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颜渊第十二

【颜渊问仁,(僧问和尚,如何是佛)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和尚答曰:只你便是。)颜渊曰:“请问其目。”(僧又问曰:如何保任?)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和尚答曰:一翳在目,空华乱坠。)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僧礼拜。)】

【禅解】

“克”,能也。能自己“复礼”,即名为“仁”。一见仁体,则天下正当下消归仁体,别无仁外之天下可得。犹云十方虚空,悉皆消殒,尽大地是个自己也,故曰“由己”。由己,正即克己,“己”字,不作两解。

夫子此语,分明将仁体和盘托出,单被上根,所以颜子顿开妙悟,只求一个人华屋之方便,故云“请问其目?”目者,眼目,譬如画龙,须点睛耳。所以夫子直示下手工夫,正所谓流转生死,安乐涅荻,惟汝六根,更非他物。视、听、言、动,即六根之用,即是自己之事,非教汝不视、不听、不言、不动,只要拣去“非礼”,便即是礼,礼复,则仁体全矣。

古云:但有去翳法,别无与明法。《经》云: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立知,即是“非礼”。今“勿视”、“勿言”、“勿动”,即是知见无见也。此事人人本具,的确不由别人。只贵直下承当,有何利钝可论,故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从此三月不违,进而未止,方名“好学”,岂曾子、于思所能及哉!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禅解】

“出门”四句,即是“非礼”勿“视”、“听”、“言”、“动”之意。邦家“无怨”,即是“天下归仁”之意。但为中根人说,便说得浅近些,使其可以承当。

卓吾云:“出门”二句,即“居敬”也。“己所”二句,即“行简”也”“在邦”二句,即“以临其民,不亦可乎”也。

王阳明日:亦只是自家“无怨”,如不怨天,不尤人之意。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禅解】

“其言也切”,不是切言,全从仁者二字来,直是画出一个“仁者行乐图”。牛乃除却“仁者”二字,只说“其言也讱”,便看得容易了,故即以“为之难”三字药之。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禅解】

不从“君子”二字上悟出“不忧不惧”根源,便是不“内省”处。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禅解】

卓吾云:牛多言而躁,兄又凶顽不道,料必不相容者,故忧其将害己也。子夏以‘死生有命’慰之,又教以处之之法,谓只待以恭敬,疏者可亲,况亲者乃反疏乎?盖劝其兄弟和睦也。

【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禅解】

一指能蔽泰山,不受一指之蔽,则旷视六合矣。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禅解】

陈曼昭曰:假饶积粟巨万,岂名“足食”,使菽粟如水火,方名“足食”耳。假饶拥众百万,岂名“足兵”,如周武王观兵于盂津,诸侯不期而会者八百,方名“足兵”耳。“足食,足兵”,民乃“信之”,则“去食”、“去兵”,民亦“信之”矣。今时要务,正在去兵去食,不在调兵征粮也。

方外史曰:蠲赋税。以足民食;练土著,以足民兵,故“民信之。”必不得已而去兵,去官兵,正所以足民兵也。又不得已而去食,去官食,正所以足民食也.所以效死而民弗去。今时不得已则屯兵,兵屯,而益不足矣。又不得已则加税,税加而益不足矣。求无乱亡,得乎?圣贤问答,真万古不易之良政也。又曰:既已死矣,且道有信,立个甚么?若知虽死而立,方知朝闻夕死可矣,不是死而后已矣的。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

【禅解】

有激之言,快心之论,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猶犬羊之鞟。”】

【禅解】

“文”,也是皮肤上事;“质”,也是皮肤上事,须要知“文”、“质”从何处发生出来。譬如活虎豹,活犬羊,总是活的,若“虎豹之鞟”,“犬羊之鞟”,总是死货耳。子贡一生说话,只有此二句,大似悟的,可与“文质彬彬章”参看。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禅解】

格言良策,万古不刊。当与“去食、去兵章”刻于宫殿。

【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

【禅解】

能“主”,方能“徙”,不能“徙”,便是“无主”。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禅解】

四个“其”字,正显所爱所恶之境,皆自心所变现耳。同是自心所现之境,而“爱欲其生”、“恶欲其死”,所谓“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也,非惑而何?

【“诚不以富,亦只以异。”(宜在“有马千驷章”“其斯之谓与”上。)】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子路无宿诺。】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禅解】

不曰“行无倦,居以忠”,便见合外内之道。

【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禅解】

请各各自思之。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禅解】

三节都提出一个“子”字,正君子求诸己,乃端本澄源之论。

【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禅解】

真正好先生.,金沙不滥,药病灼燃。

【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辨惑。”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无自辱焉。”】

【禅解】

“自辱”则反带累朋友,所以不可。若知四悉随机,方可自利利他。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禅解】

为莲故华“以文会友”也。华开莲现“以友辅仁”也。

猜你喜欢
  卷一○○·邱濬
  孟子杂记卷二·陈士元
  辩言·员兴宗
  卷八十八·程公说
  卷九·熊过
  卷四·张大亨
  卷十二·夏良胜
  楊仁山居土傳·欧阳竟无
  桓公·桓公十六年·左丘明
  如法受持分第十三·朱棣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二十七·佚名
  卷四十二·佚名
  佛说须真天子经卷第三·佚名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二·佚名
  大使咒法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应傃·唐圭璋

