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十七

钦定四库全书

四书或问卷二十七

宋 朱子 撰

孟子

或问首章范杨之説不同何也曰非不同也范氏以孟子之言为救时之急务而杨氏亦以为姑正其本则其意固皆以为使孟子得政于齐则夫所谓世俗之乐者必将以渐而去之矣但二公之説皆有所未竟故使人不能无疑然从范氏之説而失之不过为失孟子之防意而未害乎为邦之正道从杨氏之説而失之则是古乐终不必复今乐终不必废而于孟子之意为邦之道将两失之此不可以不审也

或问乐天畏天之説其详复有可得而闻者乎曰予闻之亡友何叔京曰仁者以天下为度一视而同仁惟欲使人各得其所不复计彼此强弱之势故以大事小而不以为难如葛与昆夷之无道汤文慇懃而厚防之及夫终不可化而祸及于人然后不得已而征伐之仁之至也智者达于事变而知理之当然故以小事大而不敢忽然而必自强于政治期于有以自立功如獯鬻与吴之方强太王勾践外卑躬而事之内则治其国家利其民人终焉或兴王业或刷其耻此智之明也使汤文保养夷葛恶极而不能去是不仁而纵乱也使太王句践惟敌人之畏而终不能自强是无耻而苟安也又何取于仁智哉其説当矣曰畏天之威于时保之此周颂之言保天下之事也而以畏天为言何哉曰圣贤之言各有攸当彼以成王而言则固以畏天而能保文武之天下矣且古人引诗断章取义固不如是之拘也曰孟子之引诗书文多与今本不同当以何者为正曰古者诗书简册重大学者不能人有其藏师弟子间类皆口相授受故其传多不同要亦互有得失不可以一槩论也诸説如何曰程子至矣吕氏亦得之尹氏论智者之心以为用谋而狭隘则贬之过矣

或问杨氏征招角招之説如何曰巧矣然未有以知其説之为然也

或问説者或谓明堂者齐王僭礼之所为信乎曰不然也汉书犹言泰山东北阯古时有明堂处则赵氏之説不诬矣曰范氏杨氏货色之説不同奈何曰范氏之説正矣其爱君之切而欲窒其利欲之原其意亦已深矣然于孟子因机纳谏之权剖析毫厘之妙则有所未察也葢谓公刘齐王同为好货特以公私之异而有厚民贼民之分则其势不甚相逺而不难于矫革若直谓此为厚民而彼为好货则其势隔絶而不复可以相移矣然此犹特为守正而不变之论耳至谓太王之事为正家则避难仓皇之际携其妇子而来何以见其所谓正家者哉是爱其君之切欲其言之美而不虞其説之牵强而不足以取也其亦误矣至于杨氏并前章好勇者为説则有意乎孟子之权矣然于孟子陈善闲邪之正似亦未察于毫厘之际也葢齐王之小勇正所以害夫达德故孟子请其无好此勇而大之非欲其反此小勇而大之也好货好色人情所不免但齐王专于私已而不思及民故孟子欲其与民同之非欲因其邪心而利道之也此其为失特辞义名言之间有所不尽非有甚害然其説恐未免于曲学阿世之讥也易所谓遇主于巷者以程传考之亦不如此后段所论绍述则善矣然不敢正言熙丰之失则意亦有所未尽者读者详之

或问进贤如不得已之説曰张子之説恐不然杨氏后段之意甚善齐王之所以无臣正坐此耳

或问伐燕之事孟子以为宣王史记荀子以为湣王而司马温公通鉴从孟子苏氏古史从史记荀子是孰为得之邪曰此则无他可考矣然通鉴之例凡前史异同必着其説于考异而此亦无説不知其何据也曰文武之事与齐之取燕若不同者而孟子引之何耶曰张子二条其言详矣第深考之则于文武之心孟子之意其庶防乎

