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夏官司马第四

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乃立夏官司马,使师其属而掌邦政,以佐王平邦国。政官之属:大司马,卿一人。小司马,中大夫二人。军司马,下大夫四人。舆司马,上士八人。

大司马,中士十有六人。旅,下士三十有二人、府六人、史十有六人、胥三十有二人、徒三晨有二十人。

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军将皆命卿。二千有五百人为师,师帅皆中大夫;五百人为旅,旅帅皆下大夫;百人为卒,卒长皆上士;二十五人为两,两司马皆中士;五人为伍,伍皆有长。一军则二府、六史、胥十人、徒百人。

司勋,上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马质,中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贾四人、徒八人。

量人,下士二人、府一人、史四人、徒八人。

小子,下士二人、史一人、徒八人。

羊人,下士二人、史一人、贾二人、徒八人。

司爟,下士二人、徒六人。

掌固,上士二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司险,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史二人、徒四十人。

掌疆,中士八人、史四人、胥十有六人、徒百有六十人。

候人,上士六人、下士十有二人、史六人、徒百有二十人。

环人,下士六人、史二人、徒十有二人。

挈壶氏,下士六人、史二人、徒十有二人。

射人,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下十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服不氏,下士一人、徒四人。

射鸟氏,下士一人、退人。

罗氏,下士一人、徒八人。

掌畜,下士二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司士,下大夫二人、中士六人、下士十有二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诸子,下大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司右,上士二人、下士二人、府四人、史四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虎贲氏,下大夫二十人、中士十有二人、府二人、史八人、胥八十人、虎士八百人。

旅贲氏,中士二人、下士十有六人、史二人,徒八人。

节服氏,下士八人、徒四人。

方相氏,狂夫四人。

大仆,下大夫二人。小臣,上士四人。祭仆,中士六人。御仆,下士十有二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隶仆,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弁师,下士二人、工四人、史二人、徒四人。

司甲,下大夫二人、中士八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司兵,中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司戈盾,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徒四人。

司弓矢,下大夫二人、中士八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缮人,上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一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槀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戎右,中大夫二人、上士二人。

齐右,下大夫二人。

道右,上士二人。大驭,中大夫二人。

戎仆,中大夫二人。

齐仆,下大夫二人。

道仆,上士十有二人。

田仆,上士十有二人。

驭夫,中士二十人、下士四十人。

校人,中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下士十有六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趣马,下士皂一人、徒四人。

巫马,下士二人、医四人、府一人、史二人、贾二人、徒二十人。

牧师,下士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廋人,下士闲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圉师,乘一人,徒二人。圉人,良马,匹一人;驽马丽一人。

职方氏,中大夫四人、下大夫八人、中士十有六人、府四人、史十有六人、徒百有六十人。

土方氏,上士五人,下士十人、府二人、史五人、胥五人、徒五十人。

怀方氏,中士八人、府四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合方氏,中士八人、府四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训方氏,中士四人、府四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形方氏,中士四人、府四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山师,中山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川师,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原师,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八人、徒信十人。

