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四书賸言卷一

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

论语古二十一篇出孔氏壁中有两子张谓即尧曰章后子张问从政别为一篇则未有一章可作一篇者是必别有子张一篇未必是从政章也若齐论语又有问王知道一篇合二十二篇似亦并子张一篇在内但问王知道四字相聫不合亦必问王一篇知道一篇其曰一篇者亦误也当时安昌侯张禹能通古齐鲁三家论语以授成帝则在汉末尚未亡至西晋何晏为鲁论集解然后古齐二论渐不可考耳

学记云古之王者建国亲人教学为先则是建国立学之义本在亲人即亲民也王文成公释大学谓亲民亲字不必改作新字以此

大学不分经传虽夫子出言成经然在汉以前多以传称如易系词称大传彖词象词称彖传象传汉武谓东方朔曰传曰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则论语称传即孝经已称经而成帝赐翟方进册书云传曰髙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亦称为传可见

汉艺文志有中庸説二篇则中庸在汉世早已单行若隋经籍志载梁武帝着中庸讲义一卷犹后此者也俗以中庸为宋儒表章误矣

论语子谓仲弓章以犁牛之子骍且角为喻按仲弓冉雍之字家语谓是伯牛之族人而其父行贱故云史记弟子传亦同独王充论衡谓母犁犊骍无害牺牲祖浊裔清不妨奇人鲧恶禹圣叟顽舜神伯牛寝疾仲弓洁全顔路庸固囘杰超伦孔墨祖愚丘翟圣贤竟以犁牛指伯牛仲弓者伯牛之子殊为可怪但王充汉人近古且其人博通坟典必非漫然无据而为是言者先仲氏曰伯牛名耕耕与犁通如司马牛本名耕而孔安国谓名犁字子牛以耕即犁也则伯牛本名犁其曰犁牛之子者但言畊牛以暗刺其名与氏所云色杂旁见也若然则仲壬此言似亦真可信者通人多怪语以世之闻者或寡耳

冶城客论无锡陈公懋云论语斯知仁矣仁字是人字与宰我问井有仁焉之仁同皆是以字音致误即周易系词何以守位曰仁晁以道伪古本作人字亦此类班昭上疏云论语曰能以礼让为国于従政乎何有贾逵上书亦云孔子称能以礼让为国于从政乎何有则汉时论语本必有多于从政三字者且于本文较明白或云是古论齐论非鲁论本然亦未可考

家语于论语其未得之也患弗得之多弗字王符潜夫论于爱日篇曰孔子病夫未之得也患不得之与家语同

论语贫而乐富而好礼坊记引子云作贫而好乐富而好礼多好字尝在史馆益都相公窃言入直时有词臣进颂以贫乐好礼对句不敌傍一臣引坊记正之众不语独

今上云不然史记弟子传与后汉东平王论皆作贫而乐道富而好礼比偶悉敌未尝不对也羣臣皆伏地咋舌不能起始知经学无尽诸生效八比事君辄矜学者其惭歉何可胜道

注疏引孔安国注亦曰贫而乐道富而好礼

汉王吉传今民大饥而死死又不塟为犬猪所食人至相食而廏马食粟苦其太肥气盛怒至乃日歩作之王者受命于天为民父母固当若是乎此借孟子语疏而为言

南史临汝侯嘲罗研蜀人好乱研曰若令家富有五母之鸡一母之豕牀上有百钱布被甑中有数升麦饭虽苏张巧説于前韩白按剑于后将不能一夫为盗况贪乱乎此亦疏孟子为言

论语人不知而不愠孔疏原有二义一是不知学一是不知我今人但知后説似于本章言学之意反未亲切何平叔云凡人有所不知君子不怒其云有所不知者言学有所不解也君子不怒者犹言君子易事不求备也葢独学共学教人以学皆学中事夫子一生只学不厌教不倦自言如此【见黙识节】门弟子言如此【见公西华节】后人言如此【见孟子】故首章即以此明之且分作节次此正指诲人一节故魏文靖讲学佘山有学者辨论不释怫形于色文靖曰人自不知于我何愠正得此意若云遯世无闷毋论遯世非学中事即以学仕言学求用世而反以遗世可乎

