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七十三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正义卷七十三

唐 张守节 撰

白起王翦列传第十三   史记七十三

白起者郿人也【郿音眉岐州县】善用兵事秦昭王昭王十三年而白起为左庶长将而击韩之新城【今洛州伊阙】是岁穰侯相秦举任鄙以为汉中守其明年白起为左更攻韩魏於伊阙【今洛州南十九里伊阙山号曰龙门是】斩首二十四万又虏其将公孙喜拔五城起迁为国尉【言太尉】涉河取韩安邑以东到乾河明年白起为太良造攻魏拔之取城小大六十一明年起与客卿错攻垣城拔之後五年白起攻赵拔光狼城【光狼故城在泽州高平县西二十五里也】後七年白起攻楚拔鄢邓五城【鄢邓二邑在襄州】其明年攻楚拔郢烧夷陵【夷陵今硖州郭下县】遂东至竟陵【故城在郢州长夀县南百五十里今复州亦是其地也】楚王亡去郢东走徙陈秦以郢为南郡白起迁为武安君武安君因取楚定巫黔中郡昭王三十四年白起攻魏拔华阳走芒卯而虏三晋将斩首十三万与赵将贾偃战沉其卒二万人於河中昭王四十三年白起攻韩陉城【陉庭故城在曲沃县西北二十里有绦州东北三十五里也】拔五城斩首五万四十四年白起攻南阳太行道絶之【案南阳属韩秦攻之则韩太行羊肠道絶矣】四十五年伐韩之野王野王降秦上党道絶其守冯亭与民谋曰郑道已絶韩必不可得为民秦兵日进韩不能应不如以上党归赵赵若受我秦怒必攻赵赵被兵必亲韩韩赵为一则可以当秦因使人报赵赵孝成王与平阳君平原君计之平阳君曰不如勿受受之祸大於所得平原君曰无故得一郡受之便赵受之因封冯亭为华阳君【常山一名华阳解在赵世家】四十六年秦攻韩缑氏蔺【按检诸地记颍川无蔺括地志云洛州嵩县本夏之纶国也在缑氏东南六十里地里志云轮氏属颍川郡按既攻缑氏蔺二邑合相近恐轮蔺声相似字随音而转作蔺】拔之四十七年秦使左庶长王齕攻韩取上党上党民走赵赵军长平【长平故城在泽州高平县西北一里也】以按据上党民四月齕因攻赵赵使廉颇将赵军士卒犯秦斥兵秦斥兵斩赵禆将茄六月?赵军取二鄣四尉【括地志云赵鄣故城一名都尉城今名赵东城在泽州高平县西二十五里又有故谷城此二城即二郡也】七月赵军筑垒壁而守之秦又攻其垒取二尉败其阵夺西垒壁【赵西垒在泽州高平县北六里是也即亷颇坚壁以待秦王夺赵西垒壁者】廉颇坚壁以待秦秦数挑战【数音朔挑田鸟反】赵兵不出赵王数以为让而秦相应侯又使人行千金於赵为反间【纪苋反】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子赵括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赵王旣怒廉颇军多失亡军数败又反坚壁不敢战而又闻秦反间之言因使赵括代廉颇将以击秦秦闻马服子将乃隂使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而王齕为尉禆将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赵括至则出兵击秦军秦军详败而走【详音羊】张二奇兵以劫之赵军逐胜追造秦壁【秦壁一名秦垒今古名秦长垒】壁坚拒不得入而秦奇兵二万五千人絶赵军後又一军五千骑絶赵壁间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絶而秦出轻兵击之赵战不利因筑壁坚守【赵壁今名赵东垒亦名赵东长垒在泽州高平县北五里即赵括筑壁自败处】以待救至秦王闻赵食道絶王自之河内【时已属秦故发其兵】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絶赵救及粮食至九月赵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内隂相杀食来攻秦垒欲出为四队四五复之不能出其将军赵括出锐卒自?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武安君计曰前秦已抜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後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四十八年十月秦复定上党郡秦分军为二王齕攻皮牢拔之【故城在绦州龙门县西一里】司马梗定太原【太原赵地秦定取也】韩赵恐使苏代厚币说秦相应侯曰武安君擒马服子乎曰然又曰即围邯郸乎曰然赵亡则秦王王矣武安君为三公武安君所为秦战胜攻取者七十余城南定鄢郢汉中【鄢在襄州夷道县南九里郢在荆州江陵县东六里汉中今襃州之地】北擒赵括之军虽周邵吕望之功不益於此矣今赵亡秦王王则武安君必为三公君能为之下乎虽无欲为之下固不得已矣秦尝攻韩围邢邱【邢邱今怀州武陵县东南二十里平臯县城是也】困上党上党之民皆反为赵天下不乐为秦民之日久矣今亡赵北地入燕东地入齐南地入韩魏则君之所得民亡几何人故不如因而割之【因白起之攻割取韩赵之地】无以为武安君功也於是应侯言於秦王曰秦兵劳请许韩赵之割地以和且休士卒王听之割韩垣雍【释地名云卷县所理垣雍城按今在郑州原武县西北七里也】赵六城以和正月皆罢兵武安君闻之由是与应侯有隙其九月秦复发兵使五大夫王陵攻赵邯郸是时武安君病不任行【入针反堪也】四十九年正月陵攻邯郸少利秦益发兵佐陵陵兵亡五校武安君病愈秦王欲使武安君代陵将武安君言曰邯郸实未易攻也且诸侯救日至彼诸侯怨秦之日久矣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远絶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不可秦王自命不行乃使应侯请之武安君终辞不肯行遂称病秦王使王齕代陵将八九月围邯郸不能拔楚使春申君及魏公子将兵数十万攻秦军秦军多失亡武安君言曰秦不听臣计今如何矣秦王闻之怒强起武安君【强其两反】武安君遂称病笃应侯请之不起於是免武安君为士伍迁之隂密【故城在泾州鹑觚县城西即古隂密国密康公国也】武安君病未能行居三月诸侯攻秦军急秦军数却使者日至秦王乃使人遣白起不得留咸阳中武安君既行出咸阳西门十里至杜邮【说文云邮境上行舍道路所经过今咸阳县城本秦之邮也在雍州西北三十五里】秦昭王与应侯羣臣议曰白起之迁其意尚怏怏不服有余言秦王乃使使者赐之劒自裁武安君引劒将自刭曰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良久曰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阬之是足以死遂自杀武安君之死也以秦昭王五十年十一月死而非其罪秦人怜之郷邑皆祭祀焉

