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虎贲氏/道右

虎贲氏掌管[王外出时率领虎士]按照军事编制列队在王前后行进,[以护卫王]。[王]出征、会同时也这样做。留宿时就守卫王[行宫周围的]栏桓。王在国都,就守卫王宫。国家有大变故,就守卫王的宫门。有大丧也这样做;到出葬时,跟从遣车而哭。出使四方,就护从[担任使者的]士或大夫。如遇[兵寇或泥水致使]道路不通而有征调[军队或役徒]的事,就奉持[王的]征令简书出使四方之国。

旅贲氏负责手持戈盾夹在王车的两边而行,左边八人,右边八人,车停下来就站在车轮两旁。凡举行祭祀、会同或接待宾客,就穿玄端服[夹在王车两边]而行。有丧事,就身穿斩衰服、系葛首经和葛腰经、手持戈盾[夹在嗣王的车两边而行]。出征,就身穿甲衣[夹在王车的两边]而行。

节服氏掌管[王]祭祀、朝觐时的衮冕,[当王祭祀或朝觐时]由六人执持王的大常旗[的旒]。诸侯就由四人持旒,诸侯[祭祀、朝觐的]服装也由节服氏掌管。[王]郊祭天服大裘而戴冕,就由二人持戈盾,迎送尸的时候跟从在尸车的后边。

方相氏负责蒙着熊皮,戴着黄金铸造的有四只眼的面具,上身穿玄衣而下著朱裳,拿着戈举着盾,率领群隶四季行傩法,以搜索室中的疫鬼而加以驱逐。有大丧,[出葬时]走在柩车前边。到达墓地,将把棺柩下入墓穴时,用戈击刺墓穴的四角,驱逐魍魉。

大仆负责规正王[行礼时]的服装和所在的位置,对外发布有关国家大事的命令并转奏群臣执行王命的报告,掌管[转达]诸侯的奏事和上书。王上朝,就在前引导王就朝位而后退到己位。王[退朝]入路门时也这样做。  在大寝门外树路鼓,而掌管有关击鼓的每,以等待达穷者[引导冤民前来击鼓]或遽令[前来击鼓],听到鼓声,就迅速迎接[在路鼓处当值的]御仆和御庶子,[听他们报告情况而转达王]。有祭祀、接待宾客或丧事,规正王所应穿的服装和应,在的位置,告教王应行的礼仪,协助王做杀牲、解割牲体和用匕捞取牲体放在俎上等事。王出入[宫门、国门],就亲自在副车的左边驾驭副车而为王车做前导。凡征伐、田猎,协助王击鼓。解救日食、月食也协助王击鼓。有大丧,[王]始死,击鼓警众,鼓声传达到四方。把棺柩下入墓穴时也这样击鼓。悬挂丧服的首服的法式在宫门前,[使人们依此而服]。负责[奉王命]前往吊唁或慰劳三公、孤、卿。王行燕饮酒礼,就协助王行礼。王行大射礼,就协助王拿弓矢。王在燕朝处理政事,就引导王就朝位,并负责引导和协助王行礼。王[因故]不能上朝处理朝政,就通告三公和孤、卿。

小臣负责传达王[随时有事要敕问臣下的]小命令,告教和协助王[有关行走、拱手行揖礼等]小礼仪。掌管(转达]三公及孤、卿的奏事和上书。规正王闲暇时的服装和所处的位置。王闲暇时出入[宫门、国门],就为王做前导。举行大祭祀、大朝觐时,浇水供王盥手。举行小祭祀、用飨礼和食礼招待小宾客、举行宾射礼,所掌管的事如同大仆掌事之法。负责[奉王命]前往吊唁或慰劳士、大夫。凡有大事,协助大仆。

祭仆负责奉王命视察祭祀[的准备情况],而警诫负有祭祀职责的官吏,检查和记录各官依[事前的]告诫所当具备的牲物。祭祀之后,率领负有祭祀职责的官吏们向王汇报,奉王命慰劳负有祭祀职责的官吏,责罚那些不严肃认真的人。有大丧,就在诸小庙为死者招魂。凡[畿外同姓诸侯]祭祀,王不参加的,就[以王的名义]赐给牺牲。对于[畿内同姓采邑主]也这样。凡[臣下]祭祀毕而向王馈送祭肉的,就记录[所送的牲体数]而接受下来。

