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五十六回 议典礼廷臣聚讼 建斋醮方士盈坛

  却说世宗即位,才过六日,便诏议崇祀兴献王,及应上尊号。兴献王名厚杭,系宪宗次子,孝宗时就封湖北安陆州。正德二年秋,世宗生兴邸,相传为黄河清,庆云现,瑞应休征,不一而足。恐是史臣铺张语,不然,世宗并无令德,何得有此瑞征?至正德十四年,兴献王薨,世宗时为世子,摄理国事,三年服阕,受命袭封。至朝使到了安陆,迎立为君,世子出城迎诏,入承运殿开读毕,乃至兴献王园寝辞行,并就生母蒋妃前拜别。蒋纪呜咽道:“我儿此行,入承大统,凡事须当谨慎,切勿妄言!”世子唯唯受教。临行时,命从官骆安等驰谕疆吏,所有经过地方,概绝馈献,行殿供帐,亦不得过奢。至入都即位,除照例大赦外,并将正德间冒功鬻爵,监织榷税诸弊政,尽行革除。所斥锦衣内监旗校工役等,不下十万人。京都内外,统称新主神圣,并颂杨廷和定策迎立的大功。世宗遣使迎母妃,并起用故大学士费宏,授职少保,入辅朝政,朝右并无异议。只尊祀兴献王一节,颇费裁酌。礼部尚书毛澄,因事关重大,即至内阁中,向杨廷和就教。廷和道:“足下不闻汉定陶王、宋濮王故事么?现成证据,何妨援引。”毛澄诺诺连声,立刻趋出,即大会公卿台谏诸官,共六十余人,联名上议道:

  窃闻汉成帝立定陶王为嗣,而以楚王孙景后定陶,承其王祀,师丹称为得礼。今上入继大统,宜以益王子崇仁,益王名祐槟,宪宗第六子。主后兴国,其崇号则袭宋英宗故事,以孝宗为考,兴献王及妃为皇叔父母,祭告上笺,称侄署名,而令崇仁考兴献,叔益王,则正统私亲,恩礼兼尽,可为万世法矣。

  议上,世宗瞧着,勃然变色道:“父母名称,可这般互易么?”言已,即令原议却下,着令再议。时梁储已告老归里,惟蒋冕、毛纪,就职如故,与大学士杨廷和坚持前议。重复上疏,大旨:“以前代君主,入继宗祧,追崇所生,诸多未合。惟宋儒程颐,议尊濮王典礼,以为人后者谓之子,所有本生父母,应与伯叔并视,此言最为正当。且兴献祀事,今虽以益王子崇仁为主,他日仍以皇次子为兴国后,改令崇仁为亲藩。庶几天理人情,两不相悖了。”世宗览到此疏,仍是不怿,再命群臣博考典礼,务求至当。杨廷和等复上封章,谓:“三代以前,圣莫如舜,未闻追崇瞽瞍。三代以下,贤莫如汉光武,未闻追崇所生南顿君。惟陛下取法圣贤,无累大德。”这疏竟留中不报。毛澄等六七十人,又奏称:“大行皇帝,以神器授陛下,本与世及无殊。不过昭穆相当,未得称世。若孝庙以上,高曾祖一致从固,岂容异议?兴献王虽有罔极深恩,总不能因私废公,务请陛下顾全大义!”世宗仍然不纳。惟追上大行皇帝庙号,称作武宗,把崇祀濮王典礼,暂且搁起。适进士张璁,入京观政,欲迎合上旨,独自上疏道:

  朝议谓皇上入嗣大宗,宜称孝宗皇帝为皇考,改称兴献王为皇叔父,王妃为皇叔母者,不过拘执汉定陶王、宋濮王故事耳。夫汉哀宋英,皆预立为皇嗣,而养之于宫中,是明为人后者也。故师丹、司马光之论,施于彼一时犹可。

