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

简端録卷一

(明)邵寳 撰

○易【凡一百三】

干之占唯大德受命者当之故其辞有赞而无戒干有四德诸卦之体綂也坤以下或具而微或缺一或二三或咸元焉而干之变极矣

周之易为筮设乎不为筮设则爻称九六何取于变也

四德何以示占四德之义大矣文王之为断也舍是又何辞之以邪

已上并干彖元亨利贞之简

自贞之悔可以遂即贞乎易曰变化者进退之象也自贞之悔其在进退之间乎涉于悔而未离乎贞也如之何其可以遂即贞也故用九之占不同于纯坤用六之占不同于纯干他卦何如取二体之义而流观其爻辞则思过半矣传曰震之离亦离之震又曰大有去睽而复

右干用九见羣龙之简

干元坤元合二元而成一元即太极也其余卦中称元者一事有一事之元一物有一物之元一时有一时之元

右干彖传大哉干元之简

生物之机莫大于雨云也者所以雨也故夫子传干之亨曰云行雨施而风霆不与焉若夫全功则风霆固亦有力矣故系辞曰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

右干彖传云行雨施之简

大明终始则干干在我时乗六龙我即干也

右干彖传大明终始之简

干象六竒孔子传之曰天行坤象六偶孔子传之曰地势自强厚德法象之道也乃若六爻效动谓之小象周公则有辞矣孔子传之传其辞所以传其象也

右干象曰天行健之简

不言所利利之大也有是利则后有是贞矣有是贞则可以成是元矣贞之不言何也贞则藏矣藏则无可言矣

无所不生干之元也故无所不利为干之贞

已上并干文言干始能以羙利利天下之简

六龙天也非乗曷御乗而非时犹弗乗也虽然圣人有妙用焉云行雨施御天之功着矣圣人其天乎

右干文言时乗六龙以御天也之简

此极赞大人之道也况人况鬼神言乎天地之间也天地之间幽明而已矣明则人幽则鬼神无有能外者有外非大人也非大人不足当干之九五故九二之大人不与焉非道不足也位不称也

右干文言而况于人乎之简

坤之于干何其德之同于元亨而异于利贞也阳従其时不能不同阴归其分不能不异

右坤彖坤元亨利牝马之贞之简

东北丧朋非离羣而去也安焉而不敢与阳抗也以臣则不敢抗夫君以妻则不敢抗夫夫故曰丧朋若其德则配也传曰嘉耦曰配其心则偶也书曰明朂偶王曰朋则乌乎敢或曰子道何异于是子道虽卑阳道也是故子有为父之时臣终不可为君妻终不可为夫也

右坤彖东北丧朋之简

天生之地成之二元一元也故曰乃顺承天

右坤彖传至哉坤元之简

莫静于坤而六二独言动中正也中正天下之大臣也不动则何以承乎大君义以方外必于动焉观之

右坤六二象六二之动之简

臣弗敢成成之者君君之功亦臣之功也故曰有终

右坤六三含章可贞之简

臣而疑于君之地也伊周摄政时也若羿莾娲武之地自为之也非时为之也黄裳之义彼岂知之一爻非主一人人以地异地以时异昨一爻今一爻翼一爻亦何常之有此所谓时为之者也

右坤六五黄裳元吉之简

战则称龙败则称血无往而不尊君也玄黄之书则婉而志矣盖易有春秋之义焉于是阳亢而剥且失其所郑之野其能免祝聃之矢乎

右坤上六龙战于野之简

干为马坤之牝马之贞犹未离乎干也故用六曰利永贞

右坤用六利永贞之简

六经言理始见于此系辞有之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中庸有之温而理孟子有之心之所同然者谓理也义也虽然未尽理之说也论语理之宗也而未尝専言之所谓性与天道不可得闻者也

右坤文言君子黄中通理之简

刚柔始交盖谓夫乾坤故乾坤不言交

右屯彖传刚柔始交而难生之简

侯以济屯故初则利二三四皆否臣民之分也天造草昧惟此时为然然盘桓居贞易之戒亦至矣

右屯初九盘桓之简

再三渎渎则不告者不愤不悱不能以三隅反者也不然在滕世子则告在滕更则不告

右蒙彖再三渎之简

蒙卦六爻惟三言取女之占而不言蒙其余皆言蒙而亦或以他占继之初以刑人之占二以纳妇之占上以御冦之占皆蒙类也

右蒙初六利用刑人之简

卦有举一以立主者或以其中或以其少唯中也故蒙讼困主二皆以刚故唯少也故小畜主四大有主五虽柔亦尚之体不由爻则有遗焉而举二体如丰归妹者或以名而谦吉剥凶或以时而震动艮静卦之取义博矣

