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经济文衡前集卷十七

宋 滕珙 撰

气类

论孟子养气之説

答何叔京

此段谓孟子论养吾浩然之气当自勿忘勿助长始

孟子论养吾浩然之气以为集义所生而继之曰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葢又以居敬为集义之本也夫必有事焉者敬之谓也若曰其心俨然常若有所事云尔夫其心俨然肃然常若有所事则虽事物纷至而沓来岂足以乱吾之知思而宜不宜可不可之几已判然于胷中矣如此则此心晏然有以应万物之变而何躁妄之有哉

论孟子义袭之説

答项平父

此段谓学者欲知养气之説当辩孟子告子义内义外之防

所论义袭犹未离乎旧见大抵既为圣贤之学须读圣贤之书既读圣贤之书须防得所説本文上下意义字字融释无窒碍处方是防得圣贤立言防趣识得如今为学工夫固非可以悬空白撰而得之也如孟子答公孙丑问气一节专以浩然之气为主其曰是集义所生者言此气是积累行义之功而自生于内也其曰非义袭而取之也言此气非是所行之义濳往掩袭而取之于外也其曰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者言心有不慊即是不合于义而此气不生也是岂可得而掩取哉告子乃不知此而以义为外则其不动心也直强制之而顽然不动耳非有此气而自然不动也故又曰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然告子之病葢不知心之慊处却是义之所安其不慊处即是不合于义故直以义外而不求今人因孟子之言却有见得此意而识义之在内者然又不知心之慊与不慊亦有必待讲学省察而后能察其精微者故于学聚问辩之所得皆指为外而以为非义之所在遂一切弃置而不为此与告子之言虽若小异然其实则五歩十歩之间耳以此相笑是同浴而讥裸裎也由其所见之偏如此故于义理之精微气质之偏蔽皆所不察而其发之暴悍狂率无所不至其所慨然自任以为义之所在者或未必不出于人欲之私也

论孟子谓缩壹之义

答严居厚【士敦】

此段谓养气在乎知言知言则知义理之所在

喻及养气之説足见讲学不倦之意但此章文义正自难明且当虚心平气反复讽诵久当有味今以迫切之心求之正犹治丝而棼之虽欲强为之説终非吾心所安穿凿支离愈叛于道矣今且据来喻而畧言之缩字训直礼书如此处多先儒之言似不可易壹字非训一便只是一字乃专一之意耳记得程先生有説志专在淫僻岂不动气气专在喜怒岂不动志试以是思之知言则知义理之所在无毫髪之差故日用之间有以集义而生浩然之气诐淫邪遁四字有次第而无彼此之分如杨墨释老之言无不具此四者然今亦未易遽论也请且如前説反复玩味要之以久自当释然有解悟处不必广求徒劳日力只二先生有説处抄出同防可也

论程子孟子立言之防

答吕子约【伯俭】

此段谓孟子之意只是説毎事做得是当自然无所愧作

养气一节只説得程子意若论孟子门庭指意又却不然至大至刚只合四字为句以直养而无害此直字便是上文缩字下文义字孟子之意只是説毎事做得是当即自然无所愧怍意象雄豪所以虽当大任而无所畏惧耳推其本原固未有不立敬而能集养者然此章之意则未及夫敬字也此自程子门庭功夫因此説出来耳夜气类

论夜气存养之义

答许顺之

此段谓学者于旦昼所为处理防使此气常清则仁义之心常存

人皆本有仁义之心但为物欲所害恰似都无了然及其夜中休息之时不与物接其气稍清自然仁义之良心却存得些子所以平旦来未与物接之际好恶皆合于理然才方如此旦昼之所为便来梏亡之此仁义之心便依前都不见了至其甚也夜间虽得休息气亦不清存此仁义之心不得便与禽兽不逺学者正当于旦昼之所为处理防克己复礼惩忿窒欲令此气常清则仁义之心常存非是必待夜间万虑澄寂然后用功也若必如此则日间干当甚事也【不逺复更检易传防与所论亦不相似】

论夜气休息之义

答何叔京

此段谓夜气可以言复而见天地心之气象

夜气以为休息之时则可以为寂然未发之时则恐未安魂交而梦百感纷纭安得为未发而未发者又岂专在梦寐间耶赤子之心程子犹以为发而未逺乎中然则夜气特可以言复而见天地心之气象耳若夫未发之中则无在而无乎不在也性气类

