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十一  尚同上

子墨子言曰:古者民始生,未有刑政之时,盖其语,人异义。是以一人则一义,二人则二义,十人则十义。其人兹众(2),其所谓义者亦兹众。是以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故交相非也。是以内者父子兄弟作怨恶离散,不能相和合;天下之百姓,皆以水火毒药相亏害。至有余力,不能以相劳;腐■余财,不以相分;隐匿良道,不以相教。天下之乱。若禽兽然。

夫明虖天下之所以乱者(3),生于无政长,是故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天子立,以其力为未足,又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三公。天子、三公既以立,以天下为博大,远国异土之民,是非利害之辩,不可一二而明知,故画分万国,立诸侯国君。诸侯国君既已立,以其力为未足,又选择其国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正长(4)。

正长既已具,天子发政于天下之百姓,言曰:“闻善而不善,皆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必皆是之;所非,必皆非之。上有过则规谏之,下有善则傍荐之。上同而不下比者,此上之所赏而下之所誉也。意若闻善而不善,不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弗能是,上之所非弗能非;上有过弗规谏,下有善弗傍荐;下比不能上同者,此上之所罚而百姓所毁也。”上以此为赏罚,明察以审信。

是故里长者,里之仁人也。里长发政里之百姓,言曰:“闻善而不善,必以告其乡长。乡长之所是,必皆是之;乡长之所非,必皆非之。去若不善言,学乡长之善言;去若不善行,学乡长之善行。”则乡何说以乱哉?察乡之所治者何也?乡长唯能壹同乡之义,是以乡治也。

乡长者,乡之仁人也。乡长发政乡之百姓,言曰:“闻善而不善者,必以告国君。国君之所是,必皆是之;国君之所非,必皆非之。去若不善言,学国君之善言;去若不善行,学国君之善行。”则国何说以乱哉?察国之所以治者何也?国君唯能壹同国之义,是以国治也。

国君者,国之仁人也。国君发政国之百姓,言曰:“闻善而不善,必以告天子。天子之所是,皆是之;天子之所非,皆非之。去若不善言,学天子之善言;去若不善行,学天子之善行。”则天下何说以乱哉?察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天子唯能壹同天下之义,是以天下治也。

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则灾犹未去也。今若天飘风苦雨,溱溱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罚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是故子墨子言曰:“古者圣王为五刑,请以治其民(5)。譬若丝缕之有纪,网罟之有纲,所连收天下之百姓不尚同其上者也。”

[注释]

(1)尚同即上同,也即人们的意见应当统一于上级,并最终统一于天。这是墨子针对当时国家混乱而提出的政治纲领。墨子认为,天下混乱是由于没有符合天意的好的首领,因此主张选择“仁人”、“贤者”担任各级领导。这种思想与尚贤说在本质上基本一致,都是对当时贵族统治的批判。本篇分上、中、下三篇。(2)兹:通“滋”。(3)虖:通“乎”。(4)正长:即“政长”。(5)请:诚。

[白话]

墨子说:古时人类刚刚诞生,还没有刑法政治的时候,人们用言语表达的意见,也因人而异。所以一人就有一种意见,两人就有两种意见,十人就有十种意见。人越多,他们不同的意见也就越多。每个人都以为自己的意见对而别人的意见错,因而相互攻击。所以在家庭内父子兄弟常因意见不同而

相互怨恨,使得家人离散而不能和睦相处。天下的百姓,都用水火毒药相互残害,以致有余力的人不能帮助别人;有余财者宁愿让它腐烂,也不分给别人;有好的道理也自己隐藏起来,不肯教给别人,以致天下混乱,有如禽兽一般。

明白了天下所以大乱的原因,是由于没有行政长官,所以(人们)就选择贤能的人,立之为天子。立了天子之后,认为他的力量还不够,因而又选择天下贤能的人,把他们立为三公。天子、三公已立,又认为天下地域广大,他们对于远方异邦的人民以及是非利害的辨别,还不能一一了解,所以又把天下划为万国,然后设立诸侯国君。诸侯国君已立,又认为他们的力量还不够,又在他们国内选择一些贤能的人,把他们立为行政长官。

行政长官已经设立之后,天子就向天下的百姓发布政令,说道:“你们听到善和不善,都要报告给上面。上面认为是对的,大家都必须认为对;上面认为是错的,大家都必须认为错。上面有过失,就应该规谏,下面有好人好事,就应当广泛地推荐给国君。是非与上面一致,而不与下面勾结,这是上面所赞赏,下面所称誉的。假如听到善与不善,却不向上面报告;上面认为对的,也不认为对,上面认为错的,也不认为错;上面有过失不能规谏,下面有好人好事不能广泛地向上面推荐;与下面勾结而不与上面一致,这是上面所要惩罚,也是百姓所要非议的。”上面根据这些方面来行使赏罚,就必然十分审慎、可靠。