匡人,中士四人、史四人、徒八人。

撢人,中士四人、史四人、徒八人。

都司马,每都,上士二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家司马,各使其臣以正于公司马。

大司马之职,掌建邦国之九法,以佐王平邦国。制畿封国,以正邦国;设仆辨位,以等邦国;进贤兴功,以作邦国;建牧立监,以维邦国;制军诘禁,以纠邦国;施贡分职,以任邦国;简稽乡民,以用邦国;均守平则,以安邦国;比小事大,以和邦国。以九伐之法正邦国,冯弱犯寡则眚之,贼贤害民则伐之,暴内陵外则坛之。野荒民散则削之,负固不服则侵之,贼杀其亲则正之,放弑其君则残之,犯令陵政则杜之。外内乱,鸟兽行,则灭之,正月之吉,始和,布政于邦国都鄙,乃悬政象之法于象魏,使万民观政象,挟日,而敛之,乃以九畿之籍施邦国之政职。方千里曰国畿,其外方五百里曰侯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甸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男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采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卫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蛮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夷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镇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蕃畿。凡令赋,以地舆民制之:上地,食者三之二,其民可用者家三人;中地,食者半,其民可用者二家五人;下地,食者三之一,其民可用者家二人。中春,教振旅,司马以旗致民,平列陈,如战之陈,辨鼓铎镯铙之用,王执路鼓,诸侯执贲鼓,军将执晋鼓,师师执提,旅帅执鼓鼙,卒长执铙,两司马执铎,公司马执镯,以教坐作进退疾徐疏数之节,遂以搜田,有司表貉,誓民,鼓,遂围禁,火弊,献禽以祭社。中夏,教茇舍,如振旅之陈,群吏撰车徒,读书契,辨号名之用,帅以门名,县鄙各以其名,家以号名,乡以州名,野以邑名,官各象其事,以辨军之夜事,其他皆如振旅,遂以苗田,如搜之法,车弊,献禽以享礿。中秋,教治兵,如振旅之陈,辨旗物之用,王载大常,诸侯载旂,车吏载旗,师都载■乡遂载物,郊野载旐,百官载旟,各书其事是与其号焉,其他皆如振旅,遂以狝田,如搜田之法,罗弊,致禽以祀祊。中冬,教大阅,前期,群史戒泉庶,修战法,虞人菜所田之野,为表;百步则一,为三表,又五十步为一表,田之日,司马建旗于后表之中,群吏以旗物、鼓铎、镯铙,各帅其民而致,质明,弊旗,诛后至者,乃陈车徒,如战之陈,皆坐,群吏听誓于陈前,斩牲以左右徇陈曰:不用命者斩之。中军以鼙令鼓,鼓人皆三鼓,司马振铎,群吏作旗,车徒皆作,鼓行,鸣镯,车徒皆行,及表乃止。三鼓,摝铎,群吏弊旗,车徒皆坐。又三鼓,振铎,作旗,车徒皆作,鼓进,鸣镯,车骤徒趋,及表乃止。坐作如初,乃鼓,车驰徒走,及表乃止。鼓戒三阕,车三发,徒三刺,乃鼓退,鸣铙,且却,及表乃止,坐作如初。遂以狩田,以旌为左右和之门,群吏各帅其车徒,以叙和出,左右陈车徒,有司平之。旗居卒间以分地,前后有屯百步,有司巡其前后,险野人为主,易野车为主。既陈,乃设驱逆之车,有司表貉于陈前,中军以鼙令鼓,鼓人皆三鼓,群司马振铎,车徒皆作,遂鼓行,徒衔枚而进。大兽公之,小禽私之,获者取左耳,及所弊,鼓皆駴,车徒皆譟,徒乃弊,致禽馌兽于郊。入,献禽以享。及师,大合军,以行禁令,以救无辜伐有罪。若大师,则掌其戒令,莅大卜,帅执事莅衅主及军器。及致,建大常,比军众,诛后至者。及战,巡陈,眡事而赏罚。若师有功、则左执律,右秉钺,以先恺乐献于社。若师不功,则厌而奉主车。王吊劳士庶子,则相。大役,与虑事,属其植,受其要,以待考而赏诛。大会同,则帅士、庶子,而掌其政令。若大射,则合诸侯之六耦。大祭祀、飨食、羞牲鱼,授其祭。大丧,平士大夫。丧祭,奉诏马牲。

小司马之职,掌凡小祭祀。会同、飨射、师田、丧纪,掌其事,如大司马之法。

军司马,阙。

舆司马阙。

行司马阙。

司勋掌六乡赏地之法,以等其功。王功曰勋,国功曰功,民功曰庸,事功曰劳,治功曰力,战功曰多。凡有功者,铭书于王之大常,祭於大烝,司勋诏之。大功,司勋藏其贰。掌赏地之政令。凡赏无常,轻重眡功。凡颁赏地,三之一食,唯加田无国正。

马质掌质马。马量三物,一曰戎马,二曰田马,三曰驽马,皆有物贾,纲恶马。凡受马于有司者,书其齿毛与其贾。马死,则旬之内更,旬之外入马耳,以其物更,其外否。马及行,则以任齐其行。若有马讼,则听之。禁原蚕者。