或问十一章之説曰范氏之説深切而详明矣

或问孟子告滕文公以太王之事何也曰李氏之言得矣【李氏曰孟子数语文公以太王之事葢以其国小人弱不过能为善以待子孙其次则效死而已固不以汤文之事望之也然当时诸侯贤而有礼能笃信孟子之言而力行之未有能过之者惜其国小人弱非有汤文之徳不能以兴起耳故曰虽有知慧不如乗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此之谓也】

或问十五章之説曰程子至矣然其曰大贤以上不可以礼法拘者权而得中是亦礼法而已矣但常人未至于此则不可轻效圣贤之所为宁不尽乎礼法之变而不可失其常也范氏论仁人所以不私其身者不足以议仁人之心至谓天下之得失不足为忧喜者又失于过高太王葢不得已而去其先人之国岂以非忧乐之所系而轻之哉其论去邠世守之际亦不如杨氏之精当尹氏人心向背之云亦非孟子之意也

或问卒章之説曰范氏所言鲁侯不可言天者甚善葢出于李泌君相不可言命之説

四书或问巻二十七

猜你喜欢
  卷九 丧亲章第十八·邢昺
  广物·孔鲋
  大学集编卷上·真德秀
  论语解卷十·张栻
  序·李光坡
  卷十六·林之奇
  周官禄田考卷上·沈彤
  虎贲氏/道右·佚名
  随品第二十七·佚名
  释氏稽古略卷二·觉岸
  佛教之初输入附录一:汉明求法说辨伪·梁启超
  虚舟省禅师语录卷之三·虚舟普度
  汉藏教理融会谈·太虚
  卷第十三·佚名
  华严经探玄记卷第七·法藏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御选元诗卷六十一·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元诗卷六十一五言长律一耶律楚材和李世荣韵圣主题华旦熊罴百万强兵行从纪律敌溃自奔忙百谷朝沧海羣隂畏太阳黎民欢仰德万国喜观光尧舜规模逺萧曹筹防长巍然周礼乐盛矣汉文章神武威兼德徽猷柔济刚自甘

  • 九集 二卷·钱德苍

    钗钏记讲书(小生上)【引】笃志寒窗,潜心古典,学诗学礼趋庭。小生皇甫吟,昨日期约到韩兄家讲书,来此已是。韩兄在家么?(付上)【引】朋友偲偲切切,当责善,无玷斯文。皇甫兄来哉?请了。(小生)韩兄请。百岁光阴过??驹,少年不学待何如?(付)今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六 列传一百六十六·纪昀

    列传宋 【七十】○宋七十何灌李熙靖王云谭世绩 梅执礼程振刘延庆何灌李熙靖王云谭世绩梅执礼程振刘延庆△何灌何灌字仲源开封祥符人武选登第为河东从事经略使韩缜虽数试其材而常沮抑之不假借久乃语之曰君奇士也他日

  • 职官七六·徐松

    收叙放逐官一【宋会要】太祖建隆元年正月五日,太祖即位赦书:「应贬降、责授及勒停官,并与恩泽。」 干德元年十一月十六日南郊赦书:「诸贬降官吏未量移者与量移,已量移者与复资,已复资者与叙用,余者委刑部分析贬降缘由闻奏听

  • 第五章 后汉的政治·吕思勉

    莽末之乱,其经过约二十年。虽然不算很久,然而蔓延的范围很广,扰乱的情形,也十分厉害。所以民生的凋敝,更甚于秦汉之间。光武帝平定天下后,亦是以安静为治。内之则减官省事,外之则拒绝西域的朝贡,免得敝中国,以事四夷。而又退功

  • 卷88·陈邦瞻

    宁宗庆元四年八月,京镗等以帝未有嗣,请择宗室子育之。诏育太祖后燕懿王德昭九世孙与愿于宫中,年六岁矣。寻以为福州观察使,赐名曮,封卫国公。开禧元年五月乙亥,诏立卫国公曮为皇子,进封荣王。二年五月,诏以宗室子均为沂靖惠王

  • 修身第二·墨子

    君子战虽有陈,而勇为本焉;丧虽有礼,而哀为本焉;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是故置本不安者,无务丰末;近者不亲,无务来远;亲戚不附,无务外交;事无终始,无务多业;举物而暗,无务博闻。是故先王之治天下也,必察迩来远。君子察迩而迩修者也;见不

