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二十七

西天译经三藏银青光禄大夫试光禄卿慈觉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

精进波罗蜜多品第九之三

复次舍利子。时诸天众对彼童子。复说伽陀曰。

诸有贪者于欲乐一切境界无出离

由愚痴故非正理当堕地狱恶趣中

若于正道求出家应舍受用诸欲境

彼能开示诸正理是名世间相应者

舍利子。时彼童子对诸天众。复说伽陀曰。

我今为汝天众说汝于正道未能知

如是相应真正理当说令汝悉解了

尔时童子说是偈已。与诸大众俱时往诣毗婆尸如来所。到已头面礼足。右绕三匝却住一面。瞻仰毗婆尸如来。目不暂舍。是时童子心大欢喜。说伽陀曰。

具足三明施甘露能为世间作善利

稽首龙象师子王是故我今常赞礼

佛智光明甚希有犹如日月照世间

亦如优昙花出现坚固安住妙色相

世间有情多重障于佛圣道不能知

犹若生盲愚痴人不觉堕于险恶道

愿我当来成正觉犹如毗婆尸世尊

令诸有情离众苦灭三毒火得清凉

又令无量诸有情随我广发如是愿

闻佛演说最上乘悉得开示菩提道

尔时童子说是偈已。又作是言。南无毗婆尸如来应正等觉。善说法要。时八万四千俱胝人众亦作是言。南无毗婆尸如来应正等觉善说法要。如是三叹终而复始。愿我当来皆得成就正等正觉。如毗婆尸如来善说法要。尔时毗婆尸如来。知彼童子及八万四千俱胝人众堪任授记。即现神变。于其面门放大光明名决定胜。其光复有无量种种色相。所谓青黄赤白红颇胝迦金色等。如是色相普遍无量世界。洞然照耀上彻梵世至色边际。日月光明。悉皆映蔽。其光复来至佛顶上。右旋宛转绕百千匝。忽然不现。舍利子。时毗婆尸如来有一亲侍苾刍。见佛神变光明事已。即从坐起整衣服。遍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瞻仰尊颜。以偈问曰。

毗婆尸佛大希有于诸圣中量尊圣

我今启问善逝尊何因缘故现光明

尔时苾刍复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缘现大神变放是光明。唯愿如来。大慈哀慜。为我除疑敷演斯事。复有无量百千人众。现住佛前愿乐欲闻。我等志心殷勤谛听。为诸有情慈悲开示。如来大悲。为世间眼救护一切。如诸舍宅覆荫一切。唯愿如来。大慈怜慜。断除疑网而诸有情过去未来现在。所行想念一切行业及诸疑惑。如来于彼无不了知。又诸佛刹所有有情。于三世中一切智慧言语差别。如来于彼无不通达。如来为诸法王。具足八种言音。于说法中皆得自在。以何因缘现大神通放是光明。唯愿如来。断除我等一切疑网及一切忧悲苦恼悉皆断灭。我等今者如是三请。一心专注合掌恭敬。愿乐欲闻。舍利子。时毗婆尸如来。语彼亲侍苾刍言。汝见此童子于我前住合掌立不。唯然善逝。我今已见。佛言苾刍。今此童子。于往昔时已曾亲近称赞恭敬礼拜。复以衣服卧具种种汤药。供养八万四千俱胝那由他佛。种诸善根。为求成就正等菩提。常修梵行。佛言苾刍。汝又见是八万四千俱胝人众于我前住合掌立不。唯然善逝。我今已见。佛言。彼诸人众于过去世。皆悉曾为童子父母。生生无不从之教化发心。于后后世。愿皆不受女人之身。皆能随顺修习。同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今为彼授作佛记。以是因缘现大神通放是光明。尔时毗婆尸如来。为彼亲侍苾刍及诸人等。说伽陀曰。

