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分篇 第六 凡十八条
《景行录》云:“知足可乐,多贪则忧。”
知足者贫贱亦乐,不知足者富贵亦忧。
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将上不足,比下有余。
若比向下,生无有不足者。
《击壤诗》云:“安分身无辱,知机心自闲。虽居人世上,却是出人间。”
《神童诗》云:“寿夭莫非命,穷通各有时。迷途空役役,安分是便宜。”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老子曰:“知其荣,守其辱。”
荀子曰:“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失之己,反之人,岂不亦迂哉!”
荣辱之大分,安危利害之常体,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通者常制人,穷者常制于人,是荣辱之大分也。
命合吃粗食,莫思重罗面。
量其所入,度其所出。
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省吃省用省求人。
汪信民常言:“人常咬得菜根,则百事可为。”
《中庸》云:“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先儒曰:“休怨我不如人,不如我者尚众。休夸我能胜人,胜如我者更多。”
人胜我无害,彼无蓄怨之心。我胜人非福,恐有不测之祸。
过分求福适以速祸,安分远祸将自得福。
人只把不如我者较量,则自知足。
二眉曙青朱先生曰:“天下富贵贫贱俱有个真实受用。闭户心无所营,何事扫除开门?活水青山,见在繁华,凡得天地之正气者,俱能悦吾之目,盈吾之耳,适吾之口,克吾之腹。动容周旋,莫不为我开设;随缘取用,何曾有意收放。异乎人者,视听言动;同乎人者,眼耳口鼻。其心可富,天下贫者终不患贫;此心可寿,天下夭者终不患夭。只管不出户庭,功德遍及大千。至若妻子田宅,日前安乎本分,身后听其自然。”
△△△△△△△△△△
滥想徒伤神,妄动反致祸。
《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印观卖绵于市。有署调者以谷买之而还。有鸢攫其绵堕印观家。印观取归市署调曰:“鸢堕汝绵于吾家,故还汝。”署调曰:“鸢攫绵与汝,天也。吾何为受?”印观曰:“然则还汝谷。”署调曰:“吾与汝者市二日,谷已属汝矣。”二人相让,并弃于市而归。掌市官以闻王。并赐爵。
洪耆燮少贫甚,无料一日早,婢儿踊跃献七两钱,曰:“此在鼎中,米可数石,柴可数驮。天赐!天赐!”公惊曰:“是何金?”即书失金人推去等字,付之门楣而待。俄而姓刘者来问书意,公悉言之。刘曰:“理无失金于人之鼎内,果天赐也。盍取之?”公曰:“非吾物何?”刘俯伏曰:“小的昨夜为窃鼎来,还怜家势萧条而施之。今感公之廉价,良心自发,誓不更盗,愿欲常侍,勿虑取之。”公即还金曰:“汝之为良则善矣。金不可取。”终不受。后公为判书,其子在龙为宪宗国舅。刘亦见信,身家大昌。
猜你喜欢 患得患失,无所不至·孔子 双桥随笔卷十一·周召 卷五·杨甲 卷一百八十四·山井鼎 卷十二·陈大章 进表·李光地 夏书·胤征·佚名 第一 捭阖 8·王诩 (二)为政篇·钱穆 卷五百八·佚名 卷一百六十·佚名 佛教与吾人之关系·太虚 卷第六十九·佚名 佛说梵摩难国王经·佚名 序·知玄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