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二八三 江西巡抚海成奏进续得应选应毁书籍折(附清单二)

二八三 江西巡抚海成奏进续得应选应毁书籍折(附清单二)

乾隆四十年九月十二日

江西巡抚臣海成谨奏,为恭进绩得应选应毁书籍,仰祈睿鉴事。

窃臣钦遵谕旨,饬属协同委员购获遗书,节次进呈,并委员先后解交四库馆在案。

嗣复饬属传集地保,令其逐户宣谕,并经委令教官亲往穷乡僻壤,恺切晓谕,无论断简残篇,俱用倍价收买,务期净尽。今据各属并各委员禀称,小民咸感圣恩宽大,无所疑畏,将所藏未经缴出之书,纷纷呈缴,多有不肯收受价值。当卽饬令局员,公同校核。兹据选得堪备甄择者二十八种、应营销毁者一千二百一十三部,臣与司道公同覆校,将堪以备选各书封固,卽交折差解交四库馆。谨摘录简明指要清单,同续获应毁各书,一并恭呈御览。并据各属查起《邱邦士集》书板二百一十块、《求是堂集》书板四百二十九块,一并附解军机处,奏闻请旨查销。臣仍加意督率实力购觅,务期净尽,俟积有卷帙,再行奏进。

臣谨会同大学士 仍管两江总督臣高晋、江西学政臣蒋元益恭折具奏,伏乞皇上睿鉴。谨奏。

朱批:知道了。

附清单一 应选书目:

《艺文类聚》。唐太子率更令长沙欧阳询辑。凡一百卷,分辑事文,以资浏览,盖类书之最古者。

《隆平集》。宋中书舍人南丰曾巩着。凡二十卷。其为史官日撰次宋艺(太)祖至英宗五朝君臣事迹,当时号为详审。

《论语精义》十卷。

《孟子精义》十四卷。

《易学启蒙》四卷。

《诗序辨》一卷。

《孝经刊误》一卷。

《周易参同契考异》一卷。

《阴符经考异》一卷。

以上七种,并《朱子遗书》,本朝康熙年间汇刊。

《鄂州小集》。宋知鄂州歙县罗彦着。凡五卷。系诗文杂体,遗着不多,具见典型。末附其兄知郢州颂遗文一卷。

《松雪集》。元翰林学士承旨吴兴赵孟俯着。凡十卷,《外集》一卷,《续集》一卷。系诗文杂体。史称其诗文清邃奇逸。

《清閟阁集》。元无锡倪瓒着。凡十二卷。系诗文杂体。词旨清迥,文如其人。

《海叟诗集》。明御史华亭袁凯着。凡四卷。沿泝汉魏,得风骚之遗。

《欧桢伯集》。明工部郎中顺德欧大任着。

《兰汀集》。明刑部主事顺德梁有誉着。

《黎瑶石集》。明河南布政司参议从化黎民表着。

《吴兰皋集》。明归州知州南海吴旦着。

《李青霞集》。明兵部主事番禺李时行着。

以上五种,当时称为南园后五家。本朝新会陈文藻等编辑。末附《南园花信》一卷。

《春秋列传》。明刑部侍郎大庾刘节着。凡五卷。举春秋人物事迹,杂见于《左》、《国》者,集为列传。

《本草经疏》。明常熟缪希雍着。凡三十卷。摘《本草》中要药,疏其功用,颇有发明。

《庐山志》。本朝星子县知县鄞县毛德琦辑。凡十五卷。原本明桑乔《庐山纪事》,重加订辑。

《白鹿洞书院志》。本朝鄞县毛德琦辑。凡十九卷。分形胜、兴复、沿革、先献、主洞、学规、书籍、艺文、祀典、田赋各门,具见原委。

《道腴堂诗集》。本朝上海曹煜曾着。凡四卷。

《放言居诗集》。本朝上海曹炳曾着。凡六卷。

《长啸轩诗集》。本朝理藩院知事上海曹煐曾着。凡六卷。

《四焉斋诗集》。本朝工科给事中上海曹一士着。凡六卷。附《拂珠楼偶钞》二卷、《梯山阁余课》一卷。

《四焉斋文集》。本朝上海曹一士着。凡八卷。

以上五种诗文,家学相承,并有矩矱。

《蓬庄诗集》。本朝长洲沈虹着。凡六卷。诗格清俊,不涉凡近。

附清单二 应毁书籍版片清单:

朱璘《明纪辑略》四百七十三部。内不全一百二十六部,未装钉三部。

《明纲鉴补》五十四部。卽朱璘《明纪辑略》。内不全二十一部。

王汝南《续明纪编年》八十一部。内不全四十二部。

《明纪会纂》二十部。卽王汝南《续明纪编年》。内不全七部。

邱维屏《邦士集》四十七部。内不全十二部,未装钉十八部。

《孔鼎正叔集》十四部。内不全一部,未装钉三部。

文德翼《求是堂集》三部。

杨大誉《杯湖集》一部。不全。

李伍渶《壑云篇》十二部。内不全九部。

《岭南三家诗选》三十三部。内不全十一部。

袁黄《羣书备考》十部。

陈龙正《几亭集》二部。内不全一部。

《澹园续集》一部。

锤惺《历朝捷录》二百五十三部。内不全一百十六部,未装钉十三部。

《捷录法原》十二部。卽锺惺《历朝捷录》。内不全八部。

《捷录大成》八部。卽锺惺《历朝捷录》。内不全七部。

《捷录大全》一部。卽锺惺《历朝捷录》。一部不全。

陈建《皇明通纪》三十三部。内不全十部。

《皇明纪要》一部。卽陈建《皇明通纪》。

《皇明实纪》三部。卽陈建《皇明通纪》。

陈建《皇明从信录》十五部。内不全十一部。

屈大均《广东新语》二十三部。内不全八部。

《屈大均诗集》十七部。内不全六部,未装钉一部。

《屈大均诗外》六部。内不全四部。

茅元仪《武备志》五部,俱不全。

释澹归《徧行堂前集》一部。

释澹归《徧行堂续集》二部。

焦竑《状元策》三十八部。内不全一部,未装钉五部。

左光斗《忠毅集》一部。

黄道周《博物典汇》四十三部。内不全二十七部。

以上通共一千二百一十三部。

《邱邦士集》版片二百一十块。

《求是堂集》版片四百二十九块。

以上版片共六百三十九块。

(宫中朱批奏折)

猜你喜欢
  明神宗宝训·叶向高
  凡例·商辂
  卷之一千二百四十四·佚名
  卷之三百六十四·佚名
  卷之八十八·佚名
  一百五十六 署内务府总管海章转奏曹寅病故摺·佚名
  平定两金川方略艺文二·阿桂
  结论·金毓黻
  补后汉书年表卷十下·熊方
  楚世家第十·司马迁
  郭璡传·张廷玉
  卷一百五十·雍正
  提要·谭纶
  卷六十九·佚名
  第十五章 五三惨案和对日之交涉·吕思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折·马致远

    (白乐天引左右上,云)下官白居易。自左迁司马,来此江州,又早一年光景。昨日驿中报来,说故人元微之有事江南,打从这里经过。不免分付左右,预备饮馔,伺候则个。(外扮元微之上,云)小官姓元名稹字微之。现任廉访使之职。昨蒙圣恩,差

  • 卷八·史简

    钦定四库全书鄱阳五家集卷八鄱阳史简编元徐瑞松巢漫稿三五言古风杂感夸父以渴毙麦杖终死兵项王称防山覇图竟无成区区诸勇力如何与天争子房类妇人谈笑立功名去去从谷城迢遥学长生阿瞒事鞍马横槊尚赋诗淮淝政交锋别墅方

  • 第三節 詞韻,詞的平仄和對仗·王力

    (一)詞韻關於詞韻,並沒有任何正式的規定。戈載的《詞林正韻》,把平上去三聲分為十四部,入聲分為五部,共十九部。據說是取古代著名詞人的詞,參酌而定的。從前遵用的人頗多。其實這十九部不過是把詩韻大致合併,和上章所述古體詩

  • 列传第五十三·李延寿

    达奚武 若干惠 怡峰 刘亮 王德 赫连达 韩果 蔡祐 常善 辛威厍狄昌 梁椿 梁台 田弘 子仁恭 孙德懋达奚武,字成兴,代人也。祖眷,父长,并为镇将。武少倜傥好驰射,贺拔岳征关右,引为别将。及岳为侯莫陈悦所害,武与赵贵收尸归平凉

  • 卷五三朝典礼之臣纪略·刘若愚

    神庙登极十龄矣。时冯太监保掌司礼监印兼掌东厂,其仆徐爵号"小野",颇通文理,达事情。冯与江陵张相公居正,内外同心,翌戴冲圣,自新郑高相公拱退后,凡江陵在外之相业,圣母圣庙之眷注,皆冯纳约自牖之验也。神庙左右内臣如孙海、客