  今武宗皇帝,已嗣孝宗十有六年,比于崩殂,而廷臣遵祖训,奉遗诏,迎取皇上入继大统,遗诏直日兴献王长子,伦序当立,初未尝明著为孝宗后,比之预立为嗣,养之宫中者,较然不同。夫兴献王往矣,称之为皇叔父,鬼神固不能无疑也。今圣母之迎也,称皇叔母,则当以君臣礼见,恐子无臣母之义。礼长子不得为人后,况兴献王惟生皇上一人,利天下而为人后,恐子无自绝父母之义。故皇上为继统武宗而得尊崇其亲则可,谓嗣孝宗以自绝其亲则不可。或以大统不可绝为说者,则将继孝宗乎?继武宗乎?夫统与嗣不同,非必父死子立也。汉文帝承惠帝之后,则弟继,宣帝承昭帝之后,则以兄孙继,若必强夺此父子之亲,建彼父子之号,然后谓之继统,则古当有称高伯祖皇伯考者,皆不得谓之统矣。臣窃谓今日之礼,宜别为兴献王立庙京师。

  使得隆尊亲之孝,且使母以子贵,尊与父同,则兴献王不失其为父,圣母不失其为母矣。

  世宗览到此疏,不禁心喜道:“此论一出,我父子得恩义两全了。”即命司礼监携着原疏,示谕阁臣道:“此议实遵祖训,拘古礼,尔等休得误朕!”杨廷和将原疏一瞧,便道:“新进书生,晓得甚么大体!”言已,即将原疏封还。司礼监仍然持入,还报世宗。世宗即御文华殿,召杨廷和、蒋冕、毛纪入谕道:“至亲莫若父母,卿等所言,虽有见地,但朕把罔极深恩,毫不报答,如何为子?如何为君?今拟尊父为兴献皇帝,母为兴献皇后,祖母为康寿皇太后,卿等应曲体朕意,毋使朕为不孝罪人呢!”区区尊谥,未必果为大孝。廷和等不以为然,但奉召入殿,不便当面争执,只好默默而退。待退朝后,复由三阁臣会议,再拟定一篇奏疏,呈入上览,略云:

  皇上圣孝,出于天性,臣等虽愚,夫岂不知。礼谓所后者为父母,而以其所生者为伯叔父母,盖不惟降其服而又异其名也。臣等不敢阿谀将顺,谨再直言渎陈!

  疏入不报。给事中朱鸣阳、史于光,及御史王溱、卢琼等,又交章劾璁,其词云:

  臣等闻兴献王尊号,未蒙圣裁,大小之臣,皆疑陛下垂省张璁之说耳。陛下以兴献王长子,不得已入承大统,虽拘长子不得为人后之说,璁乃谓统嗣不同,岂得谓会通之宜乎?又欲别庙兴献王于京师,此大不可。昔鲁桓僖宫灾,孔子在陈闻火,曰其桓僖乎?以非正也。如庙兴献王于京师,在今日则有朱熹两庙争较之嫌,在他日则有鲁僖跻闵之失,乞将张璁斥罚,以杜邪言,以维礼教,则不胜幸甚!

