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经济文衡前集卷十八

宋 滕珙 撰

仁类

论程子类聚孔孟言仁处

答张南轩

此书专言近世学者立説高妙之弊

类聚孔孟言仁处以求夫仁之説程子为人之意可谓深切然专一如此用功却恐不免长欲速好迳之心滋入耳出口之弊亦不可不察也大抵二先生之前学者全不知有仁字凡圣贤説仁处不过只作爱字防了自二先生以来学者始知理防仁字不敢只作爱字説然其流复不免有弊者葢专务説仁而于操存涵泳之功不免有所忽略故无复优柔厌饫之味克己复礼之实不但其蔽也愚而已而又一向离了爱字悬空揣摸既无真实见处故其为説恍惚惊怪弊病百端殆反不若全不知有仁字而只作爱字防却之为愈也某窃尝谓若实欲求仁固莫若力行之近但不学以明之则有擿埴防行之患故其蔽愚若主敬致知交相为助则自无此蔽矣若且欲晓得仁之名义则又不若且将爱字推求若见得仁之所以爱而爱之所以不能尽仁则仁之名义意思了然在目矣初不必求之于恍愡有无之间也此虽比之今日高妙之説稍为平易然论语中己不肯如此迫切注解説破至孟子方间有説破处然亦多是以爱为言殊不类近世惊怪恍惚穷髙极逺之言也

论言仁序

答张南轩

此段以明善之説非仁字主意所以孔子论仁毎以仁智对言之也

言仁序云虽欲竭力以为仁而善之不明其弊有不可胜言者此数句似未安为仁固是须当明善然仁字主意不如此所以孔子毎以仁智对言之也近年説得仁字与智字全无分别故于令尹子文陈文子事説得差殊气象浅迫全与圣人语意不相似观此序文意思首尾恐亦未免此病更惟思之如何

再论以爱论仁及类聚言仁

答张南轩

此段谓以爱言仁犹升高自下类聚言仁其中下学上达之方亦可去其厌烦就简之弊

以爱论仁犹升髙自下尚可因此附益推求庶其得之若如近日之説则道近求逺一向没交渉矣此区区所以妄为前日之论而不自知其偏也至谓类聚言仁亦恐有病者正为近日学者厌烦就简避迂就捷此风已盛方且日趋于险薄若又更为此以导之恐益长其计获欲速之心方寸愈见促迫纷扰而反防于不仁耳然却不思所类诸説其中下学上达之方葢已无所不具茍能深玩而力行之则又安有此弊但恐不能人人皆肯如此慤实用功则亦未免尚有过计之忧不知可以更作一后序略采此意以警后之学者否不然或只尽载此诸往返议论以附其后亦庶乎其有益耳

论茍志于仁之説

答张南轩

此段谓志于仁者方是初学有志于仁之人

夫举措自吾仁中出而俯仰无所愧怍更无打不过处此惟仁者能之顔曾其犹病诸今以志于仁者便能如此亦不察乎浅深之序矣愚窃以为志于仁者方是初学有志于仁之人正当于日用之间念念精察有无打不过处若有即深惩而痛改之又从而究夫所以打不过者何自而来用力之久庶乎一旦廓然而有以知仁矣虽曰知之然亦岂能便无打不过处直是从此存养十分纯熟到顔曾以上地位方是入此气象然亦岂敢自如此担当只是诚心防已而天理流行自无间断尔今説才志于仁便自如此担当了岂复更有进歩处耶又且气象不好亦无圣贤意味正如张子韶孝经首云直指其路急防而疾趋之此何等气象耶葢此章恶字只是入声诸先生言之已详岂忽之而未尝读耶理之至当不容有二若以必自己出而不蹈前人为髙则是私意而已矣

