘起·雪峰义存
  鸟闻比丘说法生天缘品第六十九·佚名
  妙法莲华经嘱累品第二十二·佚名
  卷之十二·纪荫
  慈仁品第七·佚名
  初品第一·佚名
  卷第五·宋濂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六十七·澄观
  ●重雕清凉传序·张商英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干着急·徐志摩

    朋友,这干着急有什么用。 喝酒玩吧,这槐树下凉快; 看槐花直掉在你的杯中—— 别嫌它:这也是一种的爱。 胡知了到天黑还在直叫 (她为我的心跳还不一样?) 那紫金山头有夕阳返照 (我心头,不是夕阳,是惆怅!) 这天黑得草木全变了形 (天

  • 卷一百八十 至和二年(甲午,1055)·李焘

      起仁宗至和二年六月盡是年八月   六月戊子朔,趙抃入對,又言:「臣竊以宰相之任,賞罰二柄,出乎其手,能禍人,能福人,當世庸常之人,既懼禍,又邀福,誰不附會而迎承之。宰相有罪惡彰露,跡狀狼籍,諫官不論列,御史不糾彈【一】,天子不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四·佚名

    万历二十四年十一月癸巳朔甲午祭 三皇于 景惠殿彻祭品颁赐四辅臣等官○乙未冬至节遣抚宁侯朱继勋武定侯郭大诚武安侯郑惟忠武平伯陈如松豊润伯曹元成南和伯方烨宣城伯卫国本东宁伯焦梦熊永年伯王栋于 长陵 献陵

  • 卷之四百八十五·佚名

    光绪二十七年。辛丑秋七月。甲子朔。上诣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前请安。至癸巳皆如之。照例  ○谕内阁、钦奉皇太后懿旨自上年驻跸西安。倏将阅岁该省民风质朴。荒旱以后灾困未苏。晶■宜经颁发

  • ◎阎玉成该死该死·宣南吏隐

    陆军第二十七师一百零五团团长阎玉成,于五月十号夜半,由开平回至总令部,求见张作霖。见面后,阎即泣陈我军失利,徒害平民,求大帅早日回奉,勿再听外人鼓动,有负国家,身为军人,不能为国效忠,亦当勿为乱国之事。张闻言大骂,斥其不在前

  • 通志卷三十九·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天文略第二太防宫 紫防宫 天市垣 天汉起没 十二次度数 州郡躔次 七曜太防宫上元太防宫昭昭列象布苍穹端门只是门之中左右执法门西东门左皂衣一谒者以次即是乌三公三黑九

  • 世家卷第三十 高丽史三十·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忠烈王三。○(乙酉)十一年春正月丙子元遣吏部郞中撒刺儿来诏复以安童为右丞相。癸未东宁府千户崔坦等来享王。乙酉王与公主世子猎于平州

  • 隋河间王杨弘传·李延寿

    河间王杨弘,字辟恶,隋文帝杨坚从祖之弟。祖父爱敬。早卒。父杨元孙,自幼便成为孤儿,随母亲郭氏寄养在舅族家。武元帝与周文帝在关中树起义旗的时候,元孙在邺城,害怕被齐人杀害,于是就借舅族家的姓氏为姓,改姓郭。元孙死后,齐国

  • 铨政例·佚名

    目录 州县因病告假,预期关行知照,移请邻邑相验 在籍候补职员毋论即用候选,遇有丁忧病故,均应径详咨部 杜官员捏饰告病 条议属员办事酌定功过 服满来闽候补人员,于到省次日即饬备造履历亲供送司 官员病故停取医生甘结 试用

  • 檀弓下·戴圣

    君之适长殇,车三乘;公之庶长殇,车一乘;大夫之适长殇,车一乘。公之丧,诸达官之长,杖。君于大夫,将葬,吊于宫;及出,命引之,三步则止。如是者三,君退;朝亦如之,哀次亦如之。五十无车者,不越疆而吊人。季武子寝疾,蟜固不说齐衰而入见,曰:“斯

  • 伯牙琴自序·邓牧

    予集诗文若干,名伯牙琴。伯牙虽善琴者,锺子期死,终身不复鼓。知琴难也。今世无知音,余独鼓而不已,亦愚哉!然伯牙破琴絶弦,以子期死耳,余未尝遇子期,恶知其死不死也?故复存此

  • 安义篇 第十五 凡五条·范立本

    《颜氏家训》曰:“夫有人民而后有夫妇,有夫妇而后有父子,有父子而后有兄弟。一家之亲,此三者而已矣。自兹以往,至于九族,皆本于三亲焉。故于人伦为重者也,不可不笃。”曹大家曰:“夫妇者,以义为亲,以恩为合。欲

  • 五蠹·韩非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中古之世,天下大

  • 双峰钦禅师·惠洪

    禅师名竟钦。益州人。生郑氏。少为大僧。于峨眉溪山黑水寺。出蜀南抵韶石云门。得心法。即就双峰之下。创精舍以居。号兴福。开堂之日。匡真禅师躬临证明。僧问。宾头卢应供四天下。还遍也无。钦曰如月入水。又问。如

  • 卷三百一十九·佚名

    △初分真如品第四十七之二尔时世尊告欲色界诸天子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说,诸天子。色即是一切智智。一切智智即是色。受想行识即是一切智智。一切智智即是受想行识。诸天子。眼处即是一切智智。一切智智即是眼处。耳鼻舌身

  • 古今风谣·杨慎

    民谣集。明杨慎辑。一卷(一作两卷)。慎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明代文学家,正德进士,授翰林修撰。世宗时,以直言极谏贬云南永昌。少时即以诗文知名,后受业李东阳门下,诗有拟古倾向,贬谪后,多感愤之作,一生所著甚丰

  • 铁围山丛谈·蔡絛

    笔记。宋蔡絛撰。六卷。絛字约之,自号百衲居士,别号无为子,兴化仙游(在今福建)人。官至徽猷阁待制。有《西清诗话》已著录。其父蔡京,于徽宗朝几度执政,封鲁国公,叔父蔡卞,兄蔡攸、蔡儵、蔡翛等皆居显官。蔡京父子专

  • 我的人生哲学·梁漱溟

    《我的人生哲学》作者梁漱溟是现代中国著名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坚持独立思考,特立独行,表里如一。人们在服膺他的思想的同时,尤为钦佩他的人格。梁先生一生发表了大量有影响的著作,其中多关涉人生和社会问题,一般大众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