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故城在雍州东同官县界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始皇十一年翦将攻赵阏与【音预】破之拔九城十八年翦将攻赵岁余遂拔赵赵王降尽定赵地为郡明年燕使荆轲为贼於秦秦王使王翦攻燕燕王喜走辽东翦遂定燕蓟而还【蓟音计】秦使翦子王贲击荆荆兵败还击魏魏王降遂定魏地秦始皇既灭三晋走燕王而数破荆师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於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於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於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於频阳李信攻平与【在预东北五十四里】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於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言引兵而会城父则是汝州郏城县东父城者也括地志云汝州郏城县东四十里有父城故城即服?云城父楚北境者也又许州叶县东北四十五里亦有父城故城即杜预云襄城城父县者也此二城父城之名耳服?城父是误也左传及注水经云楚大城城父是太子建居之十三州志云太子建所居城父谓今亳州城父是也此三家之说是城父之名地理志云颍川入城县沛郡城父县据县属郡其名自分古先儒多惑故使其名错乱】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谢曰老臣罢病悖乱【罢音皮悖音背】唯大王更择贤将始皇谢曰已矣将军勿复言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为听将军计耳於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衆始皇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始皇大笑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夫秦王怛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於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矣王翦果代李信击荆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肯战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於是王翦曰士卒可用矣荆数挑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翦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击大破荆军至南【徐州县也】杀其将军项燕荆兵遂败走秦因乘胜略定荆地城邑岁余虏荆王负刍竟平荆地为郡县因南征百越之君而王翦子王贲与李信破定燕齐地秦始皇二十六年尽并天下王氏蒙氏功为多名施於後世秦二世之时王翦及其子贲皆已死而又灭蒙氏陈胜之反秦奉使王翦之孙王离击赵围赵王及张耳钜鹿城【今邢州平乡县城本秦钜鹿郡城也】或曰王离秦之名将也今将强秦之兵攻新造之赵举之必矣客曰不然夫为将三世者必败必败者何也以其所杀伐多矣其後受其不详今王离已三世将矣居无何项羽救赵击秦军果虏王离王离军遂降诸侯

