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子路第十三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禅解】

“先”、“劳”,并去声呼之。“先之”,创其始也。“劳之”,考其终也。“无倦”,精神贯彻于终始也。

卓吾云:“请益”处便是倦根,故即以“无倦”益之。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

【禅解】

仲弓独问举贤才,可谓知急先务。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禅解】

人问王阳明曰:孔子正名,先儒说上告天子,下告方伯,废辄立郢,此意如何?

阳明答曰:恐难如此。岂有此人致敬尽礼,待我为政,我就先去废他,岂人情天理耶!孔既肯与辄为政,必辄已能倾心委国而听。圣人盛德至诚,必已感化卫辄,使知无父之不可以为人,必将痛哭奔走,往迎其父。父子之爱,本于天性,辄能痛悔,真切如此,蒯瞶岂不感动底豫。蒯瞶既还,辄乃致国请戮。瞶已见化于子,又有孔子至诚调和其间,当亦决不肯受,仍以命辄,群臣百姓又必欲得辄为君。辄乃自暴其罪恶请于天子,告于方伯诸侯,而必欲致国于父。瞶与群臣百姓,亦皆表辄悔悟仁孝之美,请于天子,告于方伯诸侯,必欲得辄为君。于是集命于辄,使之复君卫国,辄不得已,乃如后世上皇故事,尊瞶为太公,备物致养而始自复其位。则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名正言顺,一举而可为政于天下矣。孔子“正名”或是如此。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禅解】

宁为提婆达多,不为声闻缘觉,非大人,何以知此?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禅解】

诵《诗》者思之。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

【子曰:“鲁卫之政,兄弟也。”】

【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禅解】

卓吾曰:一车问答,万古经纶。

【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禅解】

者才不是说真方,卖假药的。

【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是言也!”】

【禅解】

深痛杀业,深思善人。

【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禅解】

可见五浊,甚难化度。

【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禅解】

不正身之人,难道不要正人耶?故以此提醒之。

【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对曰:“有政。”子曰:“其事也。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

【禅解】

卓吾曰:“一字不肯假借如此。”

【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禅解】

四个“几”字一样看,皆是容易之意。”《传》曰:几者,动之微知几其神。可以参看。

【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禅解】

观心者,亦当以此为箴。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禅解】

才有第二念起,便不直。此即菩萨不说四众过戒也。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禅解】

也只是“克己复礼”,而变文说之。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禅解】

若人知有自己,便做不得无耻之行,此句便是士之根本。三节只是前必具后,后不具前耳。子贡从来不识自己,所以但好做个瑚琏。虽与“斗筲”贵贱不同,同一器皿而已。

卓吾云:孝弟,都从有耻得来;“必信”,“必果”也,只为不肯“无耻”。今之从政者只是一个“无耻。”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禅解】

“狂狷”,就是狂简。狂则必简,简即“有所不为”,有所不为,只是“行己有耻”耳。孟子分作两人解释,孔子不分作两人也。若狂而不狷,狷而不狂,有何可取?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

【禅解】

观象玩占之人,决不“无恒”。无恒,即是无耻。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禅解】

无诤,故“和”。知差别法门,故“不同”。情执是“同”,举一废百,故“不和。”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禅解】

“不善者恶”,正是好处,何必怪他不善者之恶耶?

【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禅解】

君子悦道,悦即非悦;小人好悦,道即非道。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禅解】

“泰”故“坦荡荡”,从戒慎恐惧来。“骄”故“长戚戚”,从无忌惮求。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禅解】

不是质近乎仁,只是欲依于仁者,须如此下手耳。

卓吾云:刚、毅、木、讷都是仁。仁,则并无刚、毅、木、讷矣。

【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禅解】

卓吾云:兄弟易“切切,思思”,朋友易“怡怡”,故分别言之。

【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

【禅解】

卓吾云:说七年,便不是空话。

【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禅解】

仁人之言,恻然可思。

猜你喜欢
  卷一四三·邱濬
  卷三一·邱濬
  青阳祖师醒世语·石成金
  恰到好处·孔子
  卷一百九十六·山井鼎
  卷二十八·孔颖达
  第十六章宗教与人生·梁漱溟
  叙官·佚名
  卷二十六(梁三藏法师曼陀罗译)·佚名
  卷下·佚名
  学品第二十二·佚名
  续高僧传卷第十·道宣
  在科仑坡与佛教徒大会主席马拉拉舍扣喇博士摩诃菩提会拉甲佛教监督金刚智博士谈话·太虚
  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卷第十二·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十四·澄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刘彤·唐圭璋

      彤字文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章文虎妻。工诗词。   临江仙   千里长安名利客,轻离轻散寻常。难禁三月好风光。满阶芳草绿,一片杏花香。   记得年时临上马,看人眼泪汪汪。如今不忍更思量。恨无千日酒,空断九回肠。

  • 第三三六禀道光二十三年九月三日一二二○二--一三·佚名

    一皂头役蒙淡水分府谕另举西门总理,将保结状及认充结状禀缴分府台下一皂头役许成叩首叩禀,为据结禀举,乞恩俯准着充事。缘本城西门总理洪德梁废疾,不能办事。所有总理遗缺,蒙谕:着成另举妥人接充等因。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七 列传二百十七·纪昀

    列传辽 【一】○辽一耶律赫噜耶律实纳齐【隆科 佛德】耶律允 耶律哈里耶律达喇萧痕笃康默记【 延寿】韩延岳【德枢 绍动 绍芳】韩知古【匡嗣 德源 德凝】 耶律迪罣【伊济】耶律都沁【古 图鲁 卜】 王郁耶律

