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八十六

钦定四库全书

格物通卷八十六    明 湛若水 撰

劝课

易系辞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斵木为耜揉木为耒耒槈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

臣若水通曰此是圣人制耒耜之器有益卦之象也作者肇于神农而创制之也斵谓削而鋭之起土者耜也揉谓柔而曲之运耜者耒也益之上巽二阳象耒之自地上而入下震一阳象耜之在地下而动也耒耜兴而天下皆知耕矣民无遗力而游食禁矣地无遗利而闲旷治矣取诸易卦之益者盖天下之益莫大于农五谷熟而民人育衣食足而礼义生皆农之功也周之有天下皆起于后稷之农畆故国家以农为本为人君者可不知所先务乎

书虞书大禹谟禹曰戒之用休董之用威劝之以九歌俾勿坏

臣若水通曰大禹陈养民之政此则劝惩以保其治也戒谕也休美也董督责也大禹言今六府三事九功惟叙九叙惟歌矣然人情恒勤于始怠于终则已成之功能保其不废乎故勤于是者则戒谕而休美之其怠于是者则督责而惩戒之戒之董之虽以激励其忧勤之心而不能使之优游厌饫自趋事赴工而不已也故复即其前日歌咏之言恊之律吕播之声音用之乡人用之邦国以劝相之使欢欣鼔舞趋事赴工不能自已而前日之成功得以久存而不坏也夫农桑者小民衣食之源人君足国之要此大禹所以拳拳于课功之政也为治者宜以为先务焉汉世去古未远故文景之君频下劝农诏且设力田之科虽未讲于大禹戒董劝歌之政然亦庶几先王之遗意矣仰惟圣明励精图治欲复三代之隆幸于兹而留意焉

诗风定之方中灵旣零命彼倌人星言夙驾説于桑田匪直也人秉心塞渊騋牝三千

臣若水通曰此衞人美文公之诗而述其劝课之事也灵善零落也倌人主驾者也星见星也说舍止也秉操塞实渊深也马七尺以上为騋言善旣落之时东作方兴则命驾车之人戴星早驾其车而舍止于桑田之间以劝劳农作之人秉持其心实而且深而騋马之牝有三千之富矣夫富国之道在丰民财在勤劝课故巡行阡陌劝课农桑亦王政之一事也文公以劝农桑而致富庶有騋牝之盛成兴复之功而称衞之贤君宜哉呜呼文公秉心塞渊勤于政事特有所感激惩创于破灭之余犹能有为如此况人主实有勤政之心而居之无倦行之以忠其致富庶兴大业于天下又当何如哉

小雅甫田曾孙来止以其妇子馌彼南畆田畯至喜攘其左右尝其旨否禾易长畆终善且有曾孙不怒农夫克敏

臣若水通曰此诗述公卿有田禄者力于农事而此则言其省耘劝农之事也曾重也曾孙主祭者之称馌饷也攘取也旨美也易治也长竟也有多也敏疾也夫国本于食食本于农然人情好逸使上之人不知所以劝课而鼓舞之则亦无以使之尽力于耕耘也故曾孙当黍稷薿薿之余以省耘而来止适见农夫之妇子来饷耘者于南畆之中其时田畯亦至而喜之乃取左右之馈而尝其旨否其上下相亲如此又见其禾之易治实頴实栗竟畆如一是知其他皆然终当善而且多是以曾孙不怒其惰而农夫益以乐于趋事赴工而为之益疾矣又何食有不足者哉噫下之兴起由于上之感动如此则夫劝课之典上之人信有不可不举者矣

礼记月令曰命野虞出行田原为天子劳农劝民毋或失时命司徒循行县鄙命农勉作毋休于都

臣若水通曰此孟夏之令也野虞虞人之掌田野者高平曰原郊外谓之鄙休于都则游手不务田矣言孟夏之月则命野虞代天子劳农夫耕作之劳以劝之不可失此耕耘之时又命司徒之官循行县之都鄙使民勉于耕作禁之不得游手好闲以休逸于都邑也夫古之王者所以重民食也故孟子曰民事不可缓也夫食者民之命农者食之本故天子及农祥之月恐民之怠且荒也则野虞有命司徒有戒所以劝课而督责之者尽矣虽然天子所以立民之食者是其所以自立也后世以田舍翁嗤其昔之人者宜其不足以享国哉