汝见现前诸大众随于童子悉来集

八万四千俱胝数一心专注听我说

佛说法中得自在我今亲语汝苾刍

我知童子多劫中亲近供养于诸佛

复于无量诸佛所志心坚固求出家

修持最上清净行复能利乐天人众

又此现前诸大众八万四千俱胝数

生生昔曾为父母教化欢喜常无间

复于往昔无数劫广发无边诸大愿

世世悉皆为父母同求无上大菩提

如是安住离生死应当随我共修学

志求无上妙菩提我今为彼亲授记

彼等决定成正觉是故我现大神通

我能尽令汝心中行住坐卧无疑惑

汝等天龙及人众那由他数在我前

同闻为彼亲授记不久当成二足尊

舍利子。时彼童子闻佛授记。欢喜踊跃速疾往诣。到父母前发诚实语。说伽陀曰。

如是八万四千众往昔皆为我父母

俱时同发菩提心今日父母复如何

舍利子。时彼父母。而为童子说伽陀曰。

如汝所说诸人众各各已发菩提心

我今归依一切智与汝发愿无有异

如是进求究竟道汝今身是我所生

与汝同发真实心愿得菩提果成就

舍利子。时彼童子。为自父母复说伽陀曰。

我若最先得成佛誓与一切悉开示

愿我父母诸人众共成无上大菩提

复次舍利子。时毗婆尸如来为彼童子及诸人众。发如是言。我今为汝授作佛记。勿生疑惑。善自安慰勿复异见。所以者何。汝于往昔为大自在天子。我于彼时。已曾为汝授作佛记。过是已后经俱胝那由他劫不堕恶趣。又过俱胝那由他劫。于彼转轮圣王族姓中生。得成为佛。名曰大悲如来阿罗诃三藐三佛陀。具大名称。父名净饭。离诸暗钝。母名摩耶。离诸忧恼。其子尔时亦如我子。字罗睺罗。出现世已。求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菩提道既成就已。其佛寿命满十万岁。彼佛光明普能照耀十万逾缮那国土。彼世界中一切有情。有缘无缘悉皆承佛光明照触。时佛光中有百俱胝。那由陀俱胝。百千那由他俱胝。大声闻众皆来集会。复有一俱胝众。皆是大阿罗汉。具足白法诸漏已尽。无复烦恼心得自在。具八解脱得六神通。舍利子。如是大阿罗汉皆来集会。复有无量大菩萨众皆来集会。复有彼佛往昔一切父母亦来集会。时大悲如来说法教化。无量阿僧祇有情。皆住不退转地。于诸有情作善利已。即于是时入般涅盘。正法住世一俱胝岁。彼佛舍利。于诸世间广大流布。如我灭后流布舍利等无有异。舍利子。说是语时诸有正士。发起勇猛广大精进。而起寻伺观察世间。利乐有情心无退转。复有菩萨摩诃萨发起正念。转复增胜心无间断。志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经于无量阿僧祇劫。愿于生死流转之中。化利有情求佛菩提。舍利子。我于彼时亦发是愿。尽生死际被精进铠。化利有情圆满一劫精进行愿。勇猛精进心无退转。愿成菩提。复次舍利子。云何菩萨摩诃萨不退勇猛精进。若菩萨摩诃萨。行不退勇猛精进行时。设见三千大千世界满中火聚。为求如来正等菩提。应当发起勇猛精进。入是火中而能安忍不生懈倦。彼诸菩萨闻是法时。即得超越圆满一劫精进行愿。又诸菩萨闻是法时。于不退转勇猛精进。即得增长无量善根。复次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行不退转勇猛精进时。而为利益一切有情求证涅盘。纯一无杂常住坚固。于善不善起大悲慜。于诸有情行相应行。复次舍利子。菩萨摩诃萨。当行勇猛精进悉无懈怠。于一切处举足下足。常不离于菩提之心。观诸三宝常在目前。亦不弃舍一切有情。亦不随顺一切烦恼。

复次舍利子。菩萨摩诃萨。当行勇猛精进悉无懈怠。于已生未生诸善根力。悉令回向菩提正道复令善根增长无尽。舍利子。譬如百川流注大海其水无尽。今此善根回向菩提。亦复如是无有穷尽。是故说名不退勇猛精进。复次舍利子。菩萨摩诃萨当行不退勇猛精进之时。悉无懈怠。于诸正行一切智智积集善根。复能利乐一切有情。是故说名不退勇猛精进。

复次舍利子。我今略说菩萨摩诃萨乃至一切有情所获福蕴。乃至有学无学声闻缘觉所获福蕴。不及如来一毛端量所获福蕴。何况如来遍身毛孔所有福蕴。为由如来于无量劫积集修行广大福蕴。设有广大积集福蕴。如实行相百分千分。不及如来一大人相。何况如来一切相好。又诸福蕴。不及如来眉间白毫一珂月相。何况百千匝中所有功德。又诸福蕴。不及如来一无见顶相。何况如来大丈夫相。乃至乌瑟腻沙诸根相好出生百千俱胝所有功德。又诸福蕴。不及如来大法螺音一说法相。何况如来广大法音。普能遍满无量世界。令诸有情诸根调适皆生欢喜。随其胜解得善调伏。于如是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应生知解。如是菩萨于无量世界随学。如来发大音声。普令有情悉皆得闻。被精进铠发坚固意。乐习菩萨不退勇猛精进之行。

