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楊仁山居土傳

清末,楊仁山居士講究竟學、深佛法,于佛法中有十大功德︰一者、學問之規模弘擴;二者、創刻書本全藏;三者、搜集古德逸書;四者、為雕塑學畫刻佛像;五者、提倡辦僧學校;六者、提倡弘法于印度;七者、創居士道場;八者、舍女為尼,孫女、外甥女獨身不嫁;九者、舍金陵刻經處于十方;十者、舍科學伎藝之能,而全力于佛事,菩薩于五明求,豈不然哉﹗

此土思想,涵蓋渾融,善而用之,登峰造極,故曰中土多大乘根器;其不善用,則凌駕顢頇,毫厘千裡,亦足傷慧命之源。北魏菩提流支重譯《楞伽》,大異宋譯,譯籍雖多,岐義屢見,于是《起信論》出,獨幟法壇,支離 侗之害,千有余年,至今不熄。蓋《起信》之謬,在立真如門,而不立証智門,違二轉依。《般若》說︰與生滅合者為菩提,不與生滅合者為涅 ;而《起信》說︰不生不滅與生滅合者為阿梨耶識。《瑜伽》︰熏習是識用邊事,非寂滅邊事;而《起信》說︰無明、真如互相熏習。賢首、天台欲成法界一乘之勛,而義根《起信》,反竊據于外魔,蓋體性智用,樊亂淆然。烏乎﹗正法乘教何分,而教網設阱,都談一乘,胡薄涅 ,天台過也。不明增上一皆合相,圓頓奚殊,襲四而五,賢首過也。奘師西返,《瑜伽》、《唯識》日麗中天,一切霾陰蕩滌殆盡,誠勝緣哉﹗有規矩準繩,而方圓平直不可勝用,法界一乘建立,自無殞越之殊。獨惜後人以唯識不判五法,圓頓甘讓《華嚴》,而一隅自守。職其法義,精審有余,論其法門,實廣大不足耳。

仁山居士,學賢首遵《起信論》,刻賢首《起信論義記》及《釋摩訶衍論》,而集志福等注以作疏。博求日、韓,得賢首十疏之六,與藏內十余卷,都二十種,匯而刊之曰《賢首法集》,刻《玄文本論》,而詳論五位以籠罩一切法門。然其《與桂伯華書》曰︰研究因明、唯識期必徹底,為學者楷模,俾不顢頇 侗,走入外道而不自覺。明末諸老,仗《宗鏡錄》研唯識,以故《相宗八要》諸多錯謬,居士得《唯識述記》而刊之,然後圭臬不遺,奘、基之研討有路。刻《門論》、《百論》等,然後中觀之學有籍,而三論之宗複明。嘗示修禪,曰離心意識參,曰守當前一念,曰《中峰廣錄》善,然後禪有徹悟之機,而宗門可入。與日人論十念往生,而必發菩提心,然後淨土之宗踐實。唯居土之規模弘廣,故門下多材︰譚嗣同善華嚴,桂柏華善密宗,黎端甫善三論,而唯識法相之學有章太炎、孫少侯、梅擷芸、李証剛、蒯若木、歐陽漸等,亦雲夥矣。然其臨寂遺囑,一切法事乃付托于唯識學之歐陽漸,是亦可以見居士心歟﹗

居士喜寄書,有老尼贈以《金剛》,發逆亂甫定,于皖肆得《起信》、《維摩》、《楞嚴》,循環研索,大暢厥心。因而遍覓經論,又卒不一獲,于是發憤而起,與王梅叔、魏剛己、曹鏡初等謀刻大藏全經。獨江都鄭學川最切至,厥後出家名妙空,創江北刻經處于揚州磚橋雞園,而居士創金陵刻經處于南京。居士在英牛津時,與倭人南條文雄善,後仗其力由海外得古德逸書三百種,抉其最善者刻之。而倭印《續藏》,居士亦供給多種。然以為《續藏》蕪雜,應區別必刊、可刊、不刊三類而重刻之也。

居士嘗謂,刻經事須設居士道場,朝夕丹鉛,感發興致,然後有繼以漸而長。昔年同志共舉刻事,乍成即歇者為多,雖磚橋刻經不少,而人亡業敗,以故設立學會于金陵刻經處,日事講論不息。今以避難移川,而刻事猶未衰歇者,由是而來也。

居士謂比丘無常識,不通文,須辦學校。當時金陵南郊、揚州、常州,皆設僧學,而金陵刻經處辦祗桓精舍,僧十一人,居士一人,以梵文為課,以傳教印度為的,逾年解散。因詢居士何因歇廢,居士以無學生答。意以奘師未游印時,《婆沙》諸籍精熟無倫,今欲印游,須研解固有學義,而後法施資糧不匱。今時印通,若談游印,非仍居士之說無當耳。