量人掌建国之法。以分国为九州,营国城郭,营后宫,量市朝道巷门渠。造都邑,亦如之。营军之垒舍,量其市朝州涂,军社之所里。邦国之地与天下之涂数,皆书而藏之。凡祭祀,飨宾,制其従献脯燔之数量,掌丧祭奠?之俎实。凡宰祭、与郁人受斝历而皆饮之。

小子掌祭祀羞羊肆、羊殽、肉豆,而掌珥于社稷,祈于五祀。凡沈、辜、侯、禳,饰其牲,衅邦器及军器。凡师田,斩牲以左右徇陈。祭祀,赞羞,受撤焉。

羊人掌羊牲。凡祭祀,饰羔。祭祀,割羊牲,登其首。凡祈珥,共其羊牲。宾客,共其法羊。凡沈、辜、侯、禳、衅、积,共其羊牲。若牧人无牲,则受布于司马,使其贾买牲而共之。

司爟掌行火之政令。四时变国火,以救时疾,季春出火,民咸従之。季秋内火,民亦如之。时则施火令。凡祭祀,则祭爟。凡国失火,野焚莱,则有刑罚焉。

掌固掌修城郭、沟池、树渠之固,颁其士、庶子及其众庶之守,设其饰器,分其财用,均其稍食,任其万民,用其材器。凡守者受法焉,以通守政,有移甲,与其役,财用唯是得通,与国有司帅之,以赞其不足者。昼三巡之;夜亦如之;夜三鼜以号戒。若造都邑则治其固与其守法。凡国都之竟有沟树之固,郊亦如之。民皆有职焉,若有山川,则因之。

司险掌九州之图,以周知其山林、川泽之阻,而达其道路。设国之五沟、五涂,而树之林以为阻固,皆有守禁,而达其道路。国有故,则藩塞阻路而止行者,以其属守之,唯有节者达之。

掌疆阙。

候人各掌其方之道治,与其禁令。以设侯人,若有方治,则帅而致于朝。及归,送之于竟。

环人掌致师,察军慝,环四方之故,巡邦国,搏谍贼,讼敌国,扬军旅,降围邑。

挈壶氏掌挈壶以令军井。挈辔以令舍,挈畚以令粮。凡军事,县壶以序聚柝。凡丧,县壶以代哭者,皆以水火守之,分以日夜。及冬,则以火爨鼎水而沸之,而沃之。

射人掌国之三公、孤、卿、大夫之位,三公北面,孤东面,聊大夫西面。其挚,三公执璧,孤执皮帛,卿执羔,大夫执厄。诸侯在朝,则皆北面,诏相其法。若有国事,则掌其戒令,诏相其事。掌其治达,以射法治射仪。王以六耦射三侯,三获三容,乐以《驺虞》,九节五正。诸侯以四耦射二侯,二获二容,乐以《狸首》,七节三正。孤卿大夫以三耦射一侯,一获一容,乐以《采苹》,五节二正。士以三耦射豻侯,一获一容,乐以《采蘩》,五节二正。若王大射,则以狸步张三侯。王射,则令去侯,立于后,以矢行告。卒,令取矢。祭侯,则为位,与大史数射中,佐司马治射正。祭祀,则赞射牲。相孤、卿、大夫之法仪,会同、朝觐、作大夫介。凡有爵者,大师,令有爵者乘王之倅车。有大宾客,则作卿大夫従,戒大史及大夫介。大丧,与仆人迁尸,作聊大夫掌事,比其庐,不敬者,苛罚之。