孔仲达解易不见是而无闷亦云目中所见无一是处不以为闷则遯世是不知我不见是是不知学分观益明

尔雅有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十二句即大学文也相传尔雅为周公所作则周公不宜释孔子之书若谓尔雅释言以后系仲尼弟子子夏之徒所増则未有曾子门人所辑之书而子夏辈即能释之入尔雅者以曾子后于子夏辈曾子之门人则又后于曾子也若谓尔雅不必定何人作则安见大学可定为曾子作者试亦思之相传庄烈帝入小学时问司礼官何谓子程子答曰子者尊之之词曰何不曰子孔子司礼无以应按公羊传子沈子曰注曰沈子称子冠字上者着其为师也不冠以子者他师也然则大学朱传称程伊川为子程子岂亦以伊川为己师也与若国语吴使王孙雄行成于越范蠡不许雄呼曰子范子又曰子范子则王孙雄未尝师范蠡而亦加子字古人偶然称谓原无定解何必袭此陆石庵防语支言曰易曰八卦而小成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而不知有中成之説葢伏羲之易为小成神农之易为中成黄帝之易为大成也予谓尚书有古文今文而不知有中文后汉书有中文尚书又尝辑通韵见广韵平声有上平下平而金时韩道昭作五音集韵又有中平同年尤悔庵入史馆作外国竹枝词注西洋欧罗巴国有小学有大学有中学

邹文庄读中庸尝疑大学程朱补格致而中庸首言慎独不及格物者其説安在积疑于中防阳明讲学防台徃谒叩之论辨反覆夙疑顿释又罗近溪每苦格物之义难晓叅究三年一夕忽悟质之于父父亦跃然太常殷公亦苦格致之説求而不得终日哽咽后见礼记大学注有诚意为本句便剨然以解又山隂张阳和亦尝读书至格致篇沈思未得后潜心文成良知之学及举殿试第一作东宫讲官每讲大学必首阐诚意曰格物者格此致知者知此耳四贤所疑所证颇相似故并识之见陆石庵防语支言

大学学之大者小学学之小者汉书大戴礼皆云小学习小艺大学习大艺而贾谊新书引容经云小学蹍小节业小道大学蹍大节业大道总是一义容经即仪礼古以容字代仪字所谓容礼容台礼者此必仪礼逸文也朱子注大学不知何据曰大学者大人之学而究其为义则曰所以别于小子之学以时方作小学一书将以补涵养一节于洒扫应对之间故注作大人以为大人小子可对待也但白虎通云古者年八嵗入小学而贾谊引经即云九嵗入小学至伏生作尚书大传且云十有三嵗而入小学然则年齿尚未定而可以定大小乎

明儒薛应旂为两浙提学副使以大学之道试诸生诸生有以三达尊对者应旂斥之其人曰此章句也大人舎徳位与齿有他义乎应旂初嘿然旣而谕之曰以徳则难为小学大学是大人则小学是小人矣以位则自天子以至于庶人本文谓何若以齿则未闻有长年髙年称大人者文家通俗或有之经无是也且十五甫成童未成丁也髙年亦未也其人唯而退然则十五入大学未当为大人即尚书大传二十而入大学犹是弱齿未大耳【史长翟称大人与大人拥树而驰皆指长大言不以年言】

汉志所载八嵗入小学乃天子世子之礼其学在师氏虎门之左而尚书大传亦谓十三入小学者公卿大夫元士适子在年幼时不便入天子世子之学所以十年出就外傅且学于家塾直至十三方令入师氏所掌虎门小学则是虎门小学乃天子与公卿大夫元士之子之所学且天子与公卿以下其年齿各有大小不等不必尽孩幼也故唐髙祖武徳九年诏皇族子孙及功臣子弟于秘书外省别立小学专属皇族及公卿大夫之子而士庶不与则犹近古意但周制小学专习写字所云周礼八嵗入小学保氏教以六书而白虎通诸书多云入小学而学书计则兼书数耳然则小学本天子诸侯世子之学而所学又止书数岂民间小子洒扫应对所得与焉