  • 草人/羽人·佚名

    草人掌管改良土壤、审视土地,观察某地适宜种什么就决定种什么。凡浸种,赤色而坚硬的土地用牛骨汁,赤黄色的土地用羊骨汁,润泽而苏松的土地用麇骨汁,干涸的泽地用鹿骨汁,盐碱地用獾骨汁,沙土地用狐骨汁,有黏性的黑色而坚硬的土

  • 开元释教录卷第六·智升

    总括群经录上之六  齐萧氏都建业(亦云南齐)  自高帝建元元年己未至和帝中兴二年壬午。凡经七主二十四年。沙门七人。所译经律总一十二部三十三卷(于中七部二十八卷见在五部五卷阙本)(萧齐)沙门昙摩伽陀耶舍(一部

  • 根本的止息战乱·太虚

    中国经了不少年代的战乱,世界亦饱经战乱的痛苦,止息战乱,遂成为全世界人类普遍的希望,尤其是中国人民所迫切需求。同时、此国彼国,东方西方,安全不安全都已成为集体,中国的安全可牵连到世界任何一处,世界那一角落的不安全也可

  • 高峰文集·廖刚

    诗文别集。宋廖刚(号高峰)著。乾道七年(1171),邵武军军学教授葛元骘序云,尝请于刚子史君,刊刚文集。(十七卷明抄本卷首)咸淳七年(1271),有修补本,吴邦杰为之跋(《善本书室藏书志》卷三○)。均不明卷数。《宋史·艺文

  • 橘山四六·李廷忠

    文别集。南宋李廷忠撰。二十卷。廷忠字居厚,号橘山,於潜(今浙江昌化)人。淳熙八年(1181)进士。历无为教官,旌德知县,终夔州通判。著有《洞霄诗集》,今不传。此编于明万历中由丹阳孙云翼笺注,始刊。书中一律用骈体,故

  • 山家清事·林洪

    宋·林洪撰。所谈之事,亦俗亦雅,将相鹤、种竹、酒具、泉源、插花、诗筒、食豚……统统列入清事范畴。

  • 照世杯·酌元亭主人

    清代短篇小说集,共4集,各自独立成卷。作者酌元亭主人,真实姓氏生平不详。书名源于明代朱国桢《涌幢小品》,书中说:“撒马罕儿在西边,其国有照世杯,光明洞达,照之可知世事。”作者取其照世之意,意即观此书可明达世事。第1卷《七

  • 春蚕·茅盾

    短篇小说。茅盾著。写于1932年11月。连同以后发表的《秋收》、《残冬》,合称为《农村三部曲》。《春蚕》描写浙东一户普通的蚕农老通宝一家在春蚕季节紧张、艰辛、充满希望与焦虑的劳作,通过他们赢得春蚕的空前丰收反

  • 风骚旨格·齐己

    诗论。唐人齐己撰。一卷。己有《白莲集》已著录。此编分题论诗,其题为:六诗、诗有六义、诗有十体、诗有十势、诗有二十式、诗有四十门、诗有六断、诗有三格。题下有分论,且引诗一句为证。表现出唐人研究诗体、诗理之

  • 罗李郎大闹相国寺·佚名

    元杂剧剧本。简名《罗李郎》或《相国寺》。无名氏作。剧述罗李郎的友人苏文顺、孟仓士上京赶考,罗资以路费。苏、孟以幼子幼女寄养罗李郎处。20年后,由罗李郎作主,苏、孟儿女汤哥、定奴婚配成家,生子受春。汤哥整日酗酒狎

  • 十种德性相反相成义·梁启超

    梁启超的伦理论文。指独立与合群;自由与制裁;自信与虚心;利己与利他;破坏与成立等十种德性的相互关系。原为在日本东京大同高等学校时的讲稿,经整理后载《清议报》第82、84册,1901年6月16日、7月6日出版,收入《饮冰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