      傃字自得,号兰坡,昌国人。绍熙四年(1193)进士,曾官乌程尉,湖南抚机。   失调名   江路野梅香   横斜淡月黄昏,漏泄早春消息。

  • 第二折·王晔

    (彭大做持祭物科上,云)自家彭大公的便是。那桃花女说今夜晚间,是北斗星官下降之日。我依着他的说话,摆下这七分香纸花果、明灯净水,拜告星官。又买了一领新席,做个席囤,着我躲在那席囤里面。摆的这祭物都停当了也,我听上衙更

  • 卷六·孙默

    <集部,词曲类,词选之属,十五家词  钦定四库全书十五家词卷六       休寜孙默编宋琬二乡亭词上莱阳宋荔裳先生以文章名海内久矣乃人称其登临讌集之暇好为小词甫脱藁辄为好事袖去尚书红杏郎中花影之句恒津津人

  • 卷一百七·陈邦彦

    <集部,总集类,御定历代题画诗类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一百七目録兽类杜秀才画立走水牛歌【唐顾况】述韦昭应画犀牛【唐储光羲】观胡九龄员外画牛【宋韩琦】观黄介夫寺丞所收丘潜画牛【宋梅尧臣】毛老鬬

  • 本纪第一 武帝上·沈约

    高祖武皇帝讳裕,字德舆,小名寄奴,彭城县绥舆里人,汉高帝弟楚元王交之后也。交生红懿侯富,富生宗正辟强,辟强生阳城缪侯德,德生阳城节侯安民,安民生阳城釐侯庆忌,庆忌生阳城肃侯岑,岑生宗正平,平生东武城令某,某生东莱太守景,景生明

  • 第三节债权之担保·佚名

    第一借银字立借银字人许同发、王合春,今因乏银别用,向于王益官借出银贰百大元,言约每月每百元利息银壹元五角,不关年月,听讨听还。恐口无凭,立借银字壹纸,付执为照。光绪二十九年五月初五日,合同借银人许同发、王合春第二借银

  • 三四 入学考试·周作人

    等考学堂,平常必须暂住客栈,而且时间久暂不能预定,花费也就不小,幸而我有本家的叔祖在学堂里当管轮堂的监督,可以寄寓在他那里,只要每月贴三块钱的饭钱给厨房就行了。我于八月初六日到来,初九日即考试额外生,据当日旧日记说是

  • 宋游道传·李百药

    宋游道,广平人氏,其先祖从敦煌迁移来此。父季预,做过渤海太守。游道弱冠随父赴任。父去世时,吏人赠遗了许多钱财物品,他一点也没有接受,服事母亲以讲孝道闻名。游道同叔父不住在一块,奴婢诬陷叔父有叛逆之举,游道诱令奴讲出了

  • 崔昂传·李百药

    崔昂,字怀远,博陵安平人氏。祖父挺,魏幽州刺史。昂七岁便成了孤儿。伯父、吏部尚书孝芬曾对亲近的人说:“此儿终究是会远走高飞的,他为我们家族的千里驹。”昂性格端直朴质,但深沉有谋略,志向坚定而难以动摇。年轻时喜好章句

  • 卷十八·鄂尔泰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国朝宫史钦定四库全书国朝宫史卷十八经费二恭进皇太后圣夀恭进银一万两大号小珍珠三百串小珍珠三百串大号小珊瑚珠三百串小珊瑚珠三百串上用縀纱等六十三疋【内】满地风云龙縀一疋龙縀一疋蟒襴

  • 第四卦 蒙 山水蒙 艮上坎下·佚名

    蒙:亨。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初噬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彖曰: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 蒙亨,以亨行时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 初噬告,以刚中也。再三渎, 渎则不告,渎蒙也。 蒙以养正,圣功也。 象曰:山下出泉,蒙;君

  • 夏官司马第四·佚名

    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乃立夏官司马,使师其属而掌邦政,以佐王平邦国。政官之属:大司马,卿一人。小司马,中大夫二人。军司马,下大夫四人。舆司马,上士八人。大司马,中士十有六人。旅,下士三十有二人、府六

  • 卷三上·傅恒

    <经部,春秋类,御纂春秋直解钦定四库全书御纂春秋直解卷三上【戊子】庄王四年【在位十有五年子僖王立在位五年子惠王立】庄公名同桓公世子也元年春王正月庄何以不书即位谷梁曰先君不以其道终则子不忍即位是也然所谓不

  • 第十二 符言 5·王诩

    【原文】一曰天之,二曰地之,三曰人之①,四方上下、左右前后,荧惑②之处安在?右主问③。【注释】①天之、地之、人之:指三才之道,幽邃深远,必问于贤者方可行之。陶弘景注:“天有逆顺之纪,地有孤虚之理,人有通塞之分。有天下者,宜皆

  • 大云轮请雨经卷上·佚名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难陀坞波难陀龙王宫。吉祥摩尼宝藏大云道场宝楼阁中。与大苾刍及诸菩萨。摩诃萨众

  • 正德姑苏志·王鏊

    明苏州都邑志。六十卷。明王鏊撰。成书于正德元年(1506年)。早在弘治年间,吴宽尝与张习都修《姑苏志》未成而卒。后林世远为苏州牧守,请王鏊继续修《姑苏志》。王鏊依据吴、张遗稿,“芟繁订伪”,经八个月修订成书。姑

  • 四字鉴略·王仕云

    《四字鉴略》是清代顺治年间,江苏南京进士王仕云着手编纂的一本四字一句的概述中国通史的书。凡一卷,更为简洁,易记易诵。侧重记述政治、军事大事,与国家兴亡朝代更替无关的略而不书。 此书顺治年间成书,为了避清帝讳,在翻

  • 坚意经·佚名

    佛说坚意经,一卷,后汉安世高译。诲人受谤,心不可动,且一心听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