右蒙九二包蒙之简

或従王事非讼也其占如讼故系之

右讼六三食旧德之简

宋襄伐楚楚人执之以归攘夷之举非不善也不以律也易曰师出以律否臧凶

右师初六师出以律之简

弟子舆尸戒于师始小人勿用戒于师终始无弟子则终无小人万一有之或赏而不封或封而不任不任亦不用也

右师上六大君有命之简

比之于人大矣故必筮而従事原筮元永贞其所由来者久矣占如斯德固如斯何咎之有古人祭必筮尸冠必筮宾况比乎何莫不筮而独言于比与蒙蒙言初尚诚也比言原尚豫也观于二卦而他可知矣

右比彖比吉原筮元永贞之简

三驱者立四表而三作三坐王者之田之法也周官详矣以法従事而不必于得王者之田之心也比则何取于田象有之矣坤为舆为众坎为豕其变离为飞鸟前禽背而去者虞三苖夏防风是也舜禹何心哉

右比九五王用三驱之简

既雨既处在小畜谓之成然是雨也仅能止风而不能及物也是亦维畜之故不然将不为云行雨施之雨乎故昔之君子有以旱而讼风伯者

右小畜上九既雨既处之简

履同人艮中孚皆以卦名入彖辞省文也释在其中矣随时变化易之道也文王之文如之

右履彖履虎尾之简

阳之德文阴之德武故六有武人之象三虽为成卦之主然其位则臣也何以言乎大君言为大君之所信任也盖臣位而君权者也故不曰为而曰为于其言为者何书曰予欲宣力四方汝为

右履六三眇能视之简

视履考祥祥在我也其旋元吉元吉亦在我也旋元吉也吉而不元凶悔吝而不吉亦视其旋否而已矣

右履上九视履考祥之简

阳自上而下曰复小往大来也阴自上而下亦曰复大往小来也上下位也往来气也位无往来气有上下故曰天地际也际之为言妙矣哉

复其见天地之端乎泰其见天地之际乎譬之循环而反及乎其始之所是之谓端而环未尝缺也譬之引绳而适当乎其中之分是之谓际而绳未尝絶也知无端者可与言端知无际者可与言际

已上并泰九三象无往不复天地际也之简

土一也筑则为城崩则为隍否泰一道也转移之机则存乎人焉耳

右泰上六城复于隍之简

否大往小来故不利君子贞故曰否之匪人匪云无乎人之辞也万物不通则人类不生天下无邦则人道不成不成犹不生也盖大往小来而君子之道消犹无君子也无君子犹无人也曰无邦犹可复焉曰无人则絶之矣故不曰无人而曰匪人

右否彖否之匪人之简

否泰者时也时也者上之人之所为也故泰之象言后道在上也否之象言君子道在下也时乎否也君子在下亦且奈何哉存吾道而已矣德非为辟难而俭也本分之外无加焉耳矣泰之时财成辅相君子与有力焉今也不然是谓俭德

右否大象天地不交否之简

初六三阴之始也同类相比而未动于邪故以而不征以而不征得化而为贞乎狂念作圣盖转移之几大矣圣人之望深矣

右否初六拔茅茹之简

易虽不为小人谋而不能使小人之不占故开之以包承君子之路圣人岂欲天下之有小人哉扶阳抑阴其道不同其归一也

右否六二包承之简

同人之五二君子何求之深也此所谓充类至义之尽者也二也五也贞矣而未能通天下之志也乌乎天下为公之世尚矣昔者尧知舜而不废畴咨以天下用舜不以尧用舜也舜知禹而不废枚卜以天下用禹不以舜用禹也盖大同之道如此不然而惟同心相与不知其它此夫人之交也圣君贤相之相遇也岂其然哉孔子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盖亦谓夫人之交云