居士于事純任自然,每有水到渠成之妙。嘗謂漸曰︰牛應貞女夢中讀《左傳》全部,以志不遂而夭折,此父母不善處之之過也。故于女圓音任其出家,于孫女輩聽其獨體。辛亥八月十七開護刻經處會,居士問幾鐘,而曰︰吾刻事實落,吾可以去。即右脅而逝,蓋自然如此,生死亦自由矣。

居士于事又複能舍。金陵刻經處經營五十年,刻經三千卷,房室數十間,悉舉而公諸十方,以分家筆據為據。此猶物質,而精神亦舍。居士聰慧嫻科學,從曾惠敏赴英、法,又複從劉芝田赴倫敦,廣有製造,悉售于湘時務學校,而以其資創金陵刻經處。居士善工程,李鴻章函聘不往,曾國藩密保不就。志在雕塑,先事繪畫,成《極樂世界依正莊嚴圖》、《靈山法會圖》,布列數十人無間隙,雕刻則極其精微,而又一本造像度量,使人觀想不誤。

居士名文會,字仁山,石埭人。父朴庵,成進士,官部曹。居士二十七失怙,家貧世亂,跣足荷槍從戎,百煉險阻以成器,而一趣于佛事,年七十五而卒。著有《等不等觀集》若干卷,《玄文本論略注》四卷,《佛教初學課本》一卷、注一卷,《十宗略說》一卷,《觀無量壽略論》一卷,《闡教編》一卷,《陰符》、《道德》、《南華》、《沖虛》四經《發隱》四卷,《論》、《孟》、《發隱》二卷。子自新、自超、福嚴,孫庭芬、桂芬、穎芬、智生、緣生、雨生、祥生,曾孫時逢、時中。塔于金陵刻經處,遵居士囑,經版所在,靈柩所在也。

贊曰︰居士有言,末法有七千余年,初分時經論不昌,安能延此長久?居士初生,母夢古剎有巨瓮,啟笠則一朵蓮華,殆天生居士昌大教于初分時耶﹗元明來,書則有缺,

以迄清末,居士出而宗風暢。嗚呼﹗豈偶然哉﹗

(1942年5月25日)

(選自《內學雜著》下,《歐陽競無先生內外學》第十二冊)

猜你喜欢
  景公嬖妾死守之三日不敛晏子谏第二十一·晏婴
  水旱第三十六·桓宽
  中庸辑畧卷上·石墪
  梁惠王下篇·王夫之
  经礼补逸卷三·汪克宽
  绪论 序文·林语堂
  卷三十五·毛奇龄
  卷一百二十二·山井鼎
  卷二十三·沈廷芳
  卷五·惠士奇
  吕相绝秦(成公十三年)·佚名
  卷下·佚名
  卷三十六(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出法品第三十一·佚名
  起世因本经卷第四·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郭章·唐圭璋

      章字仲达,崑山人。少入太学,以守城恩拜官至通直郎。卒于京师,年四十馀。   点绛唇   天圣宫   翠柏丹崖,碧云深锁神仙府。势盘龙虎。楼观雄中土。   我欲停时,又恐斜阳暮。黄尘路。客怀良苦。满目西山雨。

  • 季子安·隋树森

    季子安,生平,里籍均不详。 套数 【中吕】粉蝶儿 题情 这些时意懒心慵,闷恹恹似痴如梦。想当初倚翠偎红,我风流,他俊雅,恩深情重。他生的剔透玲珑,语融和言谈出众。 【醉春风】他生的粉脸似秋莲,春纤如玉

  • 御选金诗卷一·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金诗卷一帝制诗显宗赐石右相琚生日之寿黄阁今姚宋青宫旧绮园绣絺归里社冠盖画都门善训怀师席深仁寄寿尊所期河润溥余福被元元风筝心与寥寥太古通手随轻籁入天风山长水濶无寻处声在乱云空碧中章宗命翰

  • ●崇禎長編卷之五十一·汪楫

      崇禎四年十月   ○崇禎四年十月   四年辛未十月辛丑朔日有食之帝升殿以日食改於來月朔頒曆   遣官享太廟   直隸廵按饒京疏奏江南水利以河漕為先而灌田次之漕河之水利以鎮江之丹徒丹陽為先而他邑次之

  • 卷九十七 北凉录四·崔鸿

    昙无谶[无一作摩谶一作懴] 昙无谶本天竺人六岁丧父随母佣织毾覴为业见沙门法明道俗所崇丰于利养其母羡之遂以谶为其弟子十岁与同学数人诵呪聪敏出羣日万余言初学小乘兼览五明绪论讲说精辨莫能

