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先进第十一

【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 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禅解】

“先进”的确有“野人”气象,“后进”的确是“君子”气象,但“君子”的确不如“野人”,故评论须如此,用之须如彼。

【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禅解】

陈曼昭曰:夫子寻常不喜言语,故或云“文莫吾犹人也”,或云“焉用佞”,或云“予欲无言,乃教人”,何以仍立“言语”一科耶?盖空言,则非圣人制所取;而有益之言,可裨于世道,可发明至理者,又不可废也。圣门第一能言,莫若宰我,于“井有仁章”,及“三年丧章”见之。第二能言,莫若子贡,于“足食足兵章”见之。皆有关于世道人心之甚者也。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禅解】

人问王阳明曰:“圣人果以相助望门弟子否?阳明曰:亦是实话。此道本无穷尽,问难愈多,则精微愈显。圣人之言,本是周遍,但有问难的人,胸中窒碍,圣人被他一难,发挥得愈加精神。若颜子胸中了然,如何得问难?故圣人亦寂然不动,无所发挥。

【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禅解】

从他格亲苦心处表出。

【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禅解】

说了又说,深显曾子、子思,不能传得出世道脉。

【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禅解】

颜路只是一个流俗知见,如何做得回的父亲.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禅解】

朝闻夕死,夫复何憾?只是借以显道脉失传,杜后儒之冒认源流耳。若作孔子真如此哭,则呆矣。

【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禅解】

卓吾云:不是推干系。

方外史曰:孔子待回厚到底,后之欲厚其子弟者思之。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禅解】

季路看得死生是两橛,所以认定人鬼亦是两事。孑乙子了知十法界不出一心,生死那有二致,正是深答子路处。程子之言,颇得之。

【闵子侍侧,誾誾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鲁人为长府。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禅解】

卓吾云:劝鲁人也,非赞闵子也。

【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禅解】

收之由“升堂”,拣之则门外,可参。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禅解】

卓吾云:“然则师愈,”子贡却呈自己供状。“过犹不及”,夫子亦下子贡钳锤。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禅解】

卓吾云:攻求,正所以攻季氏。

【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

【禅解】

卓吾云:识得病,便是药。

【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禅解】

凡夫受命所缚,贤人能不受命,惟圣人真学问,则知命,而不必转命。是故有志为圣人者,只须俟命。

今直以“屡空”二字,传颜子之种,作子贡之药。子贡一生,吃了“亿则屡中”之亏,便不受命,而货不觉其自殖矣。

【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

【禅解】

此须四句料拣,一“践迹”而“入室”,君子也。二“不贱迹”而“入室”,圣人也。三“不践迹”而“不入室”,善人也。四“践迹”“不入室”,有恒也。

【子曰:“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

【禅解】

不但教人勘他,亦是要人自勘。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禅解】

卓吾云:赤原不问由、求,还问赤耳。

方外史曰:答由、求,即是答赤。

【子畏于匡,颜渊后。子曰:“吾以女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

【禅解】

卓吾云:“吾以汝为死”,惊喜之辞。子在,回何敢死?”谁人说得出?

方外史曰:“悟此,方知圣人不必恸哭,又知圣人必须假装恸哭。

【季子然问:“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子曰:“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矣。”曰:“然则从之者与?”子曰:“弒父与君,亦不从也。”】

【禅解】

字字铁钺,足使子然丧魄。

【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子曰:“是故恶夫佞者。”】

【禅解】

夫子元不责子羔不读书,子路那得知之?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禅解】

圣贤心事,虽隐居求志,而未尝置天下于度外;虽遑遑汲汲,而未尝横经济于胸中。识得此意,方知禹、稷、颜子,易地皆然。奈四子各见一边,终不能知孔子行处,故因此“侍坐”,巧用钳锤,以曾点之病,为三子之药,又以三子之病,为曾点之药也。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