右同人九五同人先号咷之简

六二曰得位六五曰得尊位六二曰得中六五曰大中

右大有彖传柔得尊位之简

天地无心而变化鬼神有心而无私众志合则公如鬼神

右谦彖传天道亏盈而益谦之简

六四九三皆在臣位而功有有无才不同也才不同而德同故一则曰劳谦一则曰撝谦禹不矜伐九官相让吾于斯见之矣

右谦六四无不利撝谦之简

天下之声莫髙于雷霆乐则何以以之以其和而奋也不以其声虽然中声既定则髙而雷霆下而蠛蠓固乐之所不废也何为其不可以以也崇德崇祖考之德也有是德而无是乐祖考虽圣其何辞以配乎思文之诗所以配后稷于天也我将之诗所以配文王于帝也

右豫大象雷出地奋之简

穆姜筮遇艮之八史曰是谓艮之随盖以五爻皆变然何以谓之之八也五爻变则以一不变爻占占法也其曰元亨利贞者盖史为权辞以寛姜姜乃従而辨之而其言则得易之义矣

右随彖随元亨利贞之简

泽中有雷雷无声也然则曷以言雷无声而有有声者在其殆谓夫春夏之月发而未发时邪或曰秋冬时也是时阳方穷上雷何有于泽中

右随大象泽中有雷随之简

孚不在道者有矣夫道不以明者亦有矣夫然偏系者契或乖于久暗合者履或衰于终故孚必在道道必以明尹复政而退旦就列而居明之至也道之至也孚之至也

右随九四随有获之简

九五孚于六二而不知其小子之系君道也六二系于初九而不知丈夫之失臣之道固如是乎虽然此随之时也故以二之中正尚不免于负俗之累况其它乎是故君子去其所系而嘉德成矣

右随九五孚于嘉之简

先甲三日先之至也后甲三日后之至也三日浅矣而何以为至也易曰七日来复言七月也推之于年于世不亦可乎古人称让以三为固三之称至久矣是故将尚文者究必于质忠之先将建丑者虑必于子亥之后十日起于甲故言事始者称之先甲三日谋始之预也后甲三日虑终之逺也物成于三三日至矣凡事皆然况当蛊之时乎

此古占法也今不传矣若以义理言之则谨始于先虑终于后之意甲者事之始庚者事之变始者大变更者小变变通之义大矣

已上并蛊彖先甲三日后甲三日之简

以卦体言艮刚在上巽柔在下以卦爻言艮一阳在二阴之上巽二阳在一阴之上皆刚柔上下之说也随震九居初兑六居上蛊则反是故曰刚上而柔下刚上雷之初为山之上也柔下泽之上为风之初也

右蛊彖传刚上而柔下之简

治蛊曰蛊犹治乱曰乱治荒曰荒甲之为言当所治事也先三日终前事也后三日始后事也前后无端终始无息故曰天行

右蛊彖传终则有始之简

不能治蛊有子犹无子也

右蛊初六干父之蛊之简

临之彖至于八月有凶说者以为周正文王演易时未改正朔也乌有所谓周正哉八月云者犹复之七日也诗曰一之日数之起盖于此乎尔

右临彖至于八月有凶之简

观敎道也临有政道焉何以言敎思无穷也礼乐法度无非敎也敎之思常存于政之中政以行教教不以政废故曰敎思无穷

右临大象泽上有地之简

盥非灌也将以灌也盥而不荐其灌之时乎灌之重于祭也尚矣孔子于衰鲁犹欲观焉况先王临之其精诚荘肃何如也圣人称其时地而不加之一辞至矣哉

右观彖观盥而不荐之简

圣人之神道设教观乎天而得之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不测之谓神天之所以为天也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圣人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圣人之所以为神也