月令曰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乃择元辰天子亲载耒耜措之于参保介之御间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帝借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诸侯九推反执爵于大寝三公九卿诸侯大夫皆御命曰劳酒

臣若水通曰此孟春之令也元日祈谷者郊祭天配以后稷因祈谷也元辰者郊后吉日也参者参乗之人也介者衣甲也参保谓勇士为车右而衣甲者也御也者御车之人也天子在左御者居中车右在右而为参也帝借借田千畆也劳酒者劳其耕之勤劳也夫躬耕帝借者何也民之所生者命也命之所依者食也食之所依者土谷也故天子耕借上以祭神明下以重民命也是故天下无不耕之人所以示劝课之典也

月令曰后妃齐戒亲东乡躬桑禁妇女毋观省妇使以劝蚕事蚕事旣登分茧称丝效功以共郊庙之服毋有敢惰

臣若水通曰此季春之令也东乡迎时气也躬桑亲自采桑也禁毋观不得为容观之饰也省妇使减省其箴线之事也登成也分茧分布众妇之缫者也效功校其功之上下也后妃躬桑劝蚕者何也所以重本也故天下无不蚕之妇也所以示劝课之典也以供祭服何也所以致诚敬也

月令曰乃命有司趋民収敛务蓄菜多积聚乃劝种麦毋或失时其或失时行罪无疑

臣若水通曰此仲秋之令也趋収敛者先有収敛之政此又促之也务蓄菜者以助谷之不足也多积聚者凡可以备歳者皆聚之也劝种麦者所以续旧谷及新谷之际者尤利于民也罪无疑所以重惰民之罚以重麦也广养民之利也

月令曰令告民出五种命农计耦耕事修耒耜具田器臣若水通曰此季冬之令也五种者五谷之种也耦二人相偶也田器镃基之类也夫季冬而备农事者何也乗阳动也阳事之始也将以为来春播种之计也

周礼地官载师凡宅不毛者有里布凡田不耕者出屋粟凡民无职事者出夫家之征以时征其税赋

臣若水通曰不毛者谓不种桑麻者也布帛也三夫为屋民无职事者谓游惰也宅不种桑麻者则有罚使出一里二十五家之布所以劝织也田不耕者则有罚使出三家之粟所以劝耕也以至游惰之民则皆兼不毛无职事二者之惰矣使出一夫百亩之税一家力役之征又所以劝勤业者也夫王者之民宜其鼓舞而不倦而顾有不尽然者此所以廑先王之虑而昭示其罚也尤必取之以时焉者恐其有以病民惟如是庶几下无所困而上无所匮其视后世头防箕敛并取一时以厉民者大不侔矣

国语周语虢文公曰三时务农而一时讲武故征则有威守则有财若是乃能媚于神而和于民矣则享祀时至而布施优裕也

臣若水通曰优饶也裕缓也先王之政务农为重而讲武为轻故四时农居四之三武居四之一则其劝农之义可见矣是故足食足兵而民信兵农合一故征守有备是故神民恊和而外侮不至也

鲁语公父文伯之母曰社而赋事烝而献功男女效绩愆则有辟古之制也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先王之训也自上以下谁敢淫心舍力

臣若水通曰社春分祭社也事农桑之属也冬祭曰烝烝而献五谷布帛之功也绩功也辟罪也古之人君劳民劝相与时偕行故赋事于社献功于烝皆各以其时也否则纵淫心舍力本何以阜成财用以享安富尊荣之福也为人君者不可不修先王劝农之法焉

汉宣帝地节四年以龚遂为水衡都尉初遂为渤海太守齐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廼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令口种一树榆百本薤五十本葱一畦韭家二母彘五母鸡春夏不得不趋田畆秋冬课收敛益蓄果实菱芡郡中皆有畜积吏民富实征为都尉