复次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修精进行时。而无退屈。假使普令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有情。具足成就胜解智力。若诸有情于此菩萨藏正法。随顺成就具足智力。比前功德。百分千分百千万亿分。乃至乌波尼杀昙分。不及其一。以要言之。如是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有情。悉令获得须陀洹智力。斯陀含智力。阿那含智力。阿罗汉智力。又令获得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不退转地智力。一生补处菩萨之位。乃至广说无量世界一切有情。普令获得一生补处菩萨智力。若诸有情。于如来无分别及有分别智力等。如是听已。不惊不怖。当于彼时次第乐欲甚深智力。比前功德。百分千分百千万亿分阿僧祇分。乃至乌波尼杀昙分。不及其一。而菩萨乐欲发起勇猛精进。宁弃身命头目髓脑一切支分。于如来智力。不乐暂时间断修习。如是弃舍勇猛精进。我说是名菩萨不退精进之行。复次舍利子。菩萨摩诃萨。应当如是修学。不退转地乃至发起一心。遍入过去未来现在一切有情无量无边心行差别。若诸有情具足充满贪嗔痴等一切烦恼而复回入菩萨之心。是时菩萨以智慧力。譬喻言辞种种推求。如是发起勇猛精进。见是色相一切有情贪嗔痴等之所烧煮。是时菩萨以诸方便。普令止息一切苦恼。如彼灰烬散灭无余。复令修习趣涅盘道。我说是名菩萨不退精进之行。

复次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修不退精进行时。所谓身作业善。语作业善。意作业善。乃至所有一切精进波罗蜜多。皆悉不离身语意业之所修习。然于三业发生精进意为最胜。云何意业精进最胜。谓无分别及有分别。云何无分别谓菩提心。云何有分别。谓于一切有情起大悲心。云何无分别。谓于忍智悟无我理。云何有分别。谓能摄受一切有情。云何无分别。谓虽能摄受一切有情而无取相。云何有分别。谓厌离轮回。无分别者。谓于三界都无所得。有分别者。谓诸有财宝随乐舍施。无分别者。谓于布施无取于相。有分别者。谓于持戒有所积集。无分别者。谓于持戒不取于相。有分别者。谓安受苦忍。无分别者。谓于刹那心无所住。有分别者。谓能发起诸善根法。无分别者。谓常静虑。有分别者。谓于禅定有所积集。无分别者。谓心常决定安住不动。有分别者。谓修闻慧而无厌足。无分别者。谓于内心专注善巧。有分别者。谓于闻慧广说诸法。无分别者。谓于法性都无记念。有分别者。谓于智慧有所修作。无分别者。谓于诸法离诸戏论。有分别者。谓于诸梵行积集修作。无分别者。谓于诸慧性悉能弃舍。有分别者。谓于五神通而能圆满。无分别者。谓尽诸有漏。有分别者。谓于观想而常思惟。无分别者。谓于内心而常正念。有分别者。谓于四正断悉能巧妙。无分别者。谓能超越一切善根。有分别者。谓著文字相欲求出离。无分别者。谓于广大福报普遍无相。有分别者。谓于诸有情善达根宜。无分别者。谓善能观察诸善根法。而无所得。有分别者。谓于诸力有所修习。无分别者。谓于是处无所损坏。有分别者。谓能出生菩提分法。无分别者。谓于诸法离分别智。有分别者。谓于正道而能求进。无分别者。观诸神变犹如虚空。有分别者。谓于定门而能积集。无分别者。谓住奢摩他而唯一境。有分别者。谓于毗钵舍那而有积集。无分别者。谓善入法性。有分别者。善能入解诸因缘法。无分别者。谓善能了知非因缘法。有分别者。谓著胜义声故。无分别者。谓行正法行故。有分别者。谓庄严法身。无分别者。谓于法身离诸庄严。有分别者。谓庄严语言。无分别者。谓依诸圣能常寂默。有分别者。谓依三解脱门而生乐欲。无分别者。谓无增上我故。有分别者。谓能远离四种魔事。无分别者。谓能弃舍烦恼习气种故。有分别者。谓能善解巧方便故。无分别者。谓于智慧如实知见。有分别者。谓离攀缘有所见故。无分别者。谓离超越见故。有分别者。谓有想念见。无分别者。谓意业见。此说名为意业精进。于精进中最为殊胜。我说是名菩萨摩诃萨修不退转精进之行。