右观彖传观天之神道之简

此为占者言也君子小人以位

右观初六童观之简

阴进而踰其分矣故君子不能无观省焉六三之观我生岂亦以羣阴并进之故欤圣人既为阳谋复为阴谋为阴谋亦所以为阳也

右观六三观我生进退之简

即书所谓天子之光也曰国云者朝廷百官莫不一于正也

右观六四观国之光之简

书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极易曰观我生观民也知所以观则知所以向知所以威矣

苟不固君子未能敌众小人也我生于是乎观

已上并观九五观我生君子无咎之简

从容和缓以求其情惟柔而中者能之然其位则刚也苟得其情则法于是乎行焉故曰利用狱

有所噬而后能嗑先明而威从之君用其柔臣用其刚而噬嗑之道尽矣

已上并噬嗑彖噬嗑亨利用狱之简

荷校灭耳大恶也治大狱者未能即成或反为所噬故六三有遇毒小吝之象然天讨所加彼焉能累我哉故曰无咎

右噬嗑六三噬腊肉之简

六五中矣然以柔居刚非贞也能贞厉则非贞而贞何咎之有非贞者位也贞厉者心也

右噬嗑六五贞厉无咎之简

人马俱白待饰之至也翰如求饰之甚也语曰绘事后素盖惟位之可疑故其情如此不然则与之矣三非应而近初应而逺逺可亲而难近不可亲而易所谓疑者如此

右贲六四贲如皤如之简

四之皤亟于文也上之白反于质也得文质之中者非五乎贲于丘园文矣而束帛何戋戋也盖犹有尚质之风焉此贲道之善也

右贲六五贲于丘园之简

剥几于坤矣上九一阳能制羣阴哉然宫人之于王以阴承阳亦有剥之道焉圣人于是乎有宫人之戒宫人以位小人以德

右剥六五贯鱼以宫人宠之简

树至结果木之贞也贞而复元循环无端理则然尔术家以栗芽木华明朽骨之荫岂知硕果之义乎朽骨果之殻也若夫实而仁也则在子矣

舆为小人之象小人无害乎小人与君子不并立诚君子也固有御小人之道矣不然则否

已上并剥上九硕果不食君子得舆之简

反复者往而还也来复者还而至也往而还者始于姤还而至者终于坤姤而遯而否而观而剥而坤而复此所谓其道也七日七月也月所以纪日也

气有往来之机物无流转之理故论水于尾闾昆仑者不可以论姤复

已上并复彖反复其道之简

剥小人长故其占不利有攸往复刚长故其占利有攸往

右复彖利有攸往之简

复见天地之心机尚伏也大壮见天地之情机已达矣

右复彖传复其见天地之心乎之简

后不省方非止天子羣后皆然此先王之制也十有一月朔巡守事之不可已者也是日且已之况其它乎

右复大象雷在地中复之简

无妄之世而以匪正往其将何之天之所佑者正也不正则不之佑也能违天而行乎所谓不利有攸往者如此

匪正有眚而天命不佑在诸爻之外诸爻之得失或有之有逆天者乎

已上并无妄彖其匪正有眚之简

以艮之上而居震之初故曰刚自外来震以一阳为主故曰为主

右无妄彖传刚自外来而为主于内之简

天道非动不能生物一阳之动物正性命之根也

右无妄大象天下雷行之简

无妄天之道也故曰象往吉人之道也故曰占

右无妄初九无妄往吉之简

不耕获不菑畬无妄也而有天人之分无天也不人也有所为而无所冀非无妄也无所为而有所冀亦非无妄也当耕而耕当获而获何耕获之有当菑而菑当畬而畬何菑畬之有此之谓无妄

右无妄六二不耕获不菑畬之简

或系之或得之皆无与于邑人而灾不免焉无妄之灾也若邑人之牛非无妄也

无妄动以天初之吉二之利四之无咎固其所也上之眚则穷之故耳三之灾五之疾何为其然哉君子曰时也灾无妄之灾也疾无妄之疾也然则何以处之亦曰无妄而已矣五曰勿药三盍亦曰勿校乎

已上并无妄六三无妄之灾之简

光自天而于逺有耀故山生辉焉知止而不息日新其德也天德之次也非大畜其何以与于此哉

右大畜彖传刚健笃实辉光之简

风之气行于天上天阳物也故曰行天之气行于山中山阴物也故曰在前言往行犹山也德犹天也天在山中德在言行中言行迹也德其理也此亦格致之意也

右大畜大象天在山中之简

尤外至者也而冺于中非能自止何以与此

右大畜九二小象舆说輹中无尤也之简

非上之刚无畜阳之力非四五之柔无畜阳之机合机与力夫是以善于畜也畜何为而施于阳哉时则有然者矣抑有调燮之义焉故畜极而通皆归于吉

右大畜六四童牛之牿之简

势去而牙失其猛所去在彼所失在此故曰豮豕之牙

右大畜六五豮豕之牙吉之简