服不氏掌养猛兽而教扰之。凡祭祀,共猛兽,宾客之事则抗皮,射则赞张侯,以旌居乏而待获。

射鸟氏掌射鸟。祭祀,以弓矢驱乌鸢。凡宾客、会同、军旅,亦如之。射则取矢,矢在侯高,则以并夹取之。

罗氏掌罗乌鸟,蜡则作罗糯。中春,罗春鸟,献鸠以养国老,行羽物。

掌畜掌养鸟而阜蕃教扰之。祭祀,共卵鸟。岁时,贡鸟物,共膳献之鸟。

司士掌群臣之版,以治其政令。岁登下其损益之数,辨其年岁与其贵贱,周知邦国、都家、县鄙之数,卿、大夫、士、庶子之数,以诏王治,以德诏爵,以功诏禄,以能诏事,以久奠食,唯赐无常。正朝仪之位,辨其贵贱之等。王南卿,三公北面东上,孤东面北上,卿、大夫西面北上,王族故士、虎士在路门之左,南面东上,大仆、大右、大仪従者,在路门之右,南面西上。司士摈,孤卿特揖;大夫以其等旅揖;士旁三揖。王还,揖门左,揖门右,大仆前,王入内朝,皆退。掌国中之士治,凡其戒令,掌摈士者,膳其挚。凡祭祀,掌士之戒令,诏相其法事,及赐爵,呼昭穆而进之,帅其属而割牲,羞俎豆。凡会同,作士従。宾客,亦如之。作士适四方使,为介。大丧,作士掌事,作六军之士执披。凡士之有守者,令哭,无去守。国有故,则致士而颁其守。凡邦国,三岁则稽士任,而进退其爵禄。

诸子掌国子之倅,掌其戒令与其教治,辨其等,正其位。国有大事,则帅国子而致于大子,唯所用之。若有兵甲之事,则授之车甲,合其卒伍,置其有司,以军法治之。司马弗正,凡国正弗及。大祭祀,正六牲之体。凡乐事,正舞位,受舞器。大丧,正群子之服位。会同、宾客,作群子従。凡国之政事,国子存游倅,使之修德学道。春合诸学,秋合诸射,以考其艺而进退之。

司右掌群右之政令。凡军旅、会同,合其车之卒伍,而比其乘,属其右。凡国内之勇力之士能用五兵者,属焉,掌其政令。

虎贲氏掌先后王而趋以卒伍。军旅、会同亦如之。舍则守王闲。王在国,则守王宫。国有大故,则守王门。大丧,亦如之。及葬,従遣车而哭。适四方使,则従士大夫。若道路不通,有征事,则奉书以使于四方。

旅贲氏掌执戈盾,夹王车而趋,左八人,右八人。车止,则持轮。凡祭祀、会同、宾客,则服而趋。丧纪则衰葛执戈盾。军旅,则介而趋。

节服氏掌祭祀朝觐衮冕,六人维王之大常。诸侯则四人,其服亦如之。郊祀裘冕,二人执戈,送逆尸従车。

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帅百隶而时难,以索室驱疫。大丧,先■。及墓,入圹,以戈击四隅,驱方良。

大仆掌正王之服位,出入王之大命,掌诸侯之复逆。王眡朝,则前正位而退。入,亦如之。建路鼓于大寝之门外,而掌其政,以待达穷者与遽令。闻鼓声,则速逆御仆与御庶子。祭祀、宾客、丧纪,正王之服位,诏法仪,赞王牲事。王出入,则自左驭而前驱。凡军旅、田役赞王鼓。救日月亦如之。大丧,始崩,戒鼓,传达于四方。窆亦如之,县丧首服之法于宫门,掌三公孤卿之吊劳。王燕饮,则相其法。王射,则赞弓矢。王眡燕朝,则正位,掌摈相。王不眡朝,则辞于三公及孤卿。

小臣掌王之小命,诏相王之小法仪。掌三公及孤卿之复逆,正王之燕服位。王之燕出入,则前驱。大祭祀、朝觐,沃王盥。小祭祀、宾客、飨食、宾射掌事,如大仆之法。掌士大夫之吊劳。凡大事,佐大仆。

祭仆掌受命于王以眡祭祀,而警戒祭祀有司,纠百官之戒具。既祭,帅群有司而反命,以王命劳之,诛其不敬者。大丧,复于小庙,凡祭祀王之所不与,则赐之禽。都家亦如之,凡祭祀致福者,展而受之。

御仆掌群吏之逆,及庶民之复,与其吊劳。大祭祀,相盥而登。大丧,持翣,掌王之燕令,以序守路鼓。

隶仆掌王寝之扫、除、粪、洒之事。祭礼,修寝。王行,洗乘石,掌跸宫中之事。大丧,复于小寝大寝。

弁师掌王之五冕,皆玄冕、朱里、延纽,五采缫十有二就,皆五采玉十有二,玉笄,朱纮。诸侯之缫斿九就,瑉玉三采,其余如王之事,缫斿皆就,玉瑱、玉笄。王之皮弁,会五采玉璂,象邸玉笄,王之弁绖,弁而加环绖。诸侯及孤卿大夫之冕,韦弁、皮弁、弁绖,各以其等为之,而掌其禁令。