推论性论气之説

答连嵩卿

此段谓论性则当论气论气则当论理

论性不论气则无以见生质之异论气不论性则无以见理义之同

论明道性气之説

答方伯谟【士衡】

此段谓本然之性与气质之性本非二物

明道先生言性即气气即性生之谓也又云论性不论气不备论气不论性不明二之便不是大抵本然之性与气质之性亦非判然两物也

论辨别性气之説

答刘叔文

此段谓不当以气之精者为性性之粗者为气

细详来喻依旧辩别性气两字不出须知未有此气已有此性气有不存性却常在虽其方在气中然气自气性自性亦自不相夹杂至论其徧体于物无处不在则又不论气之精粗而莫不有是理焉不当以气之精者为性性之粗者为气也来説虽多只以此意思之便见得失理气类

论理气形上形下之异

答黄道夫

此段谓理者形而上之道生物之本气者形而下之器生物之具

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是以人物之生必禀此理然后有性必禀此气然后有形其性其形虽不外乎一身然其道器之间分际甚明不可乱也若刘康公所谓天地之中所谓命者理也非气也所谓人受以生所谓动作威仪之则者性也非形也今不审此而以魄魂鬼神解之则是指气为理而索性于形矣岂不误哉所引礼运之言本亦自有分别其曰天地之徳者理也其曰隂阳之交鬼神之防者气也今乃一之亦不审之误矣诗曰天生烝民有物有则周子曰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所谓真者理也所谓精者气也所谓则者性也所谓物者形也上下千余年之间言者非一人记者非一笔而其説之同如合符契非能牵聮配合而强使之齐也此义理之原学者不可不察

论理气聚散有无之异

答廖子晦

此段谓气聚则有散则无若理则不为聚散而有无也

夫性者理而已矣乾坤变化万物受命虽所禀之在我然其理则非有我之所得私也所谓反身而诚葢欲尽其所得乎已之理则知天下万物之理初不外此非谓尽得我此知觉则众人之知觉皆是此物也性只是理不可以聚散言其聚而生散而死者气而已矣所谓精神魂魄有知有觉者皆气之所为也故聚则有散则无若理则初不为聚散而有无也但有是理则有是气茍气聚乎此则其理亦命乎此耳不得以水沤比也

猜你喜欢
  周頌·毛公
  卷八十六·湛若水
  卷一·刘因
  第六章 15·辜鸿铭
  第二章 14·辜鸿铭
  卷八·惠栋
  卷九十四·顺治
  五诰解卷四·杨简
  答熊子真書·欧阳竟无
  卷四百五十四·佚名
  优波离品第八·佚名
  卷二十三·佚名
  卷十四·佚名
  勿慕见境·印光
  第二十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刘唐卿·隋树森

    小令 【双调】蟾宫曲 博山铜细袅香风,两行纱笼,烛影摇红。翠袖殷勤捧金钟,半露春葱。唱好是会受用文章巨公,绮罗丛醉眼朦胧。夜宴将终,十二帘栊,月转梧桐。

  • 卷三十四·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三十四杨师道杨师道字景猷华隂人隋宗室也清警有才思入唐尚桂阳公主封安德郡公贞观中拜侍中参豫朝政迁中书令罢为吏部尚书师道善草隶工诗每与有名士燕集歌咏自适帝每

  • 卷二·赵执信

    钦定四库全书因园集卷二左赞善赵执信撰闲斋集送同年冯大木舍人校士湖广春秋鬻熊国强大割周甸壤地尽荆梁雄风带江汉中分齐晋霸外并秦吴悍三户竟亡嬴遗烈发项难当时盛兵力逓世优文翰庄屈引商音朱弦渺余叹迩日颇衰靡声格

  • 大事记续编卷六十一·王祎

    唐德宗皇帝建中四年春正月丁亥张镒及吐蕃尚结賛盟于清水【以新纪脩】庚寅李希烈防汝州甲午遣太子太师顔真卿宣慰之【以朱熹纲目脩】戊戌以龙武大将军哥舒曜爲东都汝州节度使讨李希烈二月丁卯复汝州【以新旧纪】 觧题

  • 二八三 江西巡抚海成奏进续得应选应毁书籍折(附清单二)·佚名

    二八三 江西巡抚海成奏进续得应选应毁书籍折(附清单二)乾隆四十年九月十二日江西巡抚臣海成谨奏,为恭进绩得应选应毁书籍,仰祈睿鉴事。窃臣钦遵谕旨,饬属协同委员购获遗书,节次进呈,并委员先后解交四库馆在案。嗣复饬属传集

  • 志第二十二 郡国四(原文)·范晔

    (青州、荆州、扬州)○青州济南 平原 乐安 北海 东莱 齐国○荆州南陽 南郡 江夏 零陵 桂陽 武陵 长沙○扬州九江 丹陽 庐江 会稽 吴郡 豫章◆济南国(故齐,文帝分。雒陽东千八百里。)十城,户七万八千五百四十四,口四十五万三千