所以里长就是这一里内的仁人。里长发布政令于里中的百姓,说道:“听到善和不善,必须报告给乡长。乡长认为对的,大家都必须认为对;乡长认为错的,大家都必须认为错。去掉你们不好的话,学习乡长的好话;去掉你们不好的行为,学习乡长的好行为。”那么,乡里怎么会说混乱呢?我们考察这一乡得到治理的原因是什么呢?是由于乡长能够统一全乡的意见,所以乡内就治理好了。”

乡长是这一乡的仁人。乡长发布政令于乡中百姓,说道:“听到善和不善,必须把它报告给国君。国君认为是对的,大家都必须认为对;国君认为是错的,大家都必须认为错。去掉你们不好的话,学习国君的好话;去掉你们不好的行为,学习国君的好行为。”那么,还怎么能说国内会混乱呢?我们考察一国得到治理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国君能统一国中的意见。所以国内就治理好了。

国君是这一国的仁人。国君发布政令于国中百姓,说道:“听到善和不善,必须报告给天子。天子认为是对的,大家都必须认为对;天子认为是错的,大家都必须认为错。去掉你们不好的话,学习天子的好话,去掉你们不好的行为,学习天子的好行为。”那么,还怎么能说天下会乱呢?我们考察天下治理得好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天子能够统一天下的意见,所以天下就治理好了。

天下的老百姓都知道与天子一致,而不知道与天一致,那么灾祸还不能彻底除去。现在假如天刮大风下久雨,频频而至,这就是上天对那些不与上天一致的百姓的惩罚。所以墨子说:“古时圣王制定五种刑法,确实用它来治理人民,就好比丝线有纪(丝头的总束)、网罟有纲一样,是用来收紧那些不与上面意见一致的老百姓的。”

猜你喜欢
  泯子午见晏子晏子恨不尽其意第二十六·晏婴
  北宫子仕·子华子
  浮邱子卷十二·汤鹏
  卷八五·邱濬
  学庸正説卷下·赵南星
  第十六章 3·辜鸿铭
  卷一百二十四,一百二十五·卫湜
  卷一·朱鹤龄
  序·董鼎
  卷三·陈栎
  不苟论第四 博志·吕不韦
  聪明品第三·佚名
  请国内谙西文之佛学家速纠正西译佛书之谬·太虚
  中国宗教徒联谊会赞辞·太虚
  诸法无行经卷上·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提要·郭翼

    (臣)等谨案林外野言二卷元郭翼撰翼字熙仲昆山人少从卫培学精于易义尝献策张士诚不能用归耕娄上老得训导官竟与时忤偃蹇以没卢熊为作墓志见朱珪名迹録中翼明敏博学不屑为举子业専意作古文词尤工于诗尝自号东郭生又称野

  • 卷十一·孙默

    <集部,词曲类,词选之属,十五家词  钦定四库全书十五家词卷十一      休宁孙默编王士禄炊闻词下中调临江仙忆东堂花树最惜东堂花树好几枝掩雪骄霞春宵胜引酒情赊共倾银凿落细玩玉夭斜 羣季惠连真不让新诗同竞

  • 稻棚·刘半农

    记得八九岁时,曾在稻棚中住过一夜。这情景是不能再得的了,所以把它追记下来。一九二一,二,八伦敦凉爽的席, 松软的草, 铺成张小小的床; 棚角里碎碎屑屑的, 透进些银白的月亮光。 一片唧唧的秋虫声, 一片甜蜜蜜的新稻香—— 这

  • 岁时杂咏巻二十六 ·蒲积中

    宋 蒲积中 编七夕和李公七夕谢惠连体 任希古落日照髙牖凉风起庭树悠悠天宇平昭昭月华度开轩巻绡幕延首晞云路层汉有灵妃仙居无与晤履化悲流易临川怨迟暮昔从九春徂方此三秋遇瑶驾越星河羽葢凝珠露便姸耀井色窈窕凌

  • 列传第八十二 陆贽·欧阳修

    陆贽,字敬舆,苏州嘉兴人。十八第进士,中博学宏辞。调郑尉,罢归。寿州刺史张镒有重名,贽往见,语三日,奇之,请为忘年交。既行,饷钱百万,曰:“请为母夫人一日费。”贽不纳,止受茶一串,曰:“敢不承公之赐?”以书判拔萃补渭南尉。德宗立,遣