  各疏次第奏入,世宗一味固执,始终不从。嗣兴献王妃蒋氏,已到通州,闻朝议欲考孝宗,不禁愤恚道:“是我亲生的儿子,奈何谓他人父?谓他人母?”妇人尤觉器小。并谕朝使道:“尔等受职为官,父母等犹承宠诰,我子为帝,兴献王的尊称,至今未定,我还到京去做什么?”说至此,竟呜呜咽咽的哭将起来。描摹尽致。朝使等奉命恭迎,瞧着这般形状,反致不安,只好入报世宗。世宗闻报,涕泣不止,入禀张太后,情愿避位归藩,奉母终养。也会做作。张太后一面慰留,一面饬阁臣妥议,杨廷和无可奈何,始代为草敕,略言:“朕奉圣母慈寿皇太后懿旨,慈寿皇太后即张太后,武宗五年,以寘鐇平定,上太后尊号曰慈寿。以朕缵承大统,本生父兴献王宜称兴献帝,母宜称兴献后。宪庙贵妃邵氏称皇太后,即兴献王母。仰承慈命,不敢固违”云云。在廷和的意思,以为这次礼议,未合古训,只因上意难违,不得已借母后为词,搪塞过去,显见得阁臣礼部,都是守正不阿,免得后人訾议了。谁知张璁得步进步,又上《大礼或问》一书,且谓:“议礼立制,权出天子,应奋独断,揭父子大伦,明告中外。”于是世宗又复心动。适值礼官上迎母礼仪,谓宜从东安门入,世宗不待瞧毕,即将原议掷还。礼官再行具议,改从大明东门,世宗意仍未怿,竟奋笔批示道:“圣母至京!应从中门入,谒见太庙。”总算乾纲奋断。这批示颁将下来,朝议又是哗然。朝臣也徒知聚讼。大众都说:“妇人无入庙礼。太庙尊严,更非妇人所宜入。”那时张璁又来辩论道:“天子虽尊,岂可无母?难道可从偏门出入么?古礼妇三日庙见,何尝无谒庙礼。九庙祭祀,后亦与祭,怎得谓太庙不宜入呢?”张璁之议,虽是拘泥,然廷议更属不通,无怪为张璁所扼。世宗又饬锦衣卫安排仪仗,出迎圣母。礼部上言,请用王妃仪仗,世宗不听,乃备齐全副銮驾;迎母自中门入都,谒见太庙。杨廷和以璁多异议,心甚怏怏,遂授意吏部,出除南京主事。璁虽南去,世宗已先入璁言,复颁下手诏,拟于兴献帝后,加一皇字。杨廷和等复上疏谏阻,世宗概置不理。巧值嘉靖元年正月,清宁宫后殿被火,廷和等趁这机会,奏称:“宫殿被灾,恐因兴献帝后加称,未安列圣神灵,特此示儆”云云。给事中邓继曾,亦上言:“天有五行,火实主礼,人有五事,火实主言。名不正即言不顺,言不顺即礼不兴,所以有此火灾。”恐怕未必。世宗颇为感惧,乃勉徇众请,称孝宗为皇考。慈寿皇太后为圣母,兴献帝后为本生父母,暂将皇字搁起。称孝宗帝后为继父母,称兴献帝后为本生父母,两言可决,于义最协,聚讼何为乎?

  过了两月,因世宗册后陈氏,特上两宫尊号,称慈寿皇太后为昭圣慈寿皇太后,武宗皇后为庄肃皇后,皇太后邵氏为寿安皇太后,兴献后为兴国太后,萱荫同春,夭桃启化,好算是两宫合德,一室太和。老天无意做人美,偏偏寿安皇太后邵氏,生起病来,医药无效,竟尔崩逝。这位邵太后本宪宗贵妃,为兴献王母,兴王就藩,母妃例不得行,仍住宫中。所以不必奉迎。及世宗入继大统,邵年已老,双目失明,喜孙为帝,摸世宗身,自顶至踵,欢笑不绝。至是得病归天,世宗仍欲祔葬茂陵,即宪宗墓。屡下廷议。礼官不敢固争。杨廷和等上疏,只托言:“祖陵久窆,不应屡兴工作,惊动神灵。”世宗不纳,决意祔葬,只别祀奉慈殿罢了。礼部尚书毛澄,以议礼未协,忧恚成疾,抗疏乞休,至五六次,未邀允准。既而疾甚,又复申请,乃准奏令归。澄匆匆就道,舟至兴济,竟致谢世。先是澄在部时,申议大礼,世宗尝遣中官谕意,澄奋然道:“老臣虽是昏耄,要不能隳弃古礼,只有归去一法,概不与闻便了。”以道事君,不合则去,毛澄有焉。惟世宗颇器重毛澄,虽再三忤旨,恩礼不衰。及闻澄病殁道中,犹加惋悼,赠为少傅,谥曰文简,这且休表。

  且说世宗改元以后,除廷议大礼,纷纷争论外,甘肃、河南、山东数省,亦迭有乱警。甘肃巡抚许铭,与总兵官李隆不睦,隆唆部兵殴杀许铭,居然作乱。世宗起用陈九畴为佥都御史,巡抚甘肃,按验铭事,诛隆及叛党数人,才得平靖。河南、山东的乱事,系由青州矿盗王堂等,流劫东昌、兖州、济南,杀指挥杨浩。有旨限山东将吏,即日荡平,将吏等恐遭严谴,分道逐贼,贼不便屯聚,流入河南。嗣经提督军务右都御史俞谏,调集两畿、山东、河南各军,悉力围剿,方把流贼一律扫除。录此两事,以昭事实,否则嘉靖初年,岂竟除议礼外,无他事耶?