太史公曰鄙语云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白起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然不能救患於应侯王翦为秦将夷六国当是时翦为宿将始皇师之然不能辅秦建德固其根本偷合取容以至圽身及孙王离为项羽所虏不亦宜乎彼各有所短也

史记正义卷七十三

 

猜你喜欢
  列传三·薛居正
  卷四百六十二 列传二百四十九·赵尔巽
  东都事略卷八十六·王称
  ●卷三·杨循吉
  康熙二十六年一月至康熙二十七年十一月·蒋良骐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十九·佚名
  卷之一千二百·佚名
  卷三十六·傅恒
  三 杂谈名人·许寿裳
  高道穆传·魏收
  萧敌鲁传(附萧阿古只传)·脱脱
  汤绍恩传·张廷玉
  蒋贵传·张廷玉
  卷之六十六  寓圃雜記下(明)王錡 撰·邓士龙
  卷六十陆军四·冯煦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徐介轩·唐圭璋

      木兰香   一帘疏雨。道是无情还有思。坐久魂销。风动珠唇点点娇。   生平浩气。静乐机关随处是。熏透寒衾。蝴蝶休萦万里心。

  • 前集卷五·孙存吾

    钦定四库全书元风雅前集卷五     元 傅习 编安竹斋送白云平章舟人停棹酒停斟试听筵前送客吟离恨早知如此苦交情不合恁为深白云境界三更梦红叶园林两地心从此草茅亭上客抱琴何处遇知音明普彦题商山四皓图刘氏何

  • 卷四百九·列传第一百六十八·脱脱

        高定子 高斯得 张忠恕 唐璘   高定子,字瞻叔,利州路提点刑狱兼知沔州稼之弟也。嘉泰二年举进士,授郪县主簿。吴曦畔,乞解官养母,曦诛,摄府事宇文公绍以忠孝两全荐之,调中江县丞。父就养得疾,定子衣不解带者

  • 卷五十六·志第二十五·仪卫志二·脱脱

        ◎仪卫志二   ○国服   上古之人,网罟禽兽,食肉衣皮,以俪鹿韦掩前后,谓之鞸。然后夏葛冬裘之制兴焉。周公陈王业,《七月》之诗,至于一日于貉,三月条桑,八月载绩,公私之用由是出矣。契丹转居荐草之间,去邃古

  • 第九十六回 承遗诏司马秉权 缴印绶将军赤族·蔡东藩

      却说魏主叡氵㸒荒过度,酿成疾病,年仅三十有五,已害得骨瘦如柴,奄奄不起;当下立郭夫人为皇后,命燕王宇为大将军。宇为曹操庶子,与叡素来亲善,故叡欲嘱咐后事。又使领军将军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曹真子。屯骑校尉曹肇,曹休子

  • 卷十史六·何良俊

    我朝列圣培养贤才辈出,当宪孝二朝名臣极多,一时如王端毅、马端肃、彭幸庵诸公,皆有物论。独薛文清、刘忠宣、章文懿三公,虽妇人女子皆知其贤,无毫发可议。 倪文毅公(岳)弘治中为冢宰,极有风力,诸司畏奉之恐后。自南转北,假一锦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 都邑畧·纪昀

    都邑畧(臣)等谨案郑樵作都邑畧谓天地设险之大者莫如河其次莫如江中原无事则居河之南多事则居江之南河南之都惟长安与洛 阳江南之都惟建业此特郑氏一家之言其实尧舜禹之都当时固皆在河北也唐承隋都长安本周秦旧地议都邑