  •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九十五·乾隆

      元  世祖皇帝  帝名呼必赉太祖少子图垒【追諡睿宗事具前】第四子母竒咪氏【諡庄圣太后旧作怯烈氏今改】帝嗣位始建元立国号【俱见前】灭宋而有天下  【□子】至元十三年【宋益五昰景炎元年 是年三月元兵入

  • 卷十二·张廷玉

    <史部,编年类,御定资治通监纲目三编>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资治通监纲目三编卷十一 【起丁丑明英宗天顺元年尽甲申明英宗天顺八年】凡八年 【丁丑】八年【英宗睿皇帝天顺元年】春正月羣臣请立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三十三·佚名

    正德二年十二月庚午朔 上亲视郊牲○升镇守密云等处右参将都指挥佥事吴玉为署都督佥事充总兵官镇守蓟州汞平山海等处地方以分守万全右卫左参将都指挥使孙成充副总兵分守辽阳等处地方○辛未赐周府河阴康简王庶第二子镇

  • 天皇·周绍良

    №天皇001【盖】失。【志文】故普安郡王赠工部尚书清河张府君讳希见墓志铭并序 天水赵公辅撰王勇冠艰难,才吞夷险,嶷然而长□万(下泐)然而九伐贾余。智济物而无涯,义(下泐)节记云:善战不阵,善阵不□。公临战(下泐

  • 十三·沈从文

    十七。天气阴阴的。我那住处既在四楼,从住处客厅一排窗口望出去,对马路是邓托摩饭店的大楼,平时早上常可以见到穿白衣的侍役,在窗口边用白粉抹玻璃,且轻轻的唱些什么曲子。我便站在我这边楼上窗边,看他作事,且想像这个人作完

  • 纲鉴易知录卷八一·吴楚材

    南宋纪高宗皇帝纲 庚申,十年,春正月,遣工部侍郎莫将等使金。纲 观文殿大学士、陇西公李纲卒。目 纲卒于福州,年五十八,赠少师,谥忠定。纲负天下之望,以一身用舍为社稷生民安危,虽身或不用,用且不久,而其忠诚义气,凛然动乎远迩

  • 例言·周诒春

    (一)游美回国同学录之刊,其用意有二。一则图游美回国学生间情谊之联络,一则缘国中百度改革,需材孔亟,而患于见闻未周。新学俊彦,无从罗致,至每年回国之游学生,怀才欲试者,又苦于一时无地自见。此册可为互相介识,期于为人择事,为事

  • 第八章 9·辜鸿铭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辜讲孔子说:“普通人应该按照其应当受到教育的方式而受到教育,而不应该问他们为什么这么做。” 样评论:“孔子说不是因为他不想让民众明白,而是因为不可能让民众明白。但是如果有人认为孔

  • 卷十四·盛世佐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仪礼集编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集编卷十四龙里县知县盛世佐撰大射仪第七之二司马师命负侯者执旌以负侯注曰司马师正之佐也负侯获者也天子服不氏下士一人徒四人掌以旌居乏待获析羽为旌敖氏曰负侯获

  • 复周继武居士书·太虚

    继武居士慧鉴:展惠书并所附书,览之心意快然,殆非言喻。虚之起信宗地上菩萨心境说义,得楞伽藏识寄居如来藏中证之。及起信不唯以真如为真如,兼以净法为真如义,又真如亦为所缘缘义。虚皆发端而微,得附书益臻明了,喜何似之?当即将

  •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卷第十三·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所缘品第十五之二复次寂慧。若诸菩萨为欲对治悭吝过失所缘法者。即起能舍己之所有心住。若为对治破戒过失所缘。即起持戒心住。若为对治嗔恚过失所缘即

  • 佛说金刚场庄严般若波罗蜜多教中一分(此于大部支流别行)·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译  尔时十方一切如来又复云集。劝请世尊金刚瑜伽大秘密主大毗卢遮那如来。愿说根本无性般若波罗蜜多法门。  尔时世尊金刚瑜伽大秘密主大毗卢遮那如来。闻

  • 目次·佚名

    古林智禅师语录目次卷首序文卷第一盛京般若禅寺语录卷第二辽阳如来禅院语录卷第三辽阳建宁禅寺语录普说卷第四奉天府东前山台大悲禅寺语录机缘颂古小佛事法语卷第五偈上卷第六偈下行状古林智禅师语录目次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