  • 第十一回 商垫款熊秉三受谤 拒副署唐少川失踪·蔡东藩

      却说国务总理唐绍仪,正因借款交涉,受了银行团代表的闷气,心中非常懊恼,凑巧来了一个阁员,看官道是何人?便是新任财政总长熊希龄。希龄字秉三,湖南凤凰厅人,素有才名,时人呼为熊凤凰,此时来京任职,当由唐总理与他叙谈,把借款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四·佚名

    正统十二年五月辛卯朔琉球国中山王世子尚思达遣通事蔡让等来朝贡马及方物赐宴并彩弊表里等物有差○壬辰命翰林院侍讲邢宽复任宽先以剩员家居至是陈言民情数事 上命吏部召至故有是命○永兴王志<土仆>奏臣父永兴王嫡母高

  • ○附录一·陶希圣

    ◎日汪密约全文△二十八年十二月三十日签订⒈以日满支建设东亚新秩序为烟幕,置中国于日本奴役之下。⒉以善邻修好为甘饵,实行政治侵略的野心。⒊以经济提携为手段,实现搜刮资源的企图。⒋以共同防卫为幌子,到达华北驻兵的

  • ●南明史料卷一·佚名

    一、「王师巳抵砀山」等情残揭帖(上缺)义旗所指,仍有逆我颜行者立诛无赦,以彰天讨可耳。若开门迎降,既为顺我之民矣,犹杀掠不免,不惟阻人投诚之念,谓皇上安民之意何?昔汉高入关中,吏民安堵如故,故能灭秦蹙项,不五载而底定天下;元将

  • 食货五八·徐松

    赈贷下孝宗隆兴元年二月十八日,尚书户部员外郎、奉使两淮冯方言:「据高邮军百姓状:『自前年金贼犯顺,烧毁屋宇,农具、稻斛无余,归业之始,无以耕种。』欲乞就附近支拨常平及义仓米,委本路提举司,令高邮军措置借贷,抱认催索,趁此农

  • 幸偶篇第五·王充

    凡人操行,有贤有愚,及遭祸福,有幸有不幸;举事有是有非,及触赏罚,有偶有不偶。并时遭兵,隐者不中。同日被霜,蔽者不伤。中伤未必恶,隐蔽未必善。隐蔽幸,中伤不幸。俱欲纳忠,或赏或罚;并欲有益,或信或疑。赏而信者未必真,罚而疑者未必

  • 法言義疏八·汪荣宝

      或問:「聖人之經不可使易知與?」〔注〕嫌五經之難解也。曰:「不可。天俄而可度,則其覆物也淺矣;地俄而可測,則其載物也薄矣。大哉!天地之為萬物郭,五經之為眾說郛。」〔注〕莫有不存其內而能出乎其外者也。〔疏〕「聖人之

  • 宣公·宣公十一年·左丘明

    【经】十有一年春王正月。夏,楚子、陈侯、郑伯盟于辰陵。公孙归父会齐人伐莒。秋,晋侯会狄于欑函。冬十月,楚人杀陈夏征舒。丁亥,楚子入陈。纳公孙宁、仪行父于陈。【传】十一年春,楚子伐郑,及栎。子良曰:「晋、楚不务德而兵

  • 菩萨的人生观与公民道德·太虚

    ──十九年十一月在重庆大学讲──今天承贵校校长及李公度先生等招待,来贵校参观,很为荣幸!顷蒙李先生提及本人之志愿,然颇以未见诸行事为憾!佛法虽深广难测,据我所见到者,非离开世间而别有佛法之存在。佛法能普及一般人而为

  • 卷九十三·佚名

    释净佛国土品第八十二之下【经】“复次,须菩提,菩萨取色相、受想行识相、眼相、耳鼻舌身意相、色声香味触法相、男相、女相、欲界相、色界相、无色界相、善法相、不善法相、有为法相、无为法相,是名菩萨粗业

  •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二十一卷·宝亮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二十一卷(文字品第十三 鸟喻品第十四)释十四音 释鸟喻 明常无常六行不相离释山顶见平地譬文字品第十三案。僧亮曰。此品答云何解满字及与半字义。广上名字品也。上说虽闻契经。不知佛性。

  • 蜀乱述闻·祝介

    自东南军起,四川独称完富,是以调饷恒仰于蜀。乃咸丰九年,忽有蓝、李之乱。蓝、李者,蓝朝鼎、李永和。居南昭通大关,以私贩鸦片,往来叙州,为老鸦滩汛弁所觉,以赂免。宜宾典史于育金羡之不满所欲,则告县令汪觐光、千总胡安邦

  • 十一面观世音神咒经·佚名

    梵名Mukhadas/aikavidya^ -mantra-hr!daya 。全一卷。北周耶舍崛多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册。略称十一面神咒经、十一面经。与玄奘所译十一面神咒心经为同本异译。乃说十一面观世音神咒及其咒法。佛一时住王舍城耆阇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