司甲阙。

司兵掌五兵、五盾,各辨其物与其等,以待军事。及授兵,従司马之法以颁之,及其受兵输,亦如之。及其用兵,亦如之。祭祀,授舞者兵。大丧,廞五兵。军事,建车之五兵。会同,亦如之。

司戈盾掌戈盾之物而颁之。祭祀,授旅贲殳,故士戈盾。授舞者兵,亦如之。军旅、会同,授贰车戈盾,建乘车之戈盾,授旅贲及虎士戈盾。及舍,设藩盾,行则敛之。

司弓矢掌六弓、四弩、八矢之法,辨其名物,而掌其守藏与其出入。中春,献弓弩;中秋,献矢箙。及其颁之。王弓、孤弓以授射甲革、椹质者;夹弓、庾弓以授射豻侯、乌兽者;唐弓、大弓以授学射者、使者、劳者,其矢箙皆従其弓。凡弩,夹、庚利攻守,唐、大利车战、野战。凡矢,枉矢、絜矢利火射,用诸守城车战;杀矢、鍭矢用诸近射田猎;矰矢茀矢,用诸弋射;恒矢、庳矢用诸散射。天子之弓,合九而成规,诸侯合七而成规,大夫合五而成规,士合三而成规。句者谓之弊弓。凡祭祀,共射牲之弓矢。泽,共射椹质之弓矢。大射,燕射,共弓矢如数并夹。大丧,共明弓矢。凡师役、会同,颁弓弩各以其物従,授兵甲之仪。田弋,充笼箙矢,共矰矢。凡亡矢者,弗用则更。

缮人掌王之用弓弩、矢箙、矰弋、抉拾,掌诏王射,赞王弓矢之事。凡乘车,充其笼箙载其弓弩。既射,则敛之,无会计。

槀人,掌受财于职金,以赍其工。弓六物,为三等;弩四物,亦如之。矢八物,皆三等。箙亦如之。春献素,秋献成,书其等以飨工,乘其事,试其弓弩,以下上其食而诛赏,乃入功于司弓矢及缮人。凡赍财与其出入,皆在槀人,以待会而考之,亡者阙之。

戎右掌戎车之兵革使,诏赞王鼓,传王命于陈中。会同,充革车。盟,则以玉敦辟盟,遂役之。赞牛耳桃茢。

齐右掌祭祀。会同、宾客、前齐车,王乘则持马,行则陪乘。凡有牲事,则前马。

道右掌前道车。王出入,则持马陪乘,如齐车之仪,自车上谕命于従车,诏王之车仪。王式,则下,前马。王下,则以盖従。

大驭掌驭玉路以祀。及犯軷,王自左驭,驭下祝,登,受辔,犯軷,遂驱之。及祭,酌仆,仆左执辔,右祭两轵,祭軓,乃饮。凡驭路,行以肆夏,趋于采荠。凡驭路仪,以鸾和为节。