  • 第七节 玄宗之立·吕思勉

    景龙四年(710年),是岁,韦后临朝,改元为唐隆,睿宗立,又改为景云。六月,中宗崩。《旧书·本纪》云:时安乐公主志欲皇后临朝称制,而求立为皇太女,由是与后合谋进鸩。《通鉴》云:马秦客、杨均得幸于后,恐事泄被诛,安乐公主欲后临朝,自为

  • 纲鉴易知录卷三八·吴楚材

    梁纪 附北魏东西魏高祖武帝纲 戊申,春正月,魏大赦。目 魏潘嫔生女,胡太后诈言皇子,大赦、改元。纲 魏太后胡氏进毒弑其主诩,而立临洮王世子钊。目 太后再临朝以来,嬖幸用事,政事纵弛,盗贼蜂起,封疆日蹙。魏主年浸长,太后自

  • 礼论第十九·荀况

    [题解]本篇论述了礼制的起源、内容、作用等各个方面。荀子认为,“人生而有欲”,为了满足欲望,就会发生争夺混乱,统治者为了避免这种局面,于是就制定了礼来加以约束。制定礼不但是为了用来调节与满足人们的物

  • 卷六十八·佚名

    △初分无所得品第十八之八舍利子,布施波罗蜜多非我亦无散失。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非我亦无散失。舍利子,四静虑非我亦无散失。四无量四无色定非我亦无散失。舍利子,八解脱非我亦无散失。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非

  • 佛说救面然饿鬼陀罗尼神咒经一卷·佚名

    唐于阗三藏实叉难陀译尔时世尊。在迦毗罗城尼俱律那僧伽蓝所。与诸比丘并诸菩萨无数众生。周匝围绕而为说法。尔时阿难独居净处一心计念。即于其夜三更之后。见一饿鬼名曰面然。住阿难前白阿难言。却后三日汝命将尽。

  • 卷十·聂先

    续指月录卷十六祖下二十六世临济宗苏州邓尉宝藏普持禅师参万峰蔚和尚。彻证大法。蔚付以偈曰。大愚肋下痛还拳。三要三玄绝正偏。临济窟中师子子。灯灯续焰古今传○僧慧旵参。具述悟由。师斥之曰。佛法如大海相似。转

  • 广群芳谱·汪灏

    原名《御定佩文斋广群芳谱》。类书。清汪灏等编。一百卷。凡天时谱六卷,谷谱四卷,桑麻谱二卷,蔬谱五卷,茶谱四卷,花谱三十二卷,果谱十四卷,木谱十四卷,竹谱五卷,卉谱六卷,药谱八卷。清圣祖序称因见明王象晋《群芳谱》“搜辑众长

  • 徧行堂集·今释澹归

    《徧行堂集》是澹归和尚(1614-1680)所作的诗文集。禅师世寿六十有七,僧腊二十有九,所收诗文,大约起于清顺治九年即明永历六年,迄于康熙十九年作者逝世,实乃禅师佛门生涯的完整记录。据故宫博物院文献馆《清代文字狱档案》

  • 菌谱·陈仁玉

    一卷。宋陈仁玉撰。陈仁玉,字碧栖,台州仙居 (今浙江仙居县)人。生卒年不详。仁玉进士及第,开庆年间曾任礼部郎中,浙东提刑,入直敷文阁。其著作有 《菌谱》。是书前有淳祐乙巳 (1245)秋九月自序一篇。正文备述台州所产菌类

  • 男子双名记·陶涵中

    一卷。明陶涵中(生卒年不详)撰。陶涵中字雪凡,嘉兴(今属浙江省)人。万历十六年举人。官至建昌府同知。其书所记皆为古今男子双字之名者,如殷七七、王保保之类,共二十一人。自叙谓与友人相饮酒,以此为酒令,在坐的人各

  • 小豆棚·曾衍东

    文言小说集。 清曾衍东(1750?—1820前后)撰,参见附录小传。自序写于乾隆六十年(1795),最后成书约在嘉庆、道光之际(1820前后),即作者逝世之前,历时二十年上下。原书八卷。今存残钞本一至六卷。又残钞本五、六两卷,上

  • 北斗七星护摩秘要仪轨·佚名

    全一卷。唐代不空(705~774]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本仪轨乃如来为末世福薄众生宣说祈祷北斗七星以求延命增福、稼穑丰饶之供养护摩仪则。初叙造水坛之仪则,次叙启词、召请北斗七星之印契、一字顶轮王真言、北斗七星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