畜极而通非天衢不足以喻之谓若加寛大然此何字与书于变时雍于字相似

右大畜上九何天之衢亨之简

古之人千驷弗顾一介弗取者其知此道乎自求口实养口体也德之养在其中矣

右颐彖颐贞吉观颐自求口实之简

观而后能得故頥道重观自求犹自考深于观矣口实养也观之则何以曰以圣人以天地天地有形而无养圣人有养而无私

右頥彖传观颐观其所养也之简

隆非有所加也不挠乎下而已矣

右大过九四栋隆吉之简

坎之有孚伊尹以之豫九四之勿疑周公以之邵子益云二君子者孰难乌乎时同而地或异也地同而事或异也人不可以若是其辨也伊尹纯乎臣者也周公兼乎亲者也纯乎臣者有任在我兼乎亲者有谤在人是故孚而终者难疑而复者尤难非伊周之德尔殊也时也地也事也

右坎彖习坎有孚之简

天一生水而地六成之阴盛而阳陷焉故水曰坎坎非水也所以坎者水也地二生火而天七成之阳盛而阴丽焉故火曰离离非火也所以离者火也

右坎彖传习坎重险也之简

坎盈则流流则平平则出险此自然之理也

右坎彖传水流而不盈之简

日风象也故曰随曰作随作之为言近乎虚山泽形也故曰兼曰丽兼丽之为言近乎实雷水在形象之间故曰洊天行地势则动静之极也

右坎大象水洊至习坎之简

畧器数之繁而樽酒簋何质也省献酬之节而贰用缶何诚也簋不言食蒙樽酒也

右坎六四樽酒簋之简

水莫盛于平之祗月莫盛于朢之几月过朢则亏水过平则溢几未朢也祗未平也

右坎九五坎不盈之简

折言斩也获言执也折首刑之正也非其丑而折为滥执之可也右离上九王用出征之

简简端録卷一

猜你喜欢
  水地第三十九·管仲
  孟子集编卷十二·真德秀
  提要·皇侃
  卷三十三·盛世佐
  卷七十四·顺治
  卷六十七·顺治
  卷十三·季本
  大哀经开化品第七·佚名
  集一切法品第二之二·佚名
  比丘听施经正文·佚名
  如来无过功德品第八之四·佚名
  卷第十四·李遵勖
  佛 法 与 美·太虚
  宗镜录卷第十三·延寿
  宗镜录卷第八·延寿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廿二出 运筹·李渔

    〖风入松幔〗(外冠带,引众上)孤城虽得保无虞,属境丘墟。妖氛未靖劳宸虑,一年守土功虚。下官受事之日,已曾上疏请兵,至今一载,王师未下。前日蛮寇薄城,亏我用奇兵退去;如今蒙圣上调京营铁骑,命新科状元监督前来,与下官协同征剿。我

  • 卷二百四十三·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二百四十三韩翃韩翃字君平南阳人登天宝十三载进士第淄青侯希逸宣武李勉相继辟幕府建中初以诗受知德宗除驾部郎中知制诰擢中书舍人卒翃与钱起卢纶辈号大历十才子为诗

  • 卷九十九·徐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录卷九十九上官昭容昭容名婉儿上官仪之女孙也辨慧能文习吏事武后爱之中宗即位使掌制命由婕妤陞昭容景龙初置修文馆学士选公卿善为文者李峤等二十人为之使上官昭容第其甲乙有集二十卷近体诗九月

  • 卷十一·查慎行

    <集部,别集类,北宋建隆至靖康,苏诗补注> 钦定四库全书 苏诗补注卷十一  翰林院编修查慎行撰古今体诗七十七首【起癸丑冬合甲寅春夏往返常润苏秀道中作】 慎按癸丑冬先生沿漕檄赈济常润饥民明年甲寅夏仍回杭州计其

  • 聂夷中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聂夷中(837—约884),字坦之 ,河东(今山西 省永济县)人,一作河南(今河南洛阳市)人。出身贫寒。咸通十二年(871)登进士第 。久滞长安,后 授华阴县尉,仕途颇不 得意。不知所终。 其诗多为五言,尤工乐府,内容充实,多反映农民的痛

  • ◎泰伯之荣典(是岂足为泰伯荣哉)·李定夷

    泰伯三让高风,肇启三吴,立庙于无锡梅里。平墟附近之虹山,泰伯墓在焉。民国光复,祀典废而不举。近来有泰伯后裔赣北镇守使吴金彪,吴请中央,令行地方官,切实保护庙墓,并由冯副总统制“端委高风”之匾,江西李督军制“至德无称”之

