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十四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全唐诗卷三十四

杨师道

杨师道字景猷华隂人隋宗室也清警有才思入唐尚桂阳公主封安德郡公贞观中拜侍中参豫朝政迁中书令罢为吏部尚书师道善草隶工诗每与有名士燕集歌咏自适帝每见其诗必吟讽嗟赏後赐宴帝曰闻公每酣赏捉笔赋诗如宿构者试为朕为之师道再拜少选辄成无所窜定一座嗟伏卒谥曰懿集十卷今编诗一卷

陇头水

陇头秋月明陇水带关城笳添离别曲风送断肠声映雪峰犹暗乘冰马屡惊雾中寒雁至沙上转蓬轻天山传羽檄汉地急徵兵阵开都护道剑聚伏波营於兹觉无渡【一作度】方共濯胡缨

中书寓直咏雨简褚起居上官学士

云暗苍龙阙沈沈殊未开窗临凤凰沼飒飒雨声来【洪迈以此四句为絶句】电影入飞阁风威凌吹台长檐响奔溜清簟肃浮埃早荷叶稍没新篁枝半摧兹晨怅多绪怀友自难裁况复重城内日暮独裵回玉阶良史笔金马掞天才高甍通散骑复道驾蓬莱思君赠桃李於此冀琼瓌

阙题【见玉台後集】

汉家伊洛九重城御路浮桥万里平桂户雕梁连绮翼虹梁绣柱映丹楹朝光欲动千门曙丽日初照百花明燕赵蛾眉旧倾国楚宫腰细本传名二月桑津期结伴三春淇水逐关情兰丛有意飞双蝶柳叶无趣隐啼莺扇里细妆将夜并风前独舞共花荣两鬟百万谁论价一笑千金判是轻不为披图来侍寝非因主第奉身迎羊车讵畏青门闭兎月今宵照後庭

初秋夜坐应诏

玉琯凉初应金壶夜渐阑沧池流稍洁仙掌露方漙雁声风处断树影月中寒爽气长空浄高吟觉思寛

赋终南山用风字韵应诏

眷【一作睿】言怀隐逸辍驾践幽丛白云飞夏雨碧岭横【一作冠】春虹草緑长杨路花疎五柞宫登临日将晚兰桂起香风

咏饮马应诏

清晨控龙马弄影出花林躞蹀依春涧联翩度碧浔苔流染丝络水洁写雕簪【一作调音】一御瑶池驾讵忆长城隂

初宵看婚

洛城花烛动戚里画新蛾隐扇羞应惯含情愁已多轻啼湿红粉微睇转横波更笑巫山曲空传暮雨过

侍宴赋得起坐弹鸣琴二首【一作杨希道诗】

北林鹊夜飞南轩月初进调弦发清徵荡心袪褊恡变作离鸿声还入思归引长叹未终极秋风飘素鬓丝传园客意曲奏楚妃情罕有知音者空劳流水声

咏琴【一作杨希道诗】

久擅龙门质孤竦峄阳名齐娥初发弄赵女正调声嘉客勿遽反繁弦曲未成

咏笙【一作杨希道诗】

短长揷凤翼洪细摹鸾音能令楚妃叹复使荆王吟切切孤竹管来应云和琴

应诏咏巢乌

桂树春晖满巢乌刷羽仪朝飞丽城上夜宿碧林陲背风藏密叶向日逐疎枝仰德还能哺依仁遂可窥惊鸣雕辇侧王吉自相知

奉和夏日晚景应诏

辇路夹垂杨离宫通建章日落横峰影云归起夕凉雕轩动流吹羽盖息回塘薙草生还绿残花落【一作疎】尚香青岩类姑射碧涧似汾阳幸属无为日欢娱尚【一作方】未央

奉和圣制春日望海

春山临渤海征旅辍晨装回瞰卢龙塞斜瞻肃愼乡洪波回地轴孤屿映云光落日惊涛上浮天骇浪长仙台隐螭驾水府泛鼋梁碣石朝烟灭之罘归雁翔北巡非汉后东幸异秦皇搴旗【一作旌】羽林客跋距少年场龙【一作电】击驱辽水鹏飞出带方将举青丘缴安访白霓裳