【禅解】

子路说的句句不虚,又且高兴热闹,所以夫子为之抚掌大笑。

袁了凡曰:《礼》云:笑不至矧。矧,与“晒”同,露龈大笑也。居丧,则笑不至矧。今言志时,闻此畅谈,何妨大笑?若注云:微笑,则成尖酸气象矣。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禅解】

“铿尔”者,舍瑟之声;此非与点,乃借点以化三子之执情耳。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禅解】

不哂其“为国”之事,特哂其“不让”之言耳。既说“为国”,又说“非邦也与”,正是与三子,以补点之虚证。一直皆夫子之言,不是一问一答也。

猜你喜欢
  提要·刘绩
  卷十九·程端学
  卷七·汪克宽
  钦定书经传説汇纂卷十二·王顼龄
  卷九十八·山井鼎
  卷五·惠士奇
  卷一百九十一·秦蕙田
  卷十一·吕祖谦
  卷二十一·朱熹
  卷五 祭礼·颜元
  无反省则无领略·梁漱溟
  卷三·佚名
  不可著怕魔·印光
  三唤四唤·佚名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 第九卷·一行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清辉主人沈右(清辉楼稿)·顾嗣立

    右字仲说,号御斋,吴中世家。能略去豪习,刻志诗书,与缙绅先生游,恂恂若诸生。年四十无子,买一妾颇艾,因问知为故人范复初女,即召其母择壻厚嫁之。晚岁仍举一子。所居东林有楼曰「清辉」,王子充、陈敬初为记。文学行谊,一时重之。

  • 昨夜入梦 二·胡也频

    悲以我瘦削的脚儿,越道人间的沙漠,呵,蜗牛在墙上努力,我何敢笑其迟笨。我有清澈的耳朵,但只能听城市的闹声,女人咒诅,骡子喘息,消磨我官能之机敏。我的所爱,既如古墓旁的灰尘,却随着凛冽的夜风弥漫到空间,飘泊到我的眼底,阻塞我飞

  • 山居杂诗·周作人

    一一丛繁茂的藤萝,绿沉沉的压在弯曲的老树枯株上,阿,我真做了怎样残酷的事呵!六月二十二日七长出许多新绿的大叶来了。二错看他作梅子,这却也便是他的迫切的死之歌了。六月十七日晚五见他一天一天的肥大起来,花还是火焰似的

  • 卷六十八·吴之振

    钦定四库全书宋诗钞卷六十八内阁中书舍人吴之振编陆游劒南诗钞【五】连隂欲雪排闷先生经旬甑生尘藜羮不汚自氎巾鲁连敢谓天下士摩诘要是山中人【王维自称山中人】溪从滩瘦愈刻厉山自木落增嶙峋云重惟愁雪欲作梅花忽报

  • 雅颂正音巻一·刘仔肩

    明 刘仔肩 编陶安主敬【姑孰人】石假山诗世上好山如好人偃傲不肻来相亲是何峯峦落几案数寸气象排苍旻我闻好山芙蓉三十六从有鸿蒙露岩谷一宵神运霹雳斧但见二十四峯青立玉翩然飞去十二峯来向君家伴幽独忽遇云间骑鹤

  • ●卷一百三十六·徐梦莘

      炎兴下帙三十六。   起建炎四年正月一日甲辰,尽三十日癸酉。   建炎四年正月甲辰朔车驾驻跸昌国县。   张俊败金人於高桥。   三日丙午知明州军州事刘洪道弃城走金人陷明州。   张俊虽已败金人於高桥心

  • 三十一 江宁织造曹寅奏陈盐课积欠情形摺·佚名

    康熙四十三年十一月二十日 江宁织造.郎中臣曹寅谨奏:恭请圣安。 臣曹寅世蒙豢养,生殁殊荣,今复邀皇上格外加恩命兼管两淮盐课,臣捐糜莫报,惟有督销额引,清查积弊,充实国帑,抚恤商民,勤慎臣职守而已。 臣于前月十三日到任视事,访