  • 资治通鉴外纪卷第二·刘恕

    夏商纪夏四世通羿浞四百三十二年起戊戌终己酉十七君一十夏后氏禹元年戌戊都安邑云晋阳及韩或云平阳亦尚黑其社用松牲用以黑為徽號朝燕服收冠而黑衣十寸為尺封丹朱于唐商均于虞皆为诸侯作乐曰大夏命皋陶为夏钥九成以

  • 一三九八 军机大臣阿桂等奏酌议纪昀请将文源阁详校官等分别议处情形折·佚名

    一三九八 军机大臣阿桂等奏酌议纪昀请将文源阁详校官等分别议处情形折乾隆五十六年十月初十日臣阿桂等谨奏,为遵旨议奏事。九月二十九日左都御史纪昀奏文源阁书覆勘先完,请将详校官等分别议处一折,奉旨:军机大臣议奏。钦

  • 一一七四 河南巡抚毕沅奏本年抽改《通鉴纲目续编》二十七部折·佚名

    一一七四 河南巡抚毕沅奏本年抽改《通鉴纲目续编》二十七部折乾隆五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河南巡抚臣毕沅跪奏,为遵例汇奏事。案查乾隆四十八年三月二十四日奉上谕:前因披阅《御批通鉴纲目续编》内《发明》、《广义》各

  • 一○七六 军机大臣奏各省陆续送到违碍重本书籍等缴进销毁片·佚名

    一○七六 军机大臣奏各省陆续送到违碍重本书籍等缴进销毁片乾隆四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查各省送到违碍书籍,业将应毁之本节次开列清单,同原书进呈请毁在案。本年复据各省陆续送到重本各书名目,逐一开单,装成五十箱;并内阁

  • 六 办杂志 译小说·许寿裳

    鲁迅在弘文学院的时候,常常和我讨论下列三个相关的大问题:一、怎样才是最理想的人性?二、中国国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三、它的病根何在?他对这三大问题的研究,毕生孜孜不懈,后来所以毅然决然放弃学医而从事于文艺运动,其目标

  • 《三国志》简介·陈寿

    《三国志》晋·陈寿 撰 《三国志》是西晋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六十年的历史,受到后人推崇。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 第三十三章 新旧党争与南北人才【元祐以下】·钱穆

    一、熙宁新党与南人王安石的新法,不能说有成功,然而王安石确是有伟大抱负与高远理想的人。他新法之招人反对,根本上似乎还含有一个新旧思想的冲突。 所谓新旧思想之冲突,亦可说是两种态度之冲突。此两种态度

  • 卷三十八·郑玄

    司仪掌九仪之宾客摈相之礼,以诏仪容、辞令、揖让之节。(出接宾曰摈,入赞礼曰相。以诏者,以礼告王。○相,息亮反,此职内经注除“相为摈”、“相朝”、“相授”、“相亲”、“相随”、“相待”、“相为国客”、“相聘”、“相

  • 条例·方苞

    条例一汉艺文志列周官五篇于礼家后人因谓之周礼其实乃成周分职命事之书也春秋传曰先君周公作周礼而所称则是书所无盖周公监于二代以定五礼必有成书谓之周礼用别于夏殷散亡既久其存者如仪礼十七篇犹其支流若是书则六官

  • 卷第十五·智旭

    嘉兴大藏经 阅藏知津(第卷-第卷) 阅藏知津卷第十五 北天目沙门释智旭汇辑 大乘经藏 方等部第二之十四(已下仪轨) 金刚顶经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二卷) (南优北亦)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深妙秘密金

  • 大乘要语一卷·佚名

    水油同形非农人不识(喻真妄)来时见事生(见心生)去时事不现。明了知来去。依相不分别。师子(兽中王)逐人不逐尘块(识微细种子喻菩萨能断第八识断集)如犬逐尘块不逐人(灭前六识不见第七八识)菩提之心(静虑)如毛头许(莬

  • 大华严长者问佛那罗延力经·佚名

    一卷,唐般若三藏译。佛说那罗延力之量,比较佛力。因说为施食者得此佛力也。

  • 大阿弥陀经·佚名

    宋国学进士王日休,取《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佛说无量寿经》《佛说阿弥陀经》《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四经删补订正。析为五十六分。惜其未见宝积一译。然心甚勤苦,故举世多流通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