臣若水通曰生财有大道务本以开其源俭用以节其流而已渤海富实有由然哉

建武十五年十一月拜张堪渔阳太守堪视事八年匈奴不敢犯塞劝民耕稼以致殷富百姓歌曰桑无附枝麦秀两岐张君为政乐不可支

臣若水通曰农耕者民食之本张堪守渔阳劝民耕稼百姓殷富至有德政之歌此教民务本之明效也有民社者可不法乎

章帝建初元年诏二千石勉劝农桑罪非殊死须秋案騐有司明慎选举顺时令理寃狱

臣若水通曰章帝建初之诏其要有三曰劝农桑曰明选举曰理寃狱然三者必以农桑为首令则其重农务本之意可见矣后之君天下者宜视以为法焉

汉章帝时秦彭为山阳太守兴起稻田数千顷毎于农月亲度顷亩分别肥瘠差为三品各立文簿藏之郡县于是奸吏局蹐无所容诈彭乃上言宜令天下齐同其利诏以其所立条式颁下州郡

臣若水通曰王道莫先于养民养民莫先于仁政后世农桑法废民旣失养而征敛无经贪暴之吏因縁为奸邦本日蹙有自来矣秦彭为郡乃能开稻田以养贫民立法制以绳奸吏不私于一郡而又推之以与天下同其利焉盖庶几仁政保民之公矣独非百世循吏之法欤

北魏孝文帝时元淑为河东太守河东俗多商贾罕事农桑人有年三十不识耒耜者淑下车劝课躬徃教示二年间家给人足为之谣曰秦州河东杼轴代舂元公至止田畴始理

臣若水通曰先王制四民之序农次于士而先于商贾所以重农也夫国之贫富兴衰视其本末分数而已务本者多虽欲无富不可得也逐末者多虽欲无贫不可得也民富而知礼义虽欲无治不可得也民贫而丧廉耻虽欲无乱不可得也是以先王之世必重农事孟子尝曰民事不可缓也是故农事举而百姓可以足食矣元淑化商贾之民而归之农畆变逐末之俗而使之务本盖其下车之始劝课教艺一二年间遂有田畴始理之谣诚可以为守令之法矣

宋文帝元嘉二十一年正月魏太子晃课民稼穑使无牛者借人牛以耕种而为之芸田以偿之凡耕种二十二畆而芸七畆大畧以是为率使民各标姓名于田首以知其勤惰禁饮酒游戱者于是垦田大増

臣若水通曰劝课农桑为政之务也晃立劝课之法令贫者以芸工易牛力标姓名以稽勤惰禁游饮以専农功三事举而农政修矣垦田大増宜哉

齐武帝永明五年七月春夏大旱魏代地尤甚齐州刺史韩麒麟上表曰古先哲王储积九稔逮于中代亦崇斯业今京师民庶不田者多游食之口三分居二自承平日久丰穰积年竟相矜夸遂成侈俗臣请凡珍异之物皆宜禁断吉凶之礼备为格式劝课农桑严加赏罚数年之中必有盈赡

臣若水通曰风俗夸侈由于不务本农也韩麒麟请禁珍异定礼式革侈俗斥游食所以务农桑以崇积蓄以追复古先哲王之治可谓知务矣

唐宗开元十三年二月以御史中丞宇文融兼户部侍郎制以所得客户税钱均充所在常平仓本又委使司与州县议作劝农社使贫富相恤耕耘以时十四年上躬耕借田且命有司劝课农桑明年大熟民遂富安臣若水通曰孔子云先之劳之故人君之欲教民必躬先其劳而后可使从也明皇作劝农社使贫富相恤耕耘以时使不躬耕借田以为之先虽有劝课农桑之令而民未必从也其何以能臻富安之效也哉

宋太祖建隆二年正月度民田周世宗末年尝命官诣诸州度民田而使者多不称至是宋主谓侍臣曰度田盖欲勤恤下民而民敝愈甚今当精择其人遂分遣官诣诸州寻诏州县课民种植长吏以春秋廵视着为令又置义仓官所收二税每一石别输一斗贮之以备凶歉

臣若水通曰度民田周世宗行之宋太祖亦行之矣然而收效有不同者文具之与实政异也宋太祖之实政有三曰精择人曰课种植曰时廵视三者举则虚伪者自无所容于其间矣此劝课之要务为人君之所当法焉

国朝洪武二十年二月乙未躬耕借田遣官享先农礼成宴群臣于坛所太祖曰耕借田古礼也一以供粢盛二以劝农务本也朕即位以来恒举行之惟欲使民知劝尽力于田畆以遂其生养非事虚文也今礼成与尔群臣享胙于此非徒为宴饮之乐正欲群臣知重农之意

臣若水通曰周之兴也自后稷以农为务而子孙世其业焉此实王业之根本也我太祖奋起农畆以一华夏之统屡举借田之礼所以劝农务本即后稷之艺农业文王之即田功者矣圣子神孙克遵遗烈则所以垂亿万年无疆之休者不在兹乎