  嘉靖二年夏季,西北大旱,秋季南畿大水,世宗未免忧惧。太监崔文,奏称修醮可以禳祸,乃召见方士邵元节等,在宫中设立醮坛,日夕不绝。香花灯烛,时时降召真仙,锣钹幢幡,处处宣扬法号。又拣年轻内监二十人,改服道装,学诵经忏等事,所有乾清宫、坤宁宫、西天厂、西番厂、汉经厂、五花宫、西暖阁、东次阁等,次第建醮,几将九天阊阖,变作修真道院。大学士杨廷和代表阁臣,吏部尚书乔宇代表部臣,俱请斥远僧道,停罢斋醮。给事中刘最,又劾崔文引进左道,虚糜国帑诸罪状,乞置重典。世宗非但不从,且谪最为广德州判官,作为惩一儆百的令典。杨廷和、乔宇等,只好睁着双眼,由他醮祀。最被谪出京,崔文犹憾最不已,嗾使私人芮景贤,诬奏一本,内称刘最在途,仍用给事中旧衔,擅乘巨舫,苛待夫役。顿时激动帝怒,立将最逮还京师,拘系狱中,已而革职充戍。世宗之刚愎自用,于此益见。给事中郑一鹏,目击时弊,心存救国,因抗疏力谏道:

  臣巡光禄,见正德十六年以来,宫中自常膳外,鲜有所取。迩者祷祀繁兴,制用渐广,乾清、坤宁诸宫,各建斋醮,西天、西番、汉经诸厂,至于五花宫、西暖阁、东次阁,亦各有之。或日夜不绝,或间日一举,或一日再举,经筵俱虚设而无所用矣。伤太平之业,失天下之望,莫此为甚。臣谓挟此术者,必皆魏彬、张锐之余党,曩以欺先帝,使生民涂炭,海内虚耗,先帝已误,陛下岂容再误?陛下急诛之远之可也。伏愿改西天厂为宝训厂,以贮祖宗御制诸书,西番厂为古训厂,以贮五经子史诸书,汉经厂为听纳厂,以贮诸臣奏疏,选内臣谨畏者,司其筦钥。陛下经筵之暇,游息其中,则寿何至不若尧舜?治何至不若唐虞乎?臣虽愚钝,千虑不无一得,敢乞陛下立停斋祀,放归方士,如有灾祸,由臣身当之。谨此具奏!

  世宗览奏,方批答道:“天时饥馑,斋祀暂且停止。”未几又颁内旨,令中官提督苏杭织造。杨廷和以监织已罢,仍命举行,实为弊政,当即封还敕旨,直言谏阻,世宗大为不悦。自世宗入都即位,廷和以世宗英敏,虽值冲年,颇足有为,自信可辅导太平,所以军国重事,不惮谏诤。及大礼议起,先后封还御批凡四次,执奏几三十疏,世宗虽示优容,意中已是衔恨;内侍遂从中挑衅,只说他跋扈专恣,无人臣礼,蟊贼未除,终为国害。说得世宗不能不信。至谏阻织造一事,大忤上意。廷和乃累疏乞休,正在君臣相持的时候,那南京刑部主事桂萼,忽遥上封章,请改称孝宗为皇伯考,兴献帝为皇考,兴国太后为圣母,并录侍郎席书,员外郎方献夫二疏以闻。为此一奏,复惹起一番争执,几乎兴起大狱来了。小子有诗咏道:

  甘将唇舌作干戈,可奈无关社稷何。

  一字争持成互斗,谁知元气已销磨?