戎仆掌驭戎车,掌王倅车之政,正其服,犯軷,如玉路之仪。凡巡守及兵车之会,亦如之。掌凡戎车之仪。

齐仆掌驭金路,以宾。朝觐、宗遇、飨食,皆乘金路。其法仪,各以其等为车送逆之节。

道仆掌驭象路以朝、夕、燕出入,其法仪如齐车。掌贰车之政令。

田仆掌驭田路,以田以鄙,掌佐车之政。设驱逆之车,令获者植旌。及献,比禽。凡田,王提马而走。诸侯晋,大夫驰。

驭夫掌驭贰车従车使车,分公马而驾治之。

校人掌王马之政。辨六马之属,种马一物,戎马一物,齐马一物,道马一物,田马一物,驽马一物。凡颁良马而养。乘之,乘马一师,四圉;三乘为皂,皂一趣马;三皂为系,系一驭夫;六系为厩,厩一仆夫;六厩成校,校有左右;驽马三良马之数,丽马一圉,八丽一师,八师一趣马,八趣马一驭夫。天子十有二闲,马六种;邦国六闲,马四种;家四闲,马二种。凡马,特居四之一,春祭马祖,执驹;夏祭先牧,颁马,攻特;秋祭马社,臧仆;冬祭马步,献马讲驭夫。凡大祭祀、朝觐、会同,毛马而颁之,饰币马,执扑而従之。凡宾客,受其币马。大丧,饰遣车之马。及葬,埋之。田猎,则帅驱逆之车。凡将事于四海山川,则饰黄驹。凡国之使者,共其币马,凡军事,物马而颁之,等驭夫乙禄,宫中之稍食。

趣马掌赞正良马,而齐其饮食,简其六节,掌驾说之颁。辨四时之居治,以听驭夫。

巫马掌养疾马而乘治之,相医而药攻马疾。受财于校人,马死,则使其贾粥之,入其布于校人。

牧师掌牧地,皆有厉禁而颁之。孟春焚牧,中春通淫,掌其政令。凡田事,赞焚莱。

庾人掌十有二闲之政教,以阜马,佚特,教駣、攻驹,及祭马祖,祭闲之先牧,及执驹,散马耳,圉马。正校人员选,马八尺以上为龙,七尺以上为騋,六尺以上为马。

圉师掌教圉人养马,春除蓐、衅厩,始牧,夏庌马,冬献马。射则充椹质,茨墙则剪阖。

圉人掌养马刍牧之事,以役圉师。凡宾客、丧纪,牵马入陈。廞马,亦如之。

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与其财用九谷、六畜之数要,周知其利害,乃辨九州之国,使同贯利。东南曰扬州,其山镇曰会稽,其泽薮曰具区,其川三江,其浸五湖,其利金、锡、竹箭,其民二男五女,其畜宜鸟、兽,其谷宜稻。正南曰荆州,其山镇曰衡山,其泽薮曰云瞢,其川江、汉,其浸颍、湛,其利丹、银、齿、革,其民一男二女,其畜宜鸟、兽,其谷宜稻。河南曰豫州,其山镇曰华山,其泽薮曰圃田,其川荧雒,其浸波溠,其利林、漆丝枲,其民二男三女,其畜宜六扰,其谷宜五种。正东曰青州,其山镇曰沂山,其泽薮曰望诸,其川淮泗,其浸沂沐,其利蒲鱼,其民二男二女,其畜宜鸡、狗,其谷宜稻、麦。河东曰兖州,其山镇曰岱山,其泽薮曰大野,其川、河、?,其浸卢维,其利蒲鱼,其民二男三女,其畜宜六扰,其谷宜四种。正西曰雍州,其山镇曰岳山,其泽薮曰弦蒲,其川泾、汭,其浸渭、洛,其利玉石,其民三男二女,其畜宜牛、马,其谷宜黍、稷。东北曰幽州,其山镇曰医无闾,其泽曰貕养,其川河、?;其浸时,其利鱼、盐,其民一男三女,基畜宜四扰,其谷宜三种。河内曰冀州,其山镇曰霍山,其泽薮曰杨纡,其川漳,其浸汾、潞,其利松柏,其民五男三女,其畜宜牛羊,其谷宜黍、稷。正北曰并州,其山稹曰恒山,其泽薮曰昭余祁,其川虖池,呕夷,其浸涞易,其利布帛,其民二男三女,其畜宜五扰,其谷宜五种,乃辨九服之邦国,方千里曰王畿,其外方五百曰侯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甸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男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采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卫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蛮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夷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镇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藩服。凡邦国千里,封公以方五百里,则四公;方四百里,则六侯,方三百里,则七伯;方二百里,则二十五子;方百里,则百男,以周知天下。凡邦国小大相维,王设其牧,制其职,各以其所能;制其贡,各以其所有。王将巡守,则戒于四方曰:各修平乃守,考乃职事,无敢不敬戒,国有大刑。及王之所行,先道,帅其属而巡戒令。王殷国,亦如之。