洪武二十七年三月命天下种桑枣谓工部臣曰人之常情安于所忽饱即忘饥暖则忘寒不思为备一旦卒遇凶荒则茫然无措朕深知民艰百计以劝督之俾其咸得饱暖比年以来时歳颇丰民庶给足田里皆安若可以无忧也然预防之计不可一日而忘尔工部其谕民间但有隙地皆令种植桑枣或遇凶歉可为衣食之助

臣若水通曰明主之于民也兼所爱则兼所养凡可以加意于穷民者无所不至矣我皇祖爱养万民之心其文王惠鲜怀保之心乎旣劝民尽力于农畆以为衣食之本而又忧其凶荒患难之不虞图为预防之计谕民种植桑枣以为衣食之助劝督之周如此所谓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矣圣子神孙可不体皇祖之心而思所以裕民于乐利之休也哉

国朝教民榜农民有等懒惰不肯勤务农业以致衣食不给已尝差人督并耕种今出号令止是各里老人劝督毎村置鼓一面凡遇农种时月五更擂鼓众人闻鼓下田老人防闸不下田者责决务要严督见丁着业毋容惰夫游食若老人不肯督劝农人穷窘为非各治其罪

教民榜今天下太平百姓除粮差之外别无差遣各宜用心生理以足衣食如法栽种桑麻枣柿绵花每岁养蚕所得丝绵可供衣服枣柿丰年可以卖钞俭年可当粮食里老常督违者治罪

臣若水通曰书言养民之政劝之用休董之用威易曰说以使民民忘其劳古者春省耕秋省敛皆所以劝课乎民为衣食计也盖人情莫不欲逸率而使之君之道也周公之告成王见于诗有若七月见于书【阙二字】无逸欲其知稼穑之艰难与小人之【阙二字】栻以为帝王所传心法之要端在于【阙二字】覩【阙二字】榜此二节所谕树艺之道劝课之政【阙二字】非易之说以使民书之董劝无逸诗【阙二字】月之教乎仰惟【阙三字】而修之俾勿坏焉则天下万民之幸

格物通巻八十六

猜你喜欢
  备突第六十一·墨子
  第七章 公农·梁启超
  卷五十八·湛若水
  思辨録辑要卷五·陆世仪
  第十六章 奸近杀·佚名
  四十五  备蛾傅·墨子
  杂篇·渔父第三十一·庄子
  卷十六·吕祖谦
  第九 权篇 3·王诩
  ●后序·张商英
  弘明集序·僧祐
  佛说海龙王经卷第三·佚名
  宗镜录卷第二十二·延寿
  大方广菩萨藏经中文殊师利根本一字陀罗尼经·佚名
  无情说法·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九十·彭定求

        卷90_1 【和尹懋登南楼】张均   客来已两春,更瞻韶光早。花鸟既环合,江山复骈抱。   楼形写北潭,堞势凌青岛。白云谢归雁,驰怀洛阳道。   卷90_2 【江上逢春】张均   离忧耿未和,春虑忽蹉跎。择木猿知

  • 山谷词 二·黄庭坚

      又①  苍崖万仞,下有奔雷千百阵②。自古危哉。谁遣西园么来③。  猿啼云杪④,破梦一声巫峡晓。苦唤愁生,不是西园作么平⑤。  【注释】  ①同上首同时作。  ②奔雷:比喻峡中涛声。  ③西园:曹丕在邺都所建

  • 卷二·韦庄

    钦定四库全书 浣花集卷二       唐 韦庄 撰今体诗凡二十七首 雨霁晩眺【庚子年冬大驾幸蜀後作】 入谷路萦纡岩巅日欲晡岭云寒扫盖溪雪冻黏须卧草跧如?听氷怯似狐仍闻关外火昨夜彻皇都 立春日作 九重天子去

  • 御选元诗卷三十四·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元诗卷三十四七言古诗十贡性之送卢思敏归天台天台山高四万八千丈神仙之徒徃徃窟宅乎其间我尝探奇恣?览直上絶壁穷跻攀松风流水声瑟瑟桃花玉洞春漫漫曽逄两仙人对弈犹未残白髪长披耳千二百歳如童

  • 戊集·叶绍翁

      ○岳侯追封“人主无私,予夺一归万世之公;天下有公,是非岂待百年而定?眷言名将,宿号荩臣,虽勋业不究于生前,而誉望益彰于身后。缅怀英概,申畀愍章,故追复少保、武胜军节度使、武昌郡开国公、食邑六千户、实封二千四百