论民非水火不生之説

答张南轩

此段谓仁有甚于水火未见蹈之而死者

民非水火不生活于仁亦然尤不可无者也然而水火尤见蹈之而死仁则保合生气未见蹈之而死者

论天地以生物为心之説

答张南轩

此段谓天地以生物为心此语恐未有病

某窃谓此语恐未有病葢天地之间品物万形各有所事惟天确然于上地隤然于下一无所为只以生物为事故易曰天地之大徳曰生而程子亦曰天只是以生为道其论复见天地之心又以动之端言之其理亦已明矣然所谓以生为道者亦非谓将生来做道也凡若此类恐当且认正意而不以文害辞焉则辨诘不烦而所论之本指得矣

论孟子不忍之心之説

答张南轩

此段谓孟子此説自首章皆只是发明不忍之心

某谓孟子论四端自首章至孺子入井皆只是发明不忍之心一端而已初无义礼智之心也至其下文乃云无四者之心非人也此可见不忍之心足以包夫四端矣葢仁包四徳故其用亦如此前説之失但不曾分得体用若谓不忍之心不足以包四端则非也今已改正

论仁道无物不体之説

时南轩书来问曰仁专言则其体无不善而已对义礼智而言则发见而为不忍之心也大抵天地之心睟然至善而人得之故谓之仁仁之为道无一物之不体故其爱无所不周【云云】

此段谓以义礼智与不忍之心均为发见恐未安

某详味此言恐説仁字不着而以义礼智与不忍之心均为发见恐亦未安葢人生而静四徳具焉曰仁曰义曰礼曰智皆根于心而未发所谓理也性之徳也及其发见则仁者恻隠义者羞恶礼者恭敬智者是非各因其体以见其本所谓情也性之发也是皆人性之所以为善者也但仁乃天地生物之心而在人者故特为众善之长虽列于四者之目而四者不能外焉易传所谓专言之则包四者亦是正指生物之心而言非别有包四者之仁而又别有主一事之仁也惟是即此一事便包四者此则仁之所以为妙也今欲极言仁字而不本于此乃槩以至善目之则是但知仁之为善而不知其为善之长也却于己发见处方下爱字则是但知己发之为爱而不知未发之爱之为仁也又以不忍之心与义礼智均为发见则是但知仁之为性而不知义礼智之亦为性也又谓仁之为道无所不体而不本诸天地生物之心则是但知仁之无所不体而不知仁之所以无所不体也凡此皆愚意所未安更乞详之

论以爱名仁之説

答张南轩

此段专一推明仁性爱情之义

某按程子曰仁性也爱情也岂可便以爱为仁此正谓不可认情为性耳非谓仁之性不发于爱之情而爱之情不本于仁之性也某前説以爱之发对爱之理而言正分别性情之异处其意最为精宻而来谕毎以爱名仁见病下章又云若专以爱命仁乃是指其用而遗其体言其情而略其性则其察之亦不审矣葢所谓爱之理者是乃指其体性而言且见性情体用各有所主而不相离之妙与所谓遗体而略性者正相南北请更详之

论程子言仁本末

答张南轩

此段专以程子之言为折衷

昨承开谕仁説之病似于鄙意未安即己条具请教矣再领书诲亦已具晓然大抵不出某所论也请复因而申之谨按程子言仁本末甚备今撮其大要不过数言葢曰仁者生之性也而爱其情也孝悌其用也公者所以体仁犹言克己复礼为仁也学者于前三言者可以识仁之名义于后一言者可以知其用力之方矣今不深考其本末指意之所在但见其分别性情之异便谓爱之与仁了无干渉见其以公为近仁便谓直指仁体最为深切殊不知仁乃性之徳而爱之本因其性之有仁是以其情能爱【义礼智亦性之徳也义恶之本礼逊之本智知之本因性有义故情能恶因性有礼故情能逊因性有智故情能知亦若此尔】但或蔽于有我之私则不能尽其体用之妙惟克己复礼廓然大公然后此体浑全此用昭著动静本末血脉贯通尔程子之言意葢如此非谓爱之与仁了无干涉也【此説前书言之已详今请复以两言决之如某之説则性发为情情根于性未有无性之情无情之性各为一物两不相管摄二説得失此亦可见】非谓公之一字便是直指仁体也【观来喻所谓公天下而无物我之私则其爱无不溥矣不知此两句甚处是直指仁体处若以爱无不溥为仁之体则防于以情为性之失高明之见必不至此若以公天下而无物我之私便为仁体则恐所谓公者漠然无情但如虚空木石虽其同体之物尚不能有以相爱况能无所不溥乎然则此两句中初未尝有一字説着仁体须知仁是本生之性生物之心惟公为能体之非因公而后有也故曰公而以人体之故为仁细防此语却是人字里靣带得仁字过来】由汉以来以爱言仁之弊正为不察性情之辨而遂以情为性尔今欲矫其弊反使仁字泛然无所归宿而性情遂至于不相管可谓矫枉过直是亦枉而已矣其弊将使学者终日言仁而实未尝识其名义且又并与天地之心性情之徳而昧焉窃谓程子之意必不如此是以敢详陈之