  毕竟桂萼所奏,有何理由,且看下回详叙。

  ----------

  明自太祖得国,至于武宗,盖已更十主矣。除景帝祁钰,因变即位外,皆属父子相传,无兄终弟及者。惟武宗崩后,独无子嗣,当时岂无武宗犹子,足承统绪,而必迎立世宗,惹起大礼之议,此实杨廷和等之第一误事也。世宗既已入嗣,于孝宗固有为后之义,然以毛里至亲,改称叔父叔母,于情亦有未安。诚使集议之初,即早定本生名号,加以徽称,使世宗得少申敬礼,则张璁等亦无由乘间进言;乃必强词争执,激成反对,此尤杨廷和等之第二误事也。不宁惟是,廷和等身为大臣,既因议礼龃龆,隐忤帝意,则此后宵小进谗,政令未合,亦无自绳愆纠谬,格正君心。盖君臣之际,已启嫌疑,虽有正论,亦难邀信。如斋醮一事,明为无益有损之举,而世宗惑于近言,以致遂非拒谏,其情弊已可见矣。故世宗之刚愎自用,不无可议,而吾谓激成世宗之刚愎者,杨廷和等实主之焉。

猜你喜欢
  卷五十 张冯汲郑传第二十·班固
  卷一百四十 齊紀六·司马光
  卷三百四十六 元豐七年(甲子,1084)·李焘
  卷五十九 景德二年(乙巳,1005)·李焘
  國語卷第十一·韦昭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十四·佚名
  卷之三百二十一·佚名
  卷之七十·佚名
  第三一八禀批(红)光绪二十年十二月初五日一二一○四--七·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八 列传一百二十八·纪昀
   十、关于《无所不谈合集》①·林语堂
  第49章 善善不能用恶恶不能去的蒋介石·冯玉祥
  李知孝传·脱脱
  卷二十七·徐一夔
  食货七·徐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巻八·黄昇

    钦定四库全书花庵词选卷八      宋 黄升 撰宋词鲁逸仲词意婉丽佀万俟雅言南浦【旅怀】风悲画角听单于三弄落谯门投宿骎骎征骑飞雪满孤村酒市渐闲灯火正敲窓乱叶舞纷纷送数声惊鴈下离烟水嘹唳度寒云 好在半胧

  • 卷420 ·佚名

    吴泳 堰上行上周宪 堰上行,桃花灼灼春水生。 水才一石泥数斗,弥漫滮池浸渠口。 树以淇园竹,菑以汉堤石。 石填竹落知几丁,驾作青霓千百尺。 一夫搴茭前,一夫荷锸去。 旋烧香纸祭水庸,更酌村醪

  • 卷四百三十三 列传二百二十·赵尔巽

      金国琛 黄淳熙 吴坤修 康国器 李鹤章弟昭庆 吴毓兰   金国琛,字逸亭,江苏江阴人。咸丰中,以诸生谒罗泽南于江西,使参军事。每出战,部伍严整,仓猝犯之,屹然不乱。转战弋阳、广信、武昌、黄州,累功擢知县。七年,李续宾代泽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五十八·佚名

    万历四十五年六月甲午朔○升户部主事王维章为贵州司郎中密云管粮黄衮狭西司郎中甘肃管粮○升谕德龚三益湖广参政吏部郎中魏时应福建参政江西道御史孙居相江西参政兵部郎中高桂贵州副使江西道御史朱万春江西参政吏科给

  • 顾琛传·沈约

    顾琛字弘玮,是吴郡吴县人,曾祖顾和,是晋朝的司空,祖父顾谦之,父亲顾忄炎,都做过司徒左西掾。顾琛为人严谨而坚定,不喜欢浮华的东西,最先官职是州中从事,驸马都尉,奉朝请,少帝景平年中,太皇太后逝世,任大匠丞,后又任彭城王义康右军骠