  • 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一百十九·乾隆

      附眀唐桂二王本末【桂王二】  我  大清  世祖章皇帝顺治五年春正月总兵金声桓叛以江西附于  桂王由榔  声桓本左良玉部将  王师南征声桓自九江率众归附令与降将王体忠合营规取江右声桓计杀体忠以其党

  •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三十七·徐乾学

    宋纪一百三十七【起旃防作噩正月尽彊圉大渊献十二月凡三年】理宗建道备徳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寳庆元年春正月壬戍朔诏举贤良 庚午湖州人潘壬与其弟丙从兄甫以史弥逺废立不平乃遣甫宻告谋立济王意于李全全欲

  • 卷之一百二十六·佚名

      顺治十六年己亥。五月。辛酉朔。  ○壬戌夏至。祭地于方泽。遣公爱星阿。行礼。  ○两广总督李栖凤疏报、伪江夏王、伪知府姬玿、并贼渠陈奇策等就擒南宁、太平、思恩等府悉定。下所司知之。  ○癸亥。先

  • 卷之三百·佚名

    光绪十七年。辛卯。八月。壬辰朔。上诣仪鸾殿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皇太后安。至辛酉皆如之。外记  ○命礼部右侍郎李文田提督顺天学政。内阁学士溥良提督江苏学政。翰林院修撰吴鲁提督安徽学政。编修盛

  • 附录四篇·欧阳昱

    附录一:欧阳府君家传府君讳昱,字宋卿。幼孤,从长兄仲孙先生为学。既长,博雅渊懿,擅名于时,与仲孙先生相埒。同治癸酉当选拔萃,以未岁试,与成格不合。学使者为李公文田,粤之名宿也,特以充贡,庠序无异言。君性倜傥

  • 司马睪传·姚思廉

    司马詗字文升,河内温人,其高祖是晋侍中、光禄勋司马柔之,以南顿王之孙承袭齐文献王司马攸的封嗣。父亲司马子产,梁尚书水部侍郎、岳陽太守,是梁武帝的表兄。幼时聪明机警,性情纯厚。十二岁时,母亲离世,思慕亲人过于毁顿,滴水不

  • 代序一 被忽略的大师·李宗吾

    柏 杨  天下有很多“奇缘”的事,使人无法解释,柏杨先生之得来《厚黑教主传》,便属其中之一。这本《厚黑教主传》和《厚黑学》,都是绝版书,曾经托许多朋友代觅一读,以便大开茅塞,结果全归失望。不料前天忽然接寒爝先生

  • 耻言二·徐祯稷

    或问程氏言孔颜乐处可得寻与余斋曰可不愧于天不怍于人循此寻之远乎哉 余斋曰德莫盛于让道莫高于晦不与世争势利之事易不以身居美善之名难 余斋曰语云事无全遂物不两兴故天地之间必有缺陷夫明者不务求全其所可缺者恐致

  • 执务第三十九·桓宽

    【题解】本篇记录会议所谈关于“急务”的问题。丞相首先提出“愿闻方今之急务,可复行于政:使百姓咸足于衣食,无乏困之忧;。。天下安乐,盗贼不起。”贤良主张“思贤慕能,从善不休,则成、康之俗可致,

  •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十四·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如来不思议品第四之八复次舍利子。云何名为如来大悲之心不可思议。诸住信菩萨闻是说已。应生净信超越分别离诸疑惑。乃至发希有想。舍利子。如来大悲心

  • 卷第七·佚名

    阿毗达磨俱舍论卷第七尊者世亲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分别根品第二之五广说因已。缘复云何。颂曰。说有四种缘  因缘五因性等无间非后  心心所已生所缘一切法  增上即能作论曰。于何处说。谓契经中。如契经中说

  • 卷第二十·李通玄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二十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 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 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 世界成就品第四 【论】今释此品略作三门分别一释品名目二释品来意三随文释义一释品名目者为明

  • 筹办夷务始末选辑·佚名

    本书(三册四二二面二五三、二○○字)分三卷,分别选自清廷官纂道光、咸豊、同治三朝「筹办夷务始末」合辑而成(内同治末年日兵侵台文伴已另辑有第三八种「同治甲戍日兵侵台始末,本书不录)。所取关涉台湾史料,大要为:卷一,道光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