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哀经开化品第七

尔时佛告总{敖力}王菩萨。复有三十二事所修善业。除不顺教罪恶之业。何谓三十二。众生在於自大睡寐立见己身,则以智慧而化导之使入道义。是为菩萨第一之业。志乐於小卑劣之乘。计吾我人,则开化之入於微妙无极大乘。众生若处非法邪见计有身者,则开化之以己所乐正法之义劝助诱之。睹於众生戒不清净。身业鲜洁本性和调,则以此业开化众生。见诸众生堕于邪见六十二疑,则以正见贤圣之业。化导群黎而建立之。见於众生存在无明所念颠倒,则开化之显示道明。思惟柔顺亦复自立於清和义。见於众生远离法行身自修法。亦开化人住於正法。而复随时为演经义。见於众生慳吝所盖。身心不贪一切所有皆能惠施。亦能化人惠诸所有。见诸众生犯於诸恶住不谨慎。身奉净戒亦化於人立於净业。见於众生多所诤讼瞋恚茂盛。身修忍辱行慈心力。亦复化人奉于慈愍。见於众生处在懈怠多所废落。身不厌倦勤行精进。亦复化人夙夜勤力。见於众生其心愦乱而志放逸。身自摄意一心禅思。令不驰逸其意安详。亦开化人立於庠序。见於众生处於邪点憍慢自大。身修智慧离于愚冥,则以大智而开化之令除闇昧。众生处於非时之行身则自坏。善权方便修平等行。亦化於人权谋随时奉平等业。众生处於尘欲所危思想。多不净行应在不应。身已永除恩爱之源。亦以化人除诸瑕秽。见於众生而处贪身来致刑狱系缚之患。身除贪己众结之难。亦化众人舍於贪身一切颠倒。见於众生不调无寂不顺律教亦未得解。身寂调定解随律教。亦化众人调定顺律。见於众生不奉孝顺而无反复坏诸德本。身承孝道亦修恩义将护善原。劝立众人使修孝事。常念反复不失德本。众生处於罣碍。诸蔽顺从恶教。身度蔽碍。亦化众人使离罣碍。众生处於非恶之教。不归先圣不顺众祐。身奉善命从明智教。亦化众人顺从旧德咨受先达。众生处於多为无义虚伪之行汲汲匆匆。身顺义理务众德本。亦复化人令勤修行立诸善源。众人处於贫匮之行离贤圣财。身修无穷遵於七财。信戒惭愧闻施智慧。亦劝立人圣贤七业。众生处於常遭疹疾。摄载四蚖身修无患安隐无欲。亦化众人使除诸病永令无难。众生处於若干闇冥离慧光明。身修明曜。化立众人无极大光众生处於三界罣碍生死五趣轮转无际。身自断除三界之著。而化众人随时拔去三界之结。众人处於左道之业。离於右路。身修正道。亦立众人住于右路。众生处於贪身寿命不睹患难。身不惜命见患所由。亦化众人不猗身命察知众难。众生处於离佛法众。身自修德不断三宝。化立众人随三宝教。见於众生舍于正法。身护经典。亦化众人将护大典。宣传佛教立乎正法。见於众生住远世尊,六思念教身随六念。亦化众人奉六思念。见於众生从於尘劳罪福之业。身离罪尘。亦化众人使舍殃秽。见於众生而从一切不善之法普离众善。身修善法舍於非法。亦化众人住於正真柔顺之法。是族姓子。菩萨所行平等之业。当可所立能顺如此,则奉正真无上大业。

猜你喜欢
  卷第二十三·道宣
  卷二百九十七·佚名
  究竟一乘寶性論卷第五·欧阳竟无
  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印光大师略传·印光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二十五·澄观
  刻憨大师华严纲要引·德清
  沙弥罗经·佚名
  评九江地方法院贺方仁之真我论·太虚
  瑜伽師地論卷第五十一·欧阳竟无
  第九十四章 单玛罗奢王·佚名
  成實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華嚴行位七品讀·欧阳竟无
  卷四百二十一·佚名
  龙舒增广净土文卷第七·王日休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十三·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一·冯惟讷

    钦定四库全书卷 古诗纪卷一百一    明 冯惟讷 撰 梁第二十八 虞羲【按本集序曰字子阳会稽人七岁能属文齐始安王引爲侍郎寻兼建安征虏府主簿功曹又兼记室参军事天监中卒南史云羲字士光余姚人有才藻卒於晋安王侍

  • 列传第十九·李延寿

    高允 从祖弟祐 祐曾孙德正 祐从子乾 昂 季式高允,字伯恭,勃海蓚人,汉太傅裒之后也。曾祖庆,慕容垂司空。祖父泰,吏部尚书。父韬,少以英朗知名,同郡封懿雅相推敬。亦仕慕容垂,为太尉从事中郎。道武平中山,以为丞相参军,早卒。允

  • 卷一百八·列传第五·柯劭忞

      ○太祖诸子三 拖雷上   △旭烈兀出伯 阿八哈台古塔儿   拖雷,太祖第四子也。甫能言,太祖为泰亦赤兀入所虏,额诃伦太后及家人皆谓不能免;拖雷独曰:“我父乘栗色马归矣。”咸以为妄语。翼日,太祖果至。乘锁儿罕失剌