土方氏掌土圭之法,以致日景,以土地相宅,而建邦国都鄙,以辨土宜土化之法,而授任地者。王巡守,则树王舍。

怀方氏掌来远方之民,致方贡,致远物而送逆之,达之以节,治其委积、馆舍、饮食。

合方氏掌达天下之道路,通其财利,同其数器,壹其度量,除其怨恶,同其好善。

训方氏掌道四方之政事,与其上下之志,诵四方之传道。正岁,则布而训四方,而观新物。

形方氏掌制邦国之地域,而正其封疆,无有华离之地,使小国事大国,大国比小国。

山师掌山林之名,辨其物与其利害,而颁之于邦国,使致其珍异之物。

川师掌川泽之名,辨其物与其利害而颁之于邦国,使致其珍异之物。

{备逯}师掌四方之地名,辨其丘陵、坟衍、{备逯}显之名物之可以封邑者。

匡人掌达法则,匡邦国,而观其慝,使无敢反侧,以听王命。

撢人掌诵王志道国之政事,以巡天下邦国国而语之,使万民和说而正王面。

都司马,掌都之士、庶子及其众庶车马、兵甲之戒令,以国法掌其政学,以听国司马。家司马,亦如之。

猜你喜欢
  国蓄第七十三·管仲
  南面第十八·韩非
  卷一二六·邱濬
  泾野子内篇卷十八·吕柟
  天何言哉?·孔子
  第九章 20·辜鸿铭
  卷四·毛奇龄
  卷十四·真德秀
  卷二十五·林之奇
  卷十五·夏良胜
  第二 反应 2·王诩
  卷之十·张居正
  十住毗婆沙論卷第五·欧阳竟无
  佛法救世主义(注一)·太虚
  大乘瑜伽金刚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卷第四·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一折·郑光祖

    (正旦引梅香上,云)妾身倩女,自从见了王生,神魂驰荡。谁想俺母亲悔了这亲事,着我拜他做哥哥,不知主何意思?当此秋景,是好伤感人也呵!(唱) 【仙吕】【点绛唇】捱彻凉宵,疯然惊觉,纱窗晓。落叶萧萧,满地无人扫。 【混江龙】可正是暮秋天

  • 第三十八回 隋何舌辩动枭雄 汉王智术驭悍将·黄士衡

    话说九江王英布,本强盗出身,自率众投降项梁,击破景驹、秦嘉,连败章邯。每战常身先士卒,所至无敌,勇冠三军,诸将莫及。后随项羽救赵,布为先锋,引兵渡河,随身仅有三万人马,秦兵数十万来攻,布全然不惧,连战皆捷,竟擒王离、降章邯。历此

  • 明熹宗哲皇帝实录卷之四十五(梁本)·佚名

    八月甲午左都御史孙玮卒玮渭南人万历丁丑进士遗疏荐刘一璟邹元标王纪孙慎行钟羽正曹于汴文震孟满朝荐等乞行录用赠太保谥时推杨涟署印不报御史李先春请总宪简推召望以给事中陈良训疏补总宪谕取在朝俸深者意户部尚书李

  • 十四 曹寅奏谢天恩普惠江南摺·佚名

    康熙三十八年五月二十六日 江宁织造.郎中臣曹寅谨奏:为恭谢天恩事。伏惟皇上巡视东南,轸念下民,凡经过地方,蠲赋宥罪,欢呼载道。真唐虞之盛,再见于今。臣寅生逢盛世,已属庆幸,乃蒙天恩普惠,下及全家。臣寅母子焚顶捐麋,难以上报

  • 卷九十一·张守节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正义卷九十一 唐 张守节 撰 黥布列传第三十一    史记九十一 黥布者六人也姓英氏【故六城在寿州安丰县西南百三十三里按黥布封淮南王都六即此城又春秋传云与蓼咎繇之後或封於英六盖英後改为

  • 羊侃传·李延寿

    羊侃,字祖忻,是泰山梁父人。父亲为羊祉,《北史》中有传。羊侃从小长得很魁伟,身高七尺六寸,特别喜爱文史。不到二十岁他就跟随父亲在梁州立有战功,初次出任尚书郎,以气力而闻名。魏帝曾经对他说:“郎官们都说你是老虎,莫非是披