杨终戒马廖不训子书有云人君之子八嵗为置外傅教之书计以开其明十五置太傅教之经典以道其志亦云小学教书计且亦云是人君之子之事

汉律厯志云其法在算术宣于天下小学是则算即计也然则所云书计者即是书数以写字计数俱小学中事也或谓许叔重説文序有云尉律不课小学不修似小学兼习律令则不然葢汉至和帝时萧何所草律己不行学僮不试古文其时入小学者止二人故兼举言之律厯与律令两律不同若律令岂小学事乎

南史陆澄传澄尝与王俭书云世有孝经题为郑注案不注孝经且是书为小学之不宜列在帝典俭答云孝经虽非郑注仆以为此书明百行之首不与仓颉凡将之流同日语也仓颉古造字者司马相如作凡将篇亦字学

杜邺传邺従张吉学吉子竦又幼孤従邺学并着于世然尤长小学谓字学也顔之推家训云惟有姚元标工于楷留心小学俱指写字言略见予大学证文一书北魏髙祐为兖州刺史令县立讲学党立教学村立小学此民间立小学所始然犹是写字之学故与教学讲学分别可验

中庸素隠行怪汉艺文志作索隠行怪吾弗为之矣作吾不为之矣好学近乎知汉书作好问近乎知

中庸礼仪三百威仪三千经解作礼经三百曲礼三千故有以礼仪为经礼威仪为曲礼者按梁徐勉上表晋刑律志尚书陈宠上疏及汉陈忠传皆作礼经三百威仪三千则礼仪或是礼经之误不然礼仪威仪有何分别而两仪字连出之乎

中庸蒲卢旧注是蜾蠃名尔雅曰蜾蠃蒲卢今之细腰蜂也又解颐新语曰瓠之细腰曰蒲卢蜂之细腰亦曰蒲卢葢蜾蠃取螟蛉为已子祝之而化诗曰螟蛉有子蜾蠃负之故以作人存政举之证谓百姓易化也朱子取同时沈存中之言谓是蒲苇则不惟无据且又改卢字为芦字矣按家语云天道敏生人道敏政地道敏树夫政也者蒲卢也待化而成其着待化而成四字正就蜾蠃为取譬作解是此一名物夫子自言而又自注之何强释为

中庸一书集注单以分配比合为能事恐谈理之书不必如是如首章性道自只言人注分配人物则于率性修道俱説不去矣至于修道功夫全在慎独与大学首功相合乃又分别动静以隠微属动则所谓不睹不闻者非梦寐之间不可然且大本达道致中致和动静到底殊为难解张仲诚曰心意有动察性情无动察喜怒哀乐之未即天命之性也而皆中节即性所之情也几见喜可察而后喜怒可察而后怒哀可察而后哀乐可察而后乐者喜之所一察便不能复喜若能复喜则伪喜矣故夫子不动察观其遇旧馆人之丧一哀出涕苟动察则无従之涕何由而至儒即不然程伊川遇明堂大飨不肯吊司马相公之丧夫祗属吊防犹可借口万一遇父兄凶问能曰歌则不哭乎至若知仁勇三者不过知行二字为功夫要领何必节节分配幼时在塾中闻先教谕兄讲哀公章而疑之进询曰生知为知学知为仁困知为勇未能释然若谓及其知之一也及其成功一也为勇则疑倍生矣此是何解果理道如是耶抑功夫如是耶抑亦文字语气如是耶先兄无以应至于尊徳性而道问学此中庸吃处而一以为知一以为行一以为存心一以为致知先后次第组错不分初不意中庸一书其分配比合乃至如是

汉书武五子传壶关三老上书故父不父则子不子君不君则臣不臣后汉引论语亦多如此説然此是断章之言

范滂对王甫曰臣闻仲尼之言见善如不及见恶如探汤此易不善字为恶字且注云探汤喻去疾也按扁鹊传汤液醴洒所以治病者故以探汤去疾为却恶之喻若作探热水解则世无濯热水而俨畏恐者非其譬矣此字集注无解