复次舍利子。如是菩萨摩诃萨行不退转精进行时。行是五种最上极妙之法。速疾证得无上正等菩提。云何五种最上极妙之法。一者而常思念佛出于世。二者而能亲近诸善知识。三者而常值遇好时。四者而常积集诸善根法。常令坚固。五者随学菩萨摩诃萨具足戒品。而得圆满。是名五种最上极妙之法。由是菩萨。速疾获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尔时尊者舍利子。重白佛言。世尊。若诸菩萨离此五种最上极妙之法。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佛言。舍利子。若诸菩萨。不常思念佛出于世。不能亲近诸善知识。若不值遇好时。不能积集诸善根法。不令坚固。不能随学诸菩萨摩诃萨。具足戒品而不圆满。如是远离五种最上极妙之法。不能速疾获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违而得者。无有是处。舍利子。云何在家菩萨远离五种之法。所谓如王家臣。住大众中。恃其威势。恐怖多人。又语众言。我能为汝作种种事。但以欺诳而实不作。乃至如是安住虚诳语言等事。舍利子。由是虚诳不能得生诸天善趣。如是行相。亦不能得值遇好时。舍利子。又此行相在家菩萨。唯自具足资养等事。不能利他。亦复不能值佛出世。乃至不能速疾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复次舍利子。又在家菩萨住城邑中。有诸障难而常娆恼。云何城邑有诸障难。舍利子。有诸如来出世成等正觉。为诸天人阿修罗等说法教化。初中后善其义深远。其语巧妙。具足清白梵行之相。及四部众围绕恭敬。虽复亲近供养礼拜苾刍苾刍尼优婆塞优婆夷。然彼聚落城邑巷陌。舍宅人民国王大臣长者居士。悉住其中。由是因缘不能具足清净戒蕴。我说是名城中障难。若在家菩萨如是乐著五欲。不能思念佛出于世。乃至不能速疾得成无上正等正觉。

复次舍利子。在家菩萨而自宣说现行法律。复多障难。所谓父母男女妻妾奴婢姊妹兄弟朋友眷属。于长夜中而为障难。舍利子。如是之法。能为在家菩萨作诸障难。亦复不乐佛出于世。乃至不能速疾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二十七

猜你喜欢
  嘱福善书(二通)·太虚
  大方广佛华严经感应传·佚名
  白云宝严开堂疏·寒松智操
  卷一百(西晋居士聂道真译)·佚名
  不空罥索陀罗尼经序·佚名
  克兰佩的中国佛教季刊·太虚
  普陀洛迦新志卷二·王亨彦
  佛说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王经卷第二·佚名
  鞞摩肃经全文·佚名
  佛学之心理卫生·太虚
  俱舍论记 第十七卷·普光
  佛三身赞(西土贤圣撰)·佚名
  大乘起信论义疏上之上·慧远
  普陀洛迦新志卷十二·王亨彦
  一切经音义卷第三十七·唐慧琳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苕溪渔隐词话卷一·胡仔

    吴越王献词后山诗话云:“吴越后王来朝,太祖为置宴,出内妓弹琵琶。王献词曰:‘金凤欲飞遭掣搦。情脉脉。看即玉楼云雨隔。’太祖起,拊其背曰:‘誓不杀钱王。’”好句不能改漫叟诗话云:“

  • 梦者·闻一多

    假如那绿晶晶的鬼火 是墓中人底 梦里迸出的星光, 那我也不怕死了!

  • 提要·文天祥

    【臣】等谨按文信公集杜诗四巻一名文山诗史宋文天祥撰盖被执赴燕后于狱中所作前有自序题嵗上章执徐月祝犁单阏日上章协洽案上章执徐为庚辰嵗当元世祖为至元十七年乃其赴燕之次年祝犁单阏为己夘之月上章协洽为庚未之日

  • 列传第十四 李元忠族弟密 族人愍 族叔景遗 卢文伟孙询祖 族人勇 李义深·李百药

    李元忠,赵郡柏人人也。曾祖灵,魏定州刺史、巨鹿公。祖恢,镇西将军。父显甫,安州刺史。元忠少厉志操,居丧以孝闻。袭爵平棘子。魏清河王怿为司空,辟为士曹参军。迁太尉,复启为长流参军。怿后为太傅,寻被诏为营构明堂大都督,又引