御仆负责[向王转达]群臣的上书,以及百姓的奏事,和[]三]对他们的吊唁、慰劳。举行大祭祀时,帮助王盥手并将牲体载于俎上。有大丧时,负责持要。负责传达王闲暇时[对外发布的]命令。轮流守候在路鼓旁。

隶仆掌管五寝打扫卫生的事。将举行祭祀,打扫五寝。王将[乘车]出行,为王洗登车石。宫中有事负责禁止通行。有大丧,负责在小寝、大寝招魂。

弁师掌管王的五冕,五冕的延都是玄表、朱里,[武的两侧]都有贯笄的纽,[冕的前沿都悬有]五彩丝绳[贯穿玉珠]做成的十二旒,[每旒]都有五彩玉珠十二颗,[纽中都贯]玉笄,[笄两端都系]朱纭。诸侯的冕上有彩色丝绳做的九旒,每旒都有三彩的□玉珠[九颗],其他方面[如延纽等]与王冕相同。丝线绳做的旒都具备三彩,[冕两侧缀有]玉填,(纽中贯有]玉笄。王的皮弁,缝中饰有用五彩的玉珠贯结的瑾,弁下有象骨做的周缘,[弁中贯有]玉笄。王吊丧戴的弁经,是在弁上面加环经。诸侯及孤、卿、大夫的冕、韦弁、皮弁和弁经,各依他们的爵等来装饰缫旒和玉瑾,而掌管有关的禁令,[严禁僭越]。

司兵掌管五种兵器、五种盾牌,辨别它们的种类和质量等级,以供军事所需。到[出兵打仗]发授兵器时,遵从司马的法令而颁授。到[打完仗]接受送还的兵器时,也遵从司马的法令。授给守卫所需的兵器时,也遵从司马的法令颁授。举行祭祀时,授给舞蹈者[用作舞具的]兵器j有大丧时,陈列[用作明器的]五种兵器。有军事行动,装备战车上的五种兵器;会同时也这样做。

司戈盾掌管戈盾之类的兵器而负责颁授。举行祭祀就授给旅贲氏殳和王族故士戈盾[以保卫王],并同样授给舞蹈者。安器[用作舞具]。[王]出征、会同,就授给副车[的车右]戈盾,给伍所乘坐的车装备戈盾,并授给[担任保卫的]旅贲氏和虎士戈盾。到[王在外]停宿时,就设置盾作为屏藩,起行时就收起来。

司弓矢掌管六种弓、四种弩、八种矢的[制作的]法式,辨别它们的名称和种类,负责它们的保管,以及它们的颁授收回。仲春献弓和弩,仲秋献矢和菔。到颁授弓的时候,王弓和弧弓颁授给射革甲、椹板[以习武]的人,夹弓和庾弓授给射犴侯、鸟兽的人,唐弓和大弓授给学射的人、出使之臣以及慰问远方之臣用。所颁授的矢和簸的数量,都依照弓数配给。凡弩,夹弩、庾弩利于进攻和防守,唐弩、大弩利于车战和野战。凡矢,枉矢、絮矢利于结火而射,用于守城或车战。杀矢、铁矢用于近射或田猎。赠矢、茆矢用于弋射飞鸟。恒矢、庳矢用于[礼射或习射等]散射。天子的弓连接九张弓而成一圆周,诸侯连接七张弓而成一圆周,大夫连接五张弓而成一圆周,士连接三张弓而成一圆周。弯曲弧度过大的弓是劣弓。凡举行祭祀,就供给[王]射牲所用的弓矢。在泽宫习射,就供给射椹板所用的弓矢。举行大射或燕射,就按参加人数供给弓矢、并供给并夹。有大丧,就供给用作明器的弓矢。凡有巡狩、征伐、会同的事,各依所需颁授弓弩矢菔等,颁授时依从颁授其他兵器和铠甲的仪法。田猎弋射,供给盛有矢的笼箍,并供给赠矢。凡丢失矢的,如果不是用掉的就要赔偿。