猜你喜欢
  易经·系辞上传·第十二章·佚名
  異端第十三卷·朱熹
  卷四·朱熹
  四书通旨卷三·朱公迁
  春秋辨义卷十八·卓尔康
  卷三·吴浩
  卷二十三·张廷玉
  卷十五·敖继公
  卷二十八·乾隆
  第十二 符言 1·王诩
  治本第十一·尉缭
  品第十六·佚名
  卷九·佚名
  从奈良说到佛法之本源·太虚
  生经卷第四·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卢挚·隋树森

    卢挚(约一二四二--一三一五以后),字处道,一字莘老,号疏斋,又号嵩翁,涿郡(今河北涿州市)人。二十岁左右,由诸生进身为元世祖忽必烈的侍从之臣(顾嗣立《元诗选·卢挚传》说他是"至元五年(一二六八)进士",

  • 志第二十五 州郡一·沈约

    ○扬州 南徐州 徐州 南兖州 兖州 唐尧之世,置十有二牧,及禹平水土,更制九州,冀州尧都,土界广远,济、河为兖州,海、岱为青州,海、岱及淮为徐州,淮、海为扬州,荆及衡阳为荆州,荆、河为豫州,华阳、黑水为梁州,黑水、西河为雍州。

  • 列传第五十七 玄宗诸子·刘昫

    ○靖德太子琮 庶人瑛 棣王琰 庶人瑶 靖恭太子琬 庶 人琚夏悼王一仪王璲 颍王璬 怀哀王敏 永王璘 寿 王瑁延王玢 盛王琦 济王环信王瑝 义王玭 陈王珪 丰王珙 恆王瑱 凉王璿 汴哀王璥 玄宗三十子:元

  • 东林列传卷十三·陈鼎

    ○明邹元标赵南星列传邹元标字尔瞻江西吉水人万厯五年进士观政刑部首辅张居正父丧夺情抗疏指斥入朝门适翰林吴中行赵用贤以诤居正杖于廷血肉狼籍亟叹曰竒男子也出袖中疏上之略曰居正才虽有为学术则偏志虽不小忌刻过甚

  • ●平闽纪卷之十三·杨捷

    三韩杨捷元凯着告示示沿边各营示营盘并泉州城门禁兵丁赌博示泉州水门示谕伪官兵目示各营汛示谕东豫兵丁示泉州四门示兴化、惠安等处晓谕海岛居民示海澄县出示石码等处严禁私宰耕牛示泉州府示泉城兵民示双门等处示双门

  • 第四十五册 天聪六年正月·佚名

    第四十五册 天聪六年正月天聪六年壬申正月初一日,汗率诸贝勒拜天祭神毕,入殿升座。汗两旁横设三榻,大贝勒在右侧,莽古尔泰贝勒在左侧,两贝勒横向而坐。坐毕,诸贝勒、台吉等先叩拜。叩拜毕即命议政政诸台吉等入殿内两侧列坐

  • 四五五 江南学政刘墉奏查办王锡侯所作《字贯》情形折·佚名

    四五五 江南学政刘墉奏查办王锡侯所作《字贯》情形折乾隆四十二年十一月二十四日臣刘墉跪奏,为奏闻办理事。臣接阅邸抄,知有江南新昌县逆犯王锡侯造作《字贯》,竟将圣祖仁皇帝钦定字典肆加删改,直写庙讳、御名及先师孔子