  • 敕议或问·朱厚熜

    嘉靖御制正孔子祀典说御制正孔子祀典申记御制火警或问(有序)皇帝敕谕户礼二部及都察院御制明堂或问有序配享诏○御制正孔子祀典说朕惟孔子之道王者之道也德王者之德也功王者之功也事王者之事也特其位非王者之位焉昨辅臣

  • ◎高等游民馆·吴虞公

    京师某胡同有某俱乐部,大厦渠渠,轮焉奂焉。所集合而居者,人类致不一有趋时之政客;有野心之党魁;有落拓之文豪;有没路之伟人;有自命之元勋;有胜朝之遗老。皆胡子上翘,眼镜高矗,俨然有坐食万,钟肥马轻裘之概。某日,天气阴雨。内方议

  • 一二四一 谕内阁陆费墀王燕绪所得处分俱由自取·佚名

    一二四一 谕内阁陆费墀王燕绪所得处分俱由自取乾隆五十二年八月二十日乾隆五十二年八月二十日内阁奉上谕:吏部议处陆费墀等于经手书籍底本,交代不清,致有遗失,又王燕绪等校对之书,讹脱错谬,请将陆费墀革任,王燕绪降三级调用

  • 四、姜羌为一字·傅斯年

    周代的习俗,“男子称氏,女子称姓”。姓非男子所称,乃是女子所专称,所以姓之字多从女。金文中姬姜异文甚多,然无一不从女。《说文》标姓皆从女。后人有以为这是姓由母系的缘故,这实在是拿着小篆解字源之错误。假令

  • 孝经刊误·朱熹

    【古今文有不同者别见考异】宋 朱子 编仲尼闲居曾子侍坐子曰参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 卷三·项安世

    钦定四库全书项氏家説卷三宋 项安世 撰説经篇三孔氏古文尚书二十五篇按孔氏所多者虞书则大禹谟一篇夏书则五子之歌征二篇商书则仲虺汤诰伊训三太甲咸有一德三説命凡十篇周书则三泰誓武成旅獒微子蔡仲周官君陈毕命

  • 礼记析疑卷三十·方苞

    翰林院侍讲衔方苞撰孔子间居志之所至诗亦至焉诗之所至礼亦至焉礼之所至乐亦至焉乐之所至哀亦至焉君子为民父母则恺悌之心所以经其衣食拯其灾危者无所不至而所至有广狭久暂则感于徳化而形诸风謡者亦应之为纯驳浅深故曰

  • 佛说黑氏梵志经·佚名

    吴月支国居士支谦译  闻如是。一时佛游尼连江水边。在彼一月造十八变化。于迦叶兄弟三人及千弟子。转游行罗阅只城。止顿一年。教授国民。为其讲法。初成佛道竟二年已。乃到舍卫兴隆道化。开度天人世间人民。时香山

  • 佛说五无反复经之二·佚名

    佛说五无返复经    宋居士沮渠京声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精舍。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时有一梵志。在罗阅只国。闻舍卫人多慈孝顺奉经修道供事三尊。便到舍卫国。见父子二人耕地。毒蛇啮杀其子。父故耕

  • 卷之四·纪荫

    宗统编年卷之四 第七世祖 婆须蜜尊者北天竺国人也。 襄王乙酉十五年。 第七世祖婆须蜜尊者嗣宗统(四十七年)。 丙戌十六年。 祖住世传法。 丁亥十七年。 戊子十八年。 己丑十九年。 庚寅二十年。 辛卯二十一年。 壬

  • 十六学童所问结语之义释·佚名

    “世尊且住于摩竭陀国之波沙那迦塔庙,已说以上[之诸偈]。为门弟子之十六人婆罗门所请,所问,所问而解说质问”。“世尊说以上”,说以上之彼岸道(波罗延)。“世尊”者,是尊重之同义语…&hel

  • 最后的幸福·张资平

    长篇小说。张资平著。上海创造社出版部1927年7月初版。写于1926年11月1日至12月6日。作品描写了女主人公美瑛先不愿嫁人,年纪大后想嫁农民阿松又嫌对方穷,想嫁小商人松卿又觉得他丑陋,最终与表兄成亲仍后悔,遂与妹夫勾搭

  • 科试考·王世贞

    《科试考》是明朝著名史学家王世贞《弁山堂别集》的一部分,共四篇,是记载自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至万历十七年(1589年)科举史事的专篇,史料价值极高,是当今研究明代科举的重要文献之一

  • 毗俱胝菩萨一百八名经·佚名

    一卷,赵宋法天译。佛说毗俱胝菩萨一百八名之咒。持者得生于极乐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