缮人掌管王所用的弓、弩、矢、菔、赠、弋、抉、拾等射具。负责告教王行射礼,并协助王拿弓矢的事。凡[王]乘车,就给笼菔盛满矢,为车装备弓弩,射毕[车还]就收藏起来。不计算[用矢的多少]。

槁人负责从职金那里领取财货,以授给工匠。弓六种分为三等,弩四种也分为三等。矢八种都分为三等,箙也分为三等。春季呈献未经漆饰的[矢菔],秋季呈献制作成功的[矢菔],记载所献矢菔质量的等级以决定酬劳工匠所备酒肴的厚薄。计算工匠的事功,试验他们所制作的弓弩的好坏,以作为增减发给他们的食粮和进行赏罚的依据。把匠人制造的弓弩矢菔交到司弓矢和缮人那里。凡颁授财货[给匠人]以及弓弩矢菔的颁发和收进,[账册]都在稿人那里收藏,以待核计考察,[弓弩矢菔]消耗丢失的就除去不计。

戎右负责在戎车中担任[王的]兵革使,告教并协助王击鼓,向军阵中传达王的命令。[王外出]会同,就居处革车[左边的位置跟从王车]。盟誓时,就用玉敦盛牲血,打开敦盖以供歃血盟誓,传授玉敦给所看当盟誓的人。协助王割牛耳、执牛耳(和取牲血],并协助王用桃枝和笤帚拂除不祥。

齐右负责在有祭祀、会同、接待宾客等事时站在齐车前[等候王乘车],王上车时就扶持驾车的马,车子行进时就担任参乘。凡遇有[王在车上]向牲行轼礼的事,就下车到马的前边[退行而监视马]。

道右负责站在道车前[等候王上车],王出入[宫门],就为王扶持驾车的马,并担任参乘,如同[齐右侍候王]乘齐车的仪法。从车上把王的命令告诉从车。告教王在车上的威仪。王行轼礼时就下车,到马前边[监视马]。王下车,就取下车盖跟从王。

猜你喜欢
  卷十八 十八之四·孔颖达
  贵速第四十三·佚名
  弘一法师经历概要·李叔同
  第三篇 道的描摹 第二十四章 余食赘形·林语堂
  第十二章 23·辜鸿铭
  卷二十一·毛奇龄
  坚白论·公孙龙
  闲适 原文·洪应明
  第二章 相对论·林语堂
  论灾第五十四·桓宽
  谈用人·梁漱溟
  乐品第三十·佚名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三十二·欧阳竟无
  八大人觉经略解·智旭
  虚舟省禅师语录卷之三·虚舟普度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十九·陈起

    钦定四库全书 江湖小集卷二十九    宋 陈起 编吴仲孚菊潭诗集 春闺怨 柳轻烟锁画楼楼中人去水长流琵琶声断梅花客 别是春风一种愁 苏堤清明即事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湖

  • 第四回 复民权南京开幕 抗和议北伐兴师·蔡东藩

      却说宁军司令徐绍桢,因临时大总统孙文就职,遂由各省代表委托,转达民意,朗读颂词道:  维汉曾孙失政,东胡内侵,淫虐猾夏,帝制自为者垂三百年,我皇汉慈孙,呻吟深热,慕法兰西、美利坚人平等之制,用是群视众策,仰视俯画,思所以倾

  • 卷之七百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第五章 汉以后之史官制度·金毓黻

    古者史官,近于卜祝,实典记言记事之任,至汉司马迁以官太史令而修《史记》,犹为能举史官之职者。其后则史官分为二途:其一则仍称太史,职掌天时星历,一如明清两代之钦天监正,而无与记言记事;其一则以别职来知史务,或另设著作起居之

  • 潮海传·宋濂

    潮海,扎刺台族人。由国子生开始当官,任靖安县达鲁花赤。至正十二年(1352),蕲、黄人民起义,潮海与县知事黄绍募民兵抵御。不久,起义军数万由武宁来攻,绍向行省救援,潮海则率兵迎战,在象湖大破义军。潮又起用进士胡斗元、涂渊、