  • 卷六十七 漢紀五十九·司马光

      起閼逢敦牂(甲午),盡柔兆涒灘(丙申),凡三年。   孝獻皇帝建安十九年(甲午、二一四年)   春,馬超從張魯求兵,北取涼州,魯遣超還圍祁山。姜敍告急於夏侯淵,諸將議欲須魏公操節度。淵曰:「公在鄴,反覆四千里,比報,敍等必敗,非救急

  • 平定三逆方略卷二十四·佚名

    卷二十四   康熙十五年五月癸未,命巡抚韩世琦率兵赴长沙。大将军安亲王岳乐等奏:自围长沙以来,地方诸务无人办理。上命巡抚韩世琦尽率标下官兵赴长沙军前;其岳州军需,付湖南布政使安世鼎调度。   命议叙绿旗有功将士。

  • 第二十八章 汉武帝的内政外交·吕思勉

    在第二十六章里所提出的对内对外两个问题,乃是统一以后自然存在著的问题,前文业经说明了。这个问题,自前206年秦灭汉兴,至前141年景帝之死,共66年,久被阁置著不提了。这是因为高帝、吕后时,忙于应付异姓功臣,文帝、景帝时,又

  •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七十七·阿桂

    十月癸巳郝硕奏言【臣】自抵军营后于粮运事宜留心体察兼由木坪一带直至雅州亲厯沿途各站察看情形查自办理军务以来所有原派官啇办运各路兵粮截至本年正月止已几至一百万石从前派办之米皆已陆续到营随时销用惟闻叙州府

  • 卷二十五·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前编卷二十五雍正九年七月丙戌上谕大学士等曰吉党阿着授为护军统领同钦拜带领右卫兵丁前往北路军前费雅思哈阿福塔齐什鄂尔多巴什等俱赏给原衔给与俸禄着同库齐图随汉军兵丁前往视防道路水

  • 卷四 鲁语上·左丘明

    曹刿问战〔原文〕长勺之役①,曹刿问所以战于庄公②。公曰:“余不爱衣食于民,不爱牲玉于神。”对曰:“夫惠本而后民归之志,民和而后神降之福。若布德于民而平均其政事,君子务治而小人务力;动不违时,财不过用;财

  • 冠义·戴圣

    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而后礼义备。以正君臣、亲父子、和长幼。君臣正,父子亲,长幼和,而后礼义立。故冠而后服备,服备而后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故曰:冠者,礼

  • 卷二·姜宝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事义全考卷二    明 姜宝 撰鲁桓公【名轨恵公之子隐公之弟弑兄自立諡法辟土服逺曰桓】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属词桓弑君而行即位礼者盖躬负弑逆欲自同于遭丧继位者以欺天下后世也故旧史书即位而孔

  • 第六章 道家第一阶段:杨朱·冯友兰

    《论语》记载,孔子周游列国时遇到一些他称为"隐者"(《微子》)的"避世"(《宪问》)的人。这些隐者嘲笑孔子,认为孔子救世的努力都是徒劳。有一位隐者把孔子说成"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同上)。孔子的弟子子路,有一次回答了这

  • 说无垢称经卷第四·佚名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译  观有情品第七  时妙吉祥。问无垢称。云何菩萨观诸有情。无垢称言。譬如幻师观所幻事。如是菩萨。应正观察一切有情。又妙吉祥。如有智人。观水中月。观镜中像。观阳焰水。观呼声响。观虚空中

  • 金刚顶瑜伽千手千眼观自在菩萨修行仪轨经卷下·佚名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次结莲华涂香菩萨印。二手莲华合掌。当胸上分散。如涂香势。想从印中流出涂香云海。普遍供养一切如来海会。即诵莲

  • 卷十九·彭绍升

    居士传十九王摩诘柳子厚白乐天传王摩诘名维。世为祁县人。後徙家於蒲。与弟缙俱有俊才。开元九年擢进士第。历官至监察御史。母博陵县君崔氏。持戒安禅。摩诘於蓝田营山庄。为母经行之处。既卒。乃上表於朝。请施庄为

  • 宗范卷上·钱伊庵

      菩萨戒弟子 钱伊庵 编缉稽首释迦尊  十方三世佛  圣贤诸菩萨  摩诃声闻众  东西列代祖  第一最上乘  我依当代匠  究心无梦主  百日绝后苏  管窥豁一隙  历参诸开士  慈愍予钳锤  佛祖

  • 银海精微·孙思邈

    二卷。唐孙思邈撰。“银海”,道家语,指眼睛。《四库全书》在该书《提要》中考证: “银海”指目,在王安石、苏轼之前未见,且此书唐宋志皆不著录,孙思邈本传亦不言有是书,据此断定此书作于宋以后,非孙思邈所作。此书是

  • 显无边佛土功德经·佚名

    一卷,唐玄奘译。华严经寿量品中如来自说之一段也。