先仲氏曰陈晦伯作经典稽疑引任昉王俭集序有云攻乎异端归之正义刘勰文心雕龙序亦云周公设辨贵乎体要尼父陈训恶乎异端则攻本攻击之攻不知朱子注论语何以作専治解也曾异端为害而需专治乎但朱子旣自立説则必数数回防之观其答汪尚书云君子反经而已经正斯无邪慝今恶邪説之害正而攻之则适所以自敝而已此俱是回防之语

孙奕示儿编曰攻如攻人之恶之攻己如末之也已之己

先仲氏曰齐鲁韩三家以凯风为母责子诗予向取其説以説国风旣读孟子则尤与不可矶并幽王逐子尹吉甫杀子义合彼皆戕害其子故过大此但责子过情故过小若不安室则过不小矣况儗必以伦母不安室与父不爱子何足比儗且诗有劬劳劳苦诸字则尤非泛指大凡经传劳字俱作困剧解如孟子父母恶之劳而不怨论语又敬不违劳而不怨皆是困剧其子故内则则直曰父母怒不恱而挞之流血不敢疾怨为劳而不怨之解分明可騐若不安室不安则有之矣劳则未也至小弁诗赵岐注作尹吉甫杀孝子伯奇事是韩诗朱注作周幽王逐子宜臼事是毛诗各不同

孟子或问乎曾西朱注曾子之孙按经典序録谓曾申字子西子夏以诗传曾申左丘明作传以授曾申则是曾西即曾申为曾子之子非孙也其以申字西者或以申枝为西方之辰如春秋鬭宜申公子申皆字子西可验

孟子尧典曰二十有八载至四海遏密八音今所行尚书在舜典中故朱注云古书二篇岂或合为一耶案伏生尚书原只尧典一篇无曰若稽古帝舜二十八字以旧别有舜典而其时已亡故东晋梅赜献尚书孔传亦无舜典至齐建武年吴兴姚方兴于大航头得孔氏传古文始分尧典为二以慎徽五典至末谓之舜典而加二十八字于其中此伪书也故汉光武时张纯奏宜遵唐尧之典二月廵狩至章帝时陈宠奏言唐尧着典眚灾肆赦皆是舜典文而皆冠以尧典之名即前汉王莽传所引十有二州皆称尧典后西晋武帝初幽州秀才张髦上疏引肆类上帝诸文亦称尧典自伪书一出而羣然改从则是古书二篇而今误分之非古书二篇而今误合之也葢二十八载以前是古尧典月正元日以后是古舜典则二十八字伪可验矣若朱子竟疑古文为伪此大无理之至者

孟子顽夫亷顽字古皆是贪字汉王吉传孟子云闻伯夷之风者贪夫亷懦夫有立志晋书羊祜传亦曰贪夫反亷懦夫立志虽夷惠之操无以尚也南史称任昉能使贪夫不取懦夫有立志

汉中常侍乐松对帝曰昔文王之囿百里人以为小齐宣五里人以为大与孟子不同

孟子今兹未能赵注今年未能兹字即年字阎潜丘云杜元凯左传注以兹作嵗解古诗为乐当及时安能待来兹来兹来嵗也即吕览有今兹美禾来兹美麦语明以今兹为今嵗可验

孟子五等之爵以天子当一等则与尚书列爵惟五之文不合岂有天子自列爵而列己位在内之理故王制曰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以子男分二等而天子不列数内其于诸侯之六等亦去君一位而列五等虽王制后起然较孟子之文稍为近理不然班禄之制孟子以天子之地方千里与公侯伯子男明分四等而尚书分土惟三止列三等则正以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为分土之三何曾有天子在其中乎则班爵不犹是乎

孟子天子之地方千里诸侯皆方百里其地字王制改作田字田即地也但地有山林川泽城郭宫室陂池涂巷种种而田则无有故田较之地则每里减三分之一是地有千里者田未必有千里矣今旣云班禄则禄出于田当纪实数焉得以三分减一之地而强名千里汉后儒者所以不能无纷纷也不知孟子所云地字亦只是田字观鲁欲使慎子为将军章周公之封于鲁也为方百里也地非不足也而俭于百里又曰不百里不足以守宗庙之典籍则较量千百惟恐不足当必是实数可知而按其上文仍是地字固知地即是田耳