  • 卷一百七十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一百七十四人物志五十四大臣传四十【满洲镶红旗四 音泰 温达 额伦特 钦拜 德成 常德夀 杭奕禄 温福】音泰音泰满洲镶红旗人姓瓜勒佳初为西安驻防兵康熙十三年随副都统佛尼勒征吴三

  • 卷十九·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明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十九户部四诸司职掌凡各州县田土必须开豁各户若干及条段四至系官田者照依官田则例起科系民田者照依民田则例徵敛务要编入黄册以凭徵收税粮如有出卖其买者听令增

  • 南史识小录卷一·沈名荪

    钦定四库全书南史识小録卷一    钱塘沈名荪秀水朱昆田同辑宋本纪神光照室【武帝生时丨丨丨丨尽明】甘露降於墓树【帝生时】卧讲堂【帝尝游竹林寺独丨丨丨前上有五色龙章】妙善占墓【时有孔恭者丨丨丨丨】龙形更大

  • 十三年·佚名

    (壬戌)十三年清同治元年春正月1月1日○甲申,敎曰:「領府事今年洽滿八耋,而唱名之星紀,又一周矣,齒德俱邵,福祿竝臻,歷事四朝,旣康且寧,此卽邦家之瑞也。況其科名之爲純考舟梁慶科乎?年與位之如此大臣處地者,得蒙几杖之賜,厥有故事之

  • 服製第二十六·苏舆

      率得十六萬國三分之,則各度爵而製服,量祿而用財。飲食有量,衣服有製,宮室有度,畜產人徒有數,舟車甲器有禁。生有軒冕、之服位、貴祿、田宅之分,雖有賢才美體,無其爵不敢服其服;雖有富家多貲,天子服有文章,不得以燕公以朝;將軍

  • 卷十一·朱熹

    时氏本拾遗或问:「老子言『天地不仁,圣人不仁』,如何?」曰:「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是也。谓『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非也。圣人岂有不仁,所患者不仁也。天地何意于仁。鼓舞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圣人则仁,此其为能弘道也

  • 卷四十七·李明复

    欽定四庫全書春秋集義卷四十七宋 李明復 撰定公七年春王正月夏四月秋齊侯鄭伯盟于鹹齊人執衛行人北宫結以侵衛謝湜曰鄭伯與齊故盟于鹹又曰行人通國之信也執行人以侵其國罪景公之不正也執而非罪侵而非義故貶稱人呂祖

  • 第3章 檀弓上·戴圣

    公仪仲子的嫡子死了,他不立嫡孙为继承人,却立他的庶子为继承人。为了表示对这种作法的讽刺,檀弓故意戴着免去吊丧,并且说:“究竟是怎么回事啊?我可从来没听说过这样的作法。”他快步走到门右边去问子服伯子,说:“仲子舍其嫡孙

  • 卷第九·如卺

    禅宗正脉卷第九 南岳临济宗 【标】黄龙慧南禅师 【颂】【标】依泐潭澄禅师。分座接物。名振诸方。偶同云峰悦禅师游西山。夜话云门法道。峰曰。澄公虽是云门之后。法道异矣。师诘其所以异。峰曰。云门九转丹砂。点铁

  • 卷第五·寒松智操

    嘉兴大藏经 寒松操禅师语录寒松操禅师语录卷第五嗣法门人德现编录住安庆宝严山云际寺语录阖山请上堂拈香此一瓣香造化三才总持万象祝一人之睿算兆亿姓之讴歌此一瓣香道秉贤良德存忠孝奉为皇家柱石永成佛国金汤此一

  • 辽史拾遗·厉鹗

    补作中国辽代历史的纪传体史书。清厉鹗撰。乾隆八年(1743)刊行于世,有汪氏刻本、《四库全书》本。元朝脱脱等人奉敕修撰的《辽史》,主要依据耶律俨的《实录》和陈大任的《辽史》,仅11个月便仓卒成书,史料范围狭窄,阙

  • 龙王兄弟经·佚名

    梵名Nandopa=nanda -na^ga-ra^ja-dhamana-su^t=ra 。全一卷。又作难龙王经、降龙王经。吴·支谦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本经凡八百余字,叙述目连尊者降伏难头、和难二恶龙,使归从佛教,受持五戒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