春朝闲步

休【一作偃】沐乘闲豫清晨步北林池塘藉芳草兰芷袭幽衿雾中分晓日花里弄春禽野迳香恒满山阶笋屡侵何须命轻盖桃李自成隂

还山宅

暮春还旧岭徙倚翫年华芳草无行迳空山正落花垂藤扫幽石卧柳碍浮槎鸟散茅檐静云披涧户斜依然此泉路犹是昔烟霞

咏马

宝马权奇出未央雕鞍照曜紫金装春草初生驰上苑秋风欲动戏【一作醉】长杨鸣珂屡度章台侧细蹀经【一作径】向濯龙傍徒令汉将连年去宛城今已献【一作馘】名【一作明】王

奉和咏弓

霜重麟胶劲风高月影圆乌飞随帝辇雁落逐鸣弦

咏砚

圆池类璧水轻翰染烟华将军欲定远见弃不应賖

奉和正日临朝应诏

皇猷被寰宇端扆属元辰九重丽天邑千门临上春

咏舞【一作杨希道诗】

二八如回雪三春类早花分行向烛转一种逐风斜

御定全唐诗卷三十四

猜你喜欢
  卷八百二十六·彭定求
  ●节侠记目录·许三阶
  小休集卷下·汪精卫
  卷443 ·佚名
  卷162 ·佚名
  蓝涧集巻四·蓝智
  蓝山集巻六·蓝仁
  芳蘭轩集补钞·吴之振
  卷十二·陈焯
  提要·顾瑛
  卷七百六十·佚名
  御选元诗卷十七·康熙
  序·佚名
  第六纲 忌病·刘坡公
  卜居·屈原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七十九·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一百七十九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香山诗集喻良能字叔奇义乌人与兄良倚同入太学同年登进士第初补广德府三获强盗应赏格辞不受累迁国子监主簿进忠义传起战国王蠋终五代孙晟通一百九十

  • 卷三百五十九·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三百五十九葵花类四言古蜀葵          【宋】顔延之井维降精岷络升灵物微气丽卉草之生喻艳众葩冠冕羣英类麻能直方葵不倾五言古蜀葵          【宋】司马光白若

  • 御选元诗卷三十七·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元诗卷三十七五言律诗三虞集林臯亭九月天气肃鹤鸣在林隂使君甚好客来者总能吟红树秋山近黄花夕露深邻翁八九十有酒即相寻题子昻长江叠嶂图昔者长江险能生白髪哀百年经济尽一日画图开僧寺依稀在渔舟浩

  • 卷十四 恭帝·王夫之

      〖一〗   赫连勃勃征隐士韦祖思而杀之,暴人之恒也。祖思不免于死。凡尸隐士之名以处乱世而无其实者,幸而不死,殆行险以徼幸之徒与!祖思之杀,以恭惧过甚,而逢勃勃之怒。恭惧非死道也。故庄周人闲世有养虎之说,动色相戒

  • 第九十八回 良相遭囚呕血致毙 幸臣失势与妇并戕·蔡东藩

      却说谏大夫鲍宣,表字子都,系是渤海人氏。好学明经,家本清苦。少年尝受业桓氏,师弟相亲,情同父子。师家有女桓少君,配宣为妻。结婚时装束甚华,宣反愀然不悦,面语少君道:“少君家富,华衣美饰;我实贫贱,不敢当礼!”少君答道:“家

  • 第六十九回 据渭北后秦独立 入阿房西燕称尊·蔡东藩

      却说慕容冲起兵平阳,进攻蒲坂,秦王坚欲调兵抵御,一时苦无统将,只好将钜鹿长史窦冲,拨使讨冲。钜鹿公苻睿,少了一个帮手,未免势孤,但睿是少年使气,粗猛任性,不管甚么利害,即倍道往攻华阴。慕容泓接得探报,说他来势凶猛,却也寒

  • 卷之二百九十二·佚名

    光绪十六年。庚寅。十二月。丙申朔。上诣仪鸾殿。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皇太后安。至甲子皆如之。记注  ○戊戌。热河都统德福奏、驻防官兵捐修军械。拟请筹款抵拨以纾兵困。从之。  ○予积劳身故。委