论语则以学文姚立方云此文字是字字并非诗书六艺之文言弟子稍闲使学字耳説文文交画也吾犹及史之阙文谓字画有可疑处辄阙而不书孟子不以文害辞谓不以字义伤句义此其故以周官八嵗入小学保氏只教以六书使习字也信然则予以小学为写字之学非私言矣

论语放于利而行孔安国曰放依也然并无他据即字书亦従无此解后见檀弓梁木其壊则吾将安放郑注有云梁木众木所放谓榱桷皆依梁以立比之众之依夫子始知俗以安放为安效者误也若汉书有所放效礼记有放而文此是昉字与放不同

猜你喜欢
  卷十 万章章句下·朱熹
  帝学卷三·范祖禹
  课儿八法·石成金
  卷七·钱时
  书序辨伪第十三尚书篇目异同真伪表附·康有为
  春秋书法钩元原序·石光霁
  修己·魏裔介
  圣祖仁皇帝御制日讲礼记解义序·康熙
  卷十三下·魏了翁
  题记·钱穆
  第二十八章 中国哲学在现代世界·冯友兰
  卷三十九·佚名
  附錄教誡弟子品釋〈原出大乘廣百論釋論卷第十護法菩薩造唐玄奘法師譯〉·欧阳竟无
  一切经音义卷第一·唐慧琳
  卷第十九·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三集卷二十二·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三集卷二十二古今体一百二十六首【壬午六】初游龙井志怀三十韵濒湖佳景多不可偻指数岩泉各擅长大略吾能举南山有龙井向闻曾未覩弗肯命骑游恐费经营若今来却重饰既成说无补罢去太矫情新晴景更妩是用

  • 第十出 舟归蓬海·丁耀亢

    (且扮舟于上)横看成海侧成峰,远近浮沉一任风。不识蓬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舟中。俺奉仙师成连之命,曾将渡海铁船赁与何生远游。今道果完成,将还仙岛,正好交还原船,使他凌虛而去。众相公,好顺风,好顺风!今日回东海去

  • 卷七·文洪

    钦定四库全书文氏五家集卷七明 文彭 撰博士诗集上九日游石湖次白二贞夫韵重阳谁泛石湖船秋水平吞万里天翠管银笙空外沸牙樯锦防镜中牵西风着意吹乌帽红叶如花落舞筵痛饮狂歌非慢世江山佳节自年年宴徐太傅园亭分得才

  • 卷二十八·徐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录卷二十八杜甫【五】古体诗【五】陪王侍御同登东山最高顶宴姚通泉晩携酒泛江姚公美政谁与俦不减昔时陈太丘邑中上客有柱史多暇日陪骢马游东山高顶罗珍羞下顾城郭销我忧清江白日落欲尽复携美人

  • 列传第十三 高干弟慎 弟昂 弟季式 封隆之子子绘 从子孝琬 孝琰·李百药

    高乾,字乾邕,渤海蓚人也。父翼,字次同,豪侠有风神,为州里所宗敬。孝昌末,葛荣作乱于燕、赵,朝廷以翼山东豪右,即家拜渤海太守。至郡未几,贼徒愈盛,翼部率合境,徙居河、济之间。魏因置东冀州,以翼为刺史,加镇东将军、乐城县侯。及尔

  • 王隱晉書卷十一·汤球

      王敦沈充。   王敦字處仲。文選讓中書令表注。   中宗時為大將軍。同上。   謀逆。同上。   肅祖以為丞相不受。同上。   王敦枉害刁協。及敦病。白日見協乘軺車從吏騶詣敦。而仰頭瞋目。

  • ●卷二十二·徐梦莘

      政宣上帙二十二。   起宣和七年三月,尽十一月二十六日癸巳。   三月童贯入燕犒军。   茅斋自叙曰:童贯交授银绢毕离太原由真定府河间莫雄州入燕扩自保州入莫州迎贯於任邱县语兀室已擒天祚事谓贯宜急备边以防