  • 五五、宁越考·钱穆

    《汉志》儒家有《宁越》一篇。班固云:&ldquo;中牟人,为周威王师。&rdquo;今按:《吕览 贵应篇》:&ldquo;宁越,中牟之鄙人也。苦耕稼之劳,谓其友曰:何为而可以免此苦也?其友曰:莫如学。学三十年,可以达矣。宁越曰:请以十五岁。人将

  • 刑法七·徐松

    军制太祖建隆三年七月,诏搜索内外诸军不逞者,悉配隶登州沙门岛。先是,云捷逃卒李兴伪刻侍卫司印,捕得斩之,故有是命。 干德三年十一月,斩雄武军卒百人。先是,诏诸道籍骁勇兵送阙下,太祖亲团结为雄武军,命王继勋主之,仍给缗钱,俾

  • 二十八年·佚名

    (癸巳)二十八年大明嘉靖十二年春正月1月1日○甲辰朔,以權停例,行本朝賀禮。1月2日○乙巳,三公啓曰:「今年下三道飢荒,近古所無,而慶尙道尤甚。賑恤之事,觀察使所當爲也,然以其多事,未能專焉。請於左右道,分遣朝官,察其救荒勤慢,使得

  • 卷之三 天文训·高诱

    天文训上文者,象也。皆谓以谴告天先垂文象,日月五星及彗孛,一人,故曰天文。因以题篇。天坠未形,冯冯翼翼,洞洞灟灟,故曰太昭。冯翼洞灟,无形之貌。洞读挺桐之桐,灟读以铁头斫地之镯也。道始于虚霩,虚霩生宇宙,宇宙生气,气有汉垠。

  • 大学衍义卷二十五·真德秀

    格物致知之要三审治体德刑先后之分舜典象以典刑【象如周礼治象刑象之象典常也刑即墨劓剕宫大辟五刑也】流宥五刑【宥寛也】鞭作官刑【以鞭为治官事之刑】扑作教刑【扑夏楚也不勤道业则扑之】金作赎刑【金黄金误而入刑

  • 孟子集编卷八·真德秀

    宋 真德秀 撰离娄章句下【凡三十三章】孟子曰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诸冯负夏鸣条皆地名在东方夷服之地】文王生于岐周卒于毕郢西夷之人也【岐周岐山下周旧邑近畎夷毕郢近丰镐今有文王墓】地之相去

  • 一与三·佚名

    玄沙师备禅师有一次向雪峰义存禅师说道:&ldquo;有拄杖子吗?向你化缘一支拄杖子。&rdquo;雪峰禅师慷慨地回答道:&ldquo;我有三支拄杖子,你拿一支去好了。&rdquo;玄沙禅师惊讶地说道:&ldquo;每个人都只有一支,那

  • 卷第三十二·德清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第三十二 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经 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 疏义 明匡山法云寺憨山沙门德清提挈 十回向品第二十五之十 佛子。云何菩萨摩诃萨等法界无量回向。 第十等法界无量回向。於中

  • 神秘的陌生人·马克·吐温

    本书《神秘的陌生人》是马克·吐温最后的作品,也是厌世主义作品的代表作之一。小说描述奥地利乡下的三个少年,有一天在突然出现的陌生人的唆使下,进入了光怪陆离的世界。陌生人自称名叫撒旦。作品中所描绘的人物,全都悲惨

  • 苗疆风云·朱贞木

    民国“北派”武侠名著。在普洱西南方,紧邻缅甸的那一道边疆,正是葫芦野夷界,在野夷界之南,后来便是所谓猛连宣抚,但在清初时节,那地方似乎尚未经宣抚,一片全是蛮苗交错,可说一句是化外之地。在猛连与葫芦野夷界之间,有一带山脉

  • 两汉博闻·杨大雅

    史钞著作。北宋杨侃编。12卷。侃字子正,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避真宗旧讳,更名大雅。端拱进士,历官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是编摘录《汉书》、《后汉书》,不依篇第,不分门类,惟简择其字句故事列为标目,而节取颜师古、

  • 涅槃玄义发源机要·智圆

    佛典注疏。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智圆撰。四卷。是灌顶撰《大般涅槃经玄义》的注释书。依《玄义》次序,逐段疏解。先释作者,次释书名,再依次疏解正文内容。所引资料涉及内外诸典。见载于明、清诸版大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