  • 二五 两广总督李侍尧奏查访遗书情形及现无购得缘由折·佚名

    二五 两广总督李侍尧奏查访遗书情形及现无购得缘由折乾隆三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两广总督兼署广东巡抚 昭信伯臣李侍尧跪奏,为遵旨覆奏事。窃臣于乾隆三十七年十二月初八日,承准军机处大学士刘统勋字寄乾隆三十七年十

  • 卷十二·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前编卷十二雍正元年秋八月甲子叙平藏功兵部分别议叙陜西四川云南官兵平定西藏功奏入得防平定西藏乃自古未至之絶域所以皇考曾有从优议叙之防况皇考当春秋髙迈备兵于极边宣扬威略峻徳鸿功允

  • 卷九·杨士勋

    ◎僖公起十九年,尽二十三年十有九年,春,王三月,宋人执滕子婴齐。[疏]“滕子婴齐”。○释曰:传法并不解称名之意,盖罪贱之也。夏,六月,宋公、曹人、邾人盟于曹南。曹南,曹之南鄙。缯子会盟于邾。已酉,邾人执缯子,用之。微国之君,因

  • 卷二·陈大章

    <经部,诗类,诗传名物集览钦定四库全书诗传名物集览卷二   庶吉士陈大章撰鸟七月鸣鵙朱传鵙伯劳也月令仲夏鵙始鸣补传云七月则鸣之极朱子曰鵙以七月鸣则隂气至而众芳歇矣为鵙音相近服防陆佃以为题鸣即鵙也郑笺伯劳

  • 卷七·姚际恒

    诗经通论卷七 新安首源姚际恒着秦车邻有车邻邻,有马白颠。未、见、君子,[评]未见一章。寺人之令。通韵。○赋也。阪有漆,隰有栗。既、见、君子,[评]既见二章。并坐鼓瑟。今者不乐,逝者其耋!本韵。○兴也。下同。阪有桑,隰

  • 本议第一·桓宽

    【题解】本,基本;议,讨论。&ldquo;本议&rdquo;就是这次会议所讨论的中心议题,指有关盐铁、均输、酒榷等官营事业而言。惟始元六年,有诏书使丞相、御史与所举贤良、文学语。问民间所疾苦。【注释】惟,发语词。始元:汉昭帝刘弗

  • 卷十二·佚名

    △信品第十一信惭戒意财,是法雅士誉。斯道明智说,如是昇天世。信惭戒意财者,世傥有人族姓男族姓女有此信财。惭愧戒意财者,便为亿百千众生于中独尊贵。为人所敬众生乐从不能去离。是故说曰信惭戒意财也。是法雅士誉者,诸佛

  •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三·佚名

    后秦弘始年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游行经第二中佛告阿难。世有八众。何谓八。一曰刹利众。二曰婆罗门众。三曰居士众。四曰沙门众。五曰四天王众。六曰忉利天众。七曰魔众。八曰梵天众。我自忆念。昔者。往来与刹利众坐起

  • 入就瑞白禪師語錄卷之十八·明雪

    明住天台護國寺嗣法門人寂蘊編行狀師諱明雪,字瑞白,號入就,族姓楊。父一舉桐城人。幼孤,事母卓甚。孝髫,志超塵,見僧則喜。年二十杖桐合葬訖,從九華聚龍菴慧公剃落跪爨三祀。遇長老、知休,指參知識,始發足超方,帶空鐼,為行廚,徙枯

  • 上玄高真延寿赤书·佚名

    上玄高真延寿赤书。唐·裴铉撰。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方法类。唐玄宗时裴铉撰。多引《真诰》。述存神、清心、祝咒、按摩、沐浴、宝神、服气等养生法。

  • 维摩经略疏·智顗

    凡十卷。隋代天台大师智顗(538~597)说,唐代湛然(711~782)整理。又称维摩略疏。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八册。本书将智顗之维摩经文疏二十八卷删略成十卷,而二书并行于唐末五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