  • 一四七一 江苏巡抚奇丰额奏本年查缴《通鉴纲目续编》十一部折·佚名

    一四七一 江苏巡抚奇丰额奏本年查缴《通鉴纲目续编》十一部折乾隆五十七年十二月初六日江苏巡抚臣奇丰额跪奏,为遵旨汇奏事。窃查《通鉴纲目续编》,钦奉谕旨,颁发改定旧本,令将外省流传之本,遵照抽改,该督抚于年终汇奏一次

  • 卷之九十九·祁韵士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之九十九 传第八十三 辉特扎萨克一等台吉达玛璘列传 达玛璘辉特人姓伊克明安其始祖曰扎巴甘墨尔根有子乌达纳诺顔十传至鄂罗哩克和硕齐子三长达什次济木巴次鄂木布达什子色

  • 志第七 祭祀上(原文)·范晔

    光武即位告天 郊 封禅祭祀之道,自生民以来则有之矣。豺獭知祭祀,而况人乎!笔人知之至于念想,犹豺獭之自然也,顾古质略而后文饰耳。自古以来王公所为群祀,至于王莽,《汉书·郊祀志》既著矣,故今但列自中兴以来所修用者,以为《祭

  • 卷七十五·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七十五雍正六年十一月上谕三十道初三日奉上谕朕御极之初即降谕旨令诸臣不必进献仪物雍正三年冬月诸臣以初行吉礼有进献器皿书籍笔墨者朕酌量收纳一二种随即降旨令在京大臣嗣後停其进

  • 钦定南巡盛典卷四十九·高晋

    目录河防【十五】 钦定南巡盛典卷四十九河防乾隆四十八年三月十一日两江总督兼署河道总督萨载奏言窃照江南黄河北岸通连防山湖及运中河一带上年经臣与河【臣】李奉翰遵防酌筹先后将潘家屯张家荘苏家山之水线河并十字

  • 国疾第二十八·桓宽

    文学曰:“国有贤士而不用,非士之过,有国者之耻。孔子大圣也,诸侯莫能用,当小位于鲁,三月,不令而行,不禁而止,沛若时雨之灌万物,莫不兴起也。况乎位天下之本朝,而施圣主之德音教泽乎?今公卿处尊位,执天下之要,十有余年,功德不施于天下

  • 卷五·毛应龙

    钦定四库全书周官集卷五     元 毛应龙 撰春官宗伯第三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乃立春官宗伯使帅其属而掌邦礼以佐王和邦国四时之和为春礼之用在乎和故掌礼之官谓之春官宗主也伯夷典礼曰秩

  • 卷四百四十二·佚名

    △第二分佛母品第四十六之二复次善现,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不示现色。不示现受想行识。不示现眼处。不示现耳鼻舌身意处。不示现色处。不示现声香味触法处。不示现眼界。不示现耳鼻舌身意界。不示现色界。不示现声香味触

  • 人生佛学的说明·太虚

    一 佛学之名义二 佛学之二大原则三 佛学之历史迁变四 现代之人世与中国五 人生佛学之大旨(附)崔参笔记  一、佛学之名义  对于宇宙万有之真相(或法界诸法之实相),成功最究竟最圆满之知觉者(或无上正遍觉者),谓之佛陀

  • 佛说德护长者经卷上·佚名

    隋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舍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大菩萨众五百人俱。各从佛刹而来集会。得无所有无作行神通。得幻生神通。得清净离尘信心成就。得无障碍闻生。得深入一切相

  •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序·宗密

    唐终南山草堂寺沙门宗密述元亨利贞干之德也。始于一气。常乐我净佛之德也。本乎一心。专一气而致柔。修一心而成道。心也者。冲虚妙粹炳焕灵明。无去无来。冥通三际。非中非外。洞彻十方。不灭不生。岂四山之可害。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