  • 宽彻普化传·宋濂

    宽彻普化,世祖之孙,镇南王脱欢之子,泰定三年封为威顺王,镇守武昌,赐金印,拨付怯薛丹五百名,又自募至一千人。湖广行省供给钱粮衣装,每年支米三万石、钱三万二千锭。还要供给其王子诸妃膳食。文宗天历初年(1328),赐宽彻普化金银

  • 枣林杂俎中集·谈迁

    明盐官谈迁孺木着名胜黄河:河南北诸水源,渟而暴涨。每遇发时,浪高数丈,排山倒岳,杠梁舟楫皆不易施。然其浅可立而待也,故俗以徒涉为便。许松皋谓「孟子不知子产乘舆之事」,亦有理。(《陆俨山外集》)九河:保定地卑,水自西北来者

  • 论语集注考证卷九·金履祥

    陽貨陽貨【季氏家臣初事季平子至定公五年九月囚季桓子逐仲梁懷殺公何藐盟桓子於稷門之内逐公父文伯秦遄六年又盟公及三桓於周社盟國人於亳社八年遂作亂】大夫有賜於士【孟子曰陽貨欲見孔子而惡無禮大夫有賜於士不得受

  • 卷四十八·程公说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分记卷四十八   宋 程公説 撰内鲁第二闵公       僖公文公闵公【諡灋在国遭难白闵】【名开庄公庶子荘公娶哀姜无子其娣秘姜所生立年八歳在位二年薨】经元年春王正

  • 又序·智旭

    尝观诸佛菩萨。智慧光明圆满具足。度尽古今大千世界。原无一法可说。此即达摩西来。无一字之旨也。乃大藏经论。弥天际地。语言文字。不可胜穷。此义又何居乎。我读金刚经而知之矣。金刚云。无所住处生心。诸佛菩萨即

  •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七卷·宝亮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七卷 (哀叹品第三卷之第二)释四倒义 释三倒义 合琉璃珠譬 合新旧医譬哀叹品之第二尔时世尊赞诸比丘善哉善哉汝等善能修无我想案。道生曰。将夺先与也。智秀曰。此下第四段。为说胜修。夺其

  • 卷第二十二·晦翁悟明

    联灯会要卷第二十二 住泉州崇福禅寺嗣祖比丘 悟明 集 青原下第六世 鼎州德山宣鉴禅师法嗣下 泉州瓦棺和尚(凡一) 师在德山。为侍者。德山斫木欲。山将一碗水。度与师。师接得吃却。山云。会么。师云。不会。山又将

  • 尚絅斋集·童冀

    五卷。明童冀撰。童冀,字中州,浙江金华人,生卒年不详。洪武九年 (1376) 征入书馆,后为浙江湖州府教授。调北平(今北京),坐罪死。著有《尚絅斋集》。其集不知何人所编,原分诗文为二集,体例杂糅。就其编目考之,原目当为

  • 澎湖考略·佚名

    澎湖屿,在福建泉州府东南海中;山形平衍,东西约十五里,南北约二十里。考「泉州府志」:自府城东,由海舟行三里可至。又有东、西二碇山,皆在海中;自东碇开洋,一日夜可至。其海水,号澎湖沟。水道分东西流,西达漳、泉,东达小吕宋。「海

  • 太上洞真贤门经·佚名

    不署撰者。元始天尊述近劫成道十方天尊应身名号。经中说应身573名号,实有东、西、南、北、上、下六方563名号。劝人归命信礼。

  • 琉球入太学始末·王士祯

    一名《纪琉球入太学始末》。清新城(今桓台)王士祯(1634—1711)撰。一卷。此书记载了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册封琉球,二十五年琉球遣官生梁成辑等四人进京入太学,及学成返回球球等史事。史料翔实,颇资参考。版本主要有

  • 大乘宝云经·佚名

    佛教经典。南朝梁曼陀罗仙与僧伽婆罗共译。七卷。是唐达磨流支译《宝雨经》的异译本。为历代大藏经所收。

  • 大方广佛华严经不思议佛境界分·佚名

    一卷,唐提云般若译。与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同本异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