  • 春秋左氏传事类始末卷三·章冲

    宋 章冲 撰襄公十七年宋子罕止筑台者之讴宋皇国父为大宰为【去】平公筑台妨于农收子罕请俟农功之毕公弗许筑者讴曰泽门之晳实兴我役邑中之黔实慰我心子罕闻之亲执扑以行筑者而抶其不勉者曰吾侪小人皆有阖庐以辟燥湿

  • 卷十三·傅恒

    <史部,纪事本末类,平定准噶尔方略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正编卷十三乾隆二十年夏五月乙未命凯旋将军暨新降台吉等赴热河避暑山庄觐上谕大学士曰本年七月十六日朕恭奉皇太后銮舆廵幸木兰计囘銮至热河时新附之

  • 王景崇传·欧阳修

    王景崇,邢州人。他为人敏捷精明,善于巧妙的答辩,会侍奉主人。唐明宗镇守邢州时任命他当亲军将领,他后来常常跟随明宗,隶属于明宗麾下。明宗当皇帝后,任命他当通事舍人,历次升任为阁门使,凡是给方镇颁降传达诏令,监督军队出征打

  • 李克宁传·欧阳修

    克宁,为人仁孝,是各兄弟中最贤良的,侍奉太祖小心谨慎从不懈怠。太祖与赫连铎、李可举在云、蔚间交战,后来逃到鞑靼,帮助唐击破黄巢军,克宁都随行。太祖镇守太原,用他当内外制置蕃汉都知兵马使、检校太保、振武军节度使,军中的

  • 晋纪八 孝惠皇帝下永兴二年(乙丑、305)·司马光

    晋纪八 晋惠帝永兴二年(乙丑,公元305年) [1]夏,四月,张方废羊后。 [1]夏季,四月,张方废黜羊皇后。 [2]游楷等攻皇甫重,累年不能克,重遣其养子昌求救于外。昌诣司空越,越以太宰新与山东连和,不肯出兵。昌乃与故殿中人杨篇诈称越命

  • 卷三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三十八选举考孝亷宋理宗景定元年七月诏举孝亷诏曰孝为百行之先亷为四维之一三代以上风俗淳而孝亷之名冺迨汉始诏以此举士当时二千石不举孝以不敬论不察亷则免其严且重如此我国家以孝治天

  • 卷十四 十四之三·孔颖达

    《青蝇》,大夫刺幽王也。蝇,馀仍反。营营青蝇,止于樊。兴也。营营,往来貌。樊,藩也。笺云:兴者,蝇之为虫,汙白使黑,汙黑使白,喻佞人变乱善恶也。言止于藩,欲外之,令远物也。○营,如字,《说文》作“营”,云:“小声也。”樊音烦。藩,方元

  • 广器·孔鲋

    射有张布,谓之侯。侯中者,谓之鹄。鹄中者,谓之正。正,方二尺。正中者,谓之槷。槷,方六寸。棘,戟也。鏚钺,斧也。干瞂,盾也。戈句孑,戟也。刃之削,谓之室。室,谓之韠鞛,珌鞸之餙也。矢服,谓之弢。小舩,谓之艇。艇之小者,曰?。舩头,谓之

  • 谷风·佚名

    --堡垒最容易从外部攻破【原文】习习谷风(1),以阴以雨。黾勉同心(2),不宜有怒。采葑采菲(3),无以下体(4)。德音莫违(5),及尔同死。行道迟迟(6),中心有违(7)。不远伊迩(8),薄送我畿(9)。谁谓茶苦(10),其甘如荠(

  • 诗经稗疏卷一·王夫之

    汉阳王夫之撰周南周南召南,郑氏诗谱曰雍梁荆扬徐豫之人咸被文王之徳而从之文王受命作邑于丰乃分岐邦周公旦召公奭之采地施先公之教于己所职之邑六州者得二公之徳教尤纯故独录其诗属之太师分而国之其得圣人之化者谓之周

  • 怎样平世界两个不平·太虚

    ──二十二年十月作──十月二十三日申报的时评,标题曰:“世界两个不平”,颇能将现世界种种纷扰不安之总病症诊出:今日世界危险之局势,一言蔽之:不外两种不平之现象所造成。在国内由于人民所享受物质苦乐之不平,在国际由于列

  • 虚堂和尚语录 第九卷·智愚

    虚堂和尚语录 第九卷临安府径山兴圣万寿禅寺后录参学正一净喜尚贤编上堂。开端令节。万事从新。普贤么墨。文殊把笔。书个事事大吉。从兹常住宽余。扫除逋积。斗南长见老人星。五峰峨峨倚空碧谢知事上堂。杨岐

  • 佛说七千佛神符经·佚名

    人身延年益算。年一百二十岁。甲辰□□□□益算。七千佛守护人身。令不见恶□□□□救我益算。七千佛为护人身断诸□□□□甲子。从佛益算人身命尽之者。□□□□千佛下生与我益算。七千佛救护人□□□之者。益其食算

  • 相贝经·佚名

    西汉朱仲撰(或题汉严助撰,实误)。为中国公元前二世纪初研究贝类的作品。原书已佚,今本全文三百余字,记载贝类动物十二种,多为药用。如紫贝“愈疾”、朱贝“明目”、绶贝“消气”。收入《说郛》、《五朝小说大观》、《

  • 上清大洞三景玉清隐书诀箓·佚名

    《上清大洞三景玉清隐书诀箓》,又名《大洞三景三元玉清金虎凤文》。早期上清派符箓之一,约出于南北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书假托为元始天王传授,内载符图及神将官吏之名号谱箓。据称依法受此符箓,可得神灵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