  • 弇山堂别集卷九十八·王世贞

    (明)王世贞 撰○中官考九嘉靖元年四月提督太岳太和山太监赵营奏请符验兵部言营违例奏扰得旨报罢户部上言广东看守珠池内臣前已奉诏旨不许干预廉琼髙雷地方今太监安川又复夤缘传奉兼管地方事属欺罔乞申前令管市舶珠池者

  • 卷首之三·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首之三天章三皇上御制诗一大閲时狩由来武备修特临南苑肃貔貅龙骧选将颇兼牧天驷抡材骥共骝组练光生残雪映旌旗影动朔云浮承平讵敢忘戎事经国应知有大

  • 89.迁都许城·林汉达

    董卓之乱以后,东汉王朝名存实亡,对各地州郡失去了控制。各地官僚、豪强趁机会争夺地盘,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势力比较大的有冀州的袁绍、南阳的袁术、荆州(约当今湖北、湖南两省和河南、贵州、广东、广西的一部)的刘

  • 第一卷·冯梦龙

    《圣谕一道》六月二十七日传圣谕一道:朕遭九六之运,车书间阻,方资群策,旋轸故都。时复秋高,共兹舟漏,乃自殿争起衅,驯至穴斗成风;封事虽勤,庙算安在?先皇帝神资独断,汇众纳流,天不降康,咎岂在上?尔文武大小臣工,鉴于前车不远,精白乃心

  • 卷十七·郑玄

    ◎春官宗伯第三[疏]释曰:《郑目录》云:“象春所立之官也。宗,尊也。伯,长也。春者生万物,天子立宗伯,使掌邦礼,典礼以事神为上,亦所以使天下报本反始。不言司者,鬼神示人之所尊,不敢主之故也。”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

  • 提要·冯复京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三诗名物疏      诗类提要【臣】等谨案诗名物疏五十五卷明冯复京撰复京字嗣宗常熟人是书因宋蔡元度诗名物疏而广之征引颇为赅博每条之未间附攷证如被之僮僮郑笺以被为髲髢集传以为编发

  • 卷三十一·魏了翁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要义卷三十一宋 魏了翁 撰丧服经传四【原阙】仪礼要义卷三十一

  • 第十卷·佚名

    奋怒王品第十四尔时观世音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是最上不空奋怒王真言。如诸佛说常净洗浴。以香涂身着净衣服。具大理智。善依本法则得成就。即说奋怒王真言曰娜么萨缚(无可反下同音)亸詑誐(银迦反又音迦字斤攞

  • 大周刊定众经目录卷第十一·明佺

    大唐天后敕佛授记寺沙门明佺等撰大小乘失译经目一卷(四百二十四部六百三十六卷)右失译经者。兴废递更经全失主。故今编之贻诸后代。大乘居先小乘于后。大乘失译经&middot;佛名经一部三卷&middot;佛名经一部十卷&middo

  • 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莎士比亚

    《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是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创作的戏剧,首次出版于1609年。该剧主要讲了两个故事:一是古代史上有名的特洛伊战争的故事;二是在特洛伊战争背景下展开的特洛伊罗斯和克瑞西达的爱情故事。该剧通过

  • 凶镇·埃勒里·奎因

    推理小说,埃勒里·奎因著。温馨、和谐的小屋里,正在上演一场热闹非凡的圣诞派对,突然,一个女人酒后中毒身亡……这个女人到底是谁?为何遭人暗杀?谁会在酒中下毒?谁能确定喝酒之人就是被杀的目标?几十杯酒,凶手如何知道谁会拿

  • 秘殿珠林·佚名

    二十四卷。清张照、梁诗正、励宗万、张若霭等奉敕而撰。时乾隆九年(1744)。此书专载清内府所藏的属释典、道经之书画。书前有凡例,接下为总目,每卷之前又有该卷细目。卷一为御制四朝宸翰。卷二、卷三为名人书释氏经册

  • 大丹铅汞论·佚名

    大丹铅汞论,唐人金竹坡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此书论述以铅汞炼制大丹之原理和方法。首先指出:「大丹之术,出乎铅汞。」铅为五金之首,其中有汞,象离卦阳中有阴,木中生火,是为青龙。炼丹者抽铅取汞,使坎离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