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心篇 第七 凡八十三条
《景行录》云:“坐密室如通衢,驭寸心如六马,可免过。”
《游定夫录》云:“心要在腔子里。”
《素书》云:“务善策者无恶事,无远虑者有近忧。”
有客来相访,如何是治生。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击壤诗》云:“富贵如将智力求,仲尼年少合封侯。世人不解青天意,空使身心半夜愁。”
范忠宣公诫子弟曰:“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尔曹但当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到圣贤地位也。”
将心比心,便是佛心。
以己之心,度人之心。
《素书》云:“博学切问,所以广知;高行微言,所以修身。”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聪明智慧,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邵康节问陈希夷求持身之术。希夷曰:“快意事不可做,得便宜处不可再往。”
得意处,早回头。
聪明本是阴骘功,阴骘引入聪明路。不行阴骘使聪明,聪明反被聪明误。
风水人间不可无,全凭阴骘两相扶。富贵若从风水得,再生郭璞也难图。
古人形似兽,心有大圣德。今人表似人,兽心安可测?
有心无相相逐心生,有相无心相从心灭。
三点如星象,横钩似月斜。披毛从此得,作佛也由他。
《大学》云:“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
《道经》云:“用诚似愚,用默似讷,用柔似拙。”
人皆道我拙,我亦自道拙。有耳常如聋,有口不会说。你自逞豪杰,横竖有一跌。吃跌教君思,反不如我拙。
百巧百成,不如一拙。
未来休指望,过去莫思量。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
有钱常记无钱日,安乐常思病患时。
《素书》云:“薄施厚望者不报,贵而忘贱者不久。”
求人须求大丈夫,济人须济急时无。
施恩勿求报,与人勿追悔。
寸心不昧,万法皆明。
孙思邈曰:“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
念念有如临敌日,心心常似过桥时。
《景行录》云:“诚无悔,恕无怨,和无仇,忍无辱。”
惧法朝朝乐,欺公日日忧。
小心天下去得,大胆寸步难移。
子曰:“思无邪。”
朱文公即朱熹。曰:“守口如瓶,防意如城。”
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素书》云:“有过不知者蔽,以言取怨者祸。”
《景行录》云:“贪是逐物于外,欲是情动于中。”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君子忧道不忧贫,君子谋道不谋食。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量大福亦大,机深祸亦深。
宁为福首,莫为祸先。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屋上霜。
早知今日,悔不当初。
心不负人,面无惭色。
庄子曰:“求财恨不多,财多害人己。”
但存夫子三分礼,不犯萧何六律条。
《说苑》云:“推贤举能,掩恶扬善。”
《景行录》云:“休恨眼前田地窄,退后一步自然宽。”
世无百岁人,枉作千年计。人无百岁人,枉作千年计。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马牛。
世上无难事,都来心不专。
宁结千人意,莫结一人缘。
《景行录》云:“语人之短不曰直,济人之恶不曰义。”
忍难忍事,恕不明人。
规小节者,不能成荣名;恶小耻者,不能立大功。
无求胜布施,谨守胜持斋。
言轻莫劝闹,无钱莫请人。
孙景初安乐法:粗茶淡饭饱即休,补破遮寒暖即休。三平二满过即休,不贪不妬老即休。
《益智书》云:“宁无事而家贫,莫有事而家富。宁无事而住茅屋,莫有事而住金屋。宁无病而食粗饭,莫有病而食良药。”
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世事静方见,人情淡始长。
风波境界立身难,处世规模要放宽。万事尽从忙里错,此心须向静中安。路当平处更行稳,人有常情耐久看,直到始终无悔吝,才生枝节便多端。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景行录》云:“责人者不全交,自恕者不改过。”
有势不要使人承,落得孩儿叫小名。
子曰:“恭则远于患,敬则人爱之。忠则和于众,信则人任之。”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孟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此一时也,彼一时也。”
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景行录》云:“夙兴夜寐所思忠孝者,人不知,天必知之。饱食暖衣怡然自卫者,身虽安,其如子孙何?”
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曲尽其孝,以保富贵之策奉君则无往不忠。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矣。
尔谋不臧,悔之何及?尔见不长,教之何益?利心专则背道,私意确则灭公。
会做快活人,凡事莫生事。会做快活人,省事莫惹事。会做快活人,大事化小事。会做快活人,小事化没事。
孔子观周,入后稷周族始祖。之庙,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安乐必戒,无所行悔。勿谓何伤,其祸将长。勿谓何害,其祸将大。勿谓不闻,祸将及人。焰焰不灭,炎炎若何。涓涓不壅,终为江河。绵绵不绝,或成网罗。毫末不折,将寻斧柯。诚能慎之,福之根也。勿谓何伤,祸之门也。故强梁者不得其死,好胜者必遇其敌。君子知天下之不可上也故下之,知众人之不可先也故后之。温恭慎德,使人慕之。江海虽左,长于百川,以其卑也。天道无亲,而能下人。戒之哉!”
生事事生,省事事省。
柔弱护身之本,刚强惹祸之由。
《宣康府家训》:“势利少时,莫交道释。钱财有日,当济贫危。”
先儒曰:“睚眦存心,小人之浅衷;一饭不忘,君子之厚德。”
二眉曙青朱先生曰:“名曰仙佛圣贤,无非是个好人。可见诸般容易,惟好人难得。果尔存心天理,毋作非为,念佛诵经也可,打坐参禅也可,若心不可问,不成人矣,诵经念佛打坐参禅,俱属枉然。此曰救人之生,济人之急,悯人之过,扶人之危,遴人之才,拔人之能,奖诱人之子弟,称颂人之德义,体贴人之心行,珍重人之财物,抚育人之孤寡,保全人之家产,完结人之婚嫁,才是世间有心胸的人物。”
猜你喜欢 卷四 士昏礼第二·郑玄 卷九十六 程子之书二·黎靖德 春秋阙如编卷七·焦袁熹 卷十一·夏僎 卷二十八·黄伦 卷二百二·秦蕙田 雷虚篇第二三·王充 卷三百七十·佚名 卷三百五十五·佚名 卷三百三十八·佚名 卷一百七十七·佚名 卷一百二十九·佚名 念佛与修菩萨行·太虚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讲义·太虚 普贤菩萨行愿赞·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