  • ●卷四·赵翼

    ○后汉书编次订正《光武纪》开首即称光武,至即位后称帝,此仿《班书 高祖纪》,初称高祖,继称沛公,称汉王,即位称帝之例也。惟光武曾封萧王,此纪乃省却称萧王一节,稍不同耳。列传例皆称名,独光武兄纟寅则书其字伯升。此亦本《班

  • 卷之四十·佚名

    宣统二年。庚戌。八月朔。壬申。谕军机大臣等、御史松廷奏、文庙典礼至重。请旨交议一摺。着礼部会同估修大臣妥议具奏。现月  ○又谕、邮传部会奏、川汉路蝱滟戋。拟请援案穴垣通过一摺。着依议。现月  ○又谕

  • 第一四二名单(堂谕)光绪十三年八月十二日一一三二二—二·佚名

    粮差杨神、吕木索诈事件,提讯及堂谕原本名单承粮总差计开:陈乌鳅吕木杨神〔堂谕〕陈乌秋并非总理,该役岂有不知,勒令带丈,显系图索。且该役二人供词各异,大有不实不尽,薄予责惩逐革,以为滋事者戒。陈乌秋

  • 第一一六札光绪五年八月廿六日一一三○八-一·佚名

    台北知府陈,准台湾知府周移,饬新竹知县查覆:前斗六县丞龚养元家属有无在境札新竹县赏戴花翎、署理台北府正堂、卓异候升陈为饬查事。本年六月二十六日,准台湾府周移开:「蒙前藩宪潘批敝府详请发还咸丰

  • 卷七十三·张守节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正义卷七十三 唐 张守节 撰 白起王翦列传第十三   史记七十三 白起者郿人也【郿音眉岐州县】善用兵事秦昭王昭王十三年而白起为左庶长将而击韩之新城【今洛州伊阙】是岁穰侯相秦举任鄙以为汉

  • 第二节 宪宗时藩镇叛服·吕思勉

    宪宗即位之月,韦皋卒。刘辟自为留后,使将校表求节钺。朝以袁滋为西川节度,而征辟为给事中。辟不受命。滋逗留不敢进。坐贬,而以辟为西川节度副使,知节度事。辟又求兼领三川,不许。辟与同幕卢文若善,欲以为东川,遂围东川节度使

  • ●孝友鉴第一(二十四案)·徐谦

      孰无父母,孰无兄弟。猗嗟物兮,孝友如是。歌者伤心,闻者陨涕。辑孝友   孝象(《矩斋杂记》)   刘时用言:见一老象将死,其子取草饲之,已不能食,则运鼻周拭其身,双泪如雨。及母死,子泣跃而仆。   鹤子曰:一腔血泪,滴滴从心

  • 卷十七·李光坡

    欽定四庫全書禮記述註卷十七安溪 李光坡 撰雜記上第二十疏曰鄭云雜記者以其雜記諸侯以下至士之喪事諸侯行而死於館則其復如於其國如於道則升其乘車之左轂以其綏復註曰館主國所致舍復招魂復魄也如於其國主國館賓予使

  • 十一  尚同上·墨子

    子墨子言曰:古者民始生,未有刑政之时,盖其语,人异义。是以一人则一义,二人则二义,十人则十义。其人兹众(2),其所谓义者亦兹众。是以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故交相非也。是以内者父子兄弟作怨恶离散,不能相和合;天下

  • 大战火星人·威尔斯

    《星际战争》是英国作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898年。小说故事发生在大英帝国建立了庞大殖民地、称霸世界的19世纪末期。火星人从天而降,在伦敦附近着陆,拉开了征服地球战争的序幕。人类以机枪

  • 脉象统类·沈金鳌

    诊法著作。清沈金鳌撰。一卷。金鳌有《沈氏尊生书》 已著录。作者认为人之有病,由七情所感,六淫所侵,轻重深浅,脉象必现。但人与人异,且病有阴阳之殊,寒热虚实之别,如不明晰脉理脉象,难以诊断无误,故对脉诊较为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