  • 通志卷四·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秦纪第四秦臣谨按秦起于臯陶臯陶生伯益父子俱佐舜有功分土赐姓然后子孙蕃庶或于许或于英或于六至春秋而国祀犹存者徳之所逮也由伯益至非子始号秦邑由非子至襄公始建国为诸侯司

  • 后周纪四世宗睿武孝文皇帝中显德三年(丙辰、956)·司马光

    后周纪四后周世宗显德三年(丙辰,公元956年) [1]三月,甲午朔,上行视水寨,至淝桥,自取一石,马上持之至寨以供炮,从官过桥者人赍一石。太祖皇帝乘皮船入寿春壕中,城上发连弩射之,矢大如屋椽;牙将馆陶张琼遽以身蔽之,矢中琼髀,死而复苏

  • 觐礼第十·佚名

    觐礼。至于郊,王使人皮弁用璧劳。侯氏亦皮弁迎于帷门之外,再拜。使者不答拜,遂执玉,三揖。至于阶,使者不让,先升。侯氏升听命,降,再拜稽首,遂升受玉。使者左还而立,侯氏还璧,使者受。侯氏降,再拜稽首,使者乃出。 

  • 提要·康熙

    圣谕广训十六条敦孝弟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和乡党以息争讼重农桑以足衣食尚节俭以惜财用隆学校以端士习黜异端以崇正学讲法律以儆愚顽明礼让以厚风俗务本业以定民志训子弟以禁非为息诬告以全善良诫匿逃以免株连完钱

  • 寒温篇第四一·王充

    【题解】在本篇中,作者批驳了君主喜怒决定天气寒温的天人感应学说,故称篇名为“寒温”。说寒温者宣扬,君主高兴行赏,天气就温暖;反之,发怒施罚,天气就寒冷。王充则认为“天道自然,自然无为”;“春温夏暑,秋凉冬

  • 第十 谋篇 3·王诩

    【原文】故为强者,积于弱也;为直者,积于曲;有余者,积于不足也。此其道术行也。故外亲而内疏①者,说内;内亲而外疏者,说外。故因其疑以变之②,因其见以然之③,因其说以要之,因其势以成之④,因其恶以权之,因其患以斥之。摩而恐之,高而

  • 大乘义章 第三卷·慧远

    大乘义章 第三卷远法师撰义法聚中此卷有八门(四谛义 四缘义 五果义 六因义 四空义 五法三自性义 六种相门义 八识义)四谛义九门分别(一释名 二开合辨相 三染净因果分别 四理事分别 五十六圣行分别 六

  • 徐文长集·徐渭

    三十卷。明徐渭(1521—1593)撰。徐谓著有《笔元要旨》等。据陶望龄所作徐渭小传载,渭尝自称:“吾书第一,诗次之,文次之,画又次之。”其书画流传,时称一绝,其诗亦受人推崇。徐渭所著有《文长集》、《阙篇》、《樱桃馆

  • 凤仙谱·赵学敏

    中国第一部凤仙专著。著者赵学敏,清代药物学家。字依吉,号恕轩。钱塘(今杭州)人。长期对药物进行采集、调查、栽培、研究,在其成名著作《本草拾遗》中,补充辑录了《本草纲目》未收药物716种。《凤仙谱》约成书于1787~1813

  • 颐和园词·王国维

    七言古诗。近代王国维作。此诗作于清亡以后,王氏旅居日本初期。诗篇反映了自慈禧太后擅权至清亡五十余年的重大历史事件、清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和他们荒淫糜烂的生活。颐和园为慈禧太后所建,亦象征慈禧太后时代的政治

  • 莲华面经·佚名

    凡二卷。隋代那连提耶舍(490~589)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二册。本经叙述佛陀预言于其入灭后,佛教僧徒将堕落,佛法转移入罽宾国,并于该国兴盛;后破佛王出现,毁破佛钵等种种佛教兴衰之情形。经名‘莲华面’,系取自破佛王之前生名为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