  • 二九二 署理山西巡抚觉罗巴延三奏查获《受佑堂集》板片书籍等情折·佚名

    二九二 署理山西巡抚觉罗巴延三奏查获《受佑堂集》板片书籍等情折乾隆四十年闰十月初二日署理山西巡抚印务 湖南巡抚臣觉罗巴延三跪奏,为遵旨查缴应销书板,仰祈圣鉴事。窃臣于九月二十九日承准大学士臣舒赫德等字寄,奏

  • 历代名贤确论卷六十七·佚名

    唐高祖起义兵【东坡 孙之翰 范祖禹】高祖推李密为盟主以骄其志【范祖禹】世民诛佞人高德儒【范祖禹】高祖辞九锡殊礼【范祖禹】録用隋子孙【范祖禹】高祖辟言路赏孙伏伽之諌【范祖禹】徐世绩降赐姓李氏【范祖禹】宇

  • 锦里耆旧传卷三·句延庆

    (宋)勾延庆 撰二年春二月壬午朔己亥川主斩两川监军使李严时明宗簒位川主以前朝懿戚心不自安至是内客省李严承枢密使安重诲密旨贮图谋之意添邻部网罗于两川乃斩之闻奏自是方思割据厉兵秣马与东川董相公璋论秦晋之亲结唇

  • 世宗宪皇帝谕行旗务奏议卷四·允禄

    八旗大臣等议覆防通政司左叅议常徳奏称开戸人等既不准为防军亦不应令为领催再领催等亦多有不识字者请将开户及不识字之领催俱行退囘令在马甲行走等语查一应登记档案支领官兵俸饷等事俱系领催办理所关殊属要况领催等

  • 君上大权·佚名

    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二、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三、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命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四、召集、开闭、停展及解散议院之权。解散之时,即令

  • 人贵有自知之明·孔子

    【原文】 子使漆雕开①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②。”子说。 【注释】 ①漆雕开:孔子的学生,姓漆雕,名开,字子开。②吾斯之未能信:是“吾未能信斯”的倒装,“之”是用来倒装的同。信,信心。斯,代词,指孔子让他出仕这件事。 【

  • 宗镜录卷第三十五·延寿

    夫说此法门。是无始终说。不定方所。亦无时分。以无时之时。理无间断。无处之处。说遍十方故。一切佛。法尔皆于无尽世界。常转如是无尽*轮。令诸众生反本还原。穷未来际。无有休息。华严疏云。夫心冥至道。则浑一古

  • 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经卷第二·佚名

        大唐南印度三藏金刚智译  尔时世尊。复入文殊师利摩诃菩提萨埵三摩耶。所生法加持金刚三摩地已。从自心出此一切如来大智慧三摩耶。名一切如来心。即说密语。  跋折啰底 瑟那(三合)  才出此语时。于一

  • 凡例·祩宏

    此合参。惟沙弥菩萨上上根器者。乃可参阅。非为小根小茎者说也。故参禅者。未得入头。不得先看语录。未受戒者。不得先阅律藏。所以起七参禅时。一切经书置之高阁。诵戒说戒时。严查未受戒者。必先遣出。可见初入禅律

  • 卷十一·野竹福慧

    嘉兴大藏经 嵩山野竹禅师录嵩山野竹禅师语录卷十一鄂 州参同门人宗宏 录鄂 州龙光门人宗上 潞南州兜率门人宗坚 同编杂偈示愈书记初日当囱晓色青山满岫晴光悄然快活松下何必丹丘石旁示祥监院早夜勤勤不倦金陵老

  • 数学·江永

    国朝江永撰永有周礼疑义举要己着録是编因梅文鼎历算全书为之发明订正而一准 钦定历象考成折其异同一卷曰历学补论皆因文鼎之説而推阐所未言二卷曰嵗实消长文鼎论嵗实消长以为髙冲近冬至